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標記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07580閱讀:37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標記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標記工具,特別是如色彩筆,氈料尖筆,纖維筆尖,圓珠筆,鋼筆和其他類型的標記工具。
背景技術
現有市場上的標記工具,形式復雜多變,品種齊全,但都存在以下幾個共同的缺點①存放標記墨液的存量太少,因而補充標記墨液的頻率很高。②因標記工具的本身結構所至,如果給書寫筆加注超過本身能承受存放標記墨液的容量,當受到溫度和/或大氣壓發生變化時,則該筆非常容易漏墨水,因此其抗漏性能就差,所以現有標記工具標記墨液的容量是屬于低容量的結構。③尤其是普及型的一種一次性使用的標記工具,往往是因標記墨液的快速用完而結構筆還很新時就被拋棄了,因而整筆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也有很多發明者針對上述問題在對現有標記工具進行研究和改進,例如,WO93/0596專利申請中描述的一種標記工具,還有在公開號為CN1086173A的中國專利文獻中描述的標記工具。這兩份專利文獻中公開了采用大小儲墨腔解決存放標記墨液的存量太少的問題。技術方案主要是將儲墨腔采用隔膜元件分成大的儲墨腔和較小的儲墨腔,并且通過書寫筆尖不斷地伸縮使隔膜元件的打開來實現大儲墨腔的標記墨液供應到較小的儲墨腔中,這樣,雖然能使該標記工具的儲液量增加,但是,當在書寫過程中需要從大的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不停地補充給較小的儲墨腔時或者之后,其標記墨液仍能繼續流到或滲透到標記筆尖的部位,從而造成正常書寫時的滴漏現象,其原因之一是封閉型的大儲墨腔供應給較小儲墨腔的標記墨液是通過一活動件的縱向運動來使閥門打開,造成儲墨腔內部產生壓力和/或引力,另外,該結構中大儲液腔中的標記墨液遠遠地超過了小儲墨腔,顯然,在標記墨液轉換過程中,大儲墨腔又給小儲墨腔增加了壓力,受到多重壓力和/或引力的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只好從與它相連通的標記筆尖方向不斷地流出,導致了標記工具產生滴漏現象;另外,由于小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極易減小,需要大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不停地通過閥門的打開輸送給小儲墨腔的,也就是說,小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很容易出現時多時少,顯然,書寫的字跡也是出現時粗時細,或時濃時淡,造成書寫的字跡不均勻,同時,也造成了標記筆尖書寫不流暢。
也有發明者在針對上述結構所存在的缺陷對其進行改進,例如WO96/14998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標記工具,其基本的結構與WO93/05966專利和中國專利CN1086173A類似,其主要改進是將小的儲墨腔采用環形彈性可變形件,目的是在筆尖向前移動過程中從筆尖上通過供應通道上的環形彈性可變形件的腔體壓縮后再擴大時將前面提到的滴漏標記墨液吸回。但此種結構發現在筆尖向前移動過程中,往往流到或滲透到筆尖的液體過多而無法將其及時吸回,或者有時將空氣吸回而標記墨液幾乎很少吸回。再者,對于采用普通帶有滾珠的書寫筆尖的標記工具,由于它是封閉型的,滲透或被壓出來的液體幾乎無法被吸回,因此,依然存在著滴漏現象;另外,在書寫和字跡方面的缺陷沒有新改進的方案,因此,也依然存在著書寫不流暢和字跡不均勻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在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種即可增加儲液量,同時又可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滴漏現象的標記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即可以延長了書寫時間,又能使書寫流暢,書寫的字跡濃、淡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目的是使含液芯和各個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含量相等或相近時,即使附加儲墨腔或含液芯內部因震動而產生壓力或引力也很難造成滴漏現象,同時也避免了標記墨液在轉換儲存位置時造成的滴漏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便于大批量生產的標記工具。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括標記筆尖,用于將標記墨液涂覆在書寫介質上、具有供液出口的第一儲墨腔,用于提供給標記筆尖標記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儲墨腔外或內還包括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所述附加儲墨腔上設置有向第一儲墨腔提供標記墨液的供液出口;所述第一儲墨腔還包括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所述含液芯包括進口和出口,其中所述含液芯的進口與所述附加儲墨腔的供液出口相通,含液芯的出口與所述標記筆尖相通,在所述第一儲墨腔上設置第一排氣口,第一排氣口與所述含液芯相通,使所述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通過所述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與所述標記筆尖導通,以向標記筆尖連續提供標記墨液。
所述附加儲墨腔與含液芯之間和/或所述含液芯上還包括第二排氣口,第二排氣口與所述第一排氣口相通。
所述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外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與所述的第一儲墨腔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縱向排列,且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位于所述第一儲墨腔的上方。
所述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外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與所述的第一儲墨腔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向橫向排列。
所述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內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位于含液芯內或外。
所述含液芯為纖維液芯。
所述附加儲墨腔還包括軟管和底部,所述供液出口設置在底部,供液出口為可開啟的閉縫口,或在供液出口上設有堵塞物。
所述附加儲墨腔還包括供液裝置。
所述的供液裝置包括設置在供液出口上的封閉件,和與封閉件相接的開關裝置。
所述在附加儲墨腔的頂部設有進氣口,所述的供液裝置包括設置在供液出口上的封閉件、進氣口上的第二封閉件和連接所述封閉件與第二封閉件的開關裝置。
所述在第一儲墨腔的頂部開有進液口,附加儲墨腔設置在所述頂部的上方,附加儲墨腔中的供液出口與第一儲墨腔的頂部相封閉并且可相對轉動地連接。
所述在第一儲墨腔的頂部與附加儲墨腔之間設有密封墊圈。
所述在第一儲墨腔和附加儲墨腔上還包括用于對位的標記。
所述附加儲墨腔與第一儲墨腔的相配合處包括限位塊或限位槽,所述第一儲墨腔與附加儲墨腔的相配合處包括限位槽或限位塊與所述的限位塊或限位槽相配合。
所述附加儲墨腔中還包括含液芯。
本實用新型在第一儲墨腔外或內設有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在第一儲墨腔中采用帶有間隙而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使附加儲墨腔中排出的標記墨液被含液芯吸收后,再由含液芯向標記筆尖連續供應標記墨液,不僅達到補充標記墨液的目的,補充的次數也可以是較少的,也可以是一次性地補充,操作極其方便,當從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供應給第一儲墨腔中含液芯時,含液芯中的空氣迅速從與含液芯相通的第一排氣口排向標記工具的體外,為從附加儲墨腔中排出的標記墨液讓位,消除了對含液芯中的標記墨液產生壓力,從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標記工具在轉換儲存位置時使標記筆尖出現滴漏現象。另外,即使附加儲墨腔或含液芯內部因震動而產生壓力或引力,只要有較強吸附能力的含液芯把標記墨液吸附住和第一儲墨腔上設置的第一排氣口幫助,也避免了滴漏現象。
當受溫度和/或大氣壓發生變化時,附加儲墨腔中或含液芯中膨脹的空氣就能從第一儲墨腔上的第一排氣口排出體外,不會對附加儲墨腔或含液芯產生壓力,從而也消除了受溫度及大氣壓影響而造成的滴漏現象。
第一儲墨腔中含液芯的標記墨液存量與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中標記墨液的儲存量可以是相等或相近,從而可使每個儲存墨液的結構都是大容量的結構,從而給含液芯供應標記墨液的次數也是很少的,對于在標記工具上只設有一個附加儲墨腔的情況,可以一次性地補充標記墨液,這樣就可以使含液芯中的標記墨液非常穩定地被含液芯的間隙鎖定住,并且又未超過原含液芯自身承受的儲存量,所以也能保持原來不易滴漏的現象,并且也給標記筆尖帶來流暢和均勻的書寫效果,延長了使用壽命,該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適合大批量生產。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九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2為圖11中的供液裝置在工作時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二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三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四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五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7為圖16中附加儲墨腔轉動180°時和第二排氣口的空氣流向示意圖。
圖18為圖16中附加儲墨腔與第一儲墨腔配合時的分解圖,其中圖上部為附加儲墨腔的局部立體圖,圖下部為第一儲墨腔的局部示意圖。
圖19為圖18中附加儲墨腔與第一儲墨腔的接口位置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20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六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1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七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2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八種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3為圖22F-F的截面剖視示意圖。
圖中1—標記筆尖 11—滾珠 12—滾珠套 13—引墨液芯 14—引墨液芯套 15—第二引墨液芯 2—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 20—進口 21—出口 22—第二排氣口 23—外套 3—第一儲墨腔30、30′—第一排氣口 31—固定套 32—第一儲墨腔的頂部 331—分隔帶 320—進液口 321、321′—密封墊圈 322、322′—第二通口33—凹緣 34、34′—標記 35—限位槽 36—第一儲墨腔的供液出口 4、4′—附加儲墨腔 40—凸緣 401—限位塊 41、41′—軟管 42、42′—底部 421—頂部 422—腔體 423—中軸43、43′—供液出口 430—第二供液出口 431—閉縫口 432—第二進液口 44—堵塞物 46—罩件 47—密封圈 48—通口 49—進氣口 5—供液裝置 51—封閉件 52—開關裝置 53、53′—第二封閉件 6—復位彈簧 61—彈簧座 7—筆筒 71—第三排氣口8—筆帽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標記工具,參見全部附圖,它包括標記筆尖1,用于將標記墨液涂覆在書寫介質上、具有供液出口36的第一儲墨腔3,用于提供給標記筆尖1標記墨液,在第一儲墨腔3外或內還包括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4,所述附加儲墨腔4上設置有向第一儲墨腔3提供標記墨液的供液出口43;所述第一儲墨腔3還包括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所述含液芯2包括進口20和出口21,其中所述含液芯2的進口20與所述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相通,標記筆尖1的部份穿過供液出口36和含液芯2的出口21與含液芯2相通,在第一儲墨腔3上設置第一排氣口30,第一排氣口30與含液芯2相通,可以先給第一儲墨腔3中含液芯2吸附有標記墨液,使使用者方便地可直接書寫,當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用完或用剩不多時,依次啟用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使標記墨液從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排出,并且迅速從進口20進入含液芯2中,使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依次很穩定地通過所述第一儲墨腔3中的含液芯2與所述標記筆尖1導通,以向標記筆尖1連續提供標記墨液,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標記工具達到書寫流暢和字跡濃、淡均勻的目的,由于第一排氣口30與含液芯2相通,使附加儲墨腔4的標記墨液進入第一儲墨腔3中的含液芯2后,附加儲墨腔4或含液芯2中的空氣可迅速從第一排氣口30排出體外,為標記墨液讓位,從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滴漏現象。
下面對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外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與所述的第一儲墨腔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向縱向排列的情況舉例說明參見圖1,在第一儲墨腔3的上方設有一個附加儲墨腔4,附加儲墨腔4上設有向第一儲墨腔3供應標記墨液的供液出口43,供液出口43可以為一小孔,由于設計的孔徑較小,裝在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也不易流出,在第一儲墨腔3中還包括帶有間隙而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含液芯2包括進口20和出口21,進口20與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相對應且相通,標記筆尖1的部份插進含液芯2的出口21里,在第一儲墨腔3上還設有第一排氣口30,第一排氣口30與含液芯2相通,本實施例的附加儲墨腔4可制成可擠壓的軟管41,也可以制成可擠壓的多節筒體相套接的結構,供液出口43可以設置在附加儲墨腔4的底部42上,本實施例可以先在第一儲墨腔3的含液芯2中裝有自身能承受的標記墨液,這樣,就能首先控制了含液芯2和標記筆尖1不易漏液,另外,本實施例在附加儲墨腔4中也裝有與含液芯2相近或相同重量的標記墨液,當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用剩不多時擠壓附加儲墨腔4(軟管41),就可以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43一次性地排出而進入含液芯2中,使含液芯2吸收到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本實施例操作簡單、方便,從而實現了向標記筆尖1繼續提供標記墨液,也使該標記工具能夠達到兩次重復使用的目的;另外,含液芯2新吸收的標記墨液是與原來相同或相近的量,所以也能保持原來不易滴漏的狀況,并且,使標記筆尖1也一直保持穩定的出液量,從而使標記工具達到書寫流暢和字跡的濃、淡均勻,而且書寫時間成倍地延長。
當從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供應給第一儲墨腔3中含液芯2時,含液芯2中的空氣迅速從與含液芯2相通的第一排氣口30排向標記工具的體外,為從附加儲墨腔4中排出的標記墨液讓位,消除了對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產生壓力,含液芯2中新吸收的標記墨液被穩定地吸附在(鎖定在)含液芯2的間隙中,另外,新補充的標記墨液是與原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不會給含液芯2帶來額外的壓力,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小儲墨腔中用完的標記墨液是從大儲墨腔中高容量標記墨液中的小部份分給小儲墨腔的,所以在這樣的轉換過程中,小儲墨腔難以承受大儲墨腔高容量的標記墨液產生的壓力而造成了滴漏現象。由此對比,本實施例從根本上消除了標記工具在轉換儲存位置時使標記筆尖出現滴漏現象。
當在溫度和/或大氣壓發生變化時,附加儲墨腔4中或含液芯2中膨脹的空氣就能從第一儲墨腔3上的第一排氣口30排出體外,從而也從根本上消除了受溫度及大氣壓影響而造成的滴漏現象;即使含液芯2受到震動或有引力時含液芯2自然會把標記墨液吸引住(鎖定住),從而也避免了滴漏現象。而現有技術中的大儲墨腔和小儲墨腔由于只能是封閉型的結構,所以,小儲墨腔如果受到溫差或大氣壓變化時或內部產生震動或有引力時,受到壓力的小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無依無靠,只好從與它相連接的標記筆尖溢出,故而造成了滴漏現象。
參見圖1,含液芯2外套有外套23,用來控制帶有間隙含液芯2的間隙(密度)和方便裝配,含液芯2可采用纖維液芯為較佳選擇,也可采用氈材料等類似物制成,纖維液芯可采用化學原料或天然植物為原料等,也可以采用帶有多個凹槽而具有吸附能力的芯體結構作為含液芯。在軟管41周邊可以設有罩件46,起保護軟管41的作用。
參見圖1和參見圖17,在附加儲墨腔4與含液芯2之間和/或含液芯2上設置第二排氣口22,第二排氣口22與第一排氣口30相通,更加確保了附加儲墨腔4或含液芯2不會受溫差或氣壓的變化而造成的滴漏現象;含液芯2也更加不會受震動或擠壓或有引力而產生的滴漏現象;當用手擠壓軟管41時,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43排出而被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吸納,同時,軟管41中被壓出的部分空氣可從上述的第二排氣口22和第一排氣口30排出而不會對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產生壓力而造成滴漏現象;當手松開時,軟管41重新回彈復原而吸入空氣,可以使空氣從第一儲墨腔3上設置的第一排氣口30回吸,再經過第二排氣口22吸回至附加儲墨腔4中,避免了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被倒吸的危險。
也可以將上述的附加儲墨腔采用硬質材料制成,當需要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向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供應時,可以在附加儲墨腔的頂部用簡單的專用工具再開有(或鑿有)通氣口,就能使空氣從頂部的通氣口進來,然后使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上述的小孔)自然排出。
也可以將附加儲墨腔的頂蓋或頂蓋的部份制成分體結構而與附加儲墨腔相封閉,當需要向含液芯供應標記墨液時,只要打開頂蓋或頂蓋的部份,就能使空氣從頂蓋或頂蓋的部份進來,然后使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上述的小孔)中排出。
參見圖2,附加儲墨腔4(軟管41)上的供液出口43可以為一個小孔,也可以在供液出口43上放置堵塞物44,堵塞物44可以為堵塞膏或堵塞件等,以防止該筆存放過長時標記墨液被蒸發,當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需要補充標記墨液時,用手擠壓軟管41就可以使供液出口43上的堵塞物44被擠開或脫落,從而使標記墨液排出,這種情況,可變形的軟管41也可以看作是作用在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裝置,該結構簡單,成本低。
參見圖3,也可以在第一儲墨腔3上方設置二個附加儲墨腔4、4′,也可以在第二個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上放置堵塞物44,當第一個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用完時,可以選用第二個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給缺少標記墨液的含液芯2補充標記墨液。在兩個供液出口43、43′與含液芯2之間設有第二供液出口430,以保證從供液出口43或43′排出的標記墨液順利地進入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中而不會外漏。
參見圖4,也可以在供液出口43上的堵塞物44加上復位彈簧6,在供液出口43上設置彈簧座61,用來固定復位彈簧6,當需要附加儲墨腔4(軟管41)中部分的標記墨液補充給帶有間隙而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時,只要用手擠壓軟管41使標記墨液推開堵塞物44后標記墨液排出,當松開軟管41時,由于復位彈簧6的回力,堵塞物44又重新封住供液出口43,從而達到可以多次給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添加標記墨液的目的。為了簡化結構,第一儲墨腔3與含液芯2的外套23可以合二為一,含液芯2直接與第一儲墨腔3相接觸,在附加儲墨腔4與含液芯2之間的第二排氣口22直接與側邊的第一排氣口30相通,這種情況,也可以說在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上設有第二排氣口22與側邊的第一排氣口30相通,也可以說在含液芯2的進口20上設有第二排氣口22與側邊的第一排氣口30相通,含液芯2的出口21與第一儲墨腔3下方的第一排氣口30′相通,上述的結構,可以使標記工具外形相對縮小,而含液芯2的分布面積卻未減小。
參見圖5,附加儲墨腔4上的供液出口為可開啟的閉縫口431,閉縫口431可以使標記墨液不易蒸發,當需要給帶有間隙而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補充標記墨液時,只要用手擠壓軟管41,被擠壓的軟管41使標記墨液產生推力,可變形的軟管41也可以看作是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裝置,使閉縫口431掙開,使標記墨液排出。
下面對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外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與所述的第一儲墨腔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向橫向排列的情況舉例說明參見圖6,第一儲墨腔3外設置一個附加儲墨腔4′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向橫向排列,在第一儲墨腔3和側邊的附加儲墨腔4′的上方設有封閉件51,使附加儲墨腔4′上的供液出口43被封閉件51關閉,當第一儲墨腔3中的含液芯2中標記墨液用完或用剩不多時,拉動開關裝置52使封閉件51向上移動,使供液出口43與含液芯2進口20相通,此時,只要將供液出口43朝下,就可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進入或被吸附在含液芯2中。可以將第一儲墨腔3和側邊的附加儲墨腔4′采用筒體結構制成一體,然后在筒體中間設置分隔帶331將它們分隔開,這種結構在加工時較為合理、方便。
參見圖7,在第一儲墨腔3側邊設有附加儲墨腔4,在附加儲墨腔4中也設有含液芯2′,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也被吸附在含液芯2′中,這種情況,可以將第一儲墨腔3制成分體結構,使第一儲墨腔3中固定標記筆尖1的固定套31制成與第一儲墨腔3可相對轉動地連接,在第一儲墨腔3和固定套31上設有標記34′、34,當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用完或剩下不多時,轉動固定套31(轉180°),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含液芯2′與固定套31上的供液出口36相通,或使標記34′和34上下對位,從而使含液芯2′與標記筆尖1中的引墨液芯13相接觸,從而使標記筆尖1重新獲得能夠繼續書寫的標記墨液。
下面對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內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和第一儲墨腔內的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位于含液芯內或外的情況舉例說明參見圖8,所述第一儲墨腔3內設置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4,第一儲墨腔3內的附加儲墨腔4大部份位于含液芯2的內部,附加儲墨腔4上設有向含液芯2供應標記墨液的供液出口43,并與含液芯2上的進口20相通,附加儲墨腔4可采用軟管41制成,附加儲墨腔4固定在第一儲墨腔3的頂部32中,并有部份露出頂部32便于按動,在供液出口43的側邊設有第二排氣口22或供液出口43與含液芯2之間留有空隙,便于排氣,在第一儲墨腔3上設置第一排氣口30與第二排氣口22相通,當需要向含液芯2補充標記墨液時,按動附加儲墨腔4,就可以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補充到含液芯2中,使含液芯2新吸附的標記墨液可繼續向書寫筆尖1供應標記墨液。也可以是第一儲墨腔3內的附加儲墨腔4位于含液芯2的外面,也就是說可以位于含液芯2的側邊,由于含液芯2的吸附能力很強,可以在含液芯2上任意位置開有進口與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對位或相通,當軟管41擠壓出的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排出時,便會被含液芯2吸收,從而達到含液芯2可繼續向標記筆尖1供應標記墨液。
下面對附加儲墨腔還包括有供液裝置,供液裝置包括封閉件和開關裝置的情況舉例說明附加儲墨腔4還包括供液裝置5,參見圖9,供液裝置5可包括在供液出口43上設置的封閉件51,和與封閉件51相接的開關裝置52,所述供液出口43設置在附加儲墨腔4的底部42上,所述附加儲墨腔4的腔體可以采用軟管41制成,封閉件51封閉在供液出口43上,附加儲墨腔4內裝有標記墨液,當第一儲墨腔3中的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減小或用完時,用手從軟管41的頂部向下擠壓時,從而間接地按動上述的開關裝置52,也從而使封閉件51打開供液出口43,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43中排出,然后補充到帶有間隙而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中,使新補充的標記墨液被吸附在含液芯2的間隙中,從而達到標記工具能夠多次重復使用并且書寫流暢的效果,這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供液裝置5包括設置在供液出口43上的封閉件51,和與封閉件51相接的開關裝置52的結構可以有多種變化,比如開關裝置52穿過含液芯2并延伸到標記筆尖1上,與標記筆尖1相搭接,標記筆尖1制成沿標記工具縱向可滑動的結構,在開關裝置或封閉件上可設有彈性裝置便于標記筆尖復位,當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用完或剩不多時,按動標記筆尖1,使標記筆尖1收縮時推動開關裝置52,使開關裝置52上的封閉件51從供液出口43上移動,使供液出口43開啟,從而使標記墨液可以一次性地從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排出而進入到含液芯2中,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的量與原含液芯2中標記墨液的量相近或相同為較佳選擇,這樣,即使第一儲墨腔3內出現震動或開關裝置52因縱向運動而產生引力也無法使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向標記筆尖1溢出而出現滴漏現象,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標記墨液是被吸附(鎖定)在具有較強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中的緣故。
參見圖10,也可以在附加儲墨腔4的頂部設有通口48,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的通口48便于用手按動,并與通口48相密封,當需要給第一儲墨腔3中的具有吸附能力而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補充標記墨液時,只要用手按動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使封閉件51開通供液出口43,從而使附加儲墨腔4上的標記墨液流向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這種通過供液裝置5工作使供液出口43開啟的結構給使用者帶來了方便。為了提高上述的通口48與開關裝置52另一端相接觸處的密封效果,可以在通口48上增設密封圈47,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密封在通口48上的密封圈47中。也可以在供液出口43與密封件51之間設置密封圈,使它們之間的封閉性能更好。
下面對所述供液裝置包括在供液出口上的封閉件、進氣口上的第二封閉件和連接封閉件與第二封閉件的開關裝置的情況舉例說明參見圖11,在附加儲墨腔4的頂部421上開有進氣口49,所述供液裝置5包括在供液出口43上的封閉件51、通氣口49上的第二封閉件53和連接所述封閉件51與第二封閉件53的開關裝置52,在開關裝置52另一端中設有第二封閉件53,所述第二封閉件53與附加儲墨腔4上的進氣口49相密封,封閉件51與供液出口43相密封,附加儲墨腔4內裝有標記墨液后,當用手下壓附加儲墨腔4頂部421上的開關裝置52時,開關裝置52上的第二封閉件53在進氣口49上移動,使進氣口49與空氣相通,同時,封閉件51也在供液出口43上移動,從而打開供液出口43,這樣,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就可以從供液出口43排出而被帶有間隙而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2吸收。
圖12為圖11中供液裝置5工作時的進氣口49和供液出口43開通的結構示意圖,由于供液裝置5滑動后使進氣口49與空氣相通,同時,封閉件51也在供液出口43上打開,這樣,使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上的進口20與附加儲墨腔4上的進氣口49也相通,從而也使含液芯2中新的標記墨液不會受溫度和/或大氣壓的變化而造成滴漏現象,雖然本實施例的結構是全方位敞開式的,但是,絲毫不影響本實用新型中標記墨液的含液量,不但不會產生漏液現象,反而提高了抗漏的性能,也不象現有技術結構中的大、小儲墨腔必須是全封閉結構,如果可使空氣能夠很容易進入大、小儲墨腔中,那么,也就是說大、小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也相對很容易流出來而造成漏液現象,這種漏液現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標記墨液在小儲墨腔中是無依無靠的緣故。由于本實施例新補充的標記墨液是被吸附在含液芯2中,無論是供液裝置5在工作時產生震動或有引力現象,也無法使本實用新型的標記工具產生滴漏現象,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儲墨腔3中的標記墨液是被吸附(鎖定)在含液芯2中。
參見圖13,也可以在附加儲墨腔4的頂部421上設有進氣口49,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穿過進氣口49便于按動,在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上相接有第二封閉件53,在第二封閉件53上還設有復位彈簧6,第二封閉件53因復位彈簧6的作用而封住附加儲墨腔4頂部421上的進氣口49,當用手按動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時,封閉件51和第二封閉件53移位,使附加儲墨腔4上的供液出口43和進氣口49同時被打開,從而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順利地從供液出口43排出而被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吸收。
參見圖14,封閉件51封閉在供液出口43上,在封閉件51上設有開關裝置52,可以在附加儲墨腔4的頂部設有進氣口49,在進氣口49上設置第二封閉件53′,第二封閉件53′與開關裝置52的另一端部相連接,第二封閉件53′與附加儲墨腔4的進氣口49相密封,為了提高密封效果,可以在進氣口49與第二封閉件53′之間設有密封圈47,也可以是將第二封閉件53′制成螺紋結構而旋在進氣口49上,當打開(或旋出)第二封閉件53′時,與開關裝置52連接的封閉件51從供液出口43上移開,此時,附加儲墨腔4上的供液出口43和進氣口49也同時被打開,從而使空氣從進氣口49進來,標記墨液從供液出口43排出而順利地被帶有間隙的含液芯2吸收。
為了使封閉件51封閉在供液出口43上的同時,進液口49也與第二封閉件53′有效地相封閉,可以在開關裝置52與第二封閉件53′之間設有彈簧或者開關裝置52采用軟質材料制成,目的是即使在加工時開關裝置52的尺寸出現誤差,也可以通過彈簧的伸縮特點或軟質的可變形特點來調節尺寸,避免了如開關裝置52太長而造成第二封閉件53′封不住進液口49,或者如開關裝置52太短而封不住供液出口43。
參見圖15,本實用新型的標記工具也可以裝在筆筒7中使用,也可以作為筆筒7中的替換芯。如圖所示,圖14中的標記工具裝在筆筒7中,在筆筒7上可設有與第一排氣口30相通的第三排氣口71,或者是筆筒與標記工具配合處存有間隙作為通氣口,以便使含液芯2上的第二排氣口22有效地排氣。在筆筒7上還可以套有筆帽8,以便攜帶或保護標記筆尖1。
下面對采用附加儲墨腔中的供液出口與第一儲墨腔相封閉并且通過可相對轉動的結構來完成繼續補液的情況舉例說明參見圖16,在第一儲墨腔3的頂部32上開有進液口320,在第一儲墨腔3的頂部32的上方設置附加儲墨腔4,附加儲墨腔4與第一儲墨腔3可相對轉動,如圖所示,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為偏心的通孔與第一儲墨腔3的頂部32相對封閉并且也相對可轉動,可以在第一儲墨腔3的頂部32與附加儲墨腔4之間設有密封墊圈321,在密封墊圈321上開有第二通口322,第二通口322可以與進液口320對位而固定在一起,使附加儲墨腔4與第一儲墨腔3上的頂部32相連接處不會產生漏液。當含液芯2上的標記墨液用盡或剩下不多時,相對第一儲墨腔3轉動附加儲墨腔180度,或者轉動使附加儲墨腔4上的標記34′和第一儲墨腔3上的標記34對齊,這樣,就可以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頂部32上的進液口320對位相通,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通過供液出口43、密封墊圈321的第二通口322、第一儲墨腔3上的進液口320和進口20進入到含液芯2中(參見圖16、圖17),使標記墨液被吸附在含液芯2中,從而使書寫筆尖1可重新獲得繼續書寫的標記墨液。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當需要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時,只要轉動附加儲墨腔4,就可以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打開而使標記墨液排出,該結構巧妙、合理、操作方便,且轉動處不易漏液。
在第二通口322與含液芯2之間可設有第二引墨液芯15,能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快速引入含液芯2中。
也可以在附加儲墨腔中增設含液芯,所述的標記墨液可以被吸附在含液芯中,當需要附加儲墨腔中含液芯的標記墨液時,轉動附加儲墨腔180,可通過第二引墨液芯把附加儲墨腔里面的含液芯中吸附的標記墨液引向下方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中,使與標記筆尖相連接的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重新獲得標記墨液。
參見圖16、圖18和圖19,也可以在所述附加儲墨腔4與第一儲墨腔3連接處的根部設有限位塊401,在第一儲墨腔3的口部設有限位槽35與限位塊401相互配合,限位槽35的較佳選擇為180度左右,當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上的進液口320相封閉時,使限位塊401基本上停留在限位槽35的其中一端部,當需要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上的進液口320對位相通時,只要相對轉動第一儲墨腔3或附加儲墨腔4,直止轉不動時停止,也就是說轉到限位槽35的另一端部時,就可以知道附加儲墨腔4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的進液口320已對位,從而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進入含液芯2中并向書寫筆尖1繼續供應標記墨液,這種結構既簡單、合理,又使用方便。限位塊和限位槽可以可配合地設置在它們之間配合處的中部位置。也可以是附加儲墨腔4上的限位塊與第一儲墨腔3上的限位槽相互調換設置。
參見圖16和圖18,在附加儲墨腔4與第一儲墨腔3的相配合處設有凸緣40,在第一儲墨腔3與附加儲墨腔4的相配合處設有凹緣33,這樣,在它們之間相配合時起到鎖定的作用,也防止了漏液或脫落。
參見圖16,為了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出液口43與第一儲墨腔3的進液口320方便地對位,可以在與第一儲墨腔3相接處的附加儲墨腔4表面上設有標記34′,標記34′可以是刻度,可以是有顏色的點或線,可以是凹槽等,與附加儲墨腔4相接處的第一儲墨腔3的表面上設有標記34,標記34可以是刻度,可以是有顏色的點或線,可以是凹槽等,標記34設在與標記34′的正反面180°左右為較佳選擇,這樣,當儲墨腔2中的標記墨液用完時,只要轉動180°,使標記34與標記34′上下對位,就可以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的進液口320對位,從而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通過供液出口43和進液口320后進入含液芯2中,以向書寫筆尖1繼續提供標記墨液。
圖20為圖16的一種變型的結構,它可將附加儲墨腔4中的頂部421和底部42制成與腔體422可轉動地連接,頂部421和底部42通過中間設置的中軸423來使它們連接,當轉動附加儲墨腔4中的頂部421時,通過中軸423帶動底部42中的供液出口43轉動,從而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的頂部32相對轉動,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通過供液出口43、進液口320進入到含液芯2中。
在頂部421與腔體422之間設置密封圈47,防止了它們之間相接處產生漏液現象。
參見圖21,也可以在附加儲墨腔4的上方再設有另一個附加儲墨腔4′,在附加儲墨腔4的上方設有第二進液口432,在附加儲墨腔4′的下方設有供液出口43′,在供液出口43′和第二進液口432之間設有密封墊圈321′,密封墊圈321′上設有通口322′與第二進液口432相通,當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與第一儲墨腔3上的進液口320對位相通后,附加儲墨腔4中標記墨液用完時,相對第一儲墨腔3轉動附加儲墨腔4′,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供液出口43′與第二進液口432對位相通,這樣,就可以使附加儲墨腔4′中的標記墨液通過供液出口43′、第二進液口432、和進液口320而進入含液芯2中,從而實現多個附加儲墨腔依次地向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供應標記墨液,以向標記筆尖1連續提供標記墨液,大大地延長了書寫時間,并且書寫流暢。
參見圖22和圖23,也可以在第一儲墨腔3的上方并列設有二個附加儲墨腔4、4′,當含液芯2中的標記墨液用盡時或剩下不多時,依次轉動附加儲墨腔4和4′中的供液出口與第一儲墨腔3上的進液口320對位相通,從而使標記工具可多次獲得繼續書寫的標記墨液。圖23是圖22F-F的截面剖視示意圖,由于圖22為剖視示意圖,所以圖22中的其中一個附加儲墨腔4未示出。
標記筆尖1可以任意選用通常用于記錄的標記筆尖,比如標記筆尖1可以為引墨液芯13(參見圖3),也可以在引墨液芯13外設有外套14(參見圖11);標記筆尖1也可以包括引墨液芯13、滾珠11和滾珠套12(參見圖1);也可以包括引墨液芯13和普通筆尖或開縫式筆尖等。標記墨液可選用市場上常用的任何種類。標記筆尖1用于將標記墨液涂到任何固態的表面上,比如在紙上、箱子上、地上、袋上、墻上和物品上等。
雖然以上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描述,但本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顯然可以認識到,前述實施例僅是為了本實用新型,而非限定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范圍內,還可以對前述實施例作出多種變化或變型,這些變化和變型都應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標記工具,它包括標記筆尖,用于將標記墨液涂覆在書寫介質上、具有供液出口的第一儲墨腔,用于提供給標記筆尖標記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儲墨腔外或內還包括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所述附加儲墨腔上設置有向第一儲墨腔提供標記墨液的供液出口;所述第一儲墨腔還包括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所述含液芯包括進口和出口,其中所述含液芯的進口與所述附加儲墨腔的供液出口相通,含液芯的出口與所述標記筆尖相通,在所述第一儲墨腔上設置第一排氣口,第一排氣口與所述含液芯相通,使所述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通過所述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與所述標記筆尖導通,以向標記筆尖連續提供標記墨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儲墨腔與含液芯之間和/或所述含液芯上還包括第二排氣口,第二排氣口與所述第一排氣口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外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與所述的第一儲墨腔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向縱向排列,且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位于所述第一儲墨腔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外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與所述的第一儲墨腔沿標記工具的長度方向橫向排列。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第一儲墨腔內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位于含液芯內或外。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液芯為纖維液芯。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儲墨腔還包括軟管和底部,所述供液出口設置在底部,供液出口為可開啟的閉縫口,或在供液出口上設有堵塞物。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儲墨腔還包括供液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液裝置包括設置在供液出口上的封閉件,和與封閉件相接的開關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附加儲墨腔的頂部設有進氣口,所述的供液裝置包括設置在供液出口上的封閉件、進氣口上的第二封閉件和連接所述封閉件與第二封閉件的開關裝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儲墨腔的頂部開有進液口,附加儲墨腔設置在所述頂部的上方,附加儲墨腔中的供液出口與第一儲墨腔的頂部相封閉并且可相對轉動地連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儲墨腔的頂部與附加儲墨腔之間設有密封墊圈。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儲墨腔和附加儲墨腔上還包括用于對位的標記。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儲墨腔與第一儲墨腔的相配合處包括限位塊或限位槽,所述第一儲墨腔與附加儲墨腔的相配合處包括限位槽或限位塊與所述的限位塊或限位槽相配合。
1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標記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儲墨腔中還包括含液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標記工具,它包括標記筆尖,用于將標記墨液涂覆在書寫介質上、具有供液出口的第一儲墨腔,用于提供給標記筆尖標記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儲墨腔外或內還包括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所述附加儲墨腔上設置有向第一儲墨腔提供標記墨液的供液出口;所述第一儲墨腔還包括具有吸附能力的含液芯,所述含液芯包括進口和出口,其中所述含液芯的進口與所述附加儲墨腔的供液出口相通,含液芯的出口與所述標記筆尖相通,在所述第一儲墨腔上設置第一排氣口,第一排氣口與所述含液芯相通,使所述至少一個附加儲墨腔中的標記墨液通過所述第一儲墨腔中的含液芯與所述標記筆尖導通,以向標記筆尖連續提供標記墨液,這種結構即可增加儲液量,同時又可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滴漏現象;并且延長了書寫時間,又能使書寫流暢,書寫的字跡濃、淡均勻;該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適合大批量生產。
文檔編號B43K8/04GK2908170SQ200520041570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6日
發明者王良 申請人:王良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黄陵县| 边坝县| 化隆| 拉萨市| 青阳县| 色达县| 博野县| 玛曲县| 安国市| 金溪县| 宁都县| 苍溪县| 长子县| 鄱阳县| 吉安市| 含山县| 上饶市| 定远县| 阜宁县| 芜湖市| 辉县市| 塘沽区| 沁水县| 囊谦县| 历史| 万荣县| 紫云| 都兰县| 马尔康县| 金沙县| 昭平县| 湄潭县| 许昌市| 嘉祥县| 资溪县| 安国市| 亚东县| 仁怀市| 普陀区|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