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示例性實施例涉及一種具有輕重量并且最小化特定區域處的熱量聚集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顯示裝置是在屏幕上顯示圖像的裝置,并通常對應于TV、計算機監視器等。近來,為了滿足纖 細、輕質和低功率消耗的需求,已經研制了平板顯示裝置作為對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的替換。平板顯示裝置通常可以被分成發光型和受光型。發光型平板顯示裝置包括等離子顯示板(rop)和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受光型平板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器(LCD)。在這些顯示裝置中,與液晶顯示器相比較,使用OLED的顯示裝置具有極好的亮度和視角特性并且不需要背光單元,因此具有超薄結構。
發明內容
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具有穩固地支撐顯示面板、最大化散熱并具有輕重量的中間面板的顯示裝置。示例性實施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具有執行絕緣功能的中間面板的顯示裝置。示例性實施例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具有有助于中間面板與其它部件的組裝的托架的顯示裝置。示例性實施例的另外的方面將在隨后的說明中部分地被闡述。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方面,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中間面板,所述中間面板設置在所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并防止顯示面板的變形和損壞;托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組合部分和第二組合部分,所述第一組合部分與中間面板組合,所述第二組合部分在第一組合部分的朝前、即向前方向上突出并與顯示面板組合,并且設有在第二組合部分的后表面上的導向溝槽;側蓋,所述側蓋包括框架部分、支撐部分和導向肋部,所述框架部分設置在顯示面板和托架的邊緣處以形成顯示裝置的側表面的外觀,所述支撐部分從框架部分延伸并支撐托架,所述導向肋部在支撐部分的朝前(即向前)方向上突出并與導向溝槽組合;和后蓋,所述后蓋設置在中間面板的后表面上并形成顯示裝置的后表面的外觀。中間面板可以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托架的第一組合部分可以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中間面板的后表面。托架的第二組合部分可以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托架的第二組合部分可以被設置成具有與顯示面板的邊緣相同的形狀,或者比顯示面板的邊緣更向外突出,以便保護顯示面板的邊緣。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柔性印刷電路膜,所述柔性印刷電路膜連接到顯示面板以將驅動信號供給顯示面板。托架還可以包括第一穿透部分,所述第一穿透部分通過使托架的下部的部分開口而形成,以使連接到顯示面板的柔性印刷電路膜在托架的朝后(即,向后)方向上延伸。側蓋的支撐部分可以包括設置在側蓋的下端處的第一支撐部分和設置在側蓋的上端處的第二支撐部分。導向肋部可以設置在第一支撐部分上。與托架的導向溝槽組合的多個導向突起可以設置在第二支撐部分上,并且多個導向突起可以彼此分開以在與托架的第一穿透部分相對應的位置處形成第二穿透部分。側蓋的框架部分的前表面區域可以覆蓋顯示面板的側表面以不暴露顯示面板的側表面,并且框架部分的后表面區域可以覆蓋后蓋的側表面以不暴露后蓋的側表面。側蓋的框架部分可以被設置成完全暴露顯示面板的前表面。多個第一聯接孔可以設置在托架的第二組合部分上,并且多個第二聯接孔可以在與多個第一聯接孔對應的位置處設置在側蓋的支撐部分上,使得托架和側蓋可以通過聯接部件組合在一起。多個第三聯接孔可以在與多個第一聯接孔和多個第二聯接孔對應的位置處設置在后蓋上,使得后蓋可以通過聯接部件與托架組合。中間面板可以包括:內部部分,所述內部部分包括填充有空氣的空間;和至少一個外部部分,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安裝在內部部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內部部分可以包括穿過內部部分形成的多個單元。多個單元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具有六邊形形狀。內部部分可以具有蜂窩狀結構。內部部分可以具有波狀褶皺結構。內部部分可以由鋁形成。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可以由鋁形成內部部分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包括絕緣體。絕緣體可以包括塑料或無紡布。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另一個方面,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中間面板,所述中間面板設置在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并防止顯示面板的變形和損壞;托架,所述托架與中間面板的邊緣組合并設有第一穿透部分,將顯示面板連接到將驅動信號供給顯示面板的源印刷電路板的柔性印刷電路膜穿過所述第一穿透部分,所述第一穿透部分形成在所述托架的下部處;側蓋,所述側蓋與托架的邊緣組合,形成顯示裝置的側表面的外觀,并設有柔性印刷電路膜穿過的第二穿透部分,所述第二穿透部分形成在與第一穿透部分對應的位置處;以及后蓋,所述后蓋設置在中間面板的后表面上并防止將源印刷電路板暴露到外部。固定將電力供給顯示面板的電源基板和傳送信號的主基板的保持器可以設置在中間面板上。中間面板可以包括內部部分和至少一個外部部分,所述內部部分包括填充有空氣的空間,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安裝在內部部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內部部分可以具有蜂窩狀結構和波狀褶皺結構中的一個。托架可以包括第一組合部分和第二組合部分,所述第一組合部分與中間面板組合,所述第二組合部分在第一組合部分的朝前(即向前)方向上突出并與顯示面板組合,并且設有在第二組合部分的后表面上的導向溝槽。托架的第二組合部分可以被設置成具有與顯示面板的邊緣相同的形狀或比顯示面板的邊緣更向外突出,以便保護顯示面板的邊緣。
側蓋可以包括框架部分和支撐部分,所述框架部分設置在顯示面板和托架的邊緣處以形成顯示裝置的側表面的外觀,所述支撐部分從框架部分延伸并支撐托架。側蓋的框架部分可以被設置成完全暴露顯示面板的前表面,側蓋的框架部分的前表面區域可以覆蓋顯示面板的側表面從而不暴露顯示面板的側表面,而框架部分的后表面區域可以覆蓋后蓋的側表面從而不露出后蓋的側表面。側蓋還可以包括導向肋部,所述導向肋部在支撐部分的朝前(B卩,向前)方向上突出并與導向溝槽組合。側蓋還可以包括多個導向突起,所述多個導向突起在支撐部分的朝前(即向前)方向上突出并與導向溝槽組合,并且多個導向突起可以彼此分開以在與托架的第一穿透部分對應的位置處形成第二穿透部分。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具有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設置在顯示裝置的前部處;中間面板,所述中間面板設置在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且中間面板具有大于顯示面板的剛性的剛性;托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組合部分和第二組合部分,所述第一組合部分連接到中間面板,所述第二組合部分從第一組合部分朝向向前方向突出并連接到顯示面板,并且導向溝槽設置在第二組合部分的后表面上;側蓋,所述側蓋包括框架部分、支撐部分和導向肋部,所述框架部分設置在顯示面板和托架的邊緣處以形成所述顯示裝置的側表面的外觀,所述支撐部分從框架部分延伸并支撐托架,所述導向肋部從支撐部分在向前方向上突出并容納在導向溝槽中的一個中;和后蓋,所述后蓋設置在中間面板的后表面上并設置在顯示面板的后部處,所述后蓋形成顯示裝置的后表面的外觀。.
在又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具有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設置在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中間面板,所述中間面板具有大于顯示面板的剛性的剛性;托架,所述托架連接到中間面板的邊緣,所述托架包括第一穿透部分,將顯示面板連接到將驅動信號供給顯示面板的源印刷電路板的柔性印刷電路膜穿過所述第一穿透部分,所述第一穿透部分形成在所述托架的下部處,側蓋,所述側蓋連接到所述托架的邊緣,形成所述顯示裝置的側表面,并設有柔性印刷電路膜穿過的第二穿透部分,所述第二穿透部分形成在與第一穿透部分相對應的位置處;以及后蓋,所述后蓋設置在中間面板的后表面上并防止將源印刷電路板暴露到顯示裝置的外部。
示例性實施例的這些和/或其它方面將結合附圖從以下說明變得清楚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顯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顯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實施例的中間面板的內部結構的視圖;圖3是顯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中間面板的內部結構的視圖;圖4是顯示圖1的中間面板、托架和側蓋的上部的放大圖;圖5是顯示圖1的中間面板、托架和側蓋的下部的放大圖;圖6和圖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部的剖視圖;圖8和圖9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下部的剖視圖;以及圖10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詳細說明示例性實施例,所述示例性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被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元件。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I被設置成使得顯示面板10通過顯示裝置I的前表面被暴露。形成顯示裝置I的后部的外觀的后蓋60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后部。雖然示例性實施例的一個實施例顯示了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作為顯示面板10,但是顯示面板10可以是除了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之外的液晶顯示面板。顯示面板10被分成顯示圖像的有效區域和不顯示圖像的非有效區域。在有效區域中,多個薄膜晶體管(未示出)形成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的液晶層或有機層形成在薄膜晶體管上,并且圖像通過薄膜晶體管的導通/截止控制被顯示。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后部處,如圖8和圖9所示。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可以是芯片器件安裝在基膜上的薄膜覆晶型(COF)。芯片120安裝在柔性印刷電路膜110的中心部分處,并且源印刷電路板130安裝在柔性印刷電路膜110的端部處。如圖1和圖10所示,中間面板20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與后蓋60之間。中間面板20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顯示面板10的后表面。粘合元件可以是雙面膠帶或粘合劑。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間面板20可以不直接連接到顯示面板10,而是可以連接到隨后描述的托架40,然后與顯示面板10組合。安裝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的保持器30與中間面板20的后部組合。電源基板31將顯示裝置I連接到外部電源,并包括開關模式電源(SMPS)。主基板35產生顯示在顯示面板10上的圖像信號。另外,將由主基板35產生的圖像信號傳送到顯示面板10的信號傳送基板(未示出)可以安裝在保持器30上。如圖2所示,中間面板20包括內部部分210和外部部分240。外部部分240可以包括以指定間隔設置的兩個外部部分240。內部部分210可以包括穿過內部部分210形成的多個單元215。單元215具有穿過內部部分210形成的孔的形狀。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單元215具有六邊形形狀。包括六邊形形狀的單元215的這種結構被稱為蜂窩狀結構。由于單元215形成在其中,因此蜂窩狀結構具有輕重量。單元215填充有空氣,因此當與蜂窩狀結構的總尺寸相比較時,蜂窩狀結構較輕。進一步地,蜂窩狀結構借助于單元215的組合結構具有充分的剛性。雖然該示例性實施例顯示了具有蜂窩狀結構的單元215,但是單元215可以具有多邊形形狀或圓形形狀,只要單元215可以填充有空氣即可。包括上述內部部分210的中間面板20安裝在薄顯示面板10的后表面上,防止顯示裝置I的損壞和變形。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中間面板20具有大于顯示面板10的剛性的剛性。
包括鋁板的外部部分240安裝在內部部分210的外表面上。由于中間面板20的內部部分210不容易連接到托架40和顯示面板10,因此可以設置外部部分240。進一步地,外部部分240由鋁形成,并因此具有高導熱性。雖然該示例性實施例顯示了外部部分240安裝在內部部分210的兩個表面上,但是外部部分240可以僅安裝在內部部分210的一個表面上或一側上。為了組合內部部分210和外部部分240,單獨的粘合片230可以設置在內部部分210與外部部分240之間。然而,內部部分210和外部部分240可以通過除了粘合片230之外的其它單元或其它裝置組合。中間面板20可以具有輕重量并用于增強顯示面板10和最小化從顯示面板10產生的熱量在特定區域處的聚集。內部部分210和外部部分240可以由具有高導熱性的材料形成,并在顯示面板10的特定區域處沒有熱量聚集的情況下將熱量傳遞給整個顯示裝置I。顯示面板10對熱敏感,因此當將過量熱量施加到顯示面板10時,可能會導致顯示面板10的功能變差,例如,色彩特性變差。特別是,由于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后部處的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產生大量熱量,因此中間面板20顯示將熱量傳遞給整個顯示裝置I的功能。內部部分210可以包括鋁板。然而,如果內部部分210由塑料形成,則中間面板20可以另外具有絕緣功能。如上所述,主基板35 (參照圖1)和電源基板31(參照圖1)安裝在其上的保持器30安裝在中間面板20的后部處。用于絕緣的絕緣板(未示出)可以置于保持器30與中間面板20之間。然而,如果中間面板20的內部部分210由諸如塑料的絕緣材料形成,則絕緣板可以被省略。在這種情況下,中間面板20本身可以用作絕緣板。通常,外部部分240可以包括鋁板。然而,雖然內部部分210沒有由絕緣材料形成,但是當連接到內部部分210的外表面的外部部分240由絕緣材料形成時,外部部分240可以表現出相同的效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外部部分240可以由諸如無紡布的絕緣材料形成。S卩,如果內部部分210和外部部分240兩者都由絕緣材料形成,或者如果內部部分210和外部部分240中的一個由絕緣材料形成,則可以實現上述效果。圖3顯示了根據不同于圖2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包括內部部分220的中間面板25。中間面板25包括內部部分220和外部部分240。外部部分240可以包括以指定間隔設置的兩個外部部分240。外部部分240連接到內部部分220的外表面。這有助于使中間面板25與其它部件連接。內部部分220可以具有波狀褶皺結構。即,內部部分220可以具有肋部221和溝槽222交替重復的形狀。空空間形成在肋部221之間或溝槽222之間,與在根據先前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單元215中一樣,被填充有空氣。由于形成空空間,因此與中間面板25的尺寸相比較,中間面板25可以具有輕重量。中間面板25可以具有輕重量并用于以與先前的示例性實施例一樣的方式增強顯示面板10和最小化從顯示面板10產生的熱量在特定區域的聚集。通常,外部部分240可以包括鋁板。另一方面,內部部分220可以包括鋁板。中間面板25包括內部部分220和外部部分240。外部部分240可以包括以指定間隔設置的兩個鋁板。內部部分220可以包括鋁板。為了使中間面板25具有絕緣功能,內部部分210可以由塑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外部部分240可以由諸如無紡布的材料形成。如圖1和圖4-10所示,托架40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與后蓋60之間。托架40可以由具有輕重量和高耐用性的鋁形成。托架40包括連接到顯示面板10的第二組合部分420和連接到中間面板20的第一組合部分410。第二組合部分420在中間面板20的側表面的外側連接到顯示面板10,并增強顯示面板10的邊緣。第二組合部分420被設置成具有與顯示面板10的邊緣相同的形狀或比顯示面板10的邊緣更向外突出,以便保護顯示面板10的邊緣。第一組合部分410可以設置在中間面板20與后蓋60之間,并連接到中間面板20的后表面。托架40可以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顯示面板10和中間面板20。粘合元件可以是雙面膠帶或粘合劑。托架40可能需要通過顯示面板10的后部連接到中間面板20和顯示面板10兩者。由于顯示面板10設置在中間面板20的前面,因此臺階結構設置在托架40上,使得第二組合部分420比第一組合部分410朝向顯示面板的前面更朝前(即更向前)突出。托架40具有這種臺階結構,因此安裝于第一組合部分410中的中間面板20與托架40組合。安裝在顯示面板10的下端處的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和連接到柔性印刷電路膜110的源印刷電路板130連接到設置在中間面板20的后部處的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 為了將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和源印刷電路板130連接到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和源印刷電路板130需要穿過托架40。因此,如圖8所示,至少一個第一穿透部分440可以形成在托架40的下端處。第一穿透部分440可以通過使托架40的下端的部分開口而形成。因此,托架40的下端的除了被開口以形成第一穿透部分440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可以具有多個突起的形狀。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在顯示面板10的后部處穿過托架40的第一穿透部分440,并在托架40的朝后(即向后)方向上朝向顯示裝置的后部延伸。由于第一穿透部分440形成在托架40的下端處,因此托架40形成顯示裝置I的外表面是不理想的。因此,設置保護顯示裝置I的側表面的側蓋50。側蓋50包括框架部分510和支撐部分520,框架部分510設置在從顯示面板10到后蓋60的部件的側表面的外側并形成顯示裝置I的外觀,支撐部分520從框架部分510向內延伸。框架部分510可以被構造成完全暴露顯示面板10的前表面,即,框架部分510可以不覆蓋顯示面板10的前表面。框架部分510的前表面區域覆蓋顯示面板10的側表面以便不暴露顯示面板10的側表面,并且框架部分510的后表面區域覆蓋后蓋60的側表面以便不暴露后蓋60的側表面。側蓋50可以是其中框架部分510的各個側邊一體形成的一個部件。另外,側蓋50可以由被組裝成框架部分510的四個或兩個單獨的部件形成。支撐部分520可以形成在框架部分510的四個側邊處。支撐部分520可以包括從框架部分510的上部向內延伸的第一支撐部分521和從框架部分510的下部向內延伸的第二支撐部分525。第二組合部分420的形成在托架40的上部處的一部分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與側蓋50的第一支撐部分521之間并與第一支撐部分521組合。可以形成從第一支撐部分521的下端向前、即在向前方向上彎曲的導向肋部530。具有與導向肋部530相對應的形狀的導向溝槽430可以形成在第二組合部分420上,使得導向肋部530插入導向溝槽430中。如圖8和圖9所示,第二組合部分420的形成在托架40的下部處的一部分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與側蓋50的第二支撐部分525之間并與第二支撐部分525組合。圖9顯示了可以形成從第二支撐部分525的上端向前(即在向前方向上)彎曲的多個導向突起540。導向突起540插入其內的導向溝槽430可以形成在第二組合部分420上。圖8顯示了形成在多個導向突起540之間的穿透部分560。第二穿透部分560形成在與第一穿透部分440相對應的位置處。因此,穿過第一穿透部分440的柔性印刷電路膜110可以向上彎曲并穿過第二穿透部分560。安裝在穿過第二穿透部分560的柔性印刷電路膜的端部上的源印刷電路板130在第二組合部分420的后部處。參照圖4、5和7,多個第一聯接孔450形成在托架40的第二組合部分420上,多個第二聯接孔550形成在側蓋50的支撐部分520上,并且多個第三聯接孔650形成在后蓋60上。根據該示例性實施例,托架40和側蓋50首先被組合,然后后蓋60與托架40和側蓋50組合。因此,第一聯接孔450的數量可以與第二聯接孔550的數量相同,并且第三聯接孔650的數量可以小于第一聯接孔450的數量和第二聯接孔550的數量。托架40和側蓋50通過將聯接部件插入第一聯接孔450和第二聯接孔550中的一些而被聯接。此后,后蓋60通過將單獨的聯接部件插入先前的聯接部件沒有插入的第一聯接孔450和第二聯接孔550以及第三聯接孔650中而與托架40和側蓋50聯接。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托架40、側蓋50和后蓋60可以同時組合。在這種情況下,第一聯接孔450的數量、第二聯接孔550的數量和第三聯接孔650的數量相同。在托架40和側蓋50的聯接過程中,托架40和側蓋50首先通過將導向肋部530和導向突起540插入導向溝槽430中而被組合。導向溝槽430、導向肋部530和導向突起540用于引導托架40和側蓋50,使得托架40和側蓋50可以在正確的位置組合。托架40和側蓋50其次通過將聯接部件插入首先被組合的托架40和側蓋50的第一聯接孔450和第二聯接孔550中而被組合。后蓋60可以由具有高強度的材料形成。這是因為后蓋60用于形成顯示裝置I的后部的外觀并保護安裝在中間面板20上的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此外,后蓋60用于減少顯示裝置I的的損壞。后蓋60可以具有其中心部分逐漸向后(B卩,向后方)突出的形狀。為了確保被設置在中間面板20的后部處的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占據的空間,僅后蓋60的安裝主基板35和電源基板31的部分可以突出。如從以上說明清楚呈現,根據示例性實施例中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可以穩固地支撐顯示面板、最大化散熱并具有輕重量的中間面板。此外,中間面板可以具有絕緣功能。此外,顯示裝置可以有助于中間面板與其它部件的組裝并保護中間面板的邊緣。雖然已經顯示和描述了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幾個示例性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改變,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限定在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設置在所述顯示裝置的前部處; 中間面板,所述中間面板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上,所述中間面板具有大于所述顯示面板的剛性的剛性; 托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組合部分和第二組合部分,所述第一組合部分連接到所述中間面板,所述第二組合部分從所述第一組合部分朝向向前方向突出并連接到所述顯示面板,并且導向溝槽設置在所述第二組合部分的后表面上; 側蓋,所述側蓋包括框架部分、支撐部分和導向肋部,所述框架部分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和所述托架的邊緣處以形成所述顯示裝置的側表面的外觀,所述支撐部分從所述框架部分延伸并支撐所述托架,所述導向肋部從所述支撐部分在所述向前方向上突出,并容納在所述導向溝槽中的一個中;和 后蓋,所述后蓋設置在所述中間面板的后表面上并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后部處,所述后蓋形成所述顯示裝置的后表面的外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中間面板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所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以及 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組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組合部分通過粘合元件連接到所述中間面板的后表面和所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托架的第二組合部分被設置成具有與所述顯示面板的邊緣相同的形狀,或者比所述顯示面板的邊緣更向外突出,以便保護所述顯示面板的邊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柔性印刷電路膜,所述柔性印刷電路膜連接到所述顯示面板以將驅動信號供給所述顯示面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托架還包括第一穿透部分,所述第一穿透部分通過使所述托架的下部的部分開口而形成,以使連接到所述顯示面板的柔性印刷電路膜從所述托架沿向后方向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側蓋的支撐部分包括設置在所述側蓋的上端處的第一支撐部分和設置在所述側蓋的下端處的第二支撐部分;以及 所述導向肋部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分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與所述托架的導向溝槽組合的多個導向突起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分上,并且所述多個導向突起彼此分開以在與所述托架的第一穿透部分對應的位置處形成第二穿透部分。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側蓋的框架部分的前表面區域覆蓋所述顯示面板的側表面以不暴露所述顯示面板的側表面,并且所述框架部分的后表面區域覆蓋所述后蓋的側表面以不暴露所述后蓋的側表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側蓋的框架部分被設置成完全暴露所述顯示面板的前表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多個第一聯接孔設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二組合部分上;以及多個第二聯接孔在與所述多個第一聯接孔對應的位置處設置在所述側蓋的支撐部分上,使得所述托架和所述側蓋通過聯接部件聯接在一起。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多個第三聯接孔在與所述多個第一聯接孔和所述多個第二聯接孔對應的位置處設置在所述后蓋上,使得所述后蓋通過聯接部件與托架聯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中間面板包括: 內部部分,所述內部部分包括填充有空氣的空間;和 至少一個外部部分,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安裝在所述內部部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 其中所述內部部分包括穿過所述內部部分形成的多個單元,并且所述多個單元中的每一個都具有六邊形形狀。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內部部分具有蜂窩狀結構和波狀褶皺結構中的一個。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內部部分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由鋁形成。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內部部分和所述至少一個外部部分中的至少之一包括絕緣體,并且所述絕緣體包括塑料或無紡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具有穩固地支撐顯示面板、最大化散熱并具有輕重量的中間面板和有助于中間面板與其它部件的組裝的托架。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設置在顯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中間面板;托架,所述托架包括與中間面板組合的第一組合部分和與顯示面板組合的第二組合部分,并且在第二組合部分上設有導向溝槽;側蓋,所述側蓋包括設置在顯示面板和托架的邊緣處的框架部分、從框架部分延伸并支撐托架的支撐部分和在支撐部分的向前方向上突出并與導向溝槽組合的導向肋部;以及后蓋,所述后蓋設置在中間面板的后表面上。
文檔編號G09F9/33GK103187008SQ20121058761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鄭城守, 金炫鐵, 簡佑永, 樸斗淳, 李元熙, 鄭賢俊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