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學用教具教具,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
背景技術:
在病理學教學中,當講授腎結核病時,腎結核可溶解播散。由于干酪樣壞死物大量從尿中排出,致使輸尿管、膀胱相繼受累,可使輸 尿管腔狹窄繼發腎盂積水。講授中采用的輔助教具為多媒體和大體標本,存在以下缺點多媒體展示不能直接觀察,學生不能親自操作;大體標本不能展示動態過程,且攜帶不方便。
發明內容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演示直觀、形象的教具,便于理解腎結核病引起腎盂積水的病理過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所述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液演示模型,包括腎模型、輸尿管模型、膀胱模型和尿道模型組成的人體泌尿系統仿真模型,所述腎模型包括腎結核空洞模型、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和腎盂模型,所述輸尿管模型包括纖維增生模型和干酪樣壞死灶,輸尿管模型一端與腎盂模型接通,另一端與膀胱模型接通,前列腺模型位于尿道模型周圍,腎乳頭干酪壞死灶下端和輸尿管模型分別設置有調節開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教具,具有以下優點( I)演示連續動態過程,形象逼真;(2)能形象理解腎結核病_Ψ輸尿管結核 —ψ輸尿管粘膜破壞和纖維組織增生 _r管腔狹窄 _T繼發腎盂積水的發生發展過程;( 3 )模擬操作可重復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腎模型2、腎結核空洞模型3、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4、腎盂模型5、輸尿管模型6、纖維增生模型7、膀胱模型8、前列腺模型9、尿道模型10、液體(模擬尿液) 11、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調節開關[0022]12、輸尿管干酪樣壞死13、輸尿管調節開關14、膀胱干酪樣壞死。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達成的目的與功效一致性,下面結合具體演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腎結核病多由原發性肺結核自行播散所致,病變起始于腎乳頭,由于干酪樣壞死物大量從尿中排出,致使輸尿管、膀胱相繼受累,輸尿管粘膜破壞,纖維組織增生可致輸尿管狹窄而繼發腎盂積水。基于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演示模型如圖I所示,現參照附圖1,結合實施 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包括腎模型I、輸尿管模型5、膀胱模型7和尿道模型9組成的人體泌尿系統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腎模型I包括腎結核空洞模型2、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3和腎盂模型4,所述輸尿管模型5包括纖維增生模型6和輸尿管干酪樣壞死12,輸尿管模型5 —端與腎盂模型4接通,另一端與膀胱模型7接通;前列腺模型8位于尿道模型9周圍,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3下端和輸尿管模型6分別設置有調節開關11、13。這樣的結構能夠形象的顯示出泌尿系統的結構,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3下端設置調節開關11可調節干酪壞死物隨尿液下行的速度,以形象逼真的演示腎結核病播散的病理過程。輸尿管調節開關13可調節輸尿管模型5由于纖維組織增生可使管腔狹窄,狹窄嚴重時使尿液下行受阻,而引起腎盂4積水。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得到的示范模型具體演示過程如下使用時,將干酪樣壞死物2、液體10 (模擬尿液)裝入腎結核空洞2內,然后打開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調節開關11,使淡黃色液體10 (模擬尿液)和干酪樣壞死物下行進入腎盂模型4、輸尿管模型5、膀胱模型7和尿道模型9而排出,同時干酪樣壞死物可累及輸尿管槿5及膀胱模型7,并可使輸尿管壁纖維組織增生6,引起輸尿管模型5管腔狹窄,此時可調節輸尿管模型調節開關13以模擬尿路狹窄、阻塞引起腎盂積水。以上模擬了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的病理過程。
權利要求1.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包括腎模型、輸尿管模型、膀胱模型和尿道模型組成的人體泌尿系統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腎模型包括腎結核空洞模型、腎乳頭干酪樣壞死灶和腎盂模型,所述輸尿管模型包括纖維增生模型和干酪樣壞死灶,輸尿管模型一端與腎盂模型接通,另一端與膀胱模型接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前列腺模型位于尿道模型周圍,腎乳頭干酪壞死灶下端和輸尿管模型分別設置有調節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能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病理過程的演示,其技術方案為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演示模型,包括腎模型、輸尿管模型、膀胱模型和尿道模型組成的人體泌尿系統仿真模型,所述腎模型包括腎結核空洞和腎盂,所述輸尿管模型包括纖維增生模型和干酪樣壞死灶,輸尿管一端與腎盂接通,另一端與膀胱接通,前列腺模型位于尿道周圍,腎結核空洞下端和輸尿管外側分別設置有調節開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直觀形象的顯示出腎結核病繼發腎盂積水的病理過程,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檔編號G09B23/28GK202632629SQ20122029551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4日
發明者關真民, 李慧平 申請人:關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