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包括外殼和安裝于外殼內的無針訂紙組件,該外殼上開設有裝訂口,該無針訂紙組件對應裝訂口位置設置;針對該無針訂紙組件,設置有電源、馬達、傳動于馬達和無針訂紙組件之間的機械傳動組件、用于控制馬達啟閉的自動控制組件及用于布置馬達和機械傳動組件的支架;所需訂聯的紙張插入裝訂口觸動啟動開關,接通電源啟動馬達運轉,馬達通過機械傳動組件帶動無針訂紙組件動作把多聯紙訂聯在一起;藉此,實現了全自動化裝訂紙張,取代了傳統技術中靠人力用手按壓的費力操作模式;尤其是,本發明的機械傳動組件利用兩轉桿及凸輪的配合將馬達的輸出能量實現較大的轉化,其整體體積小、行程大,且其動作平穩可靠。
【專利說明】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辦公用品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
【背景技術】
[0002] 如申請號201220010454. 3專利文獻中,其公開的無針訂書器,通過將待裝訂紙張 放入無針訂書器的裝訂口后,壓下按壓手柄即可將紙張沖壓出一根長條形并且該長條形紙 片翻轉卡合于紙縫中,如此,無金屬訂書針直接利用紙張本體完成裝訂,節能環保,有效減 少和避免了因訂書針翹起而引發的安全事故及粉碎紙張時需要拔除訂書針的繁瑣。
[0003] 上述現有的無針環保訂紙器結構,雖可提供給使用者無針訂紙的功效,確實具有 進步性,但是在實際使用時卻發現其自身結構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諸多不足,造成現有 的無針訂紙器在實際應用上,未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現將其缺點歸納如下: 一、上述無針訂紙器只能用手壓操作,使用時比較費力,增加了使用者的勞累程度,尤其是 裝訂稍厚一點的紙張時,更是費力、麻煩;二、其為手柄按壓式,整體結構設計龐大,不適合 產品小型化的需求,通常裝訂時需要拿起使用,不便于置放臺面上使用,這無疑也給使用者 增添了麻煩等,這些缺點導致現有的無針訂書器很難推廣應用,實現真正的大范圍使用無 針裝訂方式。
[0004]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種新的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 訂紙器,其實現了全自動化裝訂紙張,取代了傳統技術中靠人力用手按壓的費力操作模式; 其整體體積小、行程大,且其動作平穩可靠。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0007] -種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包括外殼和安裝于外殼內的無針訂紙組件, 該外殼上開設有裝訂口,該無針訂紙組件對應裝訂口位置設置;針對該無針訂紙組件,設置 有電源、馬達、傳動于馬達和無針訂紙組件之間的機械傳動組件、用于控制馬達啟閉的自動 控制組件及用于布置馬達和機械傳動組件的支架,其中,該支架相對前述外殼位置固定;
[0008] 該自動控制組件包括有線路板和連接于線路板上的啟動開關、停止開關及馬達反 轉復位開關,該啟動開關和停止開關對應位于前述裝訂口處,該線路板與前述電源及馬達 電性連接;
[0009] 該機械傳動組件包括有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凸輪及減速齒輪組;前述支架上 設置有凸輪連接軸,該凸輪可旋轉式安裝于凸輪連接軸上;該減速齒輪組一端連接于前述 馬達,另一端設置有動力輸出齒輪,該動力輸出齒輪的齒輪軸與前述凸輪連接軸的旋轉中 心位置相同,于動力輸出齒輪的端面上連接有一與其同向延伸的動力輸出軸;以及,前述支 架上設置有相對支架固定的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
[0010] 該第一轉動桿樞接于該第一連接軸上且其兩端形成以第一連接軸為支點的左擺 臂和右擺臂,該右擺臂上開設有第一滑動連接槽,前述動力輸出軸穿過該第一滑動連接槽 內部并其端部連接于前述凸輪上,該動力輸出軸隨動力輸出齒輪的轉動于第一滑動連接槽 內滑動;
[0011] 該第二轉動桿一端樞接于前述第二連接軸上,并其另一端連接于前述無針訂紙組 件;該第二轉動桿上連接有相對第二轉動桿固定的第三連接軸,前述第一轉動桿的左擺臂 上開設有第二滑動連接槽,該第三連接軸伸入第二滑動連接槽內且隨左擺臂的擺動于第二 滑動連接槽內滑動;前述凸輪輸出軸與第一連接軸間的水平距離大于第一連接軸與第三連 接軸間的水平距離。
[0012]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減速齒輪組包括有馬達輸出齒輪、一級減速齒輪對及二 級減速齒輪對;該一級減速齒輪對包括有同軸傳動的直徑較小的第一主齒輪和直徑較大的 第一副齒輪,該第一副齒輪嚙合于前述馬達輸出齒輪;該二級減速齒輪對包括有直徑較小 的第二主齒輪和直徑較大的第二副齒輪,該第二副齒輪嚙合于前述第一主齒輪,前述動力 輸出齒輪哨合于第二主齒輪;
[0013] 另增設有平衡齒輪對,該平衡齒輪對包括有同軸傳動的直徑較小的第一平衡齒輪 和直徑較大的第二平衡齒輪,前述二級減速齒輪對的軸上相應地增設有直徑較大的第一配 合齒輪和直徑較小的第二配合齒輪,該第一配合齒輪嚙合于第一平衡齒輪,該第二配合齒 輪哨合于第二平衡齒輪。
[0014]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架上設置有便于前述無針訂紙組件上下動作的導向 槽,該無針訂紙組件具有水平向外伸出的導向塊,該導向塊可上下滑動式位于導向槽內。
[0015]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有導向框、馬達座及齒輪側板;該導向框具有依 次連接的左側壁、前側壁及后側壁,前述無針訂紙組件位于導向框內,前述導向槽開設于該 導向框的前、后側壁上;該左側壁凸設有用于與外殼配合定位的定位凸部,前述凸輪主動 軸、第一連接軸及第二連接軸均設置于該后側壁上;前述馬達安裝于馬達座上,并馬達座連 接于導向框的后側壁上;該齒輪側板擋于減速齒輪組件的側旁,并該齒輪側板連接于導向 框的前側壁上。
[0016]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殼包括有前側蓋、后側蓋及底座板;該前、后側板彼此 扣合組裝,該底座板安裝于前、后側板的底部,前述支架安裝于底座板上。
[0017]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前、后側板向下伸出底座板的底端面并與其圍合形成一 個位于底部的收納腔,前述電源設置于該收納腔內;該收納腔的左側面安裝有一透明窗,而 收納腔的右側面配置有電源蓋。
[0018]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無針訂紙組件包括有刀具固定座及安裝于刀具固定座上 的條形切紙刀、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條形紙舌推入片及用于條形紙舌推入片復位的復 位彈黃。
[0019]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裝訂口下端位置,對應前述無針訂紙組件的底部設置有 切紙底板,該切紙底板上對應設置有供前述條形切紙刀、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及條形紙 舌推入片向下動作的讓位槽。
[0020]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線路板上設置有啟動訂紙電路、控制馬達正轉電路、控 制馬達停止電路、控制馬達正轉時間的第一電解電容及前述控制馬達反轉復位開關;針對 該啟動訂紙電路、控制馬達正轉電路、控制馬達停止電路分別配置有用于保護電路的二極 管;
[0021] 其中,該啟動訂紙電路包括有前述啟動開關、并聯設置的第二電解電容和第三電 解電容,前述啟動開關分別連接于電源正極、第二電解電容及第三電解電容;該控制馬達正 轉電路包括有并聯設置的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分別針對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配置有三極 管,以及,該兩第一、二電阻并聯后串聯有第三電阻;該控制馬達正轉電路與前述控制馬達 反轉復位開關分別連接于馬達的兩電性端;該控制馬達停止電路包括有前述停止開關、連 接于電源正極與停止開關間的第四電阻、連接于前述啟動訂紙電路之電源輸入端的第五電 阻、連接于第五電阻與停止開關之間的多個三極管。
[0022]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殼上設置有外接電源供電接口。
[0023]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 可知:
[0024] 一、通過針對該無針訂紙組件,設置有電源、馬達、機械傳動組件及自動控制組件 等,實現了無針訂紙組件的全自動化裝訂作業,裝訂時,將需要訂聯的紙張插入裝訂口觸動 啟動開關,接通電源啟動馬達運轉,馬達通過機械傳動組件帶動無針訂紙組件動作把多聯 紙訂聯在一起;相比傳統技術中靠人力用手按壓的操作模式,本發明之全自動式電動無針 環保訂紙器使用時輕松、省力、方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者勞動強度,同時,其裝訂效率 遠遠高出人工裝訂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0025] 二、本發明的機械傳動組件利用兩轉桿及凸輪的配合將馬達的輸出能量實現較大 的轉化,通常馬達的輸出力大、扭力小,本發明之馬達輸出能量經過減速齒輪組與第一轉動 桿(凸輪結構設計)間的第一次省力杠桿式轉化,以及第一轉動桿與第二轉動桿間的第二 次省力杠桿式轉化,實現了較大的能量轉化,減小了能耗,其最后獲得的裝訂力較大,能夠 輕松應對較厚訂聯紙張的需求,適用范圍廣,而且,前述整個機械傳動過程平穩可靠。
[0026] 三、鑒于前述機械傳動組件的結構設計及布置關系,以及支架、外殼的設計,使得 本發明之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的整體結構緊湊、體積小,滿足產品小型化的需求, 同時,在產品的小空間內實現了較大的運行行程,前述無針訂紙組件可以在較大的幅度內 上下動作。
[0027]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發明的結構特征、技術手段及其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和功能,下 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 圖1(a)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0029] 圖1(b)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主視圖;
[0030] 圖2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分解外殼);
[0031] 圖3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詳細分解示意圖;
[0032] 圖4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進一步詳細分解示意圖;
[0033] 圖5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0034] 圖6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未工作狀態示意圖(或插入紙中之前狀態);
[0035] 圖7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插入紙中時的狀態示意圖;
[0036] 圖8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推條形紙舌時的狀態示意圖;
[0037] 圖9是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刀具向上返程后的狀態示意圖;
[0038] 圖10是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減速齒輪組的結構示意圖;
[0039] 圖11是圖10所示減速齒輪組的分解示意圖;
[0040] 圖12(a)是裝訂效果示意圖(正面);
[0041] 圖12(b)是裝訂效果示意圖(反面);
[0042] 圖13是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電路控制原理示意圖。
[0043] 附圖標識說明:
[0044] 10、外殼 101、裝訂口
[0045] 11、前側蓋 12、后側蓋
[0046] 13、底座板 14、電源蓋
[0047] 15、透明窗 16、收納腔
[0048] 17、支架 171、導向框
[0049] 1711、導向槽 172、馬達座
[0050] 173、齒輪側板 174、定位凸部
[0051] 18、電池 19、外接電源供電接口
[0052] 20、無針訂紙組件 21、刀具固定座
[0053] 211、導向塊 22、條形切紙刀
[0054] 23、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 231、缺口
[0055] 24、條形紙舌推入片 25、復位彈簧
[0056] 26、切紙底板 261、讓位槽
[0057] 30、馬達 40、機械傳動組件
[0058] 41、減速齒輪組 411、馬達輸出齒輪
[0059] 412、第一主齒輪 413、第一副齒輪
[0060] 414、第二主齒輪 415、第二副齒輪
[0061] 416、第一平衡齒輪 417、第二平衡齒輪
[0062] 418、第一配合齒輪 419、第二配合齒輪
[0063] 42、動力輸出齒輪 43、動力輸出軸
[0064] 44、凸輪 45、凸輪連接軸
[0065] 46、第一轉動桿 461、左擺臂
[0066] 462、右擺臂 463、第一滑動連接槽
[0067] 464、第二滑動連接槽 47、第二轉動桿
[0068] 50、自動控制組件 51、線路板
[0069] 52、啟動開關 53、停止開關
[0070] 61、第一連接軸 62、第二連接軸;
[0071] 63、第三連接軸 70、訂聯紙張
[0072] 71、條形紙舌 72、條形槽
[0073] 73、條形紙舌插入口
[0074] MSI、啟動開關 MS2、馬達反轉復位開關
[0075] MS3、停止開關 R1-R5、電阻(限流/限壓)
[0076] C1-C3、電解電容 C4、電容(馬達消磁作用)
[0077] D1-D4、二極管 Q1-Q4、三極管
[0078] F1、保險絲 VDD、電源
【具體實施方式】
[0079] 請參照圖1至圖13所示,其顯示出了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其包括外 殼10和安裝于外殼10內的無針訂紙組件20,該外殼10上開設有裝訂口 101 (如圖1和圖 2所示),該無針訂紙組件20對應裝訂口 101位置設置,針對該無針訂紙組件20,設置有電 源、馬達30、傳動于馬達30和無針訂紙組件20之間的機械傳動組40件、用于控制馬達30 啟閉的自動控制組件50及用于布置馬達30和機械傳動組40件的支架17,其中,該支架17 相對前述外殼10位置固定。
[0080] 請參見圖2至圖5、圖10至圖11所示,該機械傳動組40件包括有第一轉動桿、第 二轉動桿47、凸輪44及減速齒輪組41 ;前述支架17上設置有凸輪連接軸45,該凸輪44可 旋轉式安裝于凸輪連接軸45上;該減速齒輪組41 一端連接于前述馬達30,另一端設置有 動力輸出齒輪42,該動力輸出齒輪42的齒輪軸與前述凸輪連接軸45的旋轉中心位置相同, 于動力輸出齒輪42的端面上連接有一與其同向延伸的動力輸出軸43 ;以及,前述支架17 上設置有相對支架17固定的第一連接軸61、第二連接軸62 ;
[0081] 該第一轉動桿樞接于該第一連接軸61上且其兩端形成以第一連接軸61為支點 的左擺臂461和右擺臂462,該右擺臂462上開設有第一滑動連接槽463,前述動力輸出軸 43穿過該第一滑動連接槽463內部并其端部連接于前述凸輪44上,該動力輸出軸43隨 動力輸出齒輪42的轉動于第一滑動連接槽463內滑動;如圖11所示,其L3>L4,F3XL3 = F4XL4, F4>F3,如此,通過前述凸輪結構設計,實現了動力輸出齒輪42與第一轉動桿間的 第一次省力杠桿式轉化。
[0082] 該第二轉動桿47 -端樞接于前述第二連接軸62上,并其另一端連接于前述無針 訂紙組件20 ;該第二轉動桿47上連接有相對第二轉動桿47固定的第三連接軸63,前述第 一轉動桿的左擺臂461上開設有第二滑動連接槽464,該第三連接軸63伸入第二滑動連接 槽464內且隨左擺臂461的擺動于第二滑動連接槽464內滑動;前述凸輪44輸出軸與第一 連接軸61間的水平距離大于第一連接軸61與第三連接軸63間的水平距離;如圖6至圖9 所示乂1凡2,?1\1^1 = ?2\1^2,?2沖1,如此,實現了第一轉動桿與第二轉動桿47間的第二 次省力杠桿式轉化。
[0083] 如圖10和圖11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前述減速齒輪組41包括有馬達30輸出齒輪 411、一級減速齒輪對及二級減速齒輪對;該一級減速齒輪對包括有同軸傳動的直徑較小的 第一主齒輪412和直徑較大的第一副齒輪413,該第一副齒輪413哨合于前述馬達30輸出 齒輪411 ;該二級減速齒輪對包括有直徑較小的第二主齒輪414和直徑較大的第二副齒輪 415,該第二副齒輪415哨合于前述第一主齒輪412,前述動力輸出齒輪42哨合于第二主齒 輪414;另增設有平衡齒輪對,該平衡齒輪對包括有同軸傳動的直徑較小的第一平衡齒輪 416和直徑較大的第二平衡齒輪417,前述二級減速齒輪對的軸上相應地增設有直徑較大 的第一配合齒輪418和直徑較小的第二配合齒輪419,該第一配合齒輪418嚙合于第一平衡 齒輪416,該第二配合齒輪419嚙合于第二平衡齒輪417。
[0084] 如圖2至4所示,所述支架17包括有導向框171、馬達座172及齒輪側板173 ;該 導向框171具有依次連接的左側壁、前側壁及后側壁,前述無針訂紙組件20位于導向框171 內,于導向框171的前、后側壁上開設有便于前述無針訂紙組件20上下動作的導向槽,該無 針訂紙組件20具有水平向外伸出的導向塊211,該導向塊211可上下滑動式位于導向槽內; 該左側壁凸設有用于與外殼10配合定位的定位凸部174,前述凸輪44主動軸、第一連接軸 61及第二連接軸62均設置于該后側壁上;前述馬達30安裝于馬達座172上,并馬達座172 連接于導向框171的后側壁上;該齒輪側板173擋于減速齒輪組41件的側旁,并該齒輪側 板173連接于導向框171的前側壁上。
[0085] 如圖1至4所示,所述外殼10包括有前側蓋11、后側蓋12及底座板13 ;該前、后側 板彼此扣合組裝,該底座板13安裝于前、后側板的底部,前述支架17安裝于底座板13上; 所述前、后側板向下伸出底座板13的底端面并與其圍合形成一個位于底部的收納腔16,前 述電源(本實施例中采用電池18)設置于該收納腔16內;該收納腔16的左側面安裝有一 透明窗15,而收納腔16的右側面配置有電源蓋14。以及,于前述外側上設置有外接電源供 電接口 19,這樣,可以通過選擇通過前述電池18供電或是將其它外接電源連接該外接電源 供電接口 19進行供電,此接口可以設計為DC接口。
[0086] 如圖4所示,該無針訂紙組件20包括有刀具固定座21及安裝于刀具固定座21上 的條形切紙刀22、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條形紙舌推入片24及用于條形紙舌推入片24復 位的復位彈簧25 ;所述裝訂口 101下端位置,對應前述無針訂紙組件20的底部設置有切紙 底板26,該切紙底板26上對應設置有供前述條形切紙刀22、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及條形 紙舌推入片24向下動作的讓位槽261。本實施例中,前述條形切紙刀22設計為U形結構, 所切出的紙舌為U形結構(如圖12所示)。
[0087] 該自動控制組件50包括有線路板51和連接于線路板51上的啟動開關52、停止開 關53及馬達30反轉復位開關,該啟動開關52和停止開關53對應位于前述裝訂口 101處, 該線路板51與前述電源及馬達30電性連接。
[0088] 結合圖2、圖3及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前述線路板上設置有啟動訂紙電路、控制 馬達正轉電路、控制馬達停止電路、控制馬達正轉時間的第一電解電容及前述控制馬達反 轉復位開關;針對該啟動訂紙電路、控制馬達正轉電路、控制馬達停止電路分別配置有用于 保護電路的二極管;其中,該啟動訂紙電路包括有前述啟動開關、并聯設置的第二電解電容 和第三電解電容,前述啟動開關分別連接于電源正極、第二電解電容及第三電解電容;該控 制馬達正轉電路包括有并聯設置的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分別針對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配 置有三極管,以及,該兩第一、二電阻并聯后串聯有第三電阻;該控制馬達正轉電路與前述 控制馬達30反轉復位開關分別連接于馬達的兩電性端;該控制馬達停止電路包括有前述 停止開關、連接于電源正極與停止開關間的第四電阻、連接于前述啟動訂紙電路之電源輸 入端的第五電阻、連接于第五電阻與停止開關之間的多個三極管。
[0089] 上述控制電路原理大致如下:MS1中C0M-N0導通Q1漏極D與源極S斷開,VDD停止 給馬達負極供電;Q2漏極D與源極S導通馬達負極接地,馬達開始正向轉動,MS3中C0M-N0 斷開,C0M-NC導通C1提供電壓給Q2柵極G,當MS3中C0M-NC再導通時,馬達停止正向轉 動,訂紙完成一次;當MS2中C0M-N0導通時,馬達開始反轉,當MS3中C0M-N0導通時產品完 成復位。
[0090] 接著,簡述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或工作過程如下(請參見圖6至圖9所 示,其中,圖6所示為待裝訂狀態):
[0091] 所需訂聯的紙張插入裝訂口 101觸動啟動開關52,接通電源馬達30正轉(其正轉 時間可以由線路板51上的前述第一電解電容控制),帶動減速齒輪組41運轉,動力輸出齒 輪42與凸輪44結構的配合帶動第一轉動桿,并由第一轉動桿帶動第二轉動桿47,由第二轉 動桿47帶動刀具固定座21向下動作,則安裝于刀具固定座21上的條形切紙刀22、條形紙 舌插入口插紙刀、條形紙舌推入片24 -同向下插入紙中(該條形紙舌推入片24下端與條 形切紙刀22下端保持上下間距,因此,條形紙舌推入片24不會插破條形紙舌),其狀態如圖 7所示;
[0092] 該條形紙舌推入片24向上旋轉以把條形紙舌片推入條形插紙刀的缺口 231內 (此時的缺口 231位于訂聯的紙張下方),其狀態如圖8所示;隨后,條形紙舌推入片24于 復位彈簧25的作用下向下旋轉復位;
[0093] 如圖9所示,前述控制馬達30反轉復位開關閉合,馬達30反轉,前述條形切紙刀 22、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條形紙舌推入片24隨刀具固定座21 -同回程向上,該條形紙 舌插入口插紙刀把條形紙舌拉到訂聯紙張的上側,這樣,就使用條形紙舌把多聯紙張訂聯 在一起,其裝訂效果大致如圖12 (a)、圖12 (b)所示,即訂聯紙張70的條形紙舌71翻轉插入 前述條形紙舌插入口 73內,露出條形槽72。
[0094] 本發明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系通過針對該無針訂紙組件,設置有電源、馬達、 機械傳動組件及自動控制組件等,實現了無針訂紙組件的全自動化裝訂作業,裝訂時,將需 要訂聯的紙張插入裝訂口觸動啟動開關,接通電源啟動馬達運轉,馬達通過機械傳動組件 帶動無針訂紙組件動作把多聯紙訂聯在一起;相比傳統技術中靠人力用手按壓的操作模 式,本發明之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使用時輕松、省力、方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 用者勞動強度,同時,其裝訂效率遠遠高出人工裝訂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0095] 其次是,本發明的機械傳動組件利用兩轉桿及凸輪的配合將馬達的輸出能量實現 較大的轉化,通常馬達的輸出力大、扭力小,本發明之馬達輸出能量經過減速齒輪組與第一 轉動桿(凸輪結構設計)間的第一次省力杠桿式轉化,以及第一轉動桿與第二轉動桿間的 第二次省力杠桿式轉化,實現了較大的能量轉化,減小了能耗,其最后獲得的裝訂力較大, 能夠輕松應對較厚訂聯紙張的需求,適用范圍廣,而且,前述整個機械傳動過程平穩可靠; [0096] 再者是,鑒于前述機械傳動組件的結構設計及布置關系,以及支架17、外殼10的 設計,使得本發明之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的整體結構緊湊、體積小,滿足產品小型 化的需求,同時,在產品的小空間內實現了較大的運行行程,前述無針訂紙組件可以在較大 的幅度內上下動作。
[0097]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 故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 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包括外殼和安裝于外殼內的無針訂紙組件,該 外殼上開設有裝訂口,該無針訂紙組件對應裝訂口位置設置,其特征在于:針對該無針訂紙 組件,設置有電源、馬達、傳動于馬達和無針訂紙組件之間的機械傳動組件、用于控制馬達 啟閉的自動控制組件及用于布置馬達和機械傳動組件的支架,其中,該支架相對前述外殼 位置固定; 該自動控制組件包括有線路板和連接于線路板上的啟動開關、停止開關及馬達反轉復 位開關,該啟動開關和停止開關對應位于前述裝訂口處,該線路板與前述電源及馬達電性 連接; 該機械傳動組件包括有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凸輪及減速齒輪組;前述支架上設置 有凸輪連接軸,該凸輪可旋轉式安裝于凸輪連接軸上;該減速齒輪組一端連接于前述馬達, 另一端設置有動力輸出齒輪,該動力輸出齒輪的齒輪軸與前述凸輪連接軸的旋轉中心位置 相同,于動力輸出齒輪的端面上連接有一與其同向延伸的動力輸出軸;以及,前述支架上設 置有相對支架固定的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 該第一轉動桿樞接于該第一連接軸上且其兩端形成以第一連接軸為支點的左擺臂和 右擺臂,該右擺臂上開設有第一滑動連接槽,前述動力輸出軸穿過該第一滑動連接槽內部 并其端部連接于前述凸輪上,該動力輸出軸隨動力輸出齒輪的轉動于第一滑動連接槽內滑 動; 該第二轉動桿一端樞接于前述第二連接軸上,并其另一端連接于前述無針訂紙組件; 該第二轉動桿上連接有相對第二轉動桿固定的第三連接軸,前述第一轉動桿的左擺臂上開 設有第二滑動連接槽,該第三連接軸伸入第二滑動連接槽內且隨左擺臂的擺動于第二滑動 連接槽內滑動;前述凸輪輸出軸與第一連接軸間的水平距離大于第一連接軸與第三連接軸 間的水平距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齒輪 組包括有馬達輸出齒輪、一級減速齒輪對及二級減速齒輪對;該一級減速齒輪對包括有同 軸傳動的直徑較小的第一主齒輪和直徑較大的第一副齒輪,該第一副齒輪嚙合于前述馬達 輸出齒輪;該二級減速齒輪對包括有直徑較小的第二主齒輪和直徑較大的第二副齒輪,該 第二副齒輪哨合于前述第一主齒輪,前述動力輸出齒輪哨合于第二主齒輪; 另增設有平衡齒輪對,該平衡齒輪對包括有同軸傳動的直徑較小的第一平衡齒輪和直 徑較大的第二平衡齒輪,前述二級減速齒輪對的軸上相應地增設有直徑較大的第一配合齒 輪和直徑較小的第二配合齒輪,該第一配合齒輪嚙合于第一平衡齒輪,該第二配合齒輪嚙 合于第二平衡齒輪。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設 置有便于前述無針訂紙組件上下動作的導向槽,該無針訂紙組件具有水平向外伸出的導向 塊,該導向塊可上下滑動式位于導向槽內。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有導向框、馬達座及齒輪側板;該導向框具有依次連接的左側壁、前側壁及后側壁,前述無 針訂紙組件位于導向框內,前述導向槽開設于該導向框的前、后側壁上;該左側壁凸設有用 于與外殼配合定位的定位凸部,前述凸輪主動軸、第一連接軸及第二連接軸均設置于該后 側壁上;前述馬達安裝于馬達座上,并馬達座連接于導向框的后側壁上;該齒輪側板擋于 減速齒輪組件的側旁,并該齒輪側板連接于導向框的前側壁上。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 有前側蓋、后側蓋及底座板;該前、后側板彼此扣合組裝,該底座板安裝于前、后側板的底 部,前述支架安裝于底座板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側板 向下伸出底座板的底端面并與其圍合形成一個位于底部的收納腔,前述電源設置于該收納 腔內;該收納腔的左側面安裝有一透明窗,而收納腔的右側面配置有電源蓋。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針訂紙 組件包括有刀具固定座及安裝于刀具固定座上的條形切紙刀、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條 形紙舌推入片及用于條形紙舌推入片復位的復位彈簧。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裝訂口下 端位置,對應前述無針訂紙組件的底部設置有切紙底板,該切紙底板上對應設置有供前述 條形切紙刀、條形紙舌插入口插紙刀及條形紙舌推入片向下動作的讓位槽。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板上 設置有啟動訂紙電路、控制馬達正轉電路、控制馬達停止電路、控制馬達正轉時間的第一電 解電容及前述控制馬達反轉復位開關;針對該啟動訂紙電路、控制馬達正轉電路、控制馬達 停止電路分別配置有用于保護電路的二極管; 其中,該啟動訂紙電路包括有前述啟動開關、并聯設置的第二電解電容和第三電解電 容,前述啟動開關分別連接于電源正極、第二電解電容及第三電解電容;該控制馬達正轉電 路包括有并聯設置的第一電阻、第二電阻,分別針對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配置有三極管,以 及,該兩第一、二電阻并聯后串聯有第三電阻;該控制馬達正轉電路與前述控制馬達反轉復 位開關分別連接于馬達的兩電性端;該控制馬達停止電路包括有前述停止開關、連接于電 源正極與停止開關間的第四電阻、連接于前述啟動訂紙電路之電源輸入端的第五電阻、連 接于第五電阻與停止開關之間的多個三極管。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式電動無針環保訂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上設 置有外接電源供電接口。
【文檔編號】B42B5/00GK104085221SQ201410299902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童旗彬 申請人:東莞八束易之美五金塑膠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