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教育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課錄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設備漸漸運用到教育事業中,如課堂上常常使用到電腦、投影儀和大屏顯示設備等。電子設備的引入便于老師進行備課和教學,學生可直觀、清晰的了解老師的教學內容,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但是,現有的課堂教學設備中的相關課程知識需要老師預先輸入,而且相關知識點也僅是通過圖片進行展示,在課堂上,老師通過PPT切換等方式將圖片一一展示給學生。但是在課堂后,學生即使將老師的課件進行拷貝,也無法真實重現課堂上教學,如關鍵知識點講解、典型學生作業講解或問題講解,學生需要再次詢問老師相關的知識點,增大老師的教學工作量,而且學生也無法在課堂前進行預習,教學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課錄制裝置,實現課堂上的微課實時錄制及上傳,提高教學效率,減輕老師教學工作量。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微課錄制裝置,包括:無線微課拍攝設備和與所述無線微課拍攝設備通信連接的顯示設備;
其中,所述無線微課拍攝設備包括:第一通信電路、控制器、數據采集電路;
所述控制器分別與通信電路、數據采集電路連接;
所述數據采集電路包括攝像頭、麥克風和CMOS傳感器;
所述CMOS傳感器包括:像素列陣掃描電路、信號放大電路、自動增益控制電路以及模數轉換電路;
其中,所述像素列陣掃描電路與所述信號放大電路的輸入端連接;
所述信號放大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模數轉換電路的輸入端連接,且所述信號放大電路的輸出端通過所述自動增益控制電路連接到所述信號放大電路的輸入端;
所述顯示設備包括:第二通信電路、處理器和數據上傳接口;
所述第二通信電路與所述第一通信電路連接;
所述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第二通信電路、所述數據上傳接口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信電路包括:無線ap模塊;
所述無線ap模塊與所述模數轉換電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無線微課拍攝設備還包括蓄電池;
所述蓄電池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通信電路和數據采集電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無線微課拍攝設備還包括觸摸燈電路;
所述觸摸燈電路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顯示設備包括:電子白板、教學用一體機、教學用電視機或交互智能平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課錄制裝置,包括無線微課拍攝設備和與無線微課拍攝設備通信連接的顯示設備。無線微課拍攝設備包括控制器、第一通信電路和數據采集電路,其中,控制器分別與第一通信電路、數據采集電路連接。無線微課拍攝設備由控制器控制數據采集電路采集視頻數據和語音信息,再通過第一通信電路發送給顯示設備進行顯示,顯示設備的處理器將視頻數據、語音信息和視頻調整數據制作成微課視頻文件后,通過數據上傳接口將其上傳給服務器,供學生課后查看或下載。相比于現有技術無法在課程上實現微課錄制,通過本技術方案,老師可在課堂上邊講解邊進行微課錄制,錄制好的微課自動上傳至服務器,學生課后可自行下載或查看所需的微課,再次復習相關知識點。另外,老師也可以在課前預先錄制微課供學生自行預習,學生也可在家對自己的作業進行微課錄制,并上傳至服務器,老師在家對學生的作業微課進行修改批注,并制作相關的微課上傳至服務器,從而增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課錄制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CMOS傳感器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課錄制方法的一種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見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課錄制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微課錄制裝置包括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和與無線微課拍攝設備通信1連接的顯示設備2。其中,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包括第一通信電路101、控制器102、數據采集電路103。其中,控制器102分別與第一通信電路101、數據采集電路103連接。數據采集電路103包括攝像頭、麥克風和CMOS傳感器。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通信電路101用于與顯示設備2建立無線通信。數據采集電路103用于獲取實時的視頻數據和語音信息。控制器102用于控制第一通信電路101將所述數據采集電路103獲取的視頻數據和語言信息發送給顯示設備2。
參見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CMOS傳感器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CMOS傳感器包括:像素列陣掃描電路301、信號放大電路302、自動增益控制電路303以及模數轉換電路304。其中,像素列陣掃描電路301與信號放大電路302的輸入端連接。信號放大電路302的輸出端與模數轉換電路304的輸入端連接,且信號放大電路302的輸出端通過自動增益控制電路303連接到信號放大電路302的輸入端。
在本實施例中,像素陣列掃描電路301用于掃描攝像頭拍攝的像素陣列,獲得一幅幅畫面的電信號。像素陣列由多個像素單元組成,像素單元根據受光的強弱積聚相應的電荷,因而經過所述像素陣列掃描電路301的周期性掃描后能獲取一幅幅畫面的電信號。信號放大電路302用于對像素陣列掃描電路301獲得的電信號進行放大。自動增益控制電路303用于使信號放大電路302的增益自動地隨信號強度而調整,保證信號放大電路輸出變化不會很大,提高模數轉換電路的轉換精度。模數轉換電路304用于將信號放大電路輸出的電信號轉換為并行視頻數字信號或無線視頻信號發送給顯示設備或服務器。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通信電路101包括:無線ap模塊。無線ap模塊與模數轉換電路304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還包括蓄電池。蓄電池分別與控制器102、第一通信電路101和數據采集電路103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還包括觸摸燈電路。觸摸燈電路與控制器102連接。如果外界燈光不能滿足微課錄制的要求,可打開觸摸燈電路進行補光。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設備2包括:第二通信模塊201、微課制作模塊202和視頻上傳模塊203。第二通信電路201與第一通信電路101連接。處理器202分別與第二通信電路201、數據上傳接口203連接
第二通信電路201用于與第一通信模塊101建立無線通信。
處理器202用于在接收到微課結束命令時,將視頻數據、語音信息以及視頻調整數據制作成微課視頻文件;其中,視頻調整數據由用戶在微課錄制期間,向顯示設備2輸入用戶操作指令而獲得。
數據上傳接口203用于將微課視頻文件上傳至服務器,以供外部設備通過訪問服務器,查看或下載該微課視頻文件。
為了更好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參見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微課錄制方法的一種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該微課錄制方法主要包括步驟401至步驟404,具體為:
步驟401:無線微課拍攝設備與顯示設備建立無線通信。
步驟402:無線微課拍攝設備獲取實時的視頻數據、語音信息。
步驟403:無線微課拍攝設備將視頻數據和語音信息通過無線通信發送給顯示設備,以供顯示設備顯示。
步驟404:顯示設備在接收到微課制作命令時,將視頻數據、語音信息以及視頻調整數據制作成微課視頻文件,并將微課視頻文件上傳至服務器,以供外部設備通過訪問服務器,查看或下載微課視頻文件;其中,視頻調整數據由用戶在微課錄制期間,向顯示設備輸入用戶操作指令而獲得。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設備在接收到用戶操作指令時,并根據用戶操作指令,顯示相應的用戶操作,并生成視頻調整數據。如老師通過電子筆在顯示設備上進行批注或修改操作時,相應的操作會在顯示設備上顯示,同時,顯示設備會根據用戶操作指令生成相應的視頻調整數據,用于記錄該用戶操作指令的用途、操作時間以及相關的參數,以便于以后制作微課視頻文件。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設備可以但不限于為包括:電子白板、教學用一體機、教學用電視機或交互智能平板。
在本實施例中,外部設備通過訪問所述服務器,下載微課視頻文件之后,還包括:外部設備對微課視頻文件進行修改,并將修改后的微課視頻文件上傳到服務器。外部設備可以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微課錄制裝置,連接服務器查下載相應的微課視頻文件,并通過外接顯示設備進行微課視頻文件的播放。基于該服務器,老師可上傳錄制好的微課(關鍵知識點講解、典型學生作業講解、學生典型問題講解等)供學生觀看學習;學生可以在課后預習和復習相關知識點,也可自制微課,供其他同學和老師觀看;學校可及時了解各班級教學質量及學習情況。
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課錄制裝置,包括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和與無線微課拍攝設備通信連接的顯示設備2。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包括控制器102、第一通信電路101和數據采集電路103,其中,控制器102分別與第一通信電路101、數據采集電路103連接。無線微課拍攝設備1由控制器102控制數據采集電路103采集視頻數據和語音信息,再通過第一通信電路101發送給顯示設備2進行顯示,顯示設備2的處理器202將視頻數據、語音信息和視頻調整數據制作成微課視頻文件后,通過數據上傳接口203將其上傳給服務器,供學生課后查看或下載。相比于現有技術無法在課程上實現微課錄制,通過本技術方案,老師可在課堂上邊講解邊進行微課錄制,錄制好的微課自動上傳至服務器,學生課后可自行下載或查看所需的微課,再次復習相關知識點。另外,老師也可以在課前預先錄制微課供學生自行預習,學生也可在家對自己的作業進行微課錄制,并上傳至服務器,老師在家對學生的作業微課進行修改批注,并制作相關的微課上傳至服務器,從而增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此外,通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老師可在課堂上向學生示范教學,讓學生可以清晰觀察每個解題步驟,并對全程進行微課錄制,供學生課后反復學習,能有效利用課內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整個錄制過程簡單方便。對于學生,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制作,提高學習興趣。對于學校,本技術方案能讓學校及時了解各班級情況,搭建快捷,性價比高。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