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特別一種防漏墨鋼筆。
背景技術:
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發明于19世紀初。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目前市面上的鋼筆在合上筆帽時,內膽中的墨水仍舊會通過毛細管進入到筆頭中,當隨身攜帶的鋼筆隨著運動甩動時,筆頭中的墨水就容易甩出到筆帽中。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在合上筆帽時不容易漏墨的鋼筆。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合上筆帽時不容易漏墨的鋼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漏墨鋼筆,包括筆桿和筆帽,所述筆桿為空心筆桿,在筆桿內設置有墨水內膽,所述墨水內膽的前端通過毛細管與筆頭相連,所述筆頭連接在筆桿前端,其特征是:所述筆桿內對稱設置有兩個彈簧柱,所述彈簧柱的內端抵接在毛細管上,外端抵接在筆桿內壁,所述筆桿上開設有兩個小孔,所述小孔位于彈簧柱外端端頭處;所述筆帽內壁上設置有兩個彈性頂尖,當所述筆帽固定在筆桿上時,所述彈性頂尖位于小孔內,且彈性頂尖向內壓縮彈簧柱。
采用上述結構的鋼筆,當合上筆帽時,彈性頂尖位于小孔內,且彈性頂尖向內壓縮彈簧柱,此時兩根彈簧柱的內端相向壓縮毛細管,使內膽中的墨水無法通過毛細管進入到筆頭中,防止了墨水從筆頭中甩出。
作為優選的,所述彈簧柱外端固定連接有磁吸盤,當筆桿和筆帽分離時,所述磁吸盤吸附在筆桿內壁,當筆帽固定在筆桿上時,所述彈性頂尖通過向內頂住磁吸盤來壓縮彈簧柱。
作為優選的,所述筆桿為兩段式結構,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直徑小于后段的直徑,且前段和后段通過螺紋連接。
作為優選的,所述彈簧柱位于前段內。
作為優選的,所述筆桿內設置有彈簧導向筒,所述彈簧柱和磁吸盤均設置在彈簧導向筒內,且所述彈簧導向筒上開設有通孔,所述毛細管從通孔中穿過。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彈簧柱來壓縮毛細管防止合上筆帽時甩出墨水,不僅結構簡單,同時更好的固定了筆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筆桿1、筆帽2、墨水內膽3、筆頭4、毛細管5、彈簧柱6、彈性頂尖7和磁吸盤8等部件,所述筆桿1為空心筆桿,且筆桿1為兩段式結構,包括前段1b和后段1c,所述前段1b的直徑小于后段1c的直徑,且前段1b和后段1c通過螺紋連接。在筆桿1內設置有墨水內膽3,所述墨水內膽3的前端通過毛細管5與筆頭4相連,所述筆頭4連接在筆桿1前端,其特 征是:所述筆桿1內對稱設置有兩個彈簧柱6,彈簧柱6位于前段1b內。所述彈簧柱6的內端抵接在毛細管5上,外端抵接在筆桿1內壁,所述筆桿1上開設有兩個小孔1a,所述小孔1a位于彈簧柱6外端端頭處;所述筆帽2內壁上設置有兩個彈性頂尖7,當所述筆帽2固定在筆桿1上時,所述彈性頂尖7位于小孔1a內,且彈性頂尖7向內壓縮彈簧柱6。
所述彈簧柱6外端固定連接有磁吸盤8,當筆桿1和筆帽2分離時,所述磁吸盤8吸附在筆桿1內壁,當筆帽2固定在筆桿1上時,所述彈性頂尖7通過向內頂住磁吸盤8來壓縮彈簧柱6。
所述筆桿1內設置有彈簧導向筒9,所述彈簧柱6和磁吸盤8均設置在彈簧導向筒9內,且所述彈簧導向筒9上開設有通孔9a,所述毛細管5從通孔中穿過。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