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書寫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書寫筆的握姿矯正器。
背景技術:
正確的握筆姿勢講究:“—抵二壓三襯托”,“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從筆桿的下方將筆從下往上抵住,筆桿留出一寸長的距離,一般是在旋筆刀旋出錐形的根部。“二壓”是指用大拇指從里側、食指從外側將筆捏緊后往下輕壓,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平齊,中指彎曲內收,這樣捏時指肚面大,肉軟且厚,不用費很大力氣就能將筆握緊。“三襯托”是指無名指、小指略彎曲成前后狀,兩指成一平面貼于桌面,再加上掌側要貼實桌面,從而將中指及整個筆托起,形成既穩(wěn)且活的握筆姿勢。正確握筆姿勢的要領并不難懂,但往往因學生長期養(yǎng)成的錯誤握筆習慣,糾正起來十分困難。
現(xiàn)有糾正握筆姿勢的產品主要有矯正筆和握姿固定器。矯正筆上通常采用在筆桿上設置凹槽的方案從而限定拇指、食指及中指的位置,達到矯正握姿的目的,但這種方案的問題在于握筆時中指并非指頭觸筆,而是中指的側邊從筆桿的下方將筆從下往上抵住,因此使用設有凹槽的矯正筆很難養(yǎng)成正確的握姿習慣。握姿固定器通常設計成筆套的形式,安裝在筆桿上之后,矯正握姿,但握姿固定器往往體積較大,重量也較大,一方面不便于中小學生持握,另一方面,如果書寫時,將筆從空間壓到紙面的是靠大拇指下壓,而這個壓力多數(shù)時間是大拇指直接壓在中指上,長時間使用容易導致書寫疲勞,手指酸痛,中指生出老繭甚至中指生理形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書寫筆的握姿矯正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握姿矯正產品不滿足人體工程學原理,在書寫過程中指間相互擠壓容易造成書寫疲勞、手指生繭以及書寫控筆的速度慢、靈活度低、不流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提供一種用于書寫筆的握姿矯正器,包括設于書寫筆筆桿不同側面從上至下順次分布的拇指限位塊、食指限位塊和中指限位塊,所述食指限位塊為設于筆桿一側并與筆桿軸向垂直的板狀件;所述拇指限位塊和中指限位塊分別位于所述食指限位塊兩側,且所述拇指限位塊與中指限位塊上設有開口方向相反的用于容納手指的凹陷部。
進一步,所述拇指限位塊由兩塊分別與所述筆桿的軸向方向平行和垂直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拼接而成,兩塊板的側邊與筆桿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在連接處為平滑的曲面。
進一步,所述中指限位塊為一與中指指端貼合的曲面板,所述曲面板側邊與筆桿連接。
進一步,所述食指限位塊上方的筆桿外壁設有一與食指限位塊垂直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表面為內凹弧面。
進一步,所述書寫筆為鋼筆或中性筆,所述握姿矯正器與書寫筆為一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書寫筆為鉛筆,所述握姿矯正器為設于鉛筆筆桿外部的可拆卸筆套。
進一步,所述中性筆的筆頭為彎曲筆頭。
進一步,所述可拆卸筆套內設有一圓筒,所述圓筒的內壁設有使所述可拆卸筆套只能朝一個方向沿著筆桿軸向運動的倒刺扣。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握姿矯正器在書寫筆筆桿的不同位置分別設計了中指限位塊、食指限位塊和拇指限位塊,通過中指限位塊、食指限位塊和拇指限位塊可以有效的限制中指、食指和拇指的位置,規(guī)范使用者書寫時的用筆習慣,從而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養(yǎng)成規(guī)范、科學的握筆姿勢。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中指限位塊、食指限位塊和拇指限位塊體積較小,重量較輕,而且中指限位塊、食指限位塊和拇指限位塊的形狀符合人體工學原理,因此能夠提高使用者書寫的舒適度、靈活度、緩解書寫疲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正面視圖;
圖2為圖1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圖3為圖1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圖4為圖1實施例的俯視角度視圖;
圖5為圖1實施例的仰視角度視圖;
圖6為使用圖1實施例時的正面視圖;
圖7為使用圖1實施例時的右側視圖;
圖8為使用圖1實施例時的左側視圖;
圖9為使用圖1實施例時的俯視角度視圖;
圖10為使用圖1實施例時的仰視角度視圖;
圖11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圖;
圖12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立體結構圖;
圖13為實施例三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說明。
如圖1至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握姿矯正器與中性筆一體結構的示意圖,握姿矯正器包括設于中性筆筆桿1不同側面從上至下順次分布的拇指限位塊5、食指限位塊4和中指限位塊3。食指限位塊4為設于筆桿一側并與筆桿軸向垂直的板狀件,拇指限位塊5和中指限位塊3分別位于食指限位塊4的兩側,且拇指限位塊與中指限位塊上設有開口方向相反的用于容納拇指和中指的凹陷部。
如圖4所示,為正立狀態(tài)筆尖朝下時的俯視圖,即從筆桿向筆頭方向望去,如圖5所示,為正立狀態(tài)筆尖朝下時的仰視圖,即從筆頭向筆桿方向望去,拇指限位塊、中指限位塊和食指限位塊分別限制了拇指、中指和食指握筆的位置。其中,拇指限位塊5由兩塊分別與筆桿1的軸向方向平行和垂直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拼接而成,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側邊與筆桿連接,而且第一板和第二板在連接處為平滑的曲面;中指限位塊為一與中指指端貼合的曲面板,曲面板的側邊與筆桿連接,曲面板的形狀為與中指遠側關節(jié)的指端相貼合的圓弧形;食指限位塊上方的筆桿外壁設有一與食指限位塊垂直的放置板6,放置板的表面為內凹弧面,食指按在放置板6的弧面上,接觸面更大,觸感更舒適。
如圖6至10所示,當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時,中指遠側關節(jié)的指端放置在中指限位塊3上,中指側面抵住筆桿1;食指放在放置板6上,放置板與食指的接觸面為內凹弧面,可以與食指遠側關節(jié)的指肚完美貼合,滿足人體工程學要求,因此食指施力壓筆時十分舒適;食指限位塊4限定食指指尖在筆上的最低位置;拇指限位塊5限定了拇指放在筆桿上的位置。三指位置確定后,中指指端從筆桿的下方將筆從下往上抵住,拇指從左側、食指從右前側將筆捏緊后往下輕壓,拇指和食指的指肚著力,因為放置板6的表面為內凹弧面,中指限位塊的內凹面與中指指端貼合,因此,指頭的接觸面較大,不用費很大力氣就能將筆握緊。本實用新型與普通矯正筆的區(qū)別在于,普通矯正筆的筆桿在寫字時主要靠拇指用力壓筆,這在長時間書寫過程會導致中指指端緊貼筆桿的側面受壓變形,而本實用新型主要靠食指用力壓筆,拇指和中指只是限制筆桿的位置,食指壓筆的力主要作用在筆桿上,不會使中指受到過大的擠壓力,寫字舒適,不會產生疲勞感,而且不會導致中指受壓變形。此外,本實用新型的重量輕,體積小,因此還能夠提高書寫的靈活度。
如圖1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握姿矯正器與中性筆一體結構的立體結構圖,本實施例中的中性筆的筆頭為彎曲筆頭。筆桿1上設有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拇指限位塊5、食指限位塊4和中指限位塊3,可以矯正握筆姿勢。彎曲筆頭的設計可使中性筆筆尖與書寫紙面接合面更大,使得筆尖內的筆珠旋轉更加流暢,書寫更流暢、舒適。
如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握姿矯正器與鉛筆配合使用的立體結構圖,本實施例中,握姿矯正器為可拆卸筆套7。因為鉛筆筆桿使用過程不斷變短,無法將書寫筆與矯正器設為一體結構,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人設計了可套裝在鉛筆筆桿上的矯正筆套7,矯正筆套7的不同側面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拇指限位塊5、食指限位塊4和中指限位塊3。如圖13所示,為矯正筆套7的立體結構圖,矯正筆套7可以應用在不同的鉛筆上,當鉛筆長度用到與矯正筆套長度接近時,即可將矯正筆套取下安裝到新的鉛筆上繼續(xù)使用。
如圖13所示,實施例三的爆炸圖,可拆卸筆套內設有一圓筒,圓筒的內壁設有金屬倒刺扣8,金屬倒刺扣8使可拆卸筆套7只能朝一個方向沿著筆桿1的軸向插入穿出。鉛筆筆桿1從上方裝入矯正筆套7后,金屬倒刺扣8可以防止鉛筆與筆套之間松動,保證鉛筆只能順著倒刺方向單向運動,因此在使用矯正筆套時,即使下壓矯正筆套的力很大,金屬倒刺扣8也能夠阻止矯正筆套逆著倒刺方向運動。
本實用新型可以應用在鉛筆、鋼筆、圓珠筆、中性筆、自動鉛筆等等。其中,鋼筆、圓珠筆、中性筆、自動鉛筆這類筆桿不會發(fā)生變化的可以將矯正限位塊與筆桿設為一體;而對于鉛筆來說,使用過程中筆桿不斷削減變短,因此矯正限位塊設計成矯正筆套的形式。
本實用新型主要有如下的一些效果:(1)持筆的科學性:本實用新型按照人體工學和標準握筆姿勢設計,在握筆區(qū)對持筆手指的空間位置進行限制和修正,達到持筆的科學性。(2)增加持筆舒適度:完全限制拇指、食指和中指持筆的空間位置,科學的矯正手指持筆部位。(3)預防持筆手指的生理形變:通過使用矯正筆進行持筆訓練,及書寫訓練,可以防止不規(guī)范握筆導致的手指變形。(4)預防持筆不正確導致的書寫疲勞:持筆正確后,手指、手掌、前手臂的舒適度大大增加,可以大大減緩書寫疲勞,預防書寫近視和不良坐姿。(5)解決學校教學過程中一個老師需要逐一糾正多個學生握筆姿勢所面臨的教學效率低,糾正難度大的問題,可以減少老師的指導時間和工作量,當老師講解完握筆標準后,同學們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握姿矯正器即可自行養(yǎng)成標準書寫姿勢的習慣,可以說本實用新型是目前書寫持筆最科學,最輕松、最有效的持筆糾正方式。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的對本實用新型的修改或等同替換,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