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文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按壓式吸墨水鋼筆。
背景技術:
鋼筆又稱墨水筆,其通常配置有儲墨裝置。鋼筆作為人們經常使用的書寫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鋼筆在使用時一般需要先將墨水注入儲墨裝置后才能夠進行書寫。現有技術中,根據鋼筆的結構可以將其分為:1.擠壓式吸墨水鋼筆;擠壓式吸墨水鋼筆利用人手擠壓筆囊,使得筆筒內部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松手后大氣壓將墨水壓入筆囊內。這類鋼筆在吸取墨水時,首先要將外部筆管拆卸,才能夠進行墨水的吸取,使得操作不方便。2.換筆囊式鋼筆;換筆囊式鋼筆就是提前為使用者準備數個已經充滿墨水的筆囊,當鋼筆上正在使用的筆囊墨水用完后,使用者可直接拔掉,更換另外一個。這種類型的鋼筆由于待替換的筆囊不便于攜帶,容易發生墨水滴漏的事情,且在更換筆囊的過程中,更換者皮膚及衣物被墨水濺到的可能性較大,且墨水不便于清洗。3.抽水式鋼筆;抽水式鋼筆的筆囊后半部分有一個可以活動的撥頭,連著墨囊里的活塞原理同注射器想相似,吸得水比較足。抽水式鋼筆在吸取墨水時,首先要將外部筆管拆卸,才能夠進行墨水的吸取,而且在吸取墨水的操作過程中,人體舒適度不高。
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的鋼筆在吸取墨水前,往往都需要對其進行拆卸,通過手動直接擠壓筆囊的方式吸墨,這樣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按壓式吸墨水鋼筆。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按壓式吸墨水鋼筆,包括筆筒和設置在筆筒內的儲墨軟管,筆筒上配置有吸墨裝置;
吸墨裝置包括彈片、下移時對彈片上端施力的傳力桿以及驅動傳力桿移動的按壓機構;
彈片的下端固定在筆筒內壁且在上端受力后發生趨向擠壓儲墨軟管的形變;傳力桿可滑動的安裝在導向圓盤上,該導向圓盤固定在筆筒內;
按壓機構包括按壓桿以及設置在導向圓盤和筆筒頂端之間的彈簧;按壓桿的上端延伸至筆筒外部,下端深入筆筒內部與傳力桿上端連接;
筆筒上端內部設有限位鎖槽,按壓桿上設置有與限位鎖槽配合的鎖止部。
優選的,彈片包括兩端的支撐部以及兩個支撐部之間的擠壓部,其中下端的支撐部固定在筆筒內壁,上端的支撐部與傳力桿連接,擠壓部在受力后向筆筒中心彎曲。
優選的,筆筒的內壁上設置有讓彈片保持向筆筒中心彎曲形變的突出部。
優選的,導向圓盤上設有用于傳力桿穿過的孔。
優選的,筆筒內部設有對稱安裝在儲墨軟管外的兩個彈片。
優選的,彈片的長度為30mm~40mm。
優選的,筆筒上設置有透明窗。
優選的,筆筒的前端設置有配合的筆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按壓桿和傳力桿的配合對彈片進行施力,進而使得彈片擠壓儲墨軟管發生形變形成負壓,在吸墨后在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回位,使得墨水可以自動吸入,不用對筆筒進行拆卸,方便快捷。
2、按壓機構和彈片之間通過傳力桿連接,保證力的有效傳遞。
3、彈簧片作用于儲墨軟管,受力面積大,可使得儲墨軟管吸取墨水的效率更高,同時較寬的受力面積可保護塑料筆管不破損。
4、按壓機構與筆筒通過限位鎖槽和鎖止部的配合,通過旋轉的方式控制按壓機構的開啟與鎖死,保證了使用者由于意外擠壓而造成墨水流出現象。
5、筆筒中上部分留有觀察窗,可以觀測到墨水是否吸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其中省略了彈片部分。
其中,1、筆筒;2、儲墨軟管;3、彈片;31、支撐部;32、支撐部;33.擠壓部;4、傳力桿;5、導向圓盤;6、按壓桿;7、彈簧;8、限位鎖槽;9、鎖止部;10、突出部;11、筆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提供了一種按壓式吸墨水鋼筆,包括筆筒1和設置在筆筒1內的儲墨軟管2,筆筒1上配置有吸墨裝置。
吸墨裝置包括彈片3、下移時對彈片3上端施力的傳力桿4以及驅動傳力桿4移動的按壓機構。彈片3的下端支撐部31固定在筆筒內壁且在上端支撐部32受力后可以移動進而使得擠壓部33發生趨向擠壓儲墨軟管的形變;傳力桿4可滑動的安裝在導向圓盤5上,該導向圓盤5固定在筆筒內。
按壓機構包括按壓桿6以及設置在導向圓盤和筆筒頂端之間的彈簧7;按壓桿6的上端延伸至筆筒1外部,下端深入筆筒1內部與傳力桿4上端連接。筆筒1上端內部設有限位鎖槽8,按壓桿6上設置有與限位鎖槽配合的鎖止部9。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過程為:
參考圖2,按壓桿6的鎖止部9可以呈環狀便于旋轉,同時與其配合的限位鎖槽8也可以呈環狀槽。當鎖止部9旋轉進入限位鎖槽8后按壓桿6由于受到限位鎖槽8的限定不能夠上下移動,此時即處于鎖定狀態。在需要吸取墨水時,將按壓桿6的鎖止部9旋轉出限位鎖槽8后,向下施力使按壓桿6下移,按壓桿6下移過程中鎖止部9也隨之下移同時將會擠壓彈簧7使其儲能變形。按壓桿6下移過程中其底部與傳力桿4接觸使其同樣下移,且由于按壓桿6與傳力桿4可以不是固定連接方式,因此不會出現傳力桿跟隨按壓桿旋轉的情況。
傳力桿4受力后即對彈片3的上端支撐部32施力,使得彈片向中心發生形變,在形變加大后使得儲墨軟管2內發生較大形變,此時儲墨軟管2被擠壓在浸入墨水中后形成負壓。在撤銷按壓桿上的作用力后,按壓桿6將會在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回位,進而形成與下移時的反向動作。此時彈片3失去外部擠壓力,將會對傳力桿4作用使其回位,進一步使得墨水可以輕易的進入儲墨軟管2內,完成一次墨水的吸取。在經過多次反復上述操作過程,可以讓儲墨軟管2內的墨水足量。在墨水吸取完畢后,旋轉按壓桿6使其鎖止部9進入限位鎖槽8內,這樣按壓桿6不會發生軸線移動,不會造成墨水溢出的不良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彈片3包括兩端的支撐部31和支撐部32以及兩個支撐部之間的擠壓部33,其中下端的支撐部固定在筆筒1內壁,上端的支撐部32與傳力桿4連接,擠壓部33在受力后向筆筒1中心彎曲。進一步優化的,筆筒1的內壁上設置有讓彈片3保持向筆筒1中心彎曲形變的突出部10,突出部10的設置可以避免彈片3在受力產生向外發生形變的趨向,使得彈片3在受力前就有一個輕微的向內形變,受力后就會更加容易向內形變擠壓儲墨軟管。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導向圓盤5上設有用于傳力桿4穿過的孔;導向圓盤5在筆筒內部優選是固定的,在初始位置時傳力桿4的下端可以與支撐部32接觸連接的,也可以具有較小的間隙,例如在傳力桿4下移1cm以內后即可以對支撐部32施力。當按壓桿6按壓到最大位置時,傳力桿4的上端依然保持在導向圓盤5與按壓部6之間的空間內。更優選的,可以設置傳力桿4的長度可以控制在30mm~50mm,按壓桿的長度為20mm~30mm。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筆筒1內部設有對稱安裝在儲墨軟管外的兩個彈片3,彈片的長度可以為30mm~40mm。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筆筒1的前端設置有配合的筆帽11,筆筒1上設置有透明窗。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描述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經創造性勞動即可作出的各種修改和變形仍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