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護理教學用心肺復蘇模型。
背景技術:
人體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及時地搶救復蘇,4~6min后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后的心肺復蘇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用于護理教學的心肺復蘇模型,采取多種途徑幫助學習者掌握心肺復蘇的技巧,以防在緊急情況下因不熟練而導致意外的發生,但實際上,心肺復蘇是否有效,實際上就是心臟搏動時將心室內的血液排出到動脈血管中,為人體大腦和其他器官供血供氧,而大腦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故其的供血量應該得到滿足,頸動脈則是為其輸送血液的重要通道,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后,頸動脈的搏動是判斷心肺復蘇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個專業的救援人員,必須要對此進行判斷,而現有的用于護理教學的心肺復蘇模型,通常在模型內加入震動裝置以模擬頸動脈搏動,但在實際情況中,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成功之初,頸動脈搏動較為微弱,因而判斷起來,并不容易,現有的模型并不能準確反映這一問題,因而實際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時,較容易判斷失誤,故需要一種較為逼真的能夠模擬頸動脈搏動的護理教學用的心肺復蘇模型以幫助學習者熟練掌握判斷頸動脈搏動情況的技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護理教學用心肺復蘇模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護理教學用心肺復蘇模型,包括:
人體模型,所述人體模型開設有腦部血液腔、心臟血液腔及胸腔,所述腦部血液腔設置有第一接口,所述心臟血液腔內盛裝有液體;
第一泵體,所述第一泵體置于所述心臟血液腔內;
薄壁管,所述薄壁管包括頸動脈薄壁管,所述頸動脈薄壁管一端與所述第一泵體相連,另一端與所述腦部血液腔的所述第一接口相連;
起搏裝置,所述起搏裝置設置于所述人體模型的胸腔內,用以模擬心臟搏動;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起搏裝置、所述第一泵體電連接;
在所述起搏裝置搏動時,所述控制器發出信號并傳輸至所述第一泵體,控制所述第一泵體將所述心臟血液腔內的液體輸送至所述頸動脈薄壁管內,以使所述液體經所述頸動脈薄壁管流入所述腦部血液腔中。
優選地,所述腦部血液腔內設置有第二泵體,所述心臟血液腔還設置有二接口,所述薄壁管還包括靜脈薄壁管,所述靜脈薄壁管一端與所述第二泵體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接口相連,以通過所述第二泵體將所述腦部血液腔中的液體經由所述靜脈薄壁管回流到所述心臟血液腔內。
優選地,所述人體模型的氣道內設置有流量傳感器,所述人體模型外部設置有外置顯示屏,所述流量傳感器、所述外置顯示屏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當對人體模型氣道內吹氣時,所述外置顯示屏可顯示所述流量傳感器感應到的氣體流量。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電、起搏裝置電連接有一用以設定起搏時間的定時器。
優選地,所述人體模型的胸腔內設置有一可壓縮構件,用于在心肺復蘇期間模擬所述胸部的壓縮。
優選地,所述頸動脈薄壁管的管壁內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人體模型外部設置有外置指示燈,所述壓力傳感器、所述外置指示燈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當所述頸動脈薄壁管的管壁受到流經管內的液體產生的壓力時,所述外置指示燈亮閃紅燈。
優選地,所述人體模型的胸腔內還設置有與所述控制器、所述外置指示燈電連接的高度傳感器,當可壓縮構件使胸腔凹陷4~5cm時,所述外置指示燈亮閃黃燈。
優選地,所述薄壁管為塑膠材料制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護理教學用心肺復蘇模型,在人體模型內設置有模擬人體腦部及心臟的腦部血液腔及心臟血液腔,以及設置有模擬頸動脈的頸動脈薄壁管,在心臟血液腔盛裝有模擬血液的液體,當設置于人體模型的胸腔內的模擬心臟搏動的起搏裝置起搏時,能夠將心臟血液腔內的液體通過頸動脈薄壁管輸送到腦部血液腔內,以此來模擬人體心臟中的血液經頸動脈流入大腦中,為大腦供血供氧。在液體流經頸動脈薄壁管時對管壁造成壓力使得動脈薄壁管搏動,以模擬頸動脈血管壁因頸動脈內血液的壓力而產生搏動,從而讓學習者能夠據此練習判斷頸動脈搏動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原理圖。
附圖標記:
腦部血液腔1;
第一接口11;
心臟血液腔2;
第二接口21;
第一泵體3;
液體4;
頸動脈薄壁管5;
第二泵體6;
靜脈薄壁管7;
外置指示燈8;
壓力傳感器9;
流量傳感器10;
控制器11;
起搏裝置12;
外置顯示屏13;
高度傳感器14;
定時器15。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參照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護理教學用心肺復蘇模型,包括:人體模型,第一泵體3,薄壁管,起搏裝置12及控制器11。
具體的,人體模型模擬人體內部的各個組織、器官的分布,尤其是與心肺復蘇有關的部分,如大腦、口、鼻、氣道、胸腔等;其中,在人體模型的腦部開設有腦部血液腔1,腦部血液腔1用以模擬大腦,其內設置有第一接口11;人體模型的胸部開設有心臟血液腔2,心臟血液腔2用以模擬心臟,其內盛裝有液體4;
第一泵體3設置于心臟血液腔2內,并浸入液體4內;
薄壁管包括頸動脈薄壁管5,頸動脈薄壁管5的一端與第一泵體3相連,另一端與腦部血液腔1的第一接口11相連。在人體內,大腦所需的氧氣來源于血液,而血液又是由心臟經動脈傳輸到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而頸動脈是一個連接大腦的與心臟的血液通道,因而實際上,大腦所需的氧氣是由連接大腦及心臟的頸動脈傳輸的,所以,這里的頸動脈薄壁管5實際上就是模擬人體的頸動脈,那么心臟血液腔2中的液體4是經頸動脈薄壁管5流向腦部血液腔1。
起搏裝置12設置于所述人體模型的胸腔內,用以模擬心臟搏動,這里的起搏裝置12可以為一個震動頻率接近心臟跳動頻率的振動器。
控制器11與起搏裝置12及第一泵體3電連接;起搏裝置12搏動時,控制器11將會發出信號并傳輸至第一泵體3以控制第一泵體3將心臟血液腔2內的液體4輸送至頸動脈薄壁管5內,以使得液體4經頸動脈薄壁管5流入腦部血液腔1中。
在實際情況中,心臟驟停時,心臟將會停止將血液輸送到動脈血管中,因而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但動脈內存在一定量的血液,而這些血液中含有一定的氧氣,因而在心跳驟停之后人體各個器官人仍然能夠獲得部分氧氣,但這個時間是短暫的。如果在心臟驟停不及時地搶救復蘇,那么4~6min后會造成人體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而腦部所需的氧氣是由心臟經頸動脈輸送的,而心臟本身類似一個泵,能夠將血液泵出到頸動脈血管中,因此頸動脈血管中的血液流速快,血壓高,對頸動脈血管壁的作用力也就大,因而在進行心肺復蘇時可以根據勁動脈血管的搏動情況來判斷心臟是否搏動。
與上述實際情況相對應的,腦部血液腔1對應人體的腦部,心臟血液腔2對應人體的心室,頸動脈薄壁管5對應的人體的頸動脈,起搏裝置12對應人體的心臟,那么在起搏裝置12搏動時,與之電連接的控制器11發出信號并輸送至第一泵體3,第一泵體3將心臟血液腔2內的液體4輸送至頸動脈薄壁管5,使得液體4經頸動脈薄壁管5流向腦部血液腔1。液體4是經第一泵體3輸送,因而其在頸動脈薄壁管5內的流速快,血壓高,液體4作用于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的作用力也較大,因此,能夠使得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產生搏動。但實際上,在心搏驟停,經過心肺復蘇使得心臟重新搏動之初,心臟收縮將心臟內的血液輸送頸動脈時,血液的血壓及流速相較于心臟正常搏動時并不大,因而頸動脈內的血液對其血管壁的作用力也相對較小,這就使得頸動脈的搏動仍然較為微弱,那么對于進行搶救的人員,對于頸動脈的搏動的判斷就顯得較為不易,因而需要多加練習。而在起搏裝置12搏動時,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受其內液體3的作用力也不大,因此頸動脈薄壁管5的搏動也較微弱,這恰好與心臟驟停時經搶救后心搏恢復的情況相一致,這就十分方便學習者能夠通過本裝置學習判斷頸動脈的搏動情況,以練習對微弱搏動的感覺,減少在實際搶救過程中出錯的概率,并且因本裝置模擬心臟、頸動脈及大腦之間的血液流向,因而顯得更為逼真。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腦部血液腔1內設置有第二泵體6,心臟血液腔2還設置有二接口21,薄壁管還包括靜脈薄壁管7,靜脈薄壁管7一端與第二泵體6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接口21相連,以通過第二泵體6將腦部血液腔1中的液體4經由靜脈薄壁管7回流到心臟血液腔2內。
在人體血液循環中,人體各個器官需要的氧氣均由心臟收縮后,將血液輸送至各個動脈血管,但最終,需經靜脈血管回流到心臟中,那么,對應的,頸動脈中血液流向大腦后,大腦中的物質與氧氣作用后,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經過與大腦相連的靜脈血管回流至心臟,如此實現腦部的血液的循環。與此相類似的,在腦部血液腔1內設置有第二泵體6,與第二本體6電連接的設置有一個開關,在頸動脈薄壁管5將液體4輸送到心臟血液腔2的時候,打開第二泵體6的開關,則可將心臟血液腔2內的液體4抽出至與第二泵體6相連接的靜脈薄壁管7中,使得液體回流至心臟血液腔2,這樣就類似人體腦部的血液循環過程,使得液體4可循環使用,那么學習者學習心肺復蘇的時長因液體4的循環使用而大大延長,而這個過程又與人體的腦部血液的流動情況十分類似,因而顯得十分逼真。
進一步地,人體模型的氣道內設置有流量傳感器10,在人體模型外部設置有外置顯示屏13,流量傳感器10、外置顯示屏13與控制器11電連接,當對人體模型氣道內吹氣時,所述外置顯示屏13可顯示所述流量傳感器10感應到的氣體流量。在實際進行人工呼吸時,每次吹氣量為700~1000ml(或10ml/kg)最為適合,通氣頻率應為10~12次/分鐘,每次吹氣時長持續2秒鐘,吹氣時見到患者胸部出現起伏即可。這也就是說,在進行人工呼吸時,吹氣量是很重要的,如果吹氣時如無胸部起伏或感覺阻力增加,那么很有可能是氣道未開放或氣道內存在異物阻塞,這樣就無法保證吹氣量,因而,搶救結果必定會受影響。因此,在進行心肺復蘇練習時,除了要學會判斷氣道是否開放及是否有異物阻塞氣道,還需對每次吹氣的吹氣量進行把握,那么在人體模型的氣道內設置有流量傳感器10,與流量傳感器10電連接的設置有一外置顯示屏13,就能夠幫助學習者好好掌握每次吹氣的吹氣量,以便在實際進行搶救時減小搶救失敗的可能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與控制器11電連接的還設置有一用以設定起搏時間的定時器15。心臟驟停后有效搶救時間較短,僅僅為4~6min,若在此時間內未完成搶救則會造成人體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而學習者在學習心肺復蘇時,同樣需要對時間進行把握,因而可設置一個用以控制起搏裝置12起搏的定時器,定時器15的定時時長不超過6分鐘,這也就是說,在6分鐘內為有效搶救時間,超過6分鐘,起搏裝置12才產生搏動,學習者需在起搏裝置12搏動時,判斷頸動脈薄壁管5的搏動情況,以練習對微弱搏動的感覺。定時器15的設置,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習者在進行搶救時爭分奪秒的意識以及學會對時間的控制,另一方面可檢測在設定時間內學習者向氣道內吹氣的次數及氣流量,以檢驗其操作的規范性;因為實際搶救時,時間的把握以及向氣道內吹氣的次數和氣流量對于搶救結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進一步地,人體胸腔具有一定的韌性,因而人體模型的胸腔內也需設置一可壓縮構件,用于在心肺復蘇期間模擬胸部的壓縮??蓧嚎s構件制成材料有多種,例如由彈性泡沫材料制成或者由彈簧制成等均可。
進一步地,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內設置有壓力傳感器9,人體模型外部設置有外置指示燈8,壓力傳感器9、外置指示燈8與控制器11電連接,當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受到流經管內的液體4產生的壓力時,外置指示燈8亮閃紅燈,這里的壓力值,小于正常情況下的血壓值。在起搏裝置12搏動時,第一泵體3會將心臟血液腔2內的液體4輸送至頸動脈薄壁管5,因而進入到頸動脈薄壁管5內的液體的壓力及流速較大,對于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的受到壓力也較大,而在管壁內上設置壓力傳感器9,人體模型外部設置有外置指示燈8,壓力傳感器9、控制器11與外置指示燈8電連接,那么當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受到流經管內的液體產生的壓力時,外置指示燈8亮閃紅燈就可以很好的輔助學習者判斷頸動脈薄壁管5的搏動,因為即使頸動脈薄壁管5的管壁的受到壓力較大,對于人體在用手觸摸頸動脈薄壁管5以感覺其是否搏動也并非易事,那么當學習者無法判斷頸動脈是否搏動時,可以通過外置指示燈8來輔助判斷,若外置指示燈8亮閃紅色,而自己又未判斷出,則說明自己在判斷時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找出問題的所在并加以解決,若對于較微弱的搏動能夠感覺到,那么如此在實際進行搶救時,可大大降低出錯的概率。
胸腔內設置有高度傳感器14,高度傳感器14與控制器11、外置指示燈8電連接,當按可壓縮構件使胸腔凹陷深度至4~5cm時,外置指示燈8亮閃黃燈。在實際進行搶救時,對胸外心臟按壓按壓深度一般要求按壓深度達到4~5cm,這個數值約為胸廓厚度的1/3,這個時候按壓效果是最為理想的。在練習心肺復蘇時,似乎并不好把握按壓深度達到4~5cm,因而可借助高度傳感器14及與之相連接的外置指示燈8,當按壓深度達到4~5cm,外置指示燈8將會亮閃黃色,此時學習者可仔細把握4~5cm深度這一范圍,經過多次練習,必定能夠更加熟練的掌握按壓深度。
薄壁管為塑膠材料制成,塑膠材料質地柔軟,當液體在其內部流動時,能夠產生搏動,使得本裝置更為逼真。
綜上,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護理教學用心肺復蘇模型,除了設置有模擬頸動脈的頸動脈薄壁管,幫助學習判斷頸動脈的搏動情況,還設置有模擬靜脈的靜脈薄壁管,能夠模擬人體血液循環,使得本裝置更加逼真,并且因為心臟血液腔內的液體能夠循環使用,還能夠增加使用時間;在起搏裝置上設置有一定時器,通過定時器能夠設定有效搶救時間,使學習者在搶救過程中掌握好搶救時間,把握好吹氣次數及氣流量,因而能夠使學習者快速掌握心肺復蘇的技巧,如遇到緊急情況,能夠從容的應對,降低出錯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