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標識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標識牌。
背景技術:
在許多公共場所中需要用到標識牌,如交通指示牌、廣告牌以及工地安全警示牌等,標識牌已被廣泛使用。
目前,標識牌上的文字、圖案等標識內容一般可通過在底板上噴刷繪制而成,或者采用印制有標識內容的不干膠粘貼在底板上,當需要更換標識內容時,一般可重新制作標識牌,將原標識牌更換,或者將原標識內容的不干膠從底板上撕下,重新貼上新標識內容的不干膠。
然而,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若更換標識牌,對于尺寸較大、在安裝位置上不易拆裝的標識牌,則給更換造成困難,若對粘貼在底板上的不干膠進行更換,原不干膠在從底板上撕下時,容易有殘留粘在底板上不易清除。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標識牌,能夠實現方便快捷地更換標識內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標識牌,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表面;
標識貼,所述標識貼包括相對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標識內容;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吸磁材料,所述第三表面具有磁性材料;或者,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磁性材料,所述第三表面具有吸磁材料;
當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三表面接觸時,所述吸磁材料與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以使所述標識貼貼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吸磁材料為所述磁性材料、鐵、鈷或鎳材料。
具體地,所述磁性材料為軟磁材料。
具體地,所述底板的周圍設置有框架。
具體地,所述框架包括位于所述底板的頂部的條框,所述條框上設置有吊耳。
具體地,所述吊耳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條框的相對的兩端。
進一步地,上述的標識牌還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包括支撐體以及設置在所述支撐體上部的托架槽,所述托架槽用于固定所述底板。
具體地,所述托架槽包括托板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托板的相對的兩側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包括與所述第二側壁相對的第一側面,所述第二側壁包括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側面上設置有第二凹槽;當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托架槽時,所述底板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之間,其中,當底板的周圍設置有框架時,所述框架包括分別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對的兩側的第一側框和第二側框,所述第一側框插在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二側框插在所述第二凹槽內。
具體地,所述底板的相對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壁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側邊的長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側壁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側邊的長度的一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標識牌,其標識貼上具有標識內容,標識貼能夠通過磁性吸力貼在底板上,當需要更換標識內容時,可克服磁性吸力將標識貼從底板上摘取下來,并將具有新的標識內容的標識貼通過磁性吸力貼在底板上,完成標識內容的更換,操作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標識牌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標識牌的結構示意;
圖3為圖2中托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標識牌,包括:底板1,底板1包括第一表面;標識貼2,標識貼2包括相對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其中,第二表面上具有標識內容;第一表面具有吸磁材料,第三表面具有磁性材料;或者,第一表面具有磁性材料,第三表面具有吸磁材料;當第一表面與第三表面接觸時,吸磁材料與磁性材料相互吸引,以使標識貼2貼在底板1上。
其中,磁性材料是指帶有磁性吸力的材料,吸磁材料是指與磁性材料互相吸引的材料;標識貼2需要貼在底板1上,標識貼2的第二表面具有標識內容,所以第二表面應朝外,標識貼2的第三表面通過磁性吸力與底板1的第一表面吸合,磁性材料與吸磁材料的設置可包括兩種情況:當第一表面具有吸磁材料時,第三表面具有磁性材料;當第一表面具有磁性材料時,第三表面具有吸磁材料。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標識牌,其標識貼上具有標識內容,標識貼能夠通過磁性吸力貼在底板上,當需要更換標識內容時,可克服磁性吸力將標識貼從底板上摘取下來,并將具有新的標識內容的標識貼通過磁性吸力貼在底板上,完成標識內容的更換,操作方便快捷。
具體地,吸磁材料為磁性材料、鐵、鈷或鎳材料。由于磁性材料可以與磁性材料相吸,因此磁性材料可作為吸磁材料;又由于鐵、鈷或鎳等材料與磁性材料相互吸引,因此鐵、鈷或鎳等材料可作為吸磁材料。本實施例中,底板1可采用鐵板制成。
具體地,磁性材料為軟磁材料。其中,磁性材料包括軟磁材料和硬磁材料,這里采用軟磁材料,如橡膠磁,成本較低,且軟磁材料相比硬磁材料的磁性較弱,因此采用軟磁材料更容易將標識貼2從底板1上摘取下來,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軟磁材料與吸磁材料的吸力足以使標識貼2與底板1牢固貼合。本實施例中,可將標識貼2制成片狀,該片狀具有柔軟性,可卷曲,便于收存。
進一步地,底板1的周圍設置有框架3。框架3對底板1具有加固、保護作用,使底板1不易變形,其中,框架3可采用不銹鋼材質,以防止容易生銹。
具體地,框架3包括位于底板的頂部的條框,條框上設置有吊耳4。吊耳4是為了方便標識牌的懸掛,其中,吊耳4的孔內可穿接鋼絲線,利用鋼絲線將標識牌懸掛起來;或者,吊耳4的孔內也可以穿接螺絲,利用螺絲將標識牌固定在墻體上,吊耳設置在條框上時,一般使吊耳4的孔的軸向方向與底板1的第一表面的朝向相同。
具體地,吊耳4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在條框的相對的兩端。在條框上對稱設置兩個吊耳4,可使標識牌在懸掛時更加穩固。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上述標識牌還包括:托架5,托架5包括支撐體51以及設置在支撐體51上部的托架槽52,托架槽52用于固定底板1。標識牌還能夠設立在地上,可將托架的支撐體51設立在地上,支撐體51可設計為:在圓形基座上設置直立于圓形基座的支柱,托架槽52內固定底板1,其中,當底板1周圍設置有框架3時,可通過托架槽52固定框架3來實現對底板1的固定。托架槽可設計成兩側具有夾子來夾持底板,也可設計成具有盛放空間的透明盒子來盛放底板,或者可采用下述方式:
具體地,如圖2和圖3所示,托架槽52包括托板521以及分別設置于托板521的相對的兩側的第一側壁522和第二側壁523,第一側壁522包括與第二側壁523相對的第一側面,第二側壁523包括與第一側壁522相對的第二側面,第一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524,第二側面上設置有第二凹槽525;當底板1固定于托架槽52時,底板1插接在第一凹槽524與第二凹槽525之間,其中,當底板1的周圍設置有框架3時,框架3包括分別位于底板1的相對的兩側的第一側框31和第二側框32,第一側框31插在第一凹槽524內,第二側框32插在第二凹槽525內。
上述托架槽52的結構設計簡單,當底板1的周圍沒有設置框架3時,可將底板1的一側插在第一凹槽內,同時底板1的相對的另一側插在第二凹槽內,使底板1固定于托架槽52;當底板1的周圍設置有框架3時,則將框架3的第一側框31和第二側框32分別插在第一凹槽524和第二凹槽525內,從而使底板1通過框架3插接在第一凹槽524與第二凹槽525之間。
具體地,底板1的相對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第一側壁522的高度等于第一側邊的長度的一半,第二側壁523的高度等于第二側邊的長度的一半。這樣設計相比第一側壁522和第二側壁523設計過短的情況,能夠使底板1在第一側壁522和第二側壁523之間不易掉出,相比第一側壁522和第二側壁523設計過長的情況,節省材料。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標識牌,其標識貼上具有標識內容,標識貼能夠通過磁性吸力貼在底板上,當需要更換標識內容時,可克服磁性吸力將標識貼從底板上摘取下來,并將具有新的標識內容的標識貼通過磁性吸力貼在底板上,完成標識內容的更換,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