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顯示裝置的背光源設置在其背板的內側,并通過導線與設于其背板的外側的電源板連接,因此,在其背板上設置有供導線通過的過線孔,但是,導線經過過線孔時,會受到過線孔的孔緣磨損,尤其是顯示裝置的背板采用金屬材質做成時,其過線孔的孔緣較為鋒利,容易對導線造成割傷,而目前的顯示裝置中,其背板的過線孔上并沒有設置避免導線不受損壞的防護措施。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的背板上設置有供導線通過的過線孔,在所述過線孔內套接保護軟環,旨在保護導線不受到所述過線孔的孔緣的磨損或割傷。為到達上述之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背板、以及設于背板的兩側的背光源和電源板,所述背光源與所述電源板之間通過導線連接,所述背板上設有供所述導線通過的過線孔,所述過線孔內套接有保護軟環,所述保護軟環包括與所述過線孔套接的主套環,所述主套環內設有供導線通過的走線通道,所述主套環的兩端部對應顯露出所述過線孔的兩端口設置,以將所述導線與所述過線孔的孔緣間隔。優選地,所述主套環的兩端部對應沿所述主套環的周向凸設形成兩個凸緣,所述兩個凸緣之間夾設形成與所述過線孔的孔緣配合的夾槽。優選地,所述兩個凸緣分別沿所述主套環的周向延伸呈環狀設置,以使得所述夾槽呈環形設置。優選地,所述兩個凸緣為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所述第一凸緣在遠離所述第二凸緣的方向上呈漸縮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二凸緣凸設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緣凸設的高度。優選地,所述走線通道的內壁上凸設有用以夾持導線的夾持臂。優選地,所述走線通道的內壁設有阻斷所述走線通道設置的隔離壁,所述隔離壁上開設有供所述導線通過的狹縫,所述狹縫將所述隔離壁分隔為多個所述夾持臂。優選地,所述狹縫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兩個縫隙呈交叉設置。優選地,所述保護軟環采用橡膠或塑膠材質制成。優選地,所述主套環的沿其周向的外輪廓呈橢圓狀設置。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所述過線孔內設置保護軟環,只需要其主套環的兩端部對應顯露出所述過線孔的兩端口設置,即可將所述導線與所述過線孔的孔緣間隔開,從而避免所述導線受到所述過線孔的孔緣的磨損或者割傷。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顯示裝置的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為圖1中A區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1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1中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5為圖1中保護軟環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保護軟環的底視圖;圖7為圖1中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圖8為圖7中B區的局部放大圖;圖9為圖5中保護軟環的側視圖。本實用新型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背板210主套環10a內側面220走線通道10b外側面230凸緣110背光源231第一凸緣120電源板232第二凸緣130導線240夾槽140過線孔250夾持臂200保護軟環251狹縫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請結合圖1至圖4參閱,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背板100、以及分設于所述背板100的兩側的背光源110和電源板120,所述背光源110與所述電源板120之間通過導線130連接,所述背板100上設有供所述導線130通過的過線孔140,所述過線孔140內套接有保護軟環200,所述保護軟環200包括與所述過線孔140套接的主套環210,所述主套環210內設有供導線130通過的走線通道220,所述主套環210的兩端部對應顯露出所述過線孔140的兩端口設置,以將所述導線130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間隔開。于本實施例中,所述背光源110與所述電源板120分別設于所述背板100的內側面10a和外側面10b,所述背板100上設有過線孔140,所述背光源110兩端引出有導線130,所述導線130穿過所述走線通道220連接到所述電源板120上。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所述過線孔140內設置保護軟環200,只需要其主套環210的兩端部對應顯露出所述過線孔140的兩端口設置,即可將所述導線130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間隔開,從而避免所述導線130受到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的磨損或者割傷。請結合圖5和圖6參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主套環210的形狀結構沒有具體限定,可根據用戶的需求設置,于本實施例中,所述主套環210的沿其周向的外輪廓呈橢圓狀設置,即所述主套環210的垂直于其軸向的橫截面,呈橢圓狀設置,以與呈橢圓狀設置的所述過線孔140對應配合。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軟環200套接于所述過線孔140內,其固定方式有多種設置方式,例如,可通過將所述保護軟環200與所述過線孔140設置為過盈配合來固定,或者在所述保護軟環200上設置限位結構,以與所述過線孔140限位固定,亦或者在所述保護軟環200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套接處設置粘膠,通過粘膠粘貼固定。于本實施例中,在所述保護軟環200上設置有限位結構,以與所述過線孔140限位固定,即在所述主套環210的兩端部,對應沿其外環面的周向凸設形成兩個凸緣230,所述兩個凸緣230之間夾設形成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配合的夾槽240。具體地,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凸緣230為第一凸緣231和第二凸緣232,安裝時,所述第一凸緣231與所述背板100的外側面10b抵接,所述第二凸緣232與所述背板100的內側面10a抵接,使得所述主套環210不易從所述過線孔140內外脫,如圖7和圖8所示。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個凸緣230可以是自所述主套環210的外環面、呈柱狀凸設,或者為沿所述主套環210的的外環面的周向延伸、而呈環狀設置均可起到限位效果,顯然,后一種設置方式,更有利于減小所述過線孔140裸露在所述夾槽240外的孔緣,使得導線130更不容易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接觸。因此,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將所述第一凸緣231和第二凸緣232分別沿所述主套環210的周向延伸呈環狀設置,以使得所述夾槽240呈環形設置,使得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被全部夾設在所述夾槽240內,從而將所述導線130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孔緣完全間隔開。此外,所述兩個凸緣230呈環狀設置,亦可增大所述兩個凸緣230與所述背板100的抵接面的面積,進而加強所述保護軟環200與所述過線孔140的限位效果,使得所述保護軟環200不易自所述過線孔140內外脫。請參閱圖9,于本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軟環200是利用其自身的彈性形變,使所述第一凸緣231穿過所述過線孔140,與所述第二凸緣232配合以限位固定所述保護軟環200的,因此,為了減小所述第一凸緣231穿過所述過線孔140時受到的阻力,所述第一凸緣231在遠離所述第二凸緣232的方向上呈漸縮設置,以此設置,可在所述第一凸緣231通過所述過線孔140的過程中,減小所述端部250與所述過線孔140的內壁的接觸面,從而可減小所述第一凸緣231通過所述過線孔140時受到的阻力。進一步地,為了防止所述保護軟環200自所述第二凸緣232所在側外脫,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凸緣232凸設的高度H2呈大于所述第一凸緣231凸設的高度H1設置,以此增大所述第二凸緣232與所述背板100的抵接面的面積,從而使所述保護軟環200不易自所述第二凸緣232所在側外脫。請參閱圖6,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導線130在所述走線通道220內的活動空間較大,容易發生移位而牽扯脫落,因此,為更好地保護導線130,于本實施例中,在所述走線通道220的內壁上凸設有用以夾持所述導線130的夾持臂250,避免所述導線130在所述走線通道220內發生移位而牽扯脫落。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夾持臂250的設置方式不做限定,具體地,于本實施例中,所述走線通道220的內壁設有阻斷所述走線通道220設置的隔離壁,所述阻隔壁將所述走線通道220間隔分成兩段(如圖8所示),所述隔離壁上開設有供所述導線130通過的狹縫251,所述狹縫251將所述隔離壁分隔為多個所述夾持臂250。顯然,所述阻隔壁并不局限于設置狹縫251,還可以設置通孔(未圖示),通過合理設計所述通孔的大小,使得導線130穿過所述通孔時,與所述通孔的孔緣緊密貼合,以此可限制導線130的活動,但是,所述通孔的大小需要綜合考慮導線130的大小及其數量來設置,相較而言,設置狹縫251更為簡單。最好地,設置所述狹縫251的數量為兩個,使所述兩個狹縫251呈交叉設置,避免所述夾持臂250對所述導線130的夾持作用過強,而導致導線130難以穿過所述狹縫251。于本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軟環200以具備有較好的彈性為最佳,其材質要求具有較好的彈性即可,例如橡膠,或者塑膠材質,其中,橡膠具有更好的彈性以及耐磨性,于本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軟環200采用橡膠制成。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