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教學益智類產品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電路組合拼塊。
背景技術:
在中小學生自然科學或物理教學過程中,電路的組成及其演變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其實驗項目較多。而傳統的實驗演示時間有限,學生的動手操作時間及對電路改進的操作時間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創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路組合拼塊,其能夠通過不同電路組成元器件的拼接組合與連接,實現不同的電路功能,提高學生對電路知識的理解與探索,提高動手能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電路組合拼塊,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周邊設有連接塊,在本體的中部設有電氣元件固定座,在電氣元件固定座的兩側分別設有直線型導槽和/或折線型導槽,所述本體的四個邊角位置處還安裝有導線接線柱。
進一步地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電氣元件固定座的四個邊角位置處安裝有固定塊,固定塊與本體連接,電氣元件固定座位于固定塊上。
進一步地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電氣元件固定座包括元件連接孔,元件連接孔位于電氣元件固定座背面的一側設有導電層,導電層位于元件連接孔的外圍。
進一步地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連接塊的連接端為圓弧形結構。所述導線接線柱包括基座、螺釘,所述基座與螺釘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基座的頂端設有導電塊;螺釘的外部包裹有絕緣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將不同功能的電路原件與拼接模塊進行組合,實現各個不同模塊的有序拼接和連接,避免了傳統教學演示過程中存在的連接線不明確、連接演示電器元件易發生移動的問題,具有條例清晰便于變化調整的特點。
2、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且豐富的電路元件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在組合拼接的過程中實現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將枯燥的物理知識轉變為生動的物理演示,提高學習興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塊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氣元件固定座示意圖。
圖3是導線接線柱示意圖。
圖4是導線連接端示意圖。
圖中:1、本體;2、連接塊;3、導線接線柱;4、直線型導槽;5、固定塊;6、折線型導槽;7、限位孔;8、元件連接孔;9、導電層;10、螺釘;11、基座;12、導線連接端;13、電氣元件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申請所述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描述說明。
實施例1:一種電路組合拼塊,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1的周邊設有連接塊2,在本體1的中部設有電氣元件固定座13,在電氣元件固定座13的兩側分別設有直線型導槽4和/或折線型導槽6,所述本體1的四個邊角位置處還安裝有導線接線柱3。
實施例2:一種電路組合拼塊,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1的周邊設有連接塊2,在本體1的中部設有電氣元件固定座13,在電氣元件固定座13的兩側分別設有直線型導槽4和/或折線型導槽6,所述本體1的四個邊角位置處還安裝有導線接線柱3。所述電氣元件固定座13的四個邊角位置處安裝有固定塊5,固定塊5與本體1連接,電氣元件固定座13位于固定塊5上。所述電氣元件固定座13包括元件連接孔8,元件連接孔8位于電氣元件固定座13背面的一側設有導電層9,導電層9位于元件連接孔8的外圍。所述連接塊2的連接端為圓弧形結構。所述導線接線柱3包括基座11、螺釘10,所述基座11與螺釘10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基座11的頂端設有導電塊;螺釘10的外部包裹有絕緣層。
鑒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導線將含有不同電路元件連接固定在電氣元件固定座13上,如電路常用的開關、電源、電壓表、電流表、燈泡、單片機、報警器等;上述元器件可能含有針腳等,需要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元件連接孔8連接,元件連接孔8一端的周邊設有導電層9,能夠固定焊接位置,并將不同的焊接處連接構成通路,上述過程亦可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將不同的電路元器件按照要求組裝成模塊,提高動手實踐的樂趣。
在本實用新型中,還設有直線型導槽4、折線型導槽6,上述兩個導槽能夠實現電工實驗中對于導線布線的練習,實現導線規劃的合理性與美觀性,提高整體組裝完成后線路布局的清晰,便于分析與總結。同時,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本體1上還安裝有固定塊5,固定塊5的作用在于將電氣元件固定座13與本體1之間理由一定距離的空隙,便于電路元件安裝的美觀與整潔。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連接導線可采用普通導線,在普通導線的兩端連接有導線連接端12,便于與導線接線柱3連接,導線接線柱3的內部設有與電氣元件固定座13連接的線路。所述連接導線也可采用兩端帶有導線連接端12的硬質板狀導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