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計算機圖形學教學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技術現代進程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而傳統的計算機圖形教學時,大部分是通過計算機控制投影儀進行教學,由于計算機圖形結構比較復雜,現有的投影幕布大小固定,無法改變投影幕布尺寸,導致無法完美的將計算機圖形有效地展示出來,影響計算機圖形的展示效果,影響了計算機圖形的教學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計算機圖形的展示效果差,影響了計算機圖形的教學效果,影響使用效果,而提出的一種計算機圖形學教學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計算機圖形學教學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一端安裝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遠離轉軸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外殼的內壁上,所述連接軸靠近第一軸承的一端設置有行程開關,所述第一軸承上還設置有皮帶盤,所述外殼的內壁靠近第一軸承的上部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與行程開關電連接,所述電機的驅動軸通過皮帶盤與皮帶連接;
所述轉軸上設置有投影幕布,所述投影幕布的一側設置有折疊幕布,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用于收放投影幕布、折疊幕布的條形槽,所述折疊幕布與投影幕布的連接處設置有柔性卡條,所述折疊幕布遠離投影幕布的一側設置有與柔性卡條匹配的柔性卡扣;
所述轉軸內設置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一端通過第二軸承與固定圈連接,所述固定圈的頂部固定在外殼的內壁頂部,所述伸縮桿靠近第二軸承的一側設置有至少六個拉環,所述拉環均與折疊幕布的頂部連接,所述外殼靠近柔性卡扣的一側開設有U型槽,所述U型槽與條形連連通,所述伸縮桿靠近第二軸承的一端貫穿U型槽,所述折疊幕布的靠近柔性卡扣的頂部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通過固定螺帽安裝在伸縮桿上。
優選的,所述連接塊為圓弧形,且連接塊與折疊幕布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伸縮桿為電動伸縮桿。
優選的,所述投影幕布的底部設置有固定桿。
優選的,所述外殼的外壁設置有移動支架。
優選的,所述柔性卡條和柔性卡扣均設置在折疊幕布的背面。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計算機圖形學教學裝置,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轉軸內設置伸縮桿,并通過伸縮桿將折疊幕布展開,擴大了顯示正在的尺寸,不僅方便使用,而且能夠有效地將計算機圖形清晰完美的顯示出來,通過在折疊幕布上設置柔性卡條和柔性卡扣,方便對折疊幕布的折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有效地提高了計算機圖形的顯示效果,大大的提高了計算機圖形的教學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計算機圖形學教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投影幕布1、柔性卡條2、折疊幕布3、柔性卡扣4、外殼5、轉軸6、伸縮桿7、電機8、第一軸承9、行程開關10、拉環11、固定圈12、出口13、連接塊14、固定螺帽15、第二軸承1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計算機圖形學教學裝置,包括外殼5,外殼5的外壁設置有移動支架,外殼5內安裝有轉軸6,轉軸6的一端安裝有連接軸,連接軸遠離轉軸6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9安裝在外殼5的內壁上,連接軸靠近第一軸承9的一端設置有行程開關10,第一軸承9上還設置有皮帶盤,外殼5的內壁靠近第一軸承9的上部安裝有電機8,電機8與行程開關10電連接,電機8的驅動軸通過皮帶盤與皮帶連接。
轉軸6上設置有投影幕布1,投影幕布1的底部設置有固定桿,投影幕布1的一側設置有折疊幕布3,外殼5的底部設置有用于收放投影幕布1、折疊幕布3的條形槽,折疊幕布3與投影幕布1的連接處設置有柔性卡條2,折疊幕布3遠離投影幕布1的一側設置有與柔性卡條2匹配的柔性卡扣4,柔性卡條2和柔性卡扣4均設置在折疊幕布3的背面。
轉軸6內設置有伸縮桿7,伸縮桿7為電動伸縮桿,伸縮桿7的一端通過第二軸承16與固定圈12連接,固定圈12的頂部固定在外殼5的內壁頂部,伸縮桿7靠近第二軸承16的一側設置有至少六個拉環11,拉環11均與折疊幕布3的頂部連接,外殼5靠近柔性卡扣4的一側開設有U型槽,U型槽與條形連連通,伸縮桿7靠近第二軸承16的一端貫穿U型槽,折疊幕布3的靠近柔性卡扣4的頂部設置有連接塊14,連接塊14為圓弧形,且連接塊14與折疊幕布3固定連接,連接塊14通過固定螺帽15安裝在伸縮桿7上。
工作流程:使用時,通過行程開關10啟動電機8,電機8帶動轉軸6上的投影幕布1和折疊幕布3展開,投影幕布1和折疊幕布3展開到位后,通過行程開關10關閉電機,然后柔性卡條2與柔性卡扣4打開,啟動伸縮桿7,伸縮桿7的作用下打開折疊幕布3,然后變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投影儀進行計算機圖形教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