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物理課教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具,具體是一種多功能物理課教具。
【背景技術】
[0002]物理教學涉及面較廣,在涉及到力學和電學時,經常需要教具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且目前沒有力學和電學的教具設為一體,教具種類繁多,不僅占地,且使用不方便,現有的共點力平衡實驗演示裝置能將水平面內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實驗轉變為豎直面內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實驗,直接客觀地顯示出物體受到了幾個力,但實驗操作繁瑣,效果不直觀,且實驗需要多次操作、做標記,增加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在涉及電路教學這一部分時,老師總是要在黑板用粉筆,不時畫出電路基本圖,然后再在該電路基本圖的基礎上,進行增加或減少電器件,或者改動基本圖中的各元件的位置,從而幫助同學更進一步的理解電路,為節約課堂時間,因而不能做正規規范畫圖,課堂效率低,枯燥的課程也帶動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物理課教具,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多功能物理課教具,包括底盤、底座和展板,所述底盤下設有可自鎖的滑輪,所述底座固定在底盤上,所述底座和展板之間設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和底座通過緊固螺釘固定,所述展板包括正面板、背面板、左滑板和右滑板,所述展板內設有兩個空腔夾層,兩所述空腔夾層內均設有導軌,所述導軌上分別設有可向外推拉的左滑板和右滑板,所述正面板上設有共點力平衡實驗演示裝置,所述背面板下方設置有儲物抽屜,所述儲物抽屜從左到右依次為電線抽屜、電壓表符號抽屜、電流表符號抽屜、電阻符號抽屜和電源開關符號抽屜,所述背面板表面設置有磁層,所述電線抽屜、電壓表符號抽屜、電流表符號抽屜、電阻符號抽屜和電源開關符號抽屜內分別設置有材質為鐵的各對應符號元件。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共點力平衡實驗演示裝置包括刻度盤和砝碼,所述刻度盤上標注有角度及對應的三角函數值,所述刻度盤的刻度兩側分別對稱設有圓弧形的導向定位孔,在兩個所述導向定位孔內設有可調節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絲桿、螺紋連接在絲桿上的兩個定位片及設置在絲桿其中一端的操作耳,在確定好受力方向之后,將絲桿穿設在導向定位孔內并通過兩個定位片夾緊固定在刻度盤上,所述支架上設有滾動機構,所述滾動機構包括套設在絲桿上帶環形凹槽的滾輪及設置在滾輪和絲桿之間的軸承,在兩個所述滾動機構上均繞設有第一繩索,所述第一繩索設置在對應的滾輪上,所述第一繩索的其中一端均與連接環連接,所述連接環連接有第二繩索,所述第一繩索和第二繩索的自由端均連接有砝碼,所述連接環位于刻度盤的中心位置。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滑板外側面設有左拉手,所述右滑板外側面設置有右拉手。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板多用,正面板設置的在共點力平衡實驗演示裝置,大大的減少了實驗的準備操作,降低了實驗的繁瑣程度;背面板可方便學習的電學知識;設置的左滑板和右滑板可以提前將需要掌握的要點寫在上面,節省了課堂時間;由于同學可以動手操作,從而可發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將課堂教學由填鴨式教學引伸為理論實踐同時進行,因而能夠最大化提高課堂效率。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多功能物理課教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多功能物理課教具的左視圖。
[0011]圖3為多功能物理課教具的后視圖。
[0012]圖4為多功能物理課教具左滑板和右滑板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多功能物理課教具,包括底盤2、底座3和展板8,所述底盤2下設有可自鎖的滑輪1,所述底座3固定在底盤2上,所述底座3和展板8之間設有伸縮桿5,所述伸縮桿5和底座3通過緊固螺釘4固定,所述展板8包括正面板9、背面板20、左滑板6和右滑板16,所述展板8內設有兩個空腔夾層,兩所述空腔夾層內均設有導軌26,所述導軌26上分別設有可向外推拉的左滑板6和右滑板16,所述正面板9上設有共點力平衡實驗演示裝置,所述共點力平衡實驗演示裝置包括刻度盤13和砝碼18,所述刻度盤13上標注有角度及對應的三角函數值,所述刻度盤13的刻度兩側分別對稱設有圓弧形的導向定位孔12,以便在操作時,能快速便捷的改變砝碼18作用力的方向,在兩個所述導向定位孔12內設有可調節的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絲桿101、螺紋連接在絲桿101上的兩個定位片102及設置在絲桿101其中一端的操作耳103,在確定好受力方向之后,將絲桿101穿設在導向定位孔12內并通過兩個定位片102夾緊固定在刻度盤13上,所述支架10上設有滾動機構14,所述滾動機構14包括套設在絲桿101上帶環形凹槽的滾輪141及設置在滾輪141和絲桿101之間的軸承142,在兩個所述滾動機構14上均繞設有第一繩索15,所述第一繩索15設置在對應的滾輪141上,所述第一繩索15的其中一端均與連接環11連接,所述連接環11連接有第二繩索19,所述第一繩索15和第二繩索19的自由端均連接有砝碼18,所述連接環11位于刻度盤13的中心位置,在操作時,只需要觀察砝碼18是否移動即可判定物體是否受力平衡,所述背面板20下方設置有儲物抽屜,所述儲物抽屜從左到右依次為電線抽屜22、電壓表符號抽屜21、電流表符號抽屜23、電阻符號抽屜24和電源開關符號抽屜25,所述背面板20表面設置有磁層,所述電線抽屜22、電壓表符號抽屜21、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