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解決了現有的變化畫的畫面載體為整體式,造成制作困難,對制作者要求高的缺陷,包括畫框及設置在畫框內的畫面載體,畫面載體表面附著有圖畫,畫面載體由多塊基體拼接而成并具有一個鋸齒狀的圖畫附著表面,圖畫附著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齒面上附著同一幅畫的組成面,所有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一幅完整的畫,另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另一幅完整的畫。畫面載體是有若干基體相互插接而成,這樣畫面載體可以拆分,將屬于同一幅圖畫的所有基體都更換就可以更換整幅圖畫,無需更換另外一幅圖畫,延長該圖畫的保留時間。
【專利說明】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工藝畫及其制作工藝,尤其是一種隨著視線轉移畫面發生改變的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畫都是在畫布或者畫紙上進行創作,一張畫布或者畫紙也只有一幅完整的畫面,從不同的視角看這幅畫,也只有一個畫面。隨著社會經濟和藝術發展,目前許多供人觀看的畫面,其創作也并不總是從傳統藝術欣賞的角度出發,而主要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更多的畫都是作為宣傳畫或者廣告畫等形式存在,如果一個畫框只能裝一幅畫,一張畫布或者畫紙上只能畫一幅畫,這就會造成較大的浪費。而且一個畫面作為宣傳畫或者廣告畫,效果比較單一,缺乏新意,給人的感覺比較枯燥。
[0003]因此出現了許多通過滾動來顯示不同的畫面,同一張畫布或者畫紙上有多幅畫,但是每一次停頓顯示,也只有一幅畫,而且滾動需要動力,這又會增加制作成本。
[0004]中國專利局于2007年9月5日公告了一份CN200942669Y號專利,名稱為一種不同視角的變化畫,是一祥在畫框上的畫幅,畫幅的畫面由密布的縱向或橫向的三角凸棱構成,所有三角凸棱的一個朝向的平面上分別附著著同一幅圖的各分圖面,所有三角凸棱的另一個朝向的平面上也分別附著著另外的同一幅圖的各分圖面。但是這種變化畫的載體是整體結構,在一個載體上要制作不同的畫面,工藝比較麻煩,如果出現錯誤補救也比較麻煩,同一三角凸棱的兩個朝向的平面上的畫面的分界線不好確定,對操作要求比較高。想更換的時候也無法保留其中一個畫面并替換另一個畫面,只能全部替換,這又會增加制作的成本。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隨著觀看者相對畫框的角度不同形成兩種畫面,而且能帶給觀看者兩種畫面變化過程中的融合感。
[0006]本發明還解決了現有的變化畫的畫面載體為整體式,造成制作困難,對制作者要求高的缺陷,提供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畫面載體為多塊拼接式,作畫簡單,拼接簡單,能提高制作效率。
[0007]本發明還解決了現有的變化畫的畫面更換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及制作工藝,用基條相互拼接形成畫面載體,只需更換同一幅畫面對應的基體即可更換畫面而無需調整另外一幅畫,更換比較方便。
[0008]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包括畫框及設置在畫框內的畫面載體,畫面載體表面附著有圖畫,畫面載體由多塊基體拼接而成并具有一個鋸齒狀的圖畫附著表面,圖畫附著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齒面上附著同一幅畫的組成面,所有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一幅完整的畫,另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另一幅完整的畫。鋸齒狀的圖畫附著表面用于附著圖畫,而且兩個朝向的齒面分別附著不同的圖畫的組成面,因此可以兩個不同的方向觀賞,一個畫面載體具有兩幅圖畫,提高畫面載體的利用率,而且從畫框的一個方向向著另一個方向移動過程中,從直觀只欣賞到一幅圖畫,并逐漸漸變欣賞到兩幅圖畫的組合效果,最終到也只欣賞到另一幅圖畫,觀看者兩種畫面變化過程中的融合感;畫面載體是有若干基體相互插接而成,這樣畫面載體可以拆分,將屬于同一幅圖畫的所有基體都更換就可以更換整幅圖畫,無需更換另外一幅圖畫,延長該圖畫的保留時間。
[0009]觀賞圖畫一般是從正面的方向進行觀賞,為了在單獨觀賞其中一幅圖畫的時候,不受另外一幅圖畫的影響,也不會給正觀賞的圖畫造成阻擋,作為優選,鋸齒的齒尖角為90°,鋸齒的齒根角為90°。
[0010]作為優選,基體為平行四邊形結構,基體的內角為45°和135°,基體之間采用插接方式連接。平行四邊形的基體相互拼接后能形成齒尖角為90°的鋸齒狀圖畫附著表面,也正適合從對稱的兩側進行觀賞,整個畫面載體處于一個平面內,這種方案中使用的基體的寬度相同,也可以采用其他內角組合的平行四邊形,或者將基體設定成不同的寬度。
[0011]作為優選,基體的兩側腰分別設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榫,插槽的寬度大于插槽開口的端部,插榫的形狀和插槽的形狀相適配。插槽和插榫采用豎向插接的方式進行連接,插槽一直連通基體的上下兩端,插接比較方便,插槽和插榫的截面形狀可以是多種的,比如燕尾槽形狀,比如T形形狀。
[0012]作為優選,畫面載體的鋸齒狀處于豎向位置,齒面呈豎向狀態;每一塊基體內部為由立筋交錯形成的多腔狀結構。齒面呈豎向狀,這樣圖畫的漸變方向處于水平方向,符合觀賞者移動的方向;基體為多腔狀結構,降低了基體的重量,也節省了制作的材料使用,降低了成本。
[0013]作為優選,畫框的上下部位的內側邊設置有鋸齒狀的插部,插部的鋸齒形狀和畫面載體的鋸齒狀相配,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到畫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內。插部限定了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畫面載體比較穩定,不會錯位。
[0014]一種制作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二維雙面動感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根據動感畫大小要求準備畫框和畫面載體,確定基體的數量;
(2).分別制作圖畫:將基體按照兩幅圖畫分成兩份,兩份基體分別通過側腰的插槽和插榫相互插接成兩個平板,在其中一個平板朝上的表面上附著其中一幅圖畫,將另一個平板繞著水平線翻轉180°,接著在朝上的表面上附著另外一幅圖畫;
(3).將插接成平板狀的基體拆分,按順序分開并間隔一個基體的距離,然后將其中一幅圖畫的基體間隔插入到附著另一幅圖畫的基體的空擋處,再將所有的基體按照插榫豎向插入到另一基體的插槽內形成鋸齒狀的畫面載體;
(4).將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到畫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內,畫框的左右兩部位連接畫面載體的左右兩側邊。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畫面載體是有若干基體相互插接而成,這樣畫面載體可以拆分,將屬于同一幅圖畫的所有基體都更換就可以更換整幅圖畫,無需更換另外一幅圖畫,延長該圖畫的保留時間;鋸齒狀的圖畫附著表面用于附著圖畫,而且兩個朝向的齒面分別附著不同的圖畫的組成面,逐漸漸變欣賞到兩幅圖畫的組合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6]圖1是本發明一種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基體的斷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制作工藝路線;
圖5是本發明一種制作過程示意圖;
圖中:1、畫框,2、基體,3、插部,4、圖畫附著表面,5、插榫,6、立筋,7、腔,8、插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8]實施例: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參見附圖1附圖2附圖3),包括畫框I及設置在畫框內的畫面載體,畫面載體由多塊基體2拼接而成,畫面載體朝向正前方的鋸齒狀的表面為圖畫附著表面4。畫框的上下部位的內側邊設置有鋸齒狀的插部3,插部的鋸齒形狀和畫面載體的鋸齒狀相配,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到畫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內。鋸齒的齒尖角為90° ,鋸齒的齒根角為90°。畫面載體的鋸齒狀處于豎向位置,齒面呈豎向狀態。各基體的寬度相等,基體為平行四邊形結構,基體的內角為45°和135°,每一塊基體內部為由立筋6交錯形成的多腔7狀結構。同一塊基體的兩側腰分別設置有插槽8和插榫5,插槽的寬度大于插槽開口的端部,插槽的兩端連通基體的上下兩端,插榫的形狀和插槽的形狀相適配,相鄰的基體之間采用插接方式連接,插榫豎向插入到插槽內。
[0019]圖畫附著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齒面上附著同一幅畫的組成面,所有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一幅完整的畫,另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另一幅完整的畫。
[0020]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的制作工藝(參見附圖4附圖5),(I).根據動感畫大小要求準備畫框和畫面載體,確定基體的數量;
(2).分別制作圖畫:將基體按照兩幅圖畫分成兩份,兩份基體分別通過側腰的插槽和插榫相互插接成兩個平板(參見附圖5中的a),在其中一個平板朝上的表面上附著其中一幅圖畫,將另一個平板繞著水平線翻轉180°,接著在朝上的表面上附著另外一幅圖畫(參見附圖5中的b);
(3).將插接成平板狀的基體拆分(參見附圖5中的C),按順序分開并間隔一個基體的距離,然后將其中一幅圖畫的基體間隔插入到附著另一幅圖畫的基體的空擋處,再將所有的基體按照插榫豎向插入到相鄰基體的插槽內形成鋸齒狀的畫面載體(參見附圖5中的d);
(4).將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到畫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內,畫框的左右兩部位連接畫面載體的左右兩側邊。
[0021]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種較佳方案,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二維雙面動感畫,包括畫框及設置在畫框內的畫面載體,畫面載體表面附著有圖畫,其特征在于畫面載體由多塊基體拼接而成并具有一個鋸齒狀的圖畫附著表面,圖畫附著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齒面上附著同一幅畫的組成面,所有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一幅完整的畫,另一個朝向的齒面上的組成面組成另一幅完整的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維雙面動感畫,其特征在于鋸齒的齒尖角為90°,鋸齒的齒根角為9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維雙面動感畫,其特征在于基體為平行四邊形結構,基體的內角為45°和135°,基體之間采用插接方式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二維雙面動感畫,其特征在于基體的兩側腰分別設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榫,插槽的寬度大于插槽開口的端部,插榫的形狀和插槽的形狀相適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維雙面動感畫,其特征在于畫面載體的鋸齒狀處于豎向位置,齒面呈豎向狀態;每一塊基體內部為由立筋交錯形成的多腔狀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二維雙面動感畫,其特征在于畫框的上下部位的內側邊設置有鋸齒狀的插部,插部的鋸齒形狀和畫面載體的鋸齒狀相配,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到畫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內。
7.一種制作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二維雙面動感畫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根據動感畫大小要求準備畫框和畫面載體,確定基體的數量; (2).分別制作圖畫:將基體按照兩幅圖畫分成兩份,兩份基體分別通過側腰的插槽和插榫相互插接成兩個平板,在其中一個平板朝上的表面上附著其中一幅圖畫,將另一個平板繞著水平線翻轉180°,接著在朝上的表面上附著另外一幅圖畫; (3).將插接成平板狀的基體拆分,按順序分開并間隔一個基體的距離,然后將其中一幅圖畫的基體間隔插入到附著另一幅圖畫的基體的空擋處,再將所有的基體按照插榫豎向插入到另一基體的插槽內形成鋸齒狀的畫面載體; (4).將畫面載體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到畫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內,畫框的左右兩部位連接畫面載體的左右兩側邊。
【文檔編號】B44C5/02GK103625198SQ201210558959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龔新明 申請人:浙江畫之都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