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篆刻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刻刀。
背景技術:
篆刻是我國書畫藝術組成部分之一,自起源至今具有了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歷史。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篆刻用刻刀是重要工具,它的粗細、長短、輕重和刀角的大小、銳鈍、平斜,都將直接影響到刻印的效果,使用者不得不擁有各種尺寸和式樣的刻刀,攜帶、保管非常不便捷,影響了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刻刀,以達到攜帶和使用便捷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刻刀,包括刀頭和刀柄;刀頭包括刀柱,其為圓柱形,一端為刀口, 刀口還連接有刀刃,另一端設有連接柱,連接柱與刀柄配合連接;所述的刀刃的角度為15 ~45度。
所述連接柱上設有螺紋,刀柄設有螺紋孔,兩者配合連接。
所述刻刀還包括保護套,其套在刀柄上,采用線或者繩子纏繞或者采用橡膠壓制成保護套。刀柄上用保護套,以利于鐫刻時緊握著力,同時可免刻時刀柄滑動。
所述刀柄遠離刀頭的一端加工有通孔。方便清洗后的掛曬。
所述刀柄長15~20cm,刀柄的直徑為5~10mm。控制刀桿的直徑可控制刻刀的重量,粗重,墜力大,有助力,欠靈活,輕薄,易執使,較靈便,不易發力;刀柄若過長,刻運時擺動大,影響運刀時的穩定性和準確性,若過短,執運不方便,也不易著力。
刀口成90度角,若刀口大于90度時,刻時易滑刀,不易刻準、刻直,角度小則太銳,刻出的線條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韌勁;刀刃的原理也相同。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結構,使用時,先購買不同尺寸和結構的刀頭和刀柄,在操作時,可以選擇進行匹配使用,達到了攜帶和使用便捷的目的。該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于推廣與應用。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述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刻刀,包括刀頭1和刀柄2;刀頭1包括刀柱11,其為圓柱形,一端為刀口12, 刀口還連接有刀刃13,另一端設有連接柱14,連接柱與刀柄配合連接;所述的刀刃的角度為15 ~45度。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柱14上設有螺紋,刀柄2設有螺紋孔,兩者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刻刀還包括保護套3,其套在刀柄上,采用線或者繩子纏繞或者采用橡膠壓制成保護套。
進一步地,所述刀柄遠離刀頭的一端加工有通孔21。
進一步地,所述刀柄長15~20cm,刀柄的直徑為5~10mm。
首先購買不同尺寸和結構的刀頭和刀柄,在操作時,根據需要選擇進行匹配使用,達到了攜帶和使用便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