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雕刻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
背景技術:
石材雕刻行業在中國發展迅速,隨著科技的進步、高效率、機械化、自動化的要求,石材雕刻設備也多種多樣,這些設備可在石材、陶瓷、瓷磚上雕刻字畫,還可滿足個性化家裝、工裝藝術設計的要求,因此,雕刻加工設備廣泛應用在工藝品行業、石材行業、碑刻行業和陶瓷公司。現有的石材雕刻機渦輪易被磨損,而渦輪磨損后就會產生間隙,這種間隙無法調整,雕刻出來的產品精度較差,沒法使用,還會縮短雕刻機的使用壽命,造成了材料的浪費,既費時又費力,增加了成本。鑒于以上原因,設計一種雙導程渦輪渦桿副大型石材雕刻機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有效的調整渦桿軸可以消除間隙,增加了雕刻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雕刻品的精度,同時省時省力,降低了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包括龍門架體和固定在所述龍門架體上方的工作臺,還包括雙導程渦輪渦桿、三維雕刻機構和尾頂尖、所述雙導程渦輪渦桿和所述三維雕刻機構均固定在所述龍門架體上,且所述雙導程渦輪渦桿與所述工作臺連接;
所述龍門架體的X軸方向上設置有主軸和輕軌,所述輕軌上設置有尾頂尖;
所述雙導程渦輪渦桿后側設置有立板和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有配電柜。
優選地,所述雙導程渦輪渦桿設置為4個。
優選地,所述三維雕刻機構包括X軸雕刻機構、Y軸雕刻機構和Z軸雕刻機構;
所述X軸雕刻機構包括X軸直線導軌、X軸齒條和X軸電機,所述X軸直線導軌和所述X軸齒條平行設置在所述龍門架體的兩側;
所述Y軸雕刻機構包括Y軸電機,所述Y軸電機與所述主軸連接;
所述Z軸雕刻機構包括Z軸直線導軌和Z軸電機,所述Z軸電機固定在所述擋板上,所述Z軸直線導軌固定在所述立板上,且所述Z軸直線導軌設置為4條。
優選地,所述輕軌端面與所述龍門架體端面平齊。
優選地,所述輕軌為工字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尾頂尖設置為2個,對稱設置于所述龍門架體中心軸的兩側。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的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有效的調整渦桿軸可以消除間隙,增加了雕刻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雕刻品的精度,同時省時省力,降低了成本。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實施例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實施例的側視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包括龍門架體1和固定在龍門架體1上方的工作臺2,還包括雙導程渦輪渦桿3、三維雕刻機構和尾頂尖4、雙導程渦輪渦桿3和所述三維雕刻機構均固定在龍門架體1上,且雙導程渦輪渦桿3與工作臺2連接;龍門架體1的X軸方向上設置有主軸5和輕軌6,輕軌6上設置有尾頂尖4;雙導程渦輪渦桿3后側設置有立板7和擋板8,擋板8上設置有配電柜9,本實用新型采用四個雙導程渦輪渦桿結構,避免產生間隙,渦輪渦桿軸在軸向方向上可以消除間隙,調整的最大距離可達到軸長的十分之一,增加了石雕機的使用壽命,使用壽命增長為一般石雕機的10至20倍,采用這種結構提高了石雕機雕刻的精度,而X軸電機通過軸帶動兩邊的小齒輪從而在X軸齒條上前后運動,Y軸電機帶動四個主軸前后移動,Z軸電機帶動四個主軸上下運動,從而帶動四個雙導程渦輪蝸桿做旋轉運動,加工的時候四軸聯動,從而達到所要的加工效果,而尾頂尖的作用是固定石材,保證石材在雕刻過程中不會晃動。
雙導程渦輪渦桿3設置為4個。
所述三維雕刻機構包括X軸雕刻機構、Y軸雕刻機構和Z軸雕刻機構;
所述X軸雕刻機構包括X軸直線導軌10、X軸齒條11和X軸電機12,X軸直線導軌10和X軸齒條11平行設置在龍門架體1的兩側;所述Y軸雕刻機構包括Y軸電機13,Y軸電機13與主軸5連接;所述Z軸雕刻機構包括Z軸直線導軌14和Z軸電機15,Z軸電機15固定在擋板8上,Z軸直線導軌14固定在立板7上,且Z軸直線導軌14設置為4條,本實施例的的三維雕刻機構與雙導程渦輪渦桿配合完成石材的雕刻,保證了雕刻的精度。
輕軌6端面與龍門架體1端面平齊。
輕軌6為工字型結構。
尾頂尖4設置為2個,對稱設置于龍門架體1中心軸的兩側,設置兩個尾頂尖就可將石材固定好,對稱設置是為了使石材的受力均勻。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的新型雙導程石材雕刻機,有效的調整渦桿軸可以消除間隙,增加了雕刻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雕刻品的精度,同時省時省力,降低了成本。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術方案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