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裝飾藝術品的制作,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竹畫的制作方法。
已有技術中,有鐵畫、纖維畫、種子畫及樹皮畫等,不一而足。但還沒有以竹桿為原料加以鋸切而進行作畫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竹畫的制作方法,制作出風格新穎別致,鄉土氣息濃郁的竹畫藝術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以竹桿如毛竹、水竹、箬竹的竹桿為原料加以鋸切進行作畫創作,其制作步驟為a、取材,在竹桿上切取條形、弧形、圓形、橢圓形及其他異形的片料;
b、浸漬,用5~8%的苯甲酸水溶液浸漬片料,加熱煮沸10~20分鐘后,干燥;
c、成型,選取片料按畫面造型組接粘貼在畫板上;
d、上漆,將畫面打磨光滑后上漆;
e、上框,在畫板四周制作邊框。
本發明所述的竹桿的直徑為0.5~30厘米,所述片料的厚度為0.3~0.8厘米,所述的畫板可以是裱有棉布、絲綢或人造纖維織物的本質板、瓷板或篾席等。本發明在上漆時所采用的漆為樹酯漆。
利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制作條幅、吊屏、臺屏、落地屏以及家俱鑲花、拼花等不同風格的竹畫藝術裝飾品。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用鋸切出的不同形狀的竹片料,根據其自然形狀,線條,經過藝術構思,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組接成形,粘貼在畫板上,制成不同題材、風格的竹畫作品,格調清新,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竹子資源豐富,成本低,使得竹畫的制作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畫面取自傳統的繪畫題材-丹鳳朝陽。首先將丹鳳朝陽畫面的輪廓畫在白紙上,作為畫樣。將畫面上的鳳凰分解為頭頸部、軀體、尾部、翅膀等組成部分。選取直徑為0.5~30厘米的毛竹竹桿若干根,橫切或斜切或縱切出3~8毫米厚的條形、弧形、圓形、橢圓形及其他異形的竹片料,將切出的竹片料放在6%的苯甲酸溶液中浸漬,加熱煮沸15分鐘后,干燥。從而防霉、防蛀。其次制作畫板,本實施例的畫板由三合板制成,三合板的表面裱有白滌良布。根據丹鳳朝陽的畫樣,進行取材,運用變形、夸張的手法,把已切好的竹片料組接成丹鳳朝陽的畫面粘貼在畫板上。然后將畫面用砂紙打磨光滑,涂上一層透明的樹酯漆,等漆干后,再反復涂抹二次,最后在畫板四周配上竹片制成的鏈狀邊框,即制得“丹鳳朝陽”竹畫作品。
本實施例中的畫板也可以由篾或葦草編織而成。
本發明適合于花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人物等畫面的創作,也可以用于制作篆體竹字和拼花組合板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竹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取材,在竹桿上切取條形、弧形、圓形、橢圓形及其他異形的片料;b、浸漬,用5-8%的苯甲酸水溶液浸漬片料,加熱煮沸10~20分鐘后,干燥;c、成型,選取片料按畫面造型組接粘貼在畫板上;d、上漆,將畫面打磨光滑后上漆;e、上框,在畫板四周制作邊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桿的直徑為0.5~30厘米,所述片料的厚度為0.3~0.8厘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畫板可以是裱有棉布、絲綢或人造纖維織物的本質板、瓷板或篾席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漆時所采用的漆是樹酯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竹畫的制作方法,即以竹桿為原料,根據畫面造型,橫切、縱切或斜切出條形、弧形、圓形、橢圓形及其他異形的片料,再置于苯甲酸水溶液中浸漬,加熱煮沸10~20分鐘后,取出干燥。然后選取片料按畫面造型組接粘貼在畫板上,將畫面打磨光滑、上漆,制作邊框。本發明可用于制作花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人物及篆文竹字等不同題材和風格的竹字、畫藝術品,格調清新,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文檔編號B44C1/10GK1059121SQ9011036
公開日1992年3月4日 申請日期1990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2月30日
發明者鄒洪泉 申請人:鄒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