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色劑用粘合樹脂、調色劑和電子照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印機、激光打印機、普通紙傳真機、彩色PPC、彩色激光打印機和彩色傳真機用的調色劑以及電子照相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子照相裝置正不斷從以辦公室用的目的向個人用發展,已經要求要有實現小型化、不需維修等的技術。為此,廢調色劑的再生等的維修特性良好、臭氧排出少等條件就是必要的了。
下面來說明電子照相方式的復印機、打印機的印字過程。首先,使為形成圖像的像載體(下面稱之為感光體)充電。充電的方法有,使用早已使用的電暈充電器;還有,近年來使用的以降低臭氧產生量為目的的把導電性輥直接壓在感光體上的接觸型充電方法等使感光體表面均勻充電的方法。把感光體充電后,如果是復印機的話,光照射到復印原稿上出來的反射光通過棱鏡體系照射在感光體上。或者,如果是打印機的話,向作為曝光光源的發光二極管和激光二極管傳送圖像信號,由光的開-關來在感光體上形成潛像。在感光體上形成潛像(表面電位的高低)和由預先充電的直徑為5μm~15μm左右的帶色粉末的調色劑使感光體變成可視圖像。調色劑根據感光體的表面電位的高低電轉印到附著在感光體表面上的復印用紙上。也就是說,調色劑與從預先充了正或負電的復印紙背面以與調色劑的極性相反的極性的電荷相吸引。已經實用化的轉印方式有,用歷來早已使用的電暈放電器的方式,以及近年來使用的以降低臭氧產生量為目的的把導電性輥直接壓在感光體上的復制方法。在轉印時,感光體上的全部調色劑并沒有完全轉移到復印用紙上,而仍有一部分殘留在感光體上。此殘留的調色劑在清洗部位被清洗漿葉刮落而成為廢調色劑。轉印在復印用紙上的調色劑在定影工序中由熱與壓力而固定在紙上。
定影方法有,在2個以上的金屬輥中間通過的壓力定影方式、和通過由電加熱器加熱的氣氛的熱爐定影方式以及通過加熱輥之間的熱輥定影方式。熱輥定影方式由于加熱輥的表面與復印用紙上的調色劑面受壓接觸,所以調色劑圖像向復印用紙上熔融粘著時的熱效率良好,可以迅速進行定影。不過,熱輥定影方式存在著容易引起不均勻性現象的缺點,這就是因熱輥表面調色劑是處于加熱熔融狀態而受壓接觸的,因此有一部分調色劑粘著在輥表面,又再沾污了附著在復印用紙上的圖像。作為已經采取的防止這種不均勻性的方法是,在加熱輥表面被覆一層由耐熱的、對調色劑富于脫模性的氟樹脂或硅橡膠形成的且在其表面進一步提供有由硅油等防止不均勻性用液體的液體薄膜。此方法由于加熱硅油等液體而產生臭氧,而且為提供液體還必須要有多余的裝置,使復印裝置的機構變得復雜了。還有,為穩定防止不均勻性,有必要高精度控制液體的供給,這必然使復印裝置的價格更高。于是,就要求要有即使不供給這樣的液體也不發生不均勻性、而得到良好定影圖像的調色劑。
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在電子照相方法中使用的靜電顯影用調色劑一般是由樹脂成分、顏料或染料構成的著色成分和增塑劑、電荷控制劑以及根據需要用的脫模劑等添加成分所構成。作為樹脂成分,使用的是天然或合成樹脂,并可單獨或適當混合使用。
把上述添加劑按適當比例預先混合,加熱熔融來作加熱混練,用氣流式沖擊板方式使之粉碎成微粉,得到了微粉分級的調色劑母體。其后,在此調色劑母體中再作外添加劑的外添加處理而得到了調色劑。
單組分顯影是只由調色劑所構成的,而把調色劑和由磁性粒子構成的載體混合就得到了2組分顯影劑。
在彩色復印機中,用充電器以電暈放電使感光體充電,然后以各色的潛像作為光信號照射感光體,形成靜電潛像,以第1色例如黃調色劑顯影,使潛像顯影。其后,感光體與和黃調色劑所充電荷極性相反的充電復制材料接觸,把感光體上形成的黃調色劑圖像轉印。在把與轉印時所殘留的調色劑清洗掉后,把感光體所帶的電放掉,從而完成了第一種彩色調色劑的顯影轉印。
此后,對品紅、藍等調色劑進行與黃調色劑同樣的操作,把各色調色劑圖像在轉印材料上重疊而形成彩色像的方法。所以,把這些重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相反極性充電的轉印紙上之后,定影的復印就結束了。
作為彩色圖像形成方法,一般有在單個感光體上依次形成各色的調色劑圖像,把卷繞在轉印鼓上的轉印材料相對于感光體反復旋轉,使依次形成的各色調色劑圖像重復轉印的轉印鼓方式,以及把多個圖像形成部位并列配置,通過由傳送帶輸送的轉印材料而在各個圖像形成部位依次轉印各色的調色劑圖像、從而重合成彩色圖像的連續轉印方式。
另一方面,特開平1-250970號公報中有用連續轉印方式的彩色圖像形成裝置的例子。在此例子中,為了形成4色圖像,把分別包括各感光體和掃描手段等的4個成像位置并列,讓傳送帶輸送的紙分別通過各個感光體的下方,使彩色調色劑圖像重合。
進而,在特開平2-212867中公開了其他的由在轉印材料上不同顏色的調色劑圖像重合形成彩色圖像的方法,該方法把在感光體上依次形成各色的調色劑圖像在中間轉印材料上重合,最后把此中間轉印材料上的調色劑圖像一起移到轉印紙上。
從當今的保護地球環境的觀點出發,減低臭氧發生量、限制工業廢棄物的無限制廢棄,就要求要有再利用歷來從不再利用而廢棄的廢調色劑并降低定影的電力消耗的低溫定影方法。針對調色劑材料和臭氧發生量少的輥轉印方法、廢調色劑循環使用以及低溫定影化方面都己進行了改進,但不是單獨而是同時能夠滿足的高性能的調色劑仍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
再是,在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中,不同處理速度的機種每每要使用各自不同種類的調色劑。例如,低速機為了提高其耐不均勻性就要用高粘彈性、高軟化點的粘合樹脂材料。高速機由于難于得到定影所必須的熱量,所以為了提高定影性,就要用降低軟化點的特性各異的其它粘合樹脂。處理速度與機械的單位時間復印處理能力有關,以感光體的圓周速度來表示。感光體的圓周速度決定了復印紙的輸送速度。如果這些的各種調色劑可以共有的話,則可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調色劑成本。
在定影工序中,調色劑在紙上的附著力稱為定影強度,它是防止在熱輥上附著的耐不均勻性的支配因素。
由定影輥的熱或壓力使調色劑向紙的纖維中熔融滲透,得到了定影強度。為提高此定影特性,歷來的辦法有,改進粘合樹脂、加入脫模劑等,提高了固定在紙上的定影強度,防止了調色劑在定影輥上附著的不均勻現象。
在特開昭59-148067號公報中,公開了含有使用了具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部分且規定了低分子量的峰值和Mw/Mn的不飽和乙烯類聚合物的樹脂和有特定軟化點的聚烯烴的調色劑。由此確保了定影性和耐不均勻性。還有,特開昭56-158340號公報中公開了以由特定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成分和高分子量聚合物成分構成的樹脂為主成分的調色劑,其目的在于由低分子量成分確保定影性、由高分子量成分確保耐不均勻性。還有,特開昭58-223155號公報中公開了含有具1000~1萬和20萬~100萬分子量范圍中的極大值、Mw/Mn為10~40的不飽和乙烯類聚合物所構成的樹脂和有特定的軟化點的聚烯烴的調色劑。它以由低分子量成分確保了定影性、高分子量成分和聚烯烴確保了耐不均勻性為目的而已經得到使用。
不過,為提高高速機的定影強度,使用粘合樹脂的熔融粘度下降了的低分子量化樹脂時,在長期使用中,如果是2成分顯影,則調色劑固著在載體上的所謂廢物變得就容易發生。如果是單成分顯影,調色劑變得容易固著在刮刀和顯影套管上,使得調色劑的耐不均勻性下降。還有,在低速機中使用,定影時容易發生調色劑附著在熱輥上的不均勻性。再是,在長期保存中會發生調色劑彼此熔融的結塊。
由高分子量成分與低分子量成分所構成的共混物雖然有可能在窄范圍的處理速度內使定影強度和耐不均勻性都好,但對寬范圍的處理速度就難了。為適應寬范圍的處理速度,由更高的高分子量成分和更低的低分子量成分來構成雖然可以發揮某種程度的效果。然而,對高速機來說,雖然低分子量成分多可以有較高的定影強度,但其耐均勻性變差;而對低速機來說,雖然高分子量成分多時得到較高的耐不均勻性效果,但高分子量成分多就產生調色劑的粉碎性能下降而使生產能力下降等弊端。
為此,對于把高分子量成分和低分子量成分共混或共聚的構成來說,以使在定影時從熱輥的脫模性良好而提高耐不均勻性為目的,就要添加低熔點的脫模劑,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蠟。
不過,這樣的脫模劑使其在粘合樹脂中的分散性提高困難,分散不良容易發生反極性調色劑,而非圖像部分的泛白。還有,在β黑圖像部分后端產生象用毛刷寫下來那樣的圖像缺陷,使圖像質量變差。還有,成膜污染載體、感光體、顯影套管的課題。
作為由把脫模劑和顏料等內添加劑熱熔融在粘合樹脂中的加熱混練來分散的方法,在調色劑的制造工藝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混練工序,歷來使用的是開練機、捏和機、擠出機等。
雙軸式擠出機是混練軸以高速旋轉的嚙合型淺槽雙軸擠出機,混練軸隨材料而從完全嚙合型的同方向旋轉方式和部分嚙合型的不同方向旋轉方式中選擇。圓筒與混練軸取分割段方式,其構成中,多個分割的段中的各個段各自設定一定的混練溫度而加熱圓筒,還有供冷卻用的冷水流。從圓筒中穿過的混練軸是由主要把混練物加熱熔融的同時具輸送功能的輸送部分和主要具有混練功能的混練部分所構成。在輸送部分為螺旋狀構成,剪切作用的混練強度低。在混練部分,由強的剪切力來進行混練。
為提高這些混練工序的分散性,特開平6-194878號公報中公開了把混練機的圓筒的設定溫度設定在相對于與由混練機排出來的混練物的最低溫度的20K以內。由此,調色劑原料的混練物在混練中的圓筒內的中間移動,樹脂充分熔融,而且在此熔融中,即使熔融中斷也不使粘度下降,而以處在賦予某種應力的狀態下從排出口排出。
還有,在特開平6-161153號公報中,公開了把混練的設定溫度設定在相對于樹脂的熔融溫度的20K以內,而且把排出溫度定在樹脂的熔融溫度35K以下來進行的構成。由此,蠟以小粒徑均勻分散,蠟的分離中不再產生成為向感光體的成膜以及與其相伴的黑點、泛白等。
還有,特開平6-266159號公報中公開了把混練機的前段部與后段部的外套溫度與調色劑軟化點、排出溫度設定為某一定的關系。由此使粘合樹脂中的添加劑的分散進一步改善,作為均勻的體系、提高了其充電性等。
然而,在近年來的高圖像質量化、廢調色劑的再利用中,要求要有更高的均勻分散性。而且,在必須滿足不使用油的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的彩色圖像中,有必要使用銳熔融的低軟化性粘合樹脂,而其中的顏料和電荷控制劑要作微分散化處理,但是,由于使用低軟化性粘合樹脂,所以難以與在上述雙軸式擠出機中剪切力有關,使顏料等的分散性的提高有限。因此,使用高分子量化的高軟化性粘合樹脂,則由于高分子量成分的影響,圖像的透光性受損,彩色再現性下降,圖像質量變差了。
進一步說,在硅樹脂等的顯影輥上使用了限制調色劑層的彈性體刮板、具備供給顯影輥以調色劑的聚氨酯樹脂等的供給輥的接觸式單成分顯影方式中,在刮板上的熔融、供給輥與顯影輥的磨擦使凝聚多有發生,成為了圖像不好的原因。
還有,如前所述,從近年來的保護地球環境觀點出發,優選的是把轉印后殘留在感光體上的、由清洗手段回收的廢調色劑在再次顯影工序中再循環使用。不過,廢調色劑在再循環使用時,廢調色劑受到清洗器部分、顯影部分還有在廢調色劑回到顯影部分時的輸送管內的應力等作用,使得調色劑出現損壞。
還有,在把由清洗工序從感光體脫落的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于再次顯影時,內添加劑和著色劑的分散不好,特別是分散性下降的粒子變成廢調色劑的趨勢加強,這時與顯影器內的新的調色劑混合使充電量分布變得不均勻,增加了反極性的調色劑,降低了復印的圖像的品質。
進一步說,在調色劑中添加蠟等低熔點成分助長了感光體上蠟膜的形成,成為壽命下降的重要原因。再有,用明信片等長度的短紙是靠與感光鼓的摩擦力來輸送的,已成膜的感光體其輸送能力下降,使明信片走紙不良。
再有,在上述的用導電性彈性輥的轉印方式中,圖像載體與導電性彈性輥之間插入轉印紙,上述導電性彈性輥上加上了轉印偏壓,這把在上述的圖像載體表面上的調色劑轉印到轉印紙上,但在用所述導電性彈性輥的轉印方式時出現了所謂的轉印紙里面被污染的問題。在此把圖像載體上的調色劑用轉印輥轉印到轉印紙上的場合,在沒有轉印紙的狀態下轉印輥直接承受圖像載體上所預定的壓力,在現影工序中泛白增多,這些泛白污染了轉印輥,由這樣的被調色劑污染的轉印輥與輸送來的轉印紙的里面直接接觸。還有,內添加劑分散不良的調色劑其流動性差,使調色劑的凝聚部分變強,在轉印時就容易發生中間出現漏空。這點在用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表現得更明顯。
中間轉印方式不要復雜的光學系統,而且可以使用明信片和厚紙等強度大的用紙,再是由于可以較隨意的使用中間轉印帶,與轉印鼓方式、連續轉印方式相比,可使裝置本身的小型化的優點。
雖然在轉印時調色劑完全被轉印是理想的,但是,總會發生有部分轉印的地方。所謂的轉印效率不是100%,一般為75~90%左右。此轉印殘留下來的調色劑在感光體清洗工序中用清洗刮刀等回收而變成廢調色劑。
然而,使用的中間轉印體的構成是,調色劑從感光體向中間轉印體、再從中間轉印體向顯像紙,至少要經過2次以上的轉印工序,對通常的1次轉印的復印機,例如有85%的轉印效率,由于是2次轉印,其轉印效率下降為72%。進一步說,對1次轉印的轉印效率為75%來說,其為56%,約有一半的調色劑變為廢調色劑了,這不僅提高了調色劑的成本,而且廢調色劑盒的容積也必需加大,這樣,就不可能使裝置小型化。可認為轉印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分散不好使反極性的基底泛白增多和轉印漏空。
還有,在彩色顯影的場合,中間轉印體上重合了4色調色劑圖像,使調色劑層變厚,與沒有調色劑層或薄的地方就容易產生壓力差。為此,這就容易發生由于調色劑的凝聚效果使部分圖像沒被轉印而變成空洞的“中間漏空”現象。進而,為使可靠地進行顯像紙內出現漏空場合的清洗,使用使中間轉印體中調色劑的脫模效果高的材料,中間漏空現象表現得明顯,圖像的品位就顯著下降了。再是,文字與線等的邊緣顯影,調色劑較多,由于加壓使調色劑彼此間引起凝聚,中間漏空變得更為顯著。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表現得更顯著。
還有,后面講到的電子照相裝置中有形成不同顏色的調色劑圖像的多個可移動成像單元以圓環狀配置成的成像單元組,此成像單元組整體作旋轉運動而構成。進而,其構成的成像單元組、中間轉印單元每個都可替換,當壽命到了而需替換時只要替換每個單元而使維護容易進行,電子照相彩色打印可以得到與黑白一樣的維護特性。不過,由于成像單元本身公轉,所以清洗下來的廢調色劑瞬時在感光體上反復附著,還有,由于從顯影輥上反復脫離、附著,所以容易發生感光體的損壞和成膜,誘發顯影初期充電特性變差和初期的泛白。
再有,在此4色調色劑圖像的定影中,有必要把彩色調色劑混色。此時,引起了調色劑熔融得不好,在調色劑圖像的表面或內部發生光的散射,損傷了調色劑色素原來的色調,同時重合部分光不再能入射到下層,色再現性下降。因而,調色劑有完全熔融特性、具有不妨害色調那樣的透光性是必要條件。特別是,通過使用OHP的彩色像作圖像機會增加,彩色像的透明性看來就更重要了。
不過,這樣的樹脂構成其熔融特性良好時耐不均勻性下降,由于不是定影都在紙上而是附著在定影輥表面而產生了不均勻性,故在定影輥上必須涂布上多量的油等,使得處理和機器的構成變得復雜了。還有,雖然已有了添加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脫模劑來提高耐不均勻性的方法,但加入量必須多,這使上述銳熔融的粘合樹脂中的分散性顯著下降,顏色變混濁,顏色的再現性下降了。
還有,特開平5-119509號公報、特開平8-220808號公報中已經有了添加多量的巴西棕櫚蠟來抑制顏色變濁而得到優異的定影性、耐不均勻性的報道。
不過,如先前所述的那樣,僅單獨添加巴西棕櫚蠟等,伴隨其分散不好,還會誘發基底泛白,在感光體、顯影輥、中間轉印體上發生成膜,使轉印不好,尤其在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過程中這些現象變得更顯著。
所以,調色劑必須是對上述課題綜合滿足的材料。
發明的要點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包括有不同顏色的多個調色劑圖像的顯像片上經轉印、層積和定影而形成彩色像的工序的電子照相法中,即使在含油定影的場合和處理速度寬范圍變化的場合下都兼具定影性和耐不均勻性、可形成色再現性和高圖像質量的彩色像的粘合樹脂、調色劑和電子照相裝置。
本發明提供了調制調色劑的粘合樹脂,它是凝膠滲透色譜(GPC)中,分子量分布在2×103~3×104的分子量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而且,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3×104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的5%以上的粘合樹脂。
本發明提供了,凝膠滲透色譜(GPC)中的分子量分布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中有分子量極大峰,在3×104~1×106的范圍中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雖分子量3×104~1×106的范圍中存在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但在把含上述粘合樹脂的調色劑組合物混練時,其混練的能量使此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低分子量化所得到的調色劑。
本發明在制造調色劑的方法中,提供了包括提供具有上述粘合樹脂的調色劑組合物的工序,以及把此調色劑組合物混練并由混練的能量使此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發生低分子量化的工序。
再是,本發明提供了把不同顏色的多個調色劑圖像轉印、層積和定影到顯像片上而形成彩色像的電子照相裝置,它是使用上述材料為調色劑的電子照相裝置。
根據本發明,其構成是使用了有一定分子量分布的粘合樹脂,在實施了剪切混練處理后的調色劑的分子量特性在所設定的適宜范圍之中,進而采取將此混練處理的方法與粘合樹脂的熱特性相組合的條件下所制造的,因此,即使在不含油定影的場合和處理速度寬范圍變化的場合也可使其高透明性和耐不均勻性兼備。
本發明提高了調色劑中的著色劑等內添加劑的分散性,并使其具有均勻的充電性。
本發明的調色劑和電子照相裝置使用了接觸式的單成分現影法,不發生調色劑的熱融、附著和凝聚,而且,使用了高性能的粘合樹脂,樹脂特性不老化,添加劑的分散性提高而可以維持穩定的現影性。還有,使用導電性彈性輥和中間轉印體的電子照相方法防止了轉印時出現中間漏空和飛散,得到了高轉印效率,即使在高濕下長期使用,也可防止感光體、中間轉印體的成膜。還有,即使在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現影劑的充電量、流動性不下降,不產生凝聚物,可以謀求長壽命化、循環使用現影,并可防止地球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再利用。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電子照相裝置構成的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電子照相裝置構成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中間轉印帶單元構成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現影單元構成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調色劑熔融混練處理的透視略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調色劑熔融混練處理的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調色劑熔融混練處理的主視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調色劑熔融混練處理的剖視圖。
圖9a、圖9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0a、圖10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1a、圖11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2a、圖12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3a、圖13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4a、圖14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5a、圖15b分別是本發明的粘合樹脂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1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曲線圖。
圖中,符號2是中間轉印帶單元,符號3是中間轉印帶,符號4是第1轉印輥,符號5是第2轉印輥,符號6是張力輥,符號11是感光體,符號12是第3轉印輥,符號17Bk、17C、17M和17Y是成像單元,符號18是成像單元組,符號21是成像位置,符號22是激光信號光,符號35是激光束掃描部分,符號38是反射鏡,符號308是載體,符號305是現影套管,符號306是刮刀,符號307是磁輥,符號314是清洗刮刀,符號312是清洗盒,符號311是廢調色劑,符號313是廢調色劑輸送管,符號602是輥(RL1),符號603是輥(RL2),符號604是卷繞在輥(RL1)上的調色劑的熔融膜,符號605是熱介質的流入口,符號606是熱介質的流出口。
發明的詳細說明在本發明中,把預先混合的構成調色劑的材料的粘合樹脂、著色劑、定影助劑以及其它根據需要加入的電荷控制劑等內添加劑通過預混均勻干式混合,再由加熱熔融混練使著色劑等內添加劑分散在粘合樹脂中,冷卻后,由粉碎分級處理成給定粒度分布的著色微粒,在這樣的調色劑的母體中,再加入外添加劑作外加混合處理,制成了調色劑。
過去,在包括把帶不同顏色的多個調色劑圖像經轉印、層積和定影來形成彩色像的工序的電子照相法中使用的調色劑,為確保其透光性,用的是高分子量成分少、分子量分布窄的銳熔融粘合樹脂。
雖然用此構成可以確保所形成的彩色像的透光性,但產生了不均勻性。為此,為使調色劑容易從定影輥剝離,就有必要在定影輥表面涂布上油。進而,也已經試了在調色劑中添加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脫模劑來提高脫模性。然而,僅僅單獨添加脫模劑,在銳熔粘合樹脂特別是聚酯樹脂中的分散是非常困難的,發生了泛白、在感光體和顯影輥上成膜、充電特性老化、由于反復使用時的電荷量的下降而使圖像濃度下降等缺陷。
現在要求的調色劑,要可以實現數字式高圖像質量,高彩色再現性彩色化,定影輥上不使用防不均勻性用油的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的,進而實現廢調色劑的再循環使用,在使用中間轉印體的轉印工序中的高轉印性,因而在接觸式單成分現影中可在現影輥及供給輥上長期使用。
本發明發現了,在含一定量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的特定粘合樹脂中混合進著色劑和定影助劑等內添加劑,經強剪切力混練,使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則混練后的調色劑具備一定的分子量成分而發揮優異的特性。
由此混練使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的作用被認為是由混練時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成分的分子鏈被切斷所產生的。對在酯鍵部分中切斷的看法的詳細情況還不能說有把握。可以推論此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的作用為分子斷裂。
由此,在混練時,可以實現內添加劑的均勻分散性,可以大大提高彩色圖像的透光性。特別是,促進定影圖像表面平滑性,可得到高圖像質量的彩色像。進而,可以防止定影時復印用紙在定影輥上的卷繞,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而可防止在轉印時的中間漏空。
不僅使得在定影輥上不涂布上油而防止不均勻性成為可能,而且在樹脂中可以均勻分散,還可以防止在感光體上的成膜。還有,即使長期連續使用,也可防止在中間轉印體、現影輥、限制刮刀上成膜。粘合樹脂粘合樹脂是由凝膠滲透色譜(GPC)中,分子量分布在2×103~3×104的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而且,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3×104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的5%以上的樹脂所構成的。
由此構成,按后面講的混練條件,由混練時的剪切力使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混練后的調色劑的分子量變成最適宜的分布,可以把妨害高透光性的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在可以確保所形成的彩色像的高透光性的同時,由已低分子量化的高分子量成分來防止不均勻性。
進一步說,提高著色劑、電荷控制劑或定影助劑等內添加劑的分散性變成可能。
作為在高分子量范圍存在的成分的3×104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不在5%以上時,不能進行適宜的混練,定影助劑的分散變得不好,保存穩定性下降,而且沒有可以防止不均勻性的效果。
粘合樹脂的分子量極大峰比2×103小時,樹脂變得過軟,在耐久性下降的同時,混練時的剪切力不夠,使定影助劑的分散性下降。當分子量極大峰比3×104大時,變成了使所形成的彩色像的透光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還有,粘合樹脂的分子量極大峰的構成優選為存在于凝膠滲透色譜(GPC)中分子量分布的3×103~2×104范圍。更優選的構成為存在于4×103~2×104范圍。
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優選的是1×105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3%以上者。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3×105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0.5%以上者為進一步優選。
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優選的是8×104~1×107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3%以上且大體不含有的1×107以上的成分構成者。
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更優選的是3×105~9×106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1%以上且大體不含有的9×106以上的成分構成者。
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更優選的是7×105~6×106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1%以上且大體不含有的6×106以上的成分構成者。
高分子量成分過多或過于巨大,則混練時殘留有巨大分子量的成分,妨害了彩色像的透光性。而且樹脂本身的制造能力也下降。在現影輥和供給輥上附著了不需要的傷痕而使圖像產生縱條。
為了數字式高圖像質量、高彩色再現性彩色化、在接觸式單成分現影中可在現影輥及供給輥上長期使用,為了定影輥上不使用防不均勻性用油也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進而為了實現廢調色劑的再循環使用、在使用中間轉印體的轉印工序中的高轉印性,采用有超高分子量成分的粘合樹脂為優選。
為此,作為粘合樹脂,以其重均分子量Mwf為10000~40萬,重均分子量Mwf與數均分子量Mnf之比Mwf/Mnf為Wmf,Wmf為3~100,Z均分子量Mzf與數均分子量Mnf之比Mzf/Mnf為Wzf,Wzf為10~2000,高化式流動試驗的1/2法的熔融溫度(以下稱軟化點)為80~150℃,開始流出溫度為80~120℃和樹脂的玻璃化溫度為45~65℃范圍的聚酯為優選。
Z均分子量表示在最高分子量一側的拖尾部分中的分子量的大小與數量,對混練時內添加劑的分散性、定影性、耐不均勻性有很大的影響。Mzf越大樹脂強度越大,熱熔融混練時的粘度增大,分散性顯著提高。在可以抑制泛白、調色劑的飛逸的同時,也得到了可抑制在高溫低濕下、高濕下環境變化的效果。Mzf/Mnf越大意味著超高分子量范圍幅度越寬。
用Mwf為11000~40萬、15000~40萬的聚酯樹脂為優選,Mwf在10000~20萬、Wmf為3~30、Wzf為10~500、軟化點為90~150℃、開始流出溫度為85~115℃、玻璃化轉變溫度為52~59℃范圍的聚酯樹脂為更優選。
使用Mwf在10000~10萬、Wmf為3~10、Wzf為10~100、軟化點為90~140℃、開始流出溫度為85~110℃、玻璃化轉變溫度為53~59℃范圍的聚酯樹脂為進一步優選。
粘合樹脂的Mwf小于10000、Wmf小于3、Wzf小于10、軟化點低于80℃、開始流出溫度低于80℃、玻璃化轉變溫度低于45℃時,則混練時的著色劑或定影助劑等內添加劑的分散性下降,招致泛白增加和廢調色劑在再循環使用時的耐久性變差。還有,混練時的混練應力不充分,不能維持適宜的分子量值。進而,耐不均勻性、高溫保存性差,進而,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特別是高溫高濕環境下,發生了在清洗刮刀和感光體上成膜。
粘合樹脂的Mwf大于40萬、Wmf大于100、Wzf大于2000、軟化點高于150℃、開始流出溫度高于120℃、玻璃化轉變溫度高于65℃時,則導致機械處理中的負荷變得過大。從而,它導致了生產效率急劇下降,彩色圖像的透光性下降,定影強度下降。
在進行上述粘合樹脂熔融混練處理中,用強的壓縮剪切力來混練就有可能發現歷來所沒有的特性。就可以在不用油的定影時使彩色調色劑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就是說,對有超過歷來的超高分子量成分的粘合樹脂,用超過歷來的強壓縮剪切力來使其超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發現了其具有高透光性。進而,由于此低分子量化了的超高分子量成分的存在和均勻分散的定影助劑使耐不均勻性也可以得到滿足。因此,抑制現影時泛白的發生,得到了高圖像質量。
還有,由于有超高分子量成分和在混練時有高的剪切力,所以使得著色劑的均勻分散成為可能,透光性更好了,得到了高圖像質量、高彩色再現性。
適合本發明使用的粘合樹脂是由醇成分與羧酸、羧酸酯及羧酸酐等羧酸成分縮聚得到的聚酯樹脂。
作為二元羧酸和低級烷基酯,可以列舉有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六氫苯二甲酸酐等脂肪族二元酸、馬來酸、馬來酸酐、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等脂肪族不飽和二元酸,以及鄰苯二甲酸酐、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元酸及它們的甲酯、乙酯等。其中,以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元酸以及它們的低級烷基酯為優選。
作為3價以上的羧酸成分可列舉的有1,2,4-苯三酸、1,2,5-苯三酸、1,2,4-環己三酸、2,5,7-萘三酸、1,2,4-萘三酸、1,2,4-丁三酸、1,2,5-己三酸、1,3-二羧基-2-甲基-2-亞甲基羧基丙烷、四(亞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四酸、1,2,4,5-苯四酸、包裹三聚酸以及它們的酐、1~12碳的烷基酯等。
作為二元醇可以列舉的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雙酚A氧乙烯加成物、雙酚A氧丙烯加成物等二醇、丙三醇、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等三醇以及它們的混合物。其中,以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丙烷、雙酚A氧乙烯加成物、雙酚A氧丙烯加成物為優選。
作為三元以上的醇可以列舉的有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脫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丙三醇、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1,3,5-三羥基甲苯等。
還有,把聚酯樹脂與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使其含有氨基甲酸改性的聚酯,得到了有更高的特性。氨基甲酸改性聚酯是具高粘彈性的有效耐不均勻性功能的材料。不過,把它們作為彩色調色劑使用時,其高粘彈性使定影圖像的平滑性變差,難以得到高透明性。為了得到透明性,減少異氰酸酯化合物的mol當量數,但耐不均勻性下降。為此,把本構成的混練處理組合使用就可以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
作為所使用的異氰酸酯化合物列舉有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甲烷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異氰酸酯等。
氨基甲酸改性聚酯是把聚二異氰酸酯一次性或分批加入到50~150℃的溫度的聚酯樹脂或含聚酯樹脂的溶液中并在此溫度下反應數h得到的。
所用的異氰酸酯化合物的量以相當于氨基甲酸改性前的聚酯中的每mol羥基為0.3~0.99mol當量為優選,0.5~0.95mol當量為更優選。當上述的量不到0.3時,耐不均勻性下降,而大于0.99時粘度上升顯著,有出現攪拌困難的情況。
聚合可以用大家知道的縮聚、溶液縮聚等來進行。由此可以不損及其耐堿霧性和彩色調色劑的色材的顏色,得到了良好的調色劑。
多元羧酸與多元醇的使用比例通常是,相對于羧基數的羥基數的比例(OH/COOH)為0.8~1.4。
還有,聚酯樹脂的酸值以1~100為優選,1~30為更優選。比1小時,蠟和電荷控制劑、顏料等內添加劑的分散性下降,而比100大時其耐濕性下降。
樹脂的分子量是以數種單分散聚苯乙烯為標準樣品由凝膠滲透色譜(GPC)測定的值。
儀器是東宿公司制造的HPLC8120系列,色譜柱為TSK gel super HM-HH4000/H3000/H2000(直徑7.8mm,150mm×3),溶出液為四氫呋喃(THF)、流量為0.6mL/min,樣品濃度為0.1%,注入量為20μL,檢出器為RI,測定溫度是40℃,測定前處理是在THF中溶解后通過0.45μm的過濾器濾去硅等添加劑,以測定樹脂成分。測試條件是,把其分子量分布包含在由數種單分散聚苯乙烯標準樣品得到的檢測線中使分子量的對數與計數成直線關系的范圍內的條件。
還有,粘合樹脂的軟化點是用島津制作所的流速測試儀(CFT500)測定的,把1cm3的樣品以6℃/min的升溫速度加熱,同時加上1.96×106N/m2的負荷,從直徑1mm、長度1mm的模頭擠出,由在此柱塞的活塞沖程與溫度的關系中的與升溫速度特性的關系,求出活塞沖程開始上升的溫度開始流出溫度(Tfb)、由曲線的最低值與流完的終點之差的1/2,把它加上曲線的最低值的位置的溫度成為1/2法中的熔融溫度(軟化點Tm)。
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是用差示掃描量熱計來測定的,把樣品升溫到100℃后在此溫度下放置3min,以10K/min的降溫速度冷卻到室溫,再以10K/min的升溫速度升溫,由此測定熱過程時,由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下的基線的延長線與由在出峰的上升部分到峰頂點之間的表示最大斜率的切線的交點的溫度為玻璃化轉變溫度。
由DSC的吸熱峰的融點是用島津制作所的差示量熱分析儀DSC-50來測定的。以5K/min升溫到200℃,保溫5min后急冷到10℃,放置15min后,再以5K/min升溫,求出吸熱(熔融)峰。在樣品池中放入的樣品量為10g±2mg。
定影助劑定影助劑在強化對彩色像的顯像片的粘合性的同時,減少了顯像片上的圖像表面的摩擦阻抗,抑制了由于摩擦使調色劑從顯像片上剝離,起到提高定影性的作用,還有,具有與熱定影輥的脫模作用,起到了耐不均勻性的有效作用。
還有,在為調色劑組合物的混練而投入2個輥之間時,構成成分特別是電荷控制劑和顏料等容易發生逸散和飛揚。由此,導致了組成的改變和在裝置的周邊產生污染。然而,在調色劑組合物中配合了定影助劑后使得成分的逸散和飛揚的情況明顯減少。據認為,這是由于定影助劑通過電或物理作用把電荷控制劑和顏料抱住,防止了這樣的飛散。
作為定影助劑,優選的適宜材料有石蠟、微晶蠟、褐煤蠟以及其衍生物、由費歇爾-特羅普修法得到的烴類蠟以及其衍生物、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蠟、加洛巴蠟、小燭樹蠟、含水羊毛脂、木蠟、蜜蠟、天然地蠟、純地蠟、米脂蠟、歐合葉子油(草場型)衍生物或霍霍巴油衍生物等植物類蠟、脂肪族酰胺、脂肪酸酯、硬脂酸、棕櫚酸、月桂酸、硬脂酸鋁、硬脂酸鋇、硬脂酸鋅、棕櫚酸鋅等高級脂肪酸或其金屬鹽、酯等衍生物、含氟聚合物。一種或二種以上材料的組合使用也是可以的。
其中由費歇爾-特羅普修法得到的烴類蠟、含氟聚合物、脂肪族酰胺、脂肪酸酯、歐合葉子油衍生物或霍霍巴油衍生物為更適宜的材料。
作為脂肪族酰胺定影助劑的有棕櫚酸酰胺、棕櫚烯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花生酸酰胺、二十碳酸酰胺、山崳酸酰胺、芥酸酰胺、巴西棕櫚酸酰胺等碳數16~24的飽和或不飽和一元脂肪族酰胺。
進一步說,亞甲基雙硬脂酸酰胺、亞乙基雙硬脂酸酰胺、亞丙基雙硬脂酸酰胺、亞丁基雙硬脂酸酰胺、亞甲基雙油酸酰胺、亞乙基雙油酸酰胺、亞丙基雙油酸酰胺、亞丁基雙油酸酰胺、亞甲基雙月桂酸酰胺、亞乙基雙月桂酸酰胺、亞丙基雙月桂酸酰胺、亞丁基雙月桂酸酰胺、亞甲基雙楊梅酮酸酰胺、亞乙基雙楊梅酮酸酰胺、亞丙基雙楊梅酮酸酰胺、亞丁基雙楊梅酮酸酰胺、亞甲基雙棕櫚酸酸酰胺、亞乙基雙棕櫚酸酸酰胺、亞丙基雙棕櫚酸酸酰胺、亞丁基雙棕櫚酸酸酰胺、亞甲基雙棕櫚烯酸酰胺、亞乙基雙棕櫚烯酸酰胺、亞丙基雙棕櫚烯酸酰胺、亞丁基雙棕櫚烯酸酰胺、亞甲基雙花生酸酰胺、亞乙基雙花生酸酰胺、亞丙基雙花生酸酰胺、亞丁基雙花生酸酰胺、亞甲基雙月桂酸酰胺、亞乙基雙月桂酸酰胺、亞丙基雙月桂酸酰胺、亞丁基雙月桂酸酰胺、亞甲基雙山崳酸酰胺、亞乙基雙山崳酸酰胺、亞丙基雙山崳酸酰胺、亞丁基雙山崳酸酰胺、亞甲基雙芥酸酰胺、亞乙基雙芥酸酰胺、亞丙基雙芥酸酰胺、亞丁基雙芥酸酰胺等飽和或不飽和一元—二元脂肪酸的烷基雙脂肪酸酰胺類定影助劑是優選的。
還有,脂肪族酰胺類和烷基雙脂肪酸酰胺類以3∶7~7∶3的比例所構成的定影助劑可以改善定影圖像的表面平滑性。
進而,可以作為彩色圖像的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兼具的更優良材料。此時必須是烷基雙脂肪酸酰胺類的熔點要比脂肪族酰胺類的熔點高。若烷基雙脂肪酸酰胺類的熔點低,則不僅耐不均勻性下降,而且樹脂本身處于低軟化狀態,粉碎時會過于粉碎,使微粉增加,導致生產效果下降。
特別是,由于脂肪族酰胺類是低熔點材料,所以促進了在樹脂中的相溶性,樹脂本身可塑化了,使耐不均勻性、保存穩定性下降,進而在長期使用中轉印的中間漏空嚴重。為此,與比脂肪族酰胺類熔點高的材料烷基雙脂肪酸酰胺類組合使用,抑制了樹脂本身的可塑化,并不失去脂肪族酰胺類的高透光性和表面平滑性的效果,可以防止長期使用中轉印的中間漏空,維持耐不均勻性和保存穩定性。
作為脂肪酸酯,是由直鏈脂肪酸與直鏈醇經酯化反應來合成的,有棕櫚酸十二烷基酯、棕櫚酸十四烷基酯、棕櫚酸十五烷基酯、硬脂酸癸酯、硬脂酸十四烷基酯、硬脂酸十六烷基酯、硬脂酸十八烷基酯、山崳酸二十二烷基酯、山崳酸丁酯、山崳酸己酯等。
熔點以70~145℃為優選,70~110℃為更優選,75~95℃為進一步優選。添加量以相對于粘合樹脂每100重量份為0.5~10重量份為優選。熔點低于70℃使得在樹脂中的分散性下降,容易發生在感光體上成膜。熔點高于145℃,定影圖像表面的平滑性下降,透光性差。還有,在樹脂中的分散性差,泛白增加。還有,添加量超過10重量份使保存穩定性差,添加量少于0.5重量份時就不能發揮功能。由此,改善彩色圖像中的透光性的同時提高輥上的耐不均勻性成為可能。
還有,作為定影助劑使用的歐合葉子油衍生物或霍霍巴油衍生物有歐合葉子油,原名limnanthesalva,它是采取屬于limnanthes科的歐合葉子油的種子經壓榨得到的甘油三酯,大量含有二十碳酸,含20個以上碳的長鏈脂肪酸,在22∶1的脂肪酸中,有芥酸及其異構體,幾乎所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幾乎都是單烯酸,不飽和度低,氧化穩定性好。
霍霍巴油衍生物是從霍霍巴的果實中采取的不飽和高級脂肪酸和醇的蠟酯類蠟,其碳數幾乎都是40碳和42碳。經壓榨得到了液體粗蠟,經精制成為無色透明液體。
作為歐合葉子油衍生物,優選的材料是歐合葉子油脂肪酸、歐合葉子油脂肪酸的金屬鹽、歐合葉子油脂肪酸酯、加氫歐合葉子油、歐合葉子油酰胺、均相歐合葉子油酰胺、歐合葉子油三酯、環氧化歐合葉子油的馬來酸衍生物、歐合葉子油多元醇酯的異氰酸酯聚合物、鹵素改性歐合葉子油。也可以把這些中的1種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
把歐合葉子油堿化分解得到的歐合葉子油脂肪酸是有18~22個碳原子的脂肪酸所構成的。其可以使用的金屬鹽有鈉、鉀、鈣、鎂、鋇、鋅、鉛、錳、鐵、鎳、鈷、鋁等的金屬鹽。
作為歐合葉子油脂肪酸的例子是甲基、乙基、丁基和丙三醇、季戊四醇、聚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等的酯,特別是,歐合葉子油脂肪酸季戊四醇單酯、歐合葉子油脂肪酸季戊四醇三酯、歐合葉子油脂肪酸三羥甲基丙烷酯等為優選。
進一步說,把歐合葉子油脂肪酸與乙二醇、季戊四醇、三羥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的酯化反應物用甲苯基二異氰酸酯(TDI)、二苯甲烷-4,4‘-二異氰酸酯(MDI)等異氰酸酯交聯所得到的歐合葉子油脂肪酸多元醇酯的異氰酸酯聚合物可以優選使用。
加氫歐合葉子油是把歐合葉子油中的不飽和鍵加氫成飽和鍵的物質,以極度加氫物為優選。
歐合葉子油酰胺是把歐合葉子油水解后由酯化成脂肪酸甲酯之后與濃氨水和氯化銨混合物反應得到的。把它進一步加氫就可以調節其熔點。還有,在水解前加氫也行,得到了熔點為75~120℃的物質。均相歐合葉子油酰胺是把歐合葉子油水解、還原成醇后經與腈反應得到的。
作為霍霍巴油衍生物,以霍霍巴油脂肪酸、霍霍巴油脂肪酸的金屬鹽、霍霍巴油脂肪酸酯、加氫霍霍巴油、霍霍巴油酰胺、均相霍霍巴油酰胺、霍霍巴油三酯、環氧化霍霍巴油馬來酸衍生物、霍霍巴油脂肪酸多元醇酯的異氰酸酯聚合物、鹵素改性霍霍巴油為優選材料。也可以把這些中的1種或多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
由霍霍巴油堿化分解得到的霍霍巴油脂肪酸是由有18~22個碳原子的脂肪酸所構成的。它們的金屬鹽可以使用的有鈉、鉀、鈣、鎂、鋇、鋅、鉛、錳、鐵、鎳、鈷、鋁等的金屬鹽。
作為霍霍巴油脂肪酸酯的例子是甲基、乙基、丁基和丙三醇、季戊四醇、聚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等的酯,特別是,霍霍巴油脂肪酸季戊四醇單酯、霍霍巴油脂肪酸季戊四醇三酯、霍霍巴油脂肪酸三羥甲基丙烷酯等為優選。
進一步說,把霍霍巴油脂肪酸與丙三醇、季戊四醇、三羥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的酯化反應物用甲苯基二異氰酸酯(TDI)、二苯甲烷-4,4‘-二異氰酸酯(MDI)等異氰酸酯交聯所得到的霍霍巴油脂肪酸多元醇酯的異氰酸酯聚合物可以優選使用。
加氫霍霍巴油是把霍霍巴油中的不飽和鍵加氫成飽和鍵的物質,以極度加氫物為優選。
霍霍巴油酰胺是,把霍霍巴油水解后由酯化成脂肪酸甲酯,然后與濃氨水和氯化銨混合物反應得到的。把它進一步加氫就可以調節其熔點。還有,在水解前加氫也行。得到了熔點為75~120℃的物質。均相霍霍巴油酰胺是把霍霍巴油水解、還原成醇后經與腈反應得到的。
還有,霍霍巴油三酯是把霍霍巴油環氧化,經水合開環后,用有機酸、脂肪酸酰化而得到的。
添加量以相對于調色劑100重量份為0.1~20重量份為優選。小于0.1重量份,得不到有效的定影性、耐不均勻性的效果,超過20重量份,則使保存穩定性下降,產生過粉碎等粉碎性的問題。以熔點在40~130℃范圍為優選,45~120℃為更優選,50~110℃為最優選。在40℃以下,保存穩定性下降,130℃以上,其定影性、耐不均勻性等定影性功能下降。
還有,GPC中的分子量,以Mn100~5000、Mw200~10000、Mw/Mn8以下、Mz/Mn10以下為優選,Mn100~5000、Mw200~10000、Mw/Mn7以下、Mz/Mn9以下為更優選,Mn100~5000、Mw200~10000、Mw/Mn6以下、Mz/Mn8以下為進一步優選。Mn小于100、Mw小于200,保存穩定性差。Mn大于5000、Mw大于10000、Mw/Mn大于8、Mz/Mn大于10,定影性、耐不均勻性等定影性功能下降。
作為由費歇爾-特羅普修法得到的烴類蠟,它是sobil蠟,以微粒型、氧化型為優選。其密度在0.93g/cm3以上,數均分子量(Mn)為300~1000、重均分子量(Mw)為500~3500,Mw/Mn在5以下。以熔點85~120℃者為優選。分子量大其熔點高,分散性下降,而且耐不均勻性下降。分子量小使熔點降低,保存穩定性下降。
作為含氟的低分子量聚烯烴,以在25℃的比重1.05以上、差示掃描量熱測定中的升溫時的切線熔點溫度(升溫時吸熱開始上升曲線的切線和上升后指向峰位的曲線的切線之交點稱為切線熔點溫度)為70~140℃且峰值溫度為73~148℃、峰值溫度與切線熔點溫度之差在20K以下者為優選。
更優選的是,在25℃的比重1.08以上、升溫時的切線熔點溫度為75~135℃且峰值溫度為78~143℃、峰值溫度與切線熔點溫度的差在18K以下者。
進一步優選的是,在25℃的比重1.1以上、升溫時的切線熔點溫度為78~132℃,且峰值溫度為81~140℃、峰值溫度與切線熔點溫度的差在16K以下者。
比重比1.05小,氟的比例減少,耐不均勻性效果下降。
切線熔點溫度低于70℃,保存穩定性變差,容易引起熱凝聚。還有,在感光體、中間轉印體和現影輥上產生成膜。切線熔點溫度高于140℃,在耐不均勻性效果下降,同時分散性下降,廢調色劑量增大,泛白增大。
峰值溫度低于73℃,保存性惡化,容易引起熱凝聚。還有,在感光體、中間轉印體和現影輥上產生成膜。峰值溫度高于148℃,在耐不均勻性效果下降的同時分散性下降,廢調色劑量增大,泛白增大。
峰值溫度與切線熔點溫度的差大于20K,由于含在峰值溫度以下的低溫熔解成分多,所以混練時的分散性下降,導致廢調色劑量增大,泛白增大。而且,在感光體、中間轉印體和現影輥上容易產生成膜。
作為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適宜的材料是烯烴與四氟乙烯的共聚物、部分加氟或極度加氟的霍霍巴油或歐合葉子油、四氟乙烯與下述式(1)和/或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和烯烴與式(1)和/或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它們是單體或混合使用均行。 (式中,R1是氫原子或碳數直至3的烷基,R2是碳數16至25的烷基。) (式中,R1的意義同上,R3是碳數1至5的烷基,n是1至5的整數。)加氟歐合葉子油是把歐合葉子油中的不飽和鍵加氟成飽和鍵的物質,以極度或部分加氟物為優選。
加氟霍霍巴油是把霍霍巴油中的不飽和鍵加氟成飽和鍵的物質,以極度或部分加氟物為優選。
添加量以相對于調色劑100重量份為0.1~20重量份為優選。小于0.1重量份,得不到有效的定影性、耐不均勻性的效果,超過20重量份,則使保存穩定性下降,產生過度粉碎等的粉碎性的問題。
此外,還有聚四氟乙烯微粒與聚烯烴微粒的混合物,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為0.1~2μm,聚烯烴微粒的粒徑為2~8μm,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為聚烯烴微粒的粒徑的1/3以下,在聚烯烴微粒的表面上混合附著有上述聚四氟乙烯微粒,這種混合物也是優選的。
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小于0.1μm、聚烯烴微粒的粒徑小于2μm,則使生產效率下降,成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大于2μm、聚烯烴微粒的粒徑大于8μm,則使耐不均勻性惡化,透光性也下降。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與聚烯烴微粒的粒徑的比大于1/3,則使聚四氟乙烯微粒與聚烯烴微粒的附著致密性下降,在加入調色劑與之混合時出現分離,沒有相乘的效果,耐不均勻性差。
作為高析象清晰度的目的要求調色劑的粒徑要小粒徑化和有較窄的粒度分布。而且,加入到調色劑中的定影助劑的粒徑與調色劑的粒徑關系對顯影性、充電性、成膜性有貢獻。就是說,如果調色劑的粒徑、定影助劑的粒徑沒有一定范圍的話,就發生成膜等缺點,對耐不均勻性就沒有有效作用。
為此,需要設定一定的粒度分布設定值。就是說,令調色劑的體積平均粒徑為TP,定影助劑的體積平均粒徑為FP,則設定其粒徑要滿足FP/TP在0.3以上、0.9以下的范圍。
比0.3小時,定影時的耐不均勻性效果下降,非不均勻溫度范圍變窄。比0.9大時,轉印時在感光體上殘留的未轉印調色劑在清洗時由負荷而變得容易在感光體上的成膜。還有,在現影輥上形成調色劑薄層時污染了輥。再有,在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未轉印的調色劑上容易殘留下從調色劑脫離的定影助劑,它們在現影時再次回來,改變了現影劑中的充電,產生了不能維持圖像質量的情況。而且,長期反復使用,會使調色劑過度充電而使圖像濃度下降。
調色劑的體積平均粒徑為3~11μm,以3~9μm為優選,3~6μm更優選。比11μm大時分辨率下降,得不到高圖像質量;小于3μm時,調色劑的凝聚增強,使基底泛白增大。
添加了這些定影助劑的粘合樹脂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被進一步混練處理使調色劑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值,分散性變得更均勻了,定影性、耐久性等特性提高了。
過去使用的單峰分子量分布的銳融樹脂對低分子量的彩色調色劑幾乎完全熔融,容易發生在感光體和其它部件上的成膜。
這樣,與低軟化的銳融樹脂合并使用的結果被認為是,現影與清洗時的應力并沒有減弱,而且耐不均勻性也沒有提高。
為此,與上述粘合樹脂組合使用,在定影輥上不使用用來防止不均勻的油時就有可能實現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特別是,此時不光要耐不均勻性,還要防止紙在定影輥上的卷繞,由于添加了上述的定影助劑,在耐不均勻性的同時,也可以防止紙在定影輥上的卷繞。
進一步來說,在感光體和其它部件上的成膜難以發生。在高溫高濕和低溫低濕下的充電特性、調色劑的粉體流動特性都穩定了,是適宜的調色劑用的功能性材料。
其它的內添加劑還有,以控制調色劑為目的,本發明粘合樹脂中還配合了電荷控制劑。優選的材料是水楊酸衍生物的金屬鹽、二苯基乙醇酸衍生物的金屬鹽、苯基硼酸季銨鹽。金屬以鋅、鎳、銅、鉻為適宜。添加量以相對于粘合樹脂100重量份為0.5~5重量份為優選,1~4重量份為更優選,3~4重量份為進一步優選。
本發明中配合使用的顏料是下述中的1種或2種以上,具體有碳黑、鐵黑、石墨、苯胺黑、偶氮染料的金屬絡合物、C.I.(色指數)顏料黃1,3,74,97,98等乙酰乙酸芳酰胺類單偶氮黃色顏料、C.I.顏料黃12,13,14,17等乙酰乙酸芳酰胺類雙偶氮黃色顏料、C.I.溶劑黃19,77,79、C.I.分散黃164、C.I.顏料紅48,491,531,57,571,81,122,5等紅色顏料、C.I.溶劑紅49,52,58,8等紅色染料、C.I.品紅藍153等酞菁及其衍生物的藍色染顏料。添加量以相對于100重量份粘合樹脂為3~8重量份為優選。
在本發明中的黑調色劑中添加磁性體而作成磁性調色劑也是可能的。適宜使用的磁性體微粉有鐵、鈷、鎳、錳、四氧化三鐵等顯示強磁性體的金屬、合金或含這些金屬的化合物。磁性體微粉的形狀以球狀或八面體狀為優選。把平均粒徑為0.02~2.0μm,且其25%殘留徑D25與75%殘留徑D75之比D25/D75在1.3~1.7范圍、由氮吸附的BET比表面積為0.5~80m2/g,電阻為102~1011Ωcm,本體密度為0.3~0.9g/cm3且壓縮率為30~80%、亞麻仁油吸油量為10~30(mL/100g)、剩余磁化為5~20emu/g、飽和磁化為40~80emu/g的磁性體粉末所構成的金屬氧化物微粉添加在調色劑中,可以在使充電性更穩定化、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性提高的同時改善轉印性。特別是,對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的充電穩定性、防止成膜、在低濕下連續使用時充電的維持性有效。
磁性體微粉的平均粒徑為0.02~2.0μm且D25/D75為1.3~1.7為好。優選的是平均粒徑為0.05~1.0μm且D25/D75為1.3~1.6,更優選是平均粒徑為0.05~0.5μm且D25/D75為1.3~1.5。
磁性體微粉的粒徑小于0.02μm且D25/D75不到1.3,其小粒徑粒子的比例高使凝聚性增強,混合時提不高分散性,不能發揮添加的效果。磁性體微粉的粒徑大于2.0μm且D25/D75大于1.7,其大粒徑粒子的比例和小粒徑粒子的比例都高,提不高分散性,使圖像質量不好,增大了對感光體的損傷等。任意選擇100個粒子,掃描電鏡拍攝照片來測定其粒徑。
磁性體微粉的由氮吸附的BET比表面積以0.5~80m2/g為好,2~60m2/g為優選,10~60m2/g為更優選,18~60m2/g范圍為更進一步優選。比0.5m2/g小時,在引起從調色劑的脫離、混練性下降的同時,妨害了超高分子量成分的低分子量化。比80m2/g大時,粒子的凝聚增強,混合時分散變得不均勻,難以得到對現影性、調色劑濃度控制穩定性的效果。BET比表面積是用島津制作所制造的Flow SorbII2300測定的。
磁性體微粉的電阻102~1011Ωcm為好,105~1010Ωcm為優選,106~109Ωcm為更優選。低電阻的粉體在高濕下充電量的下降過大,增大了泛白和調色劑的飛散。高電阻減弱了在高溫低濕下的抑制過充電的效果。
體積電阻的測定是在底面有內徑20mm的電極、側壁為絕緣材料的圓筒狀容器中加入1mL的磁性粒子材料后,在待測材料的上方加上直徑不到20mm的重100g的電極板,放置1小時后,在兩電極之間加上100V的直流電壓,在加電壓1min后測定電流值而算出的。
磁性體微粉本體密度為0.3~0.9g/cm3且壓縮率為30~80%為優選,0.4~0.9g/cm3且壓縮率為40~70%為更優選,0.5~0.9g/cm3且壓縮率為45~65%為進一步優選。本體密度大于0.9g/cm3且壓縮率小于30%時,在高溫下放置,現影劑本身的密度容易變小,相反在高濕下調色劑濃度的控制變得不穩定,造成過度調色。本體密度小于0.3g/cm3且壓縮率大于80%時,粒子的凝聚增大,妨害了均勻混合,結果是在高溫高濕下沒有抑制過充電的效果。本體密度和壓縮率是由Hosokawamikuroso公司制造的粉末測試儀測定的。壓縮率是由為松散密度的本體密度與放液口密度之差被放液口密度除再乘以100。磁性體微粉已作了粉碎處理者為好。用帶有高速轉子的機械式粉碎機或帶有加壓輥的加壓分散機來進行為好。磁性體微粉的亞麻仁油吸油量以10~30(mL/100g)為優選,得到與上述壓縮率、本體密度同樣的效果。它是按JISKS101-1978測定的值。
還有,在1(kOe)磁場下,磁性體微粉的剩余磁化為5~20emu/g、飽和磁化為40~80emu/g為優選。已觀察到,加入此微粉,特別是在高濕下,具有減低感光體上泛白的效果。由于磁性體微粉的加入,成為在調色劑的表面簇立著穗狀磁性體微粉的狀態,據認為這是由于由所寫的效果使被附著在感光體上的泛白調色劑被回收,從而降低了泛白。
添加在調色劑中的磁性體微粉的表面用鈦系偶合劑、硅烷類偶合劑、環氧硅烷類偶合劑、丙烯酸硅烷類偶合劑或氨基硅烷偶合劑作過表面處理者為優選。例如,用異丙基三異硬脂酰鈦酸鹽、四丁氧基鈦、異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酯)鈦酸鹽、異丙基三(N-氨基乙基氨基乙基)鈦酸鹽、四辛基雙(二十三磷酸酯)鈦酸鹽、雙(二辛基焦磷酸酯)氧乙酸酯鈦酸鹽、雙(二辛基焦磷酸酯)亞乙基鈦酸鹽、異丙基三辛醇鈦酸鹽、異丙基三辛醇鈦酸鹽、異丙基二甲基丙烯酰異硬脂酰鈦酸鹽等鈦酸鹽類偶合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γ-丙烯酰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類偶合劑;γ-甲基丙烯酰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丙烯酸硅烷類偶合劑和β-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環氧化硅烷偶合劑;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氨基硅烷偶合劑。例如,在磁性體中用氣化的硅烷偶合劑反應作干式處理,或把磁性體在溶液中分散后滴下硅烷偶合劑反應的濕式法等公知的方法來處理。在調色劑中磁性體的添加量以20~70重量百分數為好。
調色劑的制造方法本發明的調色劑是經預混處理、熔融混練處理、粉碎分級處理、外添加處理工序來制成的。
預混處理是把粘合樹脂和在其中分散的內添加劑在具有攪拌槳葉的混練機等中做均勻分散的處理。用的混練機是大家都知道的超級混練機(川田工廠制)、亨舍爾混練機(三井三池工業制)、PS混練機(神鋼Pandeck制)、雷迪凱混練機等。
圖5示出了調色劑熔融混練處理的透視略圖,圖6示出了俯視圖、圖7示出了主視圖、圖8示出了右視圖。601為調色劑原料的定量供給機,602為輥(RL1),603為輥(RL2),604為已卷繞在輥(RL1)上的調色劑熔融膜,602-1為輥(RL1)的前半部(原料輸送方向的上游部,流進側),602-2為輥(RL2)的后半部(原料輸送方向的下游部,流出側),605為加熱輥(RL1)的前半部602-1用的熱介質的流入口,606為加熱輥(RL1)的前半部602-1用的熱介質的流出口,607為加熱輥(RL1)的后半部602-2用的熱介質的流入口,608為加熱輥(RL1)的后半部602-2用的熱介質的流出口,609為加熱或冷卻輥(RL2)603用的熱介質的流入口,610為加熱或冷卻輥(RL2)603用的熱介質的流出口,611為在輥表面的深2~10mm左右的螺旋狀溝漕,612為在輥間形成的調色劑收集器。
611的螺旋狀溝漕有利于調色劑混練時的材料從原料投入部的右端開始向排出部的左端的順利輸送。
從定量供給機601的原料供給加料器613傳送到開口部614的調色劑原料沿箭頭615的方向在輥(RL1)602-1側的端部附近落下。616表示了供給加料口的開口部的長度。此長度為輥半徑的1/2~4倍為好。短了其落下的材料在熔融之前從2個輥的間隙落下的量劇增。過長時,原料在原料加料口的輸送途中發生分離而得不到均勻的分散。供給加料口以振動式、螺旋式為好,特別是以螺旋式為好。振動式在輸送途中混合的材料容易分離而損及其均勻性。
還有,落下的位置是圖8所示那樣在最接近輥(RL1)602的2個輥的20°~80°的范圍的地點。比20°小的角度使在2個輥的間隙落下的量劇增,比80°大時,落下時調色劑粉末的飛揚變多而污染了周圍。
再是,蓋617是設置成可以蓋住比616的開口部的長度大的范圍。圖7已省略了蓋的圖示。
從原料供給加料口613傳來而在開口部614落下的調色劑原料在輥(RL1)602-1的熱和輥(RL2)603的壓縮剪切力下使樹脂熔融,而卷繞在輥(RL1)的前半部602-1上。此狀態擴展到輥(RL1)的后半部602-2的端部,并從比輥(RL1)的前半部602-1低的溫度下加熱的輥(RL2)的后半部602-2剝離。還有,在上述處理中,輥603已經冷卻到室溫以下。輥(RL1)602與輥(RL2)603的間隙以0.05~1mm為優選。0.1~0.25mm為更優選。由此其剪切力作用強,得到了良好的混練性。在0.05mm以下,機械應力大,使在機械上的損壞增大。在1mm以上,則在輥間落下的量變多,剪切力變弱,分散性顯著下降。
例如,可以以原料投入量為10kg/h、輥(RL1)和(RL2)的直徑為140mm、長為800mm、間隙0.1mm、供給加料口為螺旋式來進行(實施例)。
用高剪切力來混練,更提高了定影性、顯影性、耐久性等特性。
由在設定輥的溫度以及溫度梯度、轉數和負荷電荷的混練條件和粘合樹脂的軟化點、開始流出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的最佳條件下處理而(使上述特性)提高。
2個輥的轉數比在1.1倍至2.5倍范圍內進行時其混練中會產生適宜的剪切力,最適于進行粘合樹脂的低分子量化。結果是,提高了定影助劑的分散性,提高了定影性、顯影性。就是說,其構成使熔融卷繞加熱的調色劑一側的輥(RL1)的轉數比要高。在1.1倍以下就不能產生適宜的剪切力,定影助劑的分散性不能提高,透光性變差。反之,在2.5倍以上,則使生產效率急劇下降,而且不提高分散性,導致顯影性惡化。
還有,此時的2個輥所帶的負荷電流值變為1.25~10的范圍,即,在熔融卷繞加熱的調色劑一側的輥(RL1)的負荷變高那樣的條件下混練時,由于加上了適當的剪切力而提高了內添加劑的分散性。比此范圍小時,不能提高分散性,透光性惡化,而且生產效率下降。反之,比此范圍大時,輥上的負荷過大,不能使超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所以耐不均勻性下降,變成不均勻了。
另一方面,在輥(RL1)的構成中,設定了供給原料的前半部(入口側)與取出混練了的材料的后半部(出口側)的溫度差。在入口側,由于是把供給的材料熔融卷繞在輥上,故把溫度設定得高些,在出口側溫度下降而給材料以剪切力,提高了樹脂的低分子量化和定影助劑的分散性。出口側的范圍最好在輥的一半以上。在一半以下時不提高分散性。更優選在2/3以上。長時間低溫處理提高了特性。
入口側的加熱輥的溫度設定得比粘合樹脂的樹脂軟化點低。優選比軟化點低10℃,在低20℃以下的低溫為更優選。
由于在輥之間的窄間隙作混練處理,即使在比軟化點低的溫度也能熔融而卷繞在輥上。由這樣可以賦予材料以適當的剪切力,可以提高樹脂的低分子量化和內添加劑著色劑和定影助劑的分散性。設定比軟化點高來處理時,在混練中剪切力變得不充分,內添加劑著色劑和定影助劑的分散性變成不均勻。反之,在比樹脂軟化點低70℃以下時,樹脂熔不了,就這樣被輸送,使定影助劑分散性下降,發生材料落下而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還有,入口側的輥溫條件是比樹脂開始流出的溫度低50℃以上、比樹脂的開始流出溫度高20℃以下。由于這樣,適當的剪切力作用于樹脂,提高了粘合樹脂的低分子量化和內添加劑的分散性。在比樹脂的開始流出溫度還低50℃的低溫下處理,材料不能卷繞而落下來了,使生產效率下降。在比樹脂的開始流出溫度高20℃以上的溫度下處理,入口側的剪切力變小,顏料的分散性下降。
入口側與出口側的輥的溫差在從比樹脂軟化點還低90℃至20℃低溫范圍內處理使特性得到提高。從入口側向出口側輸送的材料來設定溫度差,在入口側有某種程度的熔融,定影助劑在樹脂中處于七零八落的狀態,其由于出口側的低溫度而受到強的剪切力,就可能有均勻分散性。還有,適宜進行了樹脂的低分子量化。比樹脂軟化點還低90℃的溫度以下處理,加重了生產裝置的負擔而使生產效率下降。在比樹脂軟化點還低20℃的溫度以上來處理,由于溫度差使剪切力變弱,定影助劑的分散性和粘合樹脂的低分子量化下降。
進一步說,從入口側與出口側的輥的溫度差比樹脂開始流出溫度還低70℃的溫度開始至樹脂開始流出溫度(的溫度范圍內)進行處理,提高了特性。從入口側向出口側輸送的材料設定溫度差,在入口側材料熔融,定影助劑在樹脂中處于七零八落的狀態,其由于出口側的低溫度而受到強的剪切力,就可能有均勻分散性。還有,適宜進行樹脂的低分子量化。比樹脂軟化點還低90℃的溫度以下,加重了生產裝置的負擔而使生產效率下降。在比樹脂軟化點還低20℃以上的溫度來處理,由于溫度差使剪切力變弱,定影助劑的分散性和粘合樹脂的低分子量化下降。
2個輥間的溫度差[加熱側的輥(RL1)的入口側的溫度與另一方的輥(RL2)的溫度]在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的1/2溫度以上,其特性提高。在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上為優選。
玻璃化轉變點是樹脂的狀態從玻璃態轉變為橡膠態的點。據認為,在正處于此轉變狀態下由于受到了來自于冷卻的另一個輥(RL2)的強剪切力,剪切作用易于集中在支配樹脂的玻璃化轉變點的高分子量成分,提高了低分子量化和定影助劑的分散性。1/2使不僅溫度而且壓力也有強的作用。比1/2低,則剪切力沒有適宜的作用,樹脂的低分子量化不能適宜地進行,且定影助劑的分散性沒有提高。
還有,設定了熱輥(RL1)的入口側與出口側的溫度差,把此溫度差設定為在比玻璃化轉變溫度低20℃以上的溫度,其效果好。設定于低40℃以上的溫度為更優選。
比此還低的溫度使樹脂受的應力小,樹脂的低分子量化性能、定影助劑的分散性下降。反之,設定在比玻璃化轉變溫度還高30℃以上的溫度,出現泛白增多的趨勢。雖然詳細情況還沒有探討,但推斷是由于冷卻時的溫度差產生了內添加劑的凝聚。
還有,把在粘合樹脂已熔融卷繞于輥(RL1)上的狀態的調色劑熔融膜的表面溫度在輥(RL1)的入口側溫度以上的狀態下進行混練為優選。以比輥溫高5℃以上為優選,高20℃以上為更優選。
輥間剪切力強,雖有提高熔融膜的溫度的趨勢,但其上升程度被抑制,可能產生適宜的剪切力。當在比輥溫高60℃以上的過高溫度下,容易發生樹脂與電荷控制劑的反應,產生混練交聯,很有可能對透光性以壞影響。特別是,有酸值的聚酯樹脂和水楊酸金屬絡合物之間容易發生混練交聯,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不利情況。
還有,在加熱輥的表面形成了調色劑的熔融膜之后,輥(RL1)的入口側的加熱溫度下降,混練的剪切力比熔融狀態下更強。此時溫度降低幅度過大,使在輥上的調色劑熔融層被剝離,產生了飛散那樣的缺點。以在高10℃以上、比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或樹脂的軟化點低50℃的溫度范圍為適宜。
在上面的狀態下處理,使混練時高分子量的低分子量化在適宜的狀態下進行,而且定影助劑可以均勻混練分散,特別是,可以實現兼具彩色調色劑的透光性和不使用油的定影的耐不均勻性。
進而,可以提高廢調色劑的再循環使用性、高轉印性、顯影性。還有,在高溫高濕、低溫低濕下的顯影特性可以穩定化。
再進一步,因原料是投入在2個輥中的,避免了所投入的材料的飛揚現象。特別是,比重輕的電荷控制劑特別容易飛揚。此飛揚出來的材料沒有收集在收集塵埃的地方,而是污染了周圍的機器,發生了調色劑的污染。為此,原料的投入要下功夫。
本構成中,把調色劑構成材料從原料供給加料口加入到2個輥之間時,把原料加料口從冷卻側的輥(RL2)側插入,使投入點處于從加熱側的輥(RL1)和上述輥(RL2)的最接近點至上述輥(RL1)的旋轉方向相反的20°~80°范圍內的輥(RL1)的表面上落下。輥間的熱對飛揚產生了對流的影響,從此輥間產生的熱對流部位是在加料口的里面,有可能緩和上升氣流,由此抑制了材料的飛揚。在此范圍之外,不僅飛揚嚴重,落下的原料也增加。進一步,在原料供給加料口的投入開口部分的開口部上方,設置一個面積比為1.2~2倍的罩,就可以抑制飛揚。
還有,使從原料供給加料口到原料落下時的開口部有一定以上的寬度,就有抑制飛揚的效果。在輥(RL1)的軸向上的此開口部的長度為輥(RL1)的直徑的一半以上、2倍以下。開口部短,落下處成為點狀,原料還未熔融就直接落下的量增加。這樣的長度,可以在輥上使以面狀下落的原料順利熔融而減少下落的量。反之,過長了,投入時已失去了原料的均勻性,配合比的濃度就會因地點而變了。
進而,就可以看出配合上述定影助劑可大大減少其飛揚的效果。添加量要在3重量份以上。雖然主要原因還不能特別認定,但據認為是被電荷控制劑和顏料以電或物理作用抱住而防止了飛散。
這樣得到的調色劑塊,用切割磨作粗粉碎,然后用噴射磨粉碎(例如IDS粉碎機,日本New matech工業制)等作細粉碎,然后根據需要進一步用氣流式分級機來切割微粉粒子,得到所需粒度分布的調色劑粒子(調色劑母粒)。由機械式粉碎、分級是可能的,這里,例如,在與對固定的定子旋轉的輥的微小空隙之間投入調色劑的粉碎使用的是Cryptorone粉碎機(川崎重工業制)和渦輪磨(Tourbo工業制)等。由此分級處理得到了具有3~6μm范圍的體積平均粒徑的調色劑粒子(調色劑母粒)。
外添加處理是使把上述由分級得到的調色劑粒子(調色劑母體粒子)與二氧化硅等外添加劑混合處理。這里使用的是亨舍爾(Henshell)混合機、超級磨等公知的混合機。
調色劑用上述方法混練的調色劑在凝膠滲透色譜(GPC)的分子量分布中于分子量2×103~3×104范圍中有分子量極大峰、3×104~1×106的范圍中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
分子量3×104~1×106的范圍中存在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使在把含上述粘合樹脂的調色劑組合物混練時,由其混練的熱機械能量把此粘合樹脂低分子量化所得到的。
優選的構成是在調色劑的低分子量一側的分子量極大峰存在于GPC的分子量分布的分子量2×103~3×104范圍中,進一步優選是存在于4×103~2×104范圍中。
還有,構成是,調色劑的高分子量一側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位置存在于GPC的分子量分布的分子量4×104~7×105范圍中,進一步優選是于6×104~5×105范圍中存在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
低分子量側存在的調色劑分子量分布的分子量極大峰的位置比2×103小時,其耐久性變差,定影助劑不能分散,成為成膜的原因。比3×104大時,使定影性變差,透光性下降。
還有,高分子量側存在的調色劑分子量分布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位置比3×104小時,其耐不均勻性變差,保存穩定性變差,顯影性變差且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性下降。比1×106大時,粉碎性下降,并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進一步說,作為存在于調色劑的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其含有的3×105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量的10%(wt)以下為優選。在3×105以上的高分子量范圍存在的成分過多、或巨大的狀態,其結果成為在混練時對調色劑構成材料未加均勻的混練壓力,混練狀態不適宜。由此明顯地妨害了它的透光性。還有,由于定影助劑的分散差而增大了泛白,發生顯影輥、供給輥的損傷,調色劑的粉碎性變差,降低了制造效率。
含有的5×105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量的5%(wt)以下為更優選,含有的1×106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量的1%(wt)以下或不含為進一步優選。
還有,把在調色劑的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存在于2×103~3×104范圍的分子量極大峰的高度定為Ha,存在于3×104~1×106范圍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定為Hb,則Hb/Ha取為0.15~0.9。
Hb/Ha小于0.15時,使耐不均勻性差,保存穩定性也下降,結果是助長了在顯影套管和感光體上的成膜。比0.9大時,使顯影輥、供給輥發生損傷,而且粉碎性差,生產效率下降,而使成本上升。更優選的是Hb/Ha為0.15~0.7,進一步優選是Hb/Ha為0.2~0.6。
進一步說,在2×104~2×105范圍至少有一個分子量極小峰,令分子量極小峰的分子量分布高度為La,則(Hb-La)/(Ha-La)為0.04~0.5,可以使定影特性、顯影特性更進一步提高。作為結果表現出來的是樹脂分子的切斷作用更有效。
但是,分子量的極小峰比2×104小會導致混練時的內添加劑中的若干分散性下降,而比2×105大時,使定影性差,透光性下降。
還有,(Hb-La)/(Ha-La)比0.04小時,使顯影時的耐久性下降,助長了在顯影套管和感光體上的成膜,比0.5大時,使定影性下降,透光性變差。(Hb-La)/(Ha-La)為0.08~0.5為更優選,(Hb-La)/(Ha-La)為0.1~0.3為進一步優選。
還有,為確保高透光性且即使不要定影油也防止了不均勻,通過構成中的調色劑的GPC譜中的分子量分布,為2×103~3×104范圍中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身、3×104~1×106的范圍中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從比與分子量3×104~1×106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相當的分子量值大的范圍中有的分子量曲線著眼,以其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作為基準1,對相當于此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90%的分子量定義為M90,而相當于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10%的分子量定義為M10,當M10/M90在6以下時,(所述構成)可以實現。尤其,(M10-M90)/M90在5以下時,可以實現。
進一步說,規定了上述(M10-M90)/M90值(分子量分布曲線的斜率)就可以使超高分子量成分的低分子量化的狀態定量化,在此值為上述所記載的值以下(預示分子量分布曲線的傾斜很陡)的場合,使透光性受到損害的超高分子量成分因混練時被切斷而變得沒有了,從而變成了具有高透光性。進一步說,在此高分子量側出現陡峰的高分子量成分有利于耐不均勻性,即使不使用油也可能防止彩色調色劑的不均勻性的發生。
進而,把此超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時,可以使著色劑、定影助劑、電荷控制劑等內添加劑的高分散化處理,充電量均勻,有鮮明的析象清晰度,長期連續使用下耐久性也沒有惡化。還有,可以大幅度降低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的泛白。進而可以防止轉印時的中間漏空而得到高效率的轉印性。
M10/M90的值比6大的場合、(M10-M90)/M90比5大的場合,依然殘存有超高分子量成分,妨害了透光性。著色劑、電荷控制劑、定影助劑的分散性也下降。
M10/M90的值在5.5以下、(M10-M90)/M90在4.5以下為更優選,M10/M90的值在4.5以下、(M10-M90)/M90在3.5以下為進一步優選。
混練后的調色劑的重均分子量Mwv為8000~30萬、重均分子量與數均分子量Mnv的比Wmv=Mwv/Mnv為2~100、Z均分子量與數均分子量的比Wzv=Mzv/Mnv為8~1200為優選。在此適宜范圍的調色劑由高壓縮剪切力混練處理就可以在不用油下定影時使彩色調色劑兼具高透光性和耐不均勻性。
以Mwv11000~30萬為優選,Mwv13000~30萬為更優選,Mwv8000~20萬、Wmv2~30、Wzv8~100為進一步優選。
更進一步優選是Mwv8000~10萬、Wmv2~10、Wzv8~50。
當Mwv小于8000、Wmv小于2、Wzv小于8時,混練時的定影助劑分散性得不到提高,泛白增加,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的耐久性差,進而耐不均勻性、高溫保存性惡化,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特別是高溫高濕環境下,發生了在清洗刮刀和感光體上的成膜。
粘合樹脂的MWv大于30萬、Wmv大于100、Wzv大于1200時,則機械處理中負荷過大,隨之使生產效率極端下降、彩色圖像的透光性下降和定影強度下降。
樹脂的分子量小時,則受不到從輥的適宜的壓縮剪切力,粘合樹脂中的著色劑、電荷控制劑、定影助劑的分散性不能提高,產生了不均勻性。就是說,有一定值以上的分子量是必要的。
所以,以收集于Mwf/Mwv為1.2~10、Wmf/Wmv為1.2~10、Wzf/Wzv為2.2~30的范圍是可能的。
以Mwf/Mwv為1.2~5、Wmf/Wmv為1.2~5、Wzf/Wzv為3~20的范圍為更優選。
以Mwf/Mwv為1.5~4、Wmf/Wmv為1.5~3、Wzf/Wzv為3~15的范圍為進一步優選。
Mwf/Mwv比1.2小、Wmf/Wmv比1.2小、Wzf/Wzv比2.2小時,壓縮剪切力的作用不充分,在不能提高著色劑、電荷控制劑、定影助劑的分散性的同時,透光性也不提高。而且在循環使用廢調色劑時,于分散性不良的影響下發生了泛白的增大。由來自于清洗的刮刀的壓力誘發了定影助劑在感光體上的成膜。而且,在高分子量成分的影響下使定影性下降。
Mwf/Mwv比10大、Wmf/Wmv比10大、Wzf/Wzv比30大時,壓縮剪切力的壓力作用過度,反之,發生了定影助劑與電荷控制劑的相互凝聚。特別是,在聚酯樹脂中,使用水楊酸金屬絡合物和苯甲酸金屬絡合物作為電荷控制劑的場合,此現象顯著發生。由此,與分散性下降相聯系的是,導致廢調色劑再循環性的下降、圖像濃度下降、發生轉印不良的結果。
在不使用油的彩色圖像中,由于耐不均勻性惡化、分散性下降,使得因透光性下降和不均勻而重復印,發生了圖像的滲墨。
本發明的使用具有上述分子量特性的粘合樹脂來調制的調色劑是重要的。即,把有存在于一定的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樹脂混練,就可能把調色劑的分子量分布調整到上述特性范圍之內。
外添加劑本發明中,在調制調色劑母體時加入外添加劑為好。適宜的外添加劑二氧化硅是由硅的鹵化物用氣相氧化所生成的,稱之為干法或煙霧二氧化硅。在其表面存在的硅羥基由硅烷偶合劑和硅油類材料處理、被覆而提高了其耐濕性。特別是,由硅油類材料的處理提高了疏水性,使耐久性、耐濕性提高了。還有,也可以抑制在感光體和轉印體上成膜。
作為處理二氧化硅的硅油類材料,適宜的為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烷基改性硅油、氟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環氧改性硅油,用其中的至少1種以上來處理二氧化硅。例如,可列舉的有東菱Dowconingsilicone公司的SH200、SH510、SF230、SH203、BY16-823、BY16-855B等。
處理的方法有,把二氧化硅微粉和硅油類處理在亨舍爾混練機等混合機中混合的方法、把硅油類材料噴霧在二氧化硅上的方法、在溶劑中溶解或分散硅油類材料后與二氧化硅微粉混合然后除去溶劑來制成的方法等。相對于100重量份二氧化硅,配合入0.1~8重量份硅油類材料為優選。
還有,在硅烷偶合劑處理后用硅油類材料來處理也為優選。作為硅烷偶合劑有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烯丙基二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烯丙基苯基二氯硅烷、芐基甲基氯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乙烯基氯硅烷、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等。硅烷偶合劑處理是用把微粉體攪拌等得到的霧狀物與氣化硅烷偶合劑反應的干式處理、或把微粉體滴入與在溶劑中分散的硅烷偶合劑反應的濕式法等來處理。
此時,把二氧化硅、用氮吸附BET比表面積30~350m2/g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在調色劑母體中作外添加處理。更優選的比表面積為50~300m2/g,進一步優選為在80~250m2/g范圍。當比表面積小于30m2/g時,不能提高調色劑的流動性,保存穩定性下降。比表面積大于350m2/g時,二氧化硅的凝聚惡化,均勻的外添加處理變難。調色劑母粒100重量份要配合疏水性二氧化硅為0.1~5重量份,以配合0.2~3重量份為優選。比0.1重量份小時,調色劑的流動性不提高,比5重量份大時,浮游的二氧化硅增加,機內被污染了。
進一步說,在調色劑母體中與疏水性二氧化硅一起還外添加金屬酸鹽微粉的混合添加處理顯示了更良好的特性。把平均粒徑0.02~4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為0.1~100m2/g的鈦酸鹽類微粉或鋯酸鹽類微粉中的至少1種以上構成的金屬酸鹽微粉添加在調色劑中,可以在使充電性穩定化、提高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性,同時改善轉印性。特別是,具有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的充電的穩定性、防止成膜、在低濕下連續使用時的充電量的維持性的效果。
作為材料,列舉的有SrTiO3、BaTiO3、MgTiO3、AlTiO3、CaTiO3、PbTiO3、FeTiO3、SrZrO3、BaZrO3、MgZrO3、AlZrO3、CaZrO3、PbZrO3、SrSiO3、BaSiO3、MnSiO3、CaSiO3、MgSiO3。
還有,這些金屬酸鹽微粉是由水熱法或草酸鹽熱分解法所制成的,有較高的效果。這些所生成的材料的粒度分布一致,形狀要比無定形更接近球形。平均粒徑比0.02μm小,氮吸附BET比表面積比100m2/g大時,粒子的凝聚強而分散性下降。平均粒徑比4μm大、氮吸附BET比表面積比0.1m2/g小時,粒子使感光體的損傷增大。
這種在水熱添加下的微粉合成法是,水熱氧化法、水熱沉淀法、水熱合成法、水熱分散法、水熱結晶法、水熱水解法、水熱磨碎機混合法、水熱機械法等。優選的是水熱氧化法、水熱沉淀法、水熱合成法、水熱分散法、水熱水解法。
由此方法合成得到了凝聚少,粒度分布窄、流動性好的球狀微粉。為此,在對調色劑作外添加混合處理時,分散性良好,在調色劑上均勻附著。由于其形狀為球形,所以對感光體沒有無用的損傷。還有,由于在清洗中顯示了適度的旋轉,摩擦系數沒有增加,提高了清洗性,特別是使用粒度小的調色劑的場合,得到了防止附著成膜的效果。調色劑的外添加的金屬氧化物微粉和/或金屬酸鹽微粉的添加量以相對于100重量份調色劑母體為0.1~5重量份為優選。小于0.1時,不能發揮作用,大于5時,其耐濕性惡化。
高析象清晰度的目的就要求調色劑的粒徑要小粒徑化和較窄的粒度分布。然而,小粒徑化增加微細粉碎的小粒徑調色劑時,則在清洗感光體上的轉印中未轉印的調色劑時負荷變大,較容易成膜。還有,在顯影套管上形成調色劑層的薄層時也較容易引起套管的污染。再有,在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變得容易殘留未轉印調色劑中的小粒徑調色劑,由于在顯影時這些(小粒子)的再度回來,使顯影劑中調色劑的粒度分布發生變化,結果使圖像質量得不到維持。為此,把粒度分布設定在一定的設定值是必要的。體積平均粒徑為3~10μm,以4~10μm為優選,5~8μm為進一步優選。比10μm大時,使分辨率下降而得不到高圖像質量。比3μm小時,調色劑的凝聚變強,基底的泛白增大。
還有,體積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15~35%、個數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20~40%為優選;體積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15~30%、個數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20~35%為更優選;體積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15~25%、個數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20~30%為進一步優選。
變動系數是指調色劑粒徑中的標準偏差被平均粒徑除,是以用庫爾特(Coulter)一公司的庫爾特(粒度)計算器測定的粒徑為基礎的。標準偏差是指進行n個粒子體系的測定時,由各測定值與平均值之差的平方被(n-1)除的值的平方根。即,變動系數的含義為粒度分布的寬窄,體積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不足15%或個數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不足20%時生產困難,成為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體積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大于35%而且個數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大于40%時,則粒度分布變寬,調色劑的凝聚變強,容易發生在感光體上的成膜。
把調色劑小粒度化并進而使其分布幅度在一定值以內時,為了維持流動性就有必要添加一定量的流動化試劑。還有,在混練時分散性差也對其流動性有影響,降低了圖像質量,非調色劑的再循環使用不能良好進行,而且轉印效率降低,顯影套管上的調色劑的均勻層難以形成。再有,在2成分顯影方式時降低了與載體的混合性,調色劑濃度的控制變得不穩定,導致充電分布變得不均勻,圖像質量下降。因此,調色劑越小粒徑化,就有必要添加更多的可以賦予高流動性之二氧化硅。
因此,把調色劑小粒徑化且使其由變動系數造成的分布寬度在一定值以內時,使用本構成的外添加劑、粘合樹脂且用本構成的混練處理就有可能使小粒徑調色劑的更適宜的特性得到穩定。
進一步說,本發明在調色劑中添加平均粒徑0.02~2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0.1~100m2/g、電阻率109Ωcm以下的氧化鈦微粉、氧化鋁微粉、氧化鍶微粉、氧化錫微粉、氧化鋯微粉、氧化鎂微粉、氧化銦微粉中的至少1種以上所構成的金屬氧化物微粉,使其特性更穩定。特別是,使用小粒徑化的調色劑時,則使調色劑的充電量為過充電,在長期連續使用中其圖像濃度下降。
平均粒徑0.02~0.8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1.0~85m2/g為更優選,平均粒徑0.02~0.1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8~85m2/g為進一步優選,平均粒徑0.02~0.06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10~85m2/g為更進一步優選。
在提高可以使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性的同時,也改善了轉印性。特別是,對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的充電穩定性、防止成膜、在低濕下連續使用時的充電維持性有效果。還有,在使用2成分顯影的場合得到了調色劑濃度控制的穩定化,特別是在高溫低濕下得到了效果。
平均粒徑小于0.02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超過100m2/g時,使凝聚性增強,外添加處理時不能均勻分散,發揮不了上述效果。電阻率大于109Ωcm時,上述效果下降。平均粒徑大于2μm、氮吸附BET比表面積小于0.1m2/g時,從調色劑母體的脫離變得嚴重,而對耐久性有影響,使感光體的損傷變大。
更進一步說,由于一起含有氮吸附BET比表面積1~200m2/g的氧化錫-銻混合物作被覆處理了的氧化鈦和/或氧化硅微粉所構成的金屬氧化物微粉和上述有聚二甲基硅氧烷骨架成分的殘留分少的二氧化硅,可以在使充電性更穩定化、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性提高,同時來改善轉印性。特別是,具有穩定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時的充電特性、防止成膜、在低濕下連續使用時的充電維持性的效果。比200m2/g大時,不能進行均勻的混合處理,比1m2/g小時,增大了從調色劑的脫離而使調色劑的耐久性下降。
在調色劑中外添加的金屬氧化物微粉和/或金屬酸鹽微粉的添加量以相對于100重量份調色劑母體0.1~5重量份為優選。比0.1小時,不能發揮功能,比5大時,使耐濕性惡化。
還有,作為2成分顯影劑使用時,載體以含有導電性微粉的樹脂中被覆上磁性體者為優選。所使用的導電性微粉列舉的有,金屬粉末和碳黑,尤其是氧化鈦、氧化鋅等導電性氧化物、氧化鈦、氧化鋅、硫酸鋇、硼酸鋁、鈦酸鉀等粉末表面被覆了氧化錫和碳黑、金屬等,其電阻率在1010Ωcm以下者為優選。
列舉作為載體芯材的有,平均粒徑20~100μm、優選30~80μm、進一步優選30~60μm的磁鐵礦、鐵、錳、鈷、鎳、鉻、磁鐵礦等金屬粉乃至其合金、氧化鉻、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銅-鋅鐵氧體、錳-鋅鐵氧體、鋇-鎳鐵氧體、鎳-鋅鐵氧體、鋰-鋅鐵氧體、鎂-錳鐵氧體、鎂-鋅-銅鐵氧體、錳鐵氧體、錳-鎂鐵氧體、鋰-錳鐵氧體等。特別是其中的體積電阻率在108~1014Ωcm范圍的錳鐵氧體、錳-鎂鐵氧體、鋰-錳鐵氧體從環境保護方面來看,還有從形狀方面來看,銅-鋅類鐵氧體更接近真球形狀者為優選的材料。平均粒徑小于20μm時,增加了與載體的附著,大于100μm時,難得到高精細的圖像質量。體積電阻率小于108Ωcm增加了載體附著,大于1014Ωcm時,由于顯影劑的荷電上升而發生圖像濃度下降。
在形成載體芯材的被覆層中,使用眾所周知的被覆方法,列舉有,例如,把載體芯材粉末在形成被覆層用溶液中浸漬的浸漬法、把形成被覆用溶液噴霧在載體芯材表面的噴射法、把載體芯材于空氣流中浮游狀態下噴霧形成被覆層用溶液的流動床法、捏合涂布機中把載體芯材與形成被覆層用溶液混合再除去溶劑的捏合涂布法等。
作為載體被覆層使用的樹脂列舉的有,由有機硅氧鍵構成的直鏈硅氧烷樹脂及其烷氧基改性、環氧改性、氨基甲酸酯改性等的改性物、氟樹脂、苯乙烯樹脂、丙烯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酰胺樹脂、環氧樹脂、聚醚類樹脂、酚類樹脂等,它們單獨或組合使用均可,還有,也可作為共聚物使用。
硅系樹脂與丙烯酸類的混合系被覆層是有效的。特別是,側鏈基為甲基等1~4個碳的烷基之直鏈硅烷樹脂和側鏈基含苯基的直鏈硅烷樹脂與(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的混合體系為優選。
硅烷類樹脂以常溫固化型硅烷樹脂為優選。列舉的有,例如,信越化學株式會社制造的KR271、KR255、KR152、東菱Silicone株式會社制的SR2400、SR2406、SH840等。丙烯酸酯類樹脂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樹脂為優選。進一步說,以有14~26個碳的長鏈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所構成的樹脂被覆者,更提高其特性。
電子照相裝置本發明適用于如下的電子照相裝置,即,在具備像載體與導電性彈性輥之間插入轉印材料,通過向上述導電性彈性輥上加轉印偏壓,使上述圖像載體上所有的調色劑圖像通過靜電轉印到轉印材料上去的調色劑轉印體系。這里,所涉及的調色劑轉印體系是以接觸轉印的,電力以外的機械力作用來轉印時,把附著在在本來不應被轉印的感光體表面上的反極性調色劑轉印,使在沒有走紙的狀態的感光體表面所附著的調色劑污染了轉印輥表面,也使轉印紙里面污染了。
所以,使用本發明的調色劑材料,進而實施了本發明的混練處理,防止了中間轉印體和感光體的成膜的發生,還使充電性穩定化,可以防止轉印時的中間漏空的發生,同時可以得到高的轉印效率。還有,由于可以防止調色劑和游離的二氧化硅在轉印輥表面的成膜,就可以防止因從轉印輥表面向感光體表面的調色劑和游離二氧化硅和定影助劑的再轉印所發生圖像缺陷。小粒徑調色劑可以使適宜的特性穩定化。
還有,本發明適合于在具備有于轉印過程以后把在像載體上殘留的調色劑回收在顯影裝置內而用于再次顯影的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體系的電子照相裝置中使用。由于把廢調色劑在顯影中再利用,所以在從清洗器到在顯影器中被回收的中間清洗器、聯接清洗器與顯影器的輸送管道以及顯影器內部所受到的機械沖擊,使游離二氧化硅脫落而發生在感光體上成膜。
所以,使用本發明調色劑材料并進而實施本發明的混練處理,可以使定影助劑均勻分散,減少不均勻分散的粒子,而且即使廢調色劑的再循環使用也防止了充電量分布的變動導致的泛白的增加。還有,得到了充電性、流動性的穩定化,即使長期連續使用,其充電性也穩定。
在單成分顯影法中也適合使用。由聚氨酯構成的供給輥與硅烷樹脂或聚氨酯樹脂構成的顯影輥以一定的進量(0.1-1mm)相接觸,從供給輥向顯影輥供給調色劑,在顯影輥上通過彈性體橡膠和金屬不銹鋼刮刀接觸使用而形成調色劑的薄層,在它與感光體接觸或不接觸下加上直流或交流電而形成調色劑圖像的顯影法中也適合使用。此時的構成是供給輥與顯影輥以相同方向旋轉、顯影輥與供給輥的圓周速度以1∶1~0.8∶0.2的比例、加快顯影輥旋轉。還有,顯影輥以9.8×102~9.8×104(N/m2)的壓力壓接在感光體的表面上,而在感光體上的靜電潛像被顯影。還有,彈性刮刀以5×103~5×105(N/m2)的壓力壓在顯影輥上而形成了調色劑層。
此時,供給輥與顯影輥之間的摩擦容易發生調色劑的熔融熱凝聚。還有,在顯影輥上產生損傷,表現為圖像噪音。還有,長期使用中,調色劑的充電性的變動和由供給輥向顯影輥的供給變得不穩定,發生了圖像濃度下降和產生泛白。
由于本發明的調色劑材料由使用的混練配方使其高分子量成分已被處理成適宜大小的低分子量化,因此,沒有發生損傷,也不發生凝聚和熔融附著。還有,著色劑、電荷控制劑、定影助劑在調色劑中均勻發生,使充電穩定,泛白的發生減少了,即使長期使用圖像還是穩定的。
還有,適合在具備實行2次轉印過程那樣構成的轉印系統的電照相裝置中使用。所述系統的構成是,由把在圖像載體的表面與沒有端點的中間轉印體的表面接觸時,把在所述像載體表面所形成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在此中間轉印體的表面的1次轉印過程反復進行多次,此后,把由這樣的多次反復進行的1次轉印過程在上述的中間轉印體的表面上形成了重復轉印的調色劑圖像再實行總括起來轉印到轉印材料上的第2次轉印過程。此時,感光體與中間轉印體在9.8×102~2×105(N/m2)的壓力壓接下使感光體上的調色劑被轉印。還有,在中間轉印體表面形成的調色劑圖像是由轉印部件通過記錄紙以5×103-2×105(N/m2)壓力壓著中間轉印體表面,使調色劑轉印到記錄紙上。
因此,由使用本發明的調色劑材料并進而實施本發明的混練處理,就可以防止發生成膜,得到穩定的充電性,在可以防止轉印時的中間漏空,同時有可能得到高的轉印率。還有,由于可以防止轉印體表面的調色劑和游離的定影助劑的成膜,所以可以防止從轉印體表面向感光體表面的調色劑和游離二氧化硅的再轉印而發生的圖像缺陷。由小粒徑調色劑可以使更適宜的特性穩定化。
還有,這適合在彩色電子照相裝置中使用。所述裝置是,把旋轉的感光體與備有具有各種各樣不同顏色的調色劑的顯影機構而在上述感光體上形成各種各樣不同顏色的調色劑圖像的多個可移動的像形成單元配置成圓環狀來構成成像單元組,成像單元組整個作旋轉移動,把在感光體上形成不同顏色的調色劑圖像于轉印材料上的適宜位置重疊形成轉印的彩色像的裝置。為構成成像單元整體旋轉,從感光體上清洗下來的、從感光體上脫離下來的廢調色劑再一次反復附著于感光體上的狀況必然發生。此廢調色劑再次反復與感光體接觸而容易發生在像載體上顯著的成膜,成為感光體的壽命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有,由成像單元的旋轉使調色劑作上下激烈的移動,因此使得調色劑容易發生從密封部分的灑落,為此有必要加強密封部的密封性,發生了熔融附著,成為塊狀黑條、白條的圖像噪音的原因。還有,調色劑常常發生暫時的與顯影輥脫離的狀況,在顯影初期充電上升性惡化而成為基底泛白的原因。此存在導致分散不良的蠟的調色劑有使充電上升性惡化的傾向。
因此,使用本發明的調色劑材料并進而實施本發明的混練處理,使電荷控制劑與定影助劑同時均勻分散。還有,由于使用了適宜的材料,使充電上升性變得良好,而完全沒有在顯影初期的基底泛白。再是,高分子量成分的存在,可以防止成膜的發生和熔融附著的發生,有可能得到長期穩定的顯影特性。
實施例下面,由實施例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
表1和表2示出了混練處理的條件。
表1
表2
Rw1(m/s)是輥(RL1)的圓周速度,Rw2(m/s)是輥(RL2)的圓周速度,Dr1(A)是輥(RL1)旋轉時的負荷電流值,Dr2(A)是輥(RL2)的負荷電流值;Trj1(℃)是輥(RL1)的前半部的輥溫,Trk1(℃)是輥(RL1)的后半部的輥溫,Tr2(℃)是輥(RL2)的輥溫;Hrt1(℃)是調色劑材料在熔融的輥(RL1)的表面形成的調色劑熔融膜的表面溫度;Trj2(℃)是輥(RL1)形成調色劑熔融層后輥(RL1)的前半部的輥溫變動時輥(RL1)的前半部輥溫;Tfb(℃)、Tm(℃)、Tg(℃)表示粘合樹脂的開始流出溫度、軟化點、玻璃化轉變溫度。
本實施例中,調色劑原料的下落場所是從在2個輥最接近的點的70°附近地點。落下原料供給加料口的調色劑構成材料的開口部沿輥(RL1)軸向的長度與輥(RL1)的半徑相同,為7cm。
在原料供給加料口的加入開口部的上方,設置了10cm見方的正方形罩。此罩的邊長比開口部的邊長長為優選,以此邊為正方形的面積比在1.2倍以上為優選。位置以可以罩住2個輥的接點的位置為優選。因為材料的飛揚也是從此位置最多。
表3示出了實施例所使用的粘合樹脂的特性。樹脂使用的是,以雙酚A丙基氧化物加成物、對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琥珀酸為主要成分的聚酯樹脂,由配比、聚合條件而改變熱特性的樹脂。
PES-2是用二苯甲烷-4,4’-二異氰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延長了的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酯樹脂所構成的。在帶有回流冷凝器、水分離裝置、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和攪拌裝置的四口燒瓶內,加入預定量的二羧酸、二醇,一邊通氮一邊在240℃進行脫水縮聚,得到聚酯樹脂。其后,把內溫冷卻到140℃之后,加入二甲苯,得到聚酯樹脂的二甲苯溶液,按此固體成分每100重量份,加入預定量的二異氰酸酯,反應4h,在確認其熔融粘度隨時間不再變化之后,在燒瓶上裝上真空脫溶劑裝置,在高溫減壓下蒸去二甲苯,得到了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樹脂。
表3
Mnf為粘合樹脂的數均分子量,Mwf為粘合樹脂的重均分子量、Wmf為重均分子量Mwf與數均分子量Mnf之比Mwf/Mnf,Wzf為粘合樹脂的Z均分子量Mzf與數均分子量Mnf之比Mzf/Mnf。
表4示出了本實施例使用的疏水性二氧化硅。
表4
二氧化硅是把二氧化硅微粉100g在硅油5g溶于1L的甲苯的溶液中分散后經噴霧襯墊進行疏水處理。在作此處理后,SG-1,2用苯溶劑冼凈。SG-4由吹熱風中的熱來除去,SG-3使用了兩端帶硅羥基的反應性高的二甲基硅油。
表5示出了本實施例使用的金屬氧化物微粉或金屬酸鹽微粉。
表5
表6示出了本實施例中使用的電荷控制劑。
表6
表7表示本實施例使用的顏料。
表7
表8表示本實施例使用的費歇爾-特羅普修蠟、歐合葉子油和霍霍巴油衍生物。
表8
表9表示了本實施例使用的脂肪酸酰胺。
表9
表10示出了本實施例使用的含氟的低分子量聚烯烴。
表10
表11表示了本實施例使用的調色劑材料組成。按各個調色劑的重量平均粒徑為6~7μm、體積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20~25%、個數粒徑分布的變動系數為25~30%來試制。
表11
顏料、電荷控制劑、蠟的配比以相對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樹脂的配比(重量份)表示于括號內。第2添加劑表示以下金屬氧化物微粉或金屬酸鹽微粉。二氧化硅、第2添加劑以相對于調色劑母體100重量份的配合量(重量份)來表示。
外添加處理是在M20B(三井礦山公司制)中用ZOSO型攪拌葉片以2000rpm的旋轉速度處理5min進行的,投入量為1kg。
表12、表13和表14示出了實施了本實施例的混練處理后之調色劑的分子量特性。調色劑是用品紅調色劑的TM調色劑來評價。黃、藍、黑調色劑也是同樣的結果。Mnv是調色劑的數均分子量,Mwv是調色劑的重均分子量,Wmv是調色劑的重均分子量Mwv和數均分子量Mnv之比Mwv/Mnv,Wzv是調色劑的Z均分子量Mzv與數均分子量Mnv之比Mzv/Mnv。
ML表示分子量分布中低分子量側的分子量極大峰值,MH是高分子量側的分子量極大峰值,MV為分子量極小谷值。Sm表示Hb/Ha,Sn表示(Hb-La)/(Ha-La),SK1表示M10/M90,SK2表示(M10-M90)/M90。
表12
表13
表14
還有,圖9~20顯示了分子量分布特性。
圖9a、圖9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1、調色劑TM-1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圖10a、圖10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2、調色劑TM-2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圖11a、圖11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3、調色劑TM-3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圖12a、圖12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4、調色劑TM-4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圖13a、圖13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5、調色劑TM-5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圖14a、圖14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6、調色劑TM-6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圖15a、圖15b分別表示了粘合樹脂pes-7、調色劑tm-7的分子量分布特性。
粘合樹脂PES-1中存在的3×104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占整個粘合樹脂分子量分布的面積比的5%以上。還有,3×105~9×106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分子量分布的總面積比1%以上。同樣,PES-2,3,4,5,6的3×104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均占整個粘合樹脂分子量分布的面積比的5%以上,而且3×105~9×106的高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分子量分布的總面積比1%以上。但是,pes-7中3×104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占整個粘合樹脂分子量分布的面積比的5%以下,而且不存在3×105~9×106的高分子量成分。
此外,還可看出,通過混練,調色劑由于其低分子量化而在高分子成為一側出現峰或肩峰,即,妨礙光透過性的成分通過切斷而失去,并在高分子一側出現急劇的傾斜,這即成為不阻礙透光性而維持耐不均勻性的重要因素。調色劑TM-1中,3×105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量占整個分子量分布面積比為5%以下,幾乎不含有1×106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同樣,TM-2,3,4,5,6的3×105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均占整個調色劑分子量分布的面積比5%以下,幾乎不含有1×106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
還有,圖16表示了分子量分布特性。圖中的粗線表示調色劑TM-4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在高分子成分側出現了陡峭的峰。這是由于粘合樹脂PSE-4的高分子量成分被混練而低分子量化了,而作為陡峭的峰在高分子成分側出現。
以此在高分子側的陡峭的峰高為100%,在比與極大峰或肩峰相當的分子量值大的范圍的分子量曲線,即,此區域中的分子量分布曲線的斜率變成負值的部位,即分布曲線的右側部位,其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100%的場合,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90%的分子量為M90,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的10%的分子量為M10。這里,M10/M90、(M10-M90)/M90的值(分子量分布曲線的傾斜)可以用來定量化超高分子量成分的低分子量化的狀態。此值小表示分子量分布曲線的斜率陡峭,妨害透光性的成分已經切斷并消除,有高透光性。進而,在此高分子側出現的峰有利于耐不均勻性。
實施例1圖1表示的是本實施例使用的電子照相裝置構成的剖視圖。本實施例裝置是由松下電器株式會社制造的反轉顯影用的FP7750復印機改造并加上了廢調色劑再循環機構而構成的。
301為有機感光體,它是在鋁導電性支撐體上蒸發上酞菁氧鈦粉末而形成電荷產生層、再在其上依次層積上以三菱氣體化學公司制造的Z-200聚碳酸酯樹脂和含丁二烯及腙的混合物的電荷傳輸層所構成的。
302是使感光體充負電的電暈充電器、303是控制感光體的充電電位的柵極電極,304是信號光。305為顯影套管、306為刮刀,307是為保持載體的磁輥,306為載體,309為調色劑。載體是在錳-鎂鐵氧體粒子的表面上涂布了2∶6∶2的比例配合的甲基硅烷樹脂∶苯基硅烷樹脂∶丙烯酸丁酯。其平均粒徑為40~60μm、體積電阻為1012Ωcm。調色劑使用的是表5所記載的TB-1,2,3。
310為電壓發生裝置,311為轉印殘留的廢調色劑,312為清洗盒,313為把清洗盒312中的廢調色劑311送回顯影工序的輸送管。構成是,轉印時殘留的調色劑可被清洗刮刀314刮落,暫時儲存于清洗盒312中的廢調色劑311由輸送管313送回顯影工序。
314是把感光體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紙上的轉印輥,已經設定其表面與感光體301的表面相接觸。轉印輥314是在由導電性金屬構成的軸的周圍設置了導電性彈性部件的彈性輥。向感光體上的壓力對一個轉印輥314(約216mm)相當于0~1.96×105N/m2,最好為4.9×103~9.8×104N/m2。這是由把轉印輥314壓接在感光體301上測定其彈簧系數與壓縮量的乘積來確定的。
與感光體301的接觸幅度為約0.5mm~5mm。轉印輥314的橡膠硬度用Aska-C測定法(不用輥形而是用塊狀片來測定的)為80度以下,最好在30~70度。小于30度時,轉印效率下降,使廢調色劑量增加,大于70度時,在轉印中容易產生中間漏空。為得到本構成的內添加劑能夠均勻分散的調色劑,充分發揮其效果,在上述范圍內是必要的。
彈性輥314用的是在直徑6mm的軸的周邊內添進Li2O等鋰鹽的電阻值為107Ωcm(軸與表面設置了電極,兩者間加有500V電壓)的發泡性聚氨酯彈性體。電阻值在105~109Ωcm范圍為優選。比105小時,轉印效率下降,廢調色劑量增加。比109大時,容易發生轉印時的中間漏空。為得到本構成的內添加劑能夠均勻分散的調色劑,充分發揮其效果,在上述范圍內是必要的。
轉印輥213整體的外徑為16.4mm,硬度用Aska-C測定法為40度。用金屬彈簧壓轉印輥314使其與感光體301接觸。壓力約為9.8×104N/m2。作為輥的彈性體,除上述發泡的聚氨酯彈性體之外,可以使用低溫丁苯(CR)橡膠、丁腈橡膠(NBR)、硅橡膠、氟橡膠等其他材料構成的彈性體。因此,為賦予導電性,作為導電性賦予劑,除了上述鋰鹽之外,可以使用其他的碳黑等導電性物質。
315是把轉印紙導入轉印輥314的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突入導軌,316是向導電性部材的表面作絕緣被覆的輸送導軌。突入導軌315和輸送導軌316直接或通過電阻而接地。317是在轉印紙上加電壓的電壓發生源,318是向轉印輥314上加電壓的電壓發生源。
表15示出了進行的圖像試驗的結果。
表15
對圖像評價是對圖像形成初期和作了10萬張的耐久性試驗之后的圖像濃度和基底的泛白進行了評價。基底的泛白用目測來判斷,如果是實用沒有問題的水平就作為合格,以○表示。
其后,進行在高濕下放置之1000張圖像的試驗,看其泛白的增加。調色劑濃度的控制變得不良,過度調色而泛白激增,觀察其狀態。進而另一試驗是把它在高溫高濕下放置一夜,第2天進行5000張圖像的試驗,表示為5000張后的圖像濃度。
得到了沒有橫線紋亂和調色劑飛散、轉印不良和紙的污染、文字沒有中間漏空的均勻黑圖像則是圖像濃度1.3以上的高濃度圖像。在非圖像部分沒有發生基底泛白。得到了在感光體表面上沒有成膜、與初期的圖像相比,其濃度仍不遜色的高濃度、低基底泛白的復印圖像。而且,在高濕下不發生泛白,高溫低濕下也不發生濃度的下降。
表16表示了用低速機(處理速度為140mm/s)進行的高溫不均勻性和用高速機(450mm/s)進行的定影率的定影性的評價結果。如果定影率在80%以上、直至180℃不發生高溫不均勻性則在實用上是沒有問題的。保存性試驗是觀察在50℃放置24h后的調色劑的凝聚情況,○表示沒有凝聚,實用沒問題,×表示實用有問題的水平。
表16
處理速度與機械在相當時間的復印處理能力相關,表示感光體的圓周速度。由感光體的圓周速度決定了復印用紙的輸送速度。
使用80g/m2的復印紙(Igepa),定影率是,用旭化成公司制造的商標為Bencot卷繞的500g(φ36mm)的錘往返擦在圖像濃度1.0±0.2點的各列10下,用麥克貝思(Macbeth)反射濃度計測定擦前后的圖像濃度,由此變化率來定義的。
顯示出良好的在低速度的高溫不均勻性、高速度的定影率特性,使高速機和低速機有一種共同的調色劑成為可能。
實施例2圖2是本實施例使用的形成全色圖像用的電子照相裝置的構成剖視圖。圖2中,1是彩色電子照相打印機的外框,圖中的右端面側是其前面。1A是打印機的前面板,此前面板1A對著打印機外框1的下邊側的絞鏈軸1B為中心的點線所表示的那樣可自由的扳倒打開操作、如實線表示那樣的自由閉合操作。在打印機內中間轉印帶單元2的裝卸操作和走紙時等的打印機內部自檢等是扳倒前面板1A而在松開著的打印機內部下進行的。此中間轉印帶單元2的裝卸動作已經設計成與感光體的旋轉軸母線相垂直的方向。
圖3示出了中間轉印帶單元2的構成。中間轉印帶單元2包括了單元機架2a,其中有中間轉印帶3、導電性彈性體構成的第1轉印輥4、鋁輥構成的第2轉印輥、調整中間轉印帶3的張力的張力輥6、清洗殘留在中間轉印帶3上的調色劑的帶清洗輥7、刮落在帶清洗輥7上回收調色劑的刮板8、收集回收調色劑的廢調色劑回收器9a和9b,以及檢出中間轉印帶3的位置的位置檢出器10。此中間轉印帶單元2,如圖2所示,在按點線那樣扳倒打印機前面板1A并在打印機外框1內預定的收納部進行自由的裝卸。
中間轉印帶3用在絕緣性樹脂中混練導電性填充料而在擠出機中膜化。本實施例用作為絕緣樹脂的聚碳酸酯樹脂(例如,三菱氣體化學公司制造的Upilone Z300)95重量份中加入導電性碳黑(例如廚灶碳黑)5重量份來膜化。再在表面涂布上氟樹脂。膜厚約350μm、電阻約107~109Ωcm。這里,作為中間轉印帶3的聚碳酸酯樹脂中混練進了導電性填充料,把它用于膜化,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中間轉印帶3的長期使用變松、電荷的蓄積。還有,表面涂布上了氟樹脂,可以有效防止在長期使用的中間轉印帶表面的調色劑成膜。
此中間轉印帶3由厚100μm的環形帶狀的半導電性聚氨酯為基材的膜所構成,可繞著由有106~108Ωcm電阻那樣的低電阻處理的聚氨酯膜成型的第1轉印輥4、第2轉印輥5和張力輥6周圍沿箭頭方向移動所構成。這里,中間轉印帶3的周長設定為滿足最大用紙尺寸A4紙的長度方向的長度(298mm),滿足比后述的感光體鼓(直徑30mm)的周長的一半稍長(62mm)的360mm。
在把中間轉印帶單元2裝進打印機本體中時,第1轉印輥4以約9.8×104(N/m2)的力通過中間轉印帶3與感光體11(示于圖3)壓接,還有,第2轉印輥5通過中間轉印帶3為中介與上述的第1轉印輥4和同樣構成的第3轉印輥12(示于圖3)壓接。此第3轉印輥12的構成是可使中間轉印帶3作被動的旋轉。
清洗輥7是清掃中間轉印帶3的帶清洗部的輥。它由在金屬性輥上加上靜電吸引調色劑的交流電壓所構成。其中,此清洗輥7也可以是橡膠編織物和加電壓的導電性長毛刷。
圖2中,打印機中央的黑、藍、品紅、黃各色用的4組扇形成像單元17Bk、17Y、17M、17C構成成像單元組18,配置成像如圖所示的圓環狀。沿絞鏈軸1D中心打開打印機上面板1C,使各成像單元17Bk、17Y、17M、17C在成像單元組18的預定位置上自由地裝卸。成像單元17Bk、17Y、17M、17C正規地裝在打印機內,成像單元側和打印機側的兩側的機械驅動系統和電路系統通過相互偶合的部件(圖中沒有示出)為進行結合而成為機電一體化。
圓環狀配置的成像單元17Bk、17C、17M、17Y的構成是,由支撐體(圖中沒有示出)所支撐,被作為整體的移動裝置的移動馬達19所驅動,可以繞著固定不旋轉的圓筒狀軸20作旋轉移動。各成像單元可以由旋轉移動依次轉到在支持上述的中間轉印帶3的第2轉印輥4對向的成像位置21上。成像位置21也是信號光22曝光的位置。
各成像單元17Bk、17C、17M、17Y,除各自的顯影劑外,其中都由相同構成部件組成,所以為簡化說明,以黑成像單元17Bk來說明,而省去了對其他顏色單元的說明。
35是打印機外框1內的下側配設的激光束掃描部分,它由圖中沒有示出的半導體激光、掃描馬達35a、多角鏡35b、反射鏡組35c等所構成。從此激光束掃描部分35出來的與圖像信息的時間系列電像素信號相對應的像素激光信號22通過成像單元17Bk和17Y之間形成的光路窗口36,再通過在軸20的一部分上開著的窗37而入射到軸20內固定的反射鏡38上,在被反射的成像位置21上的成像單元17Bk的曝光窗25出來的差不多水平的光進入成像單元17Bk內,通過在成像單元內上下配置的顯影劑收集器26和清洗器34之間的通道而入射到感光體11的左側面的曝光部而沿母線方向掃描曝光。
這里的從光路窗口36到反射鏡38的光路利用了兩旁的成像單元17Bk和17Y單元之間的間隙,所以成像單元組18中幾乎沒有無用的空間。還有,反射鏡38設置在成像單元組18的中央部位,故可以由被固定的單一反射鏡構成,是一簡單而且可以容易使位置重合的構成。
12是在打印機前面板1A內側的送紙輥39上方配置的第3轉印輥,在中間轉印帶3與第3轉印輥12的壓接的接頭部形成了在打印機前面板1A的下方設置的送紙輥39送紙那樣的輸送紙的通路。
40是在打印機前面板1A的下邊側向外方突出設置的給紙盒,可以同時裝多張紙S。41a和41b為送紙計時輥,42a和42b是打印機內側上部設置的定影輥對,43是第3轉印輥12與定影輥對42a和42b之間設置的導紙板,44a和44b是配設于定影輥對42a和42b的出紙口側的紙排出輥對,47是定影輥42a的清洗輥。
定影器由加熱輥和加壓輥所構成,加熱輥是有內部加熱部件的由鋁或不銹鋼構成的空心輥與彈性層和氟樹脂管構成的。最外層的氟樹脂管的厚度為1~100μm,以選自于四氟乙烯、四氟乙烯與全對氟烷基乙烯基醚之共聚物或四氟乙烯與六氟乙烯的共聚物之管為優選。彈性層以硅橡膠、氟橡膠、氟硅橡膠、乙丙橡膠為優選。彈性層的硬度為按JIS標準之橡膠硬度10~70度,并由加壓輥加上4.9×104~1.96×106N/m2的壓力。本實施例是由厚度50μm的聚四氟乙烯的氟樹脂管和橡膠硬度70度的硅橡膠構成,加上1.47×104N/m2的壓力。不使用硅油等定影油。
各成像單元17Bk、17C、17M、17Y、中間轉印帶單元2中已設置了廢調色劑收集器。
下面來說明動作。
最初,成像單元組18,如圖2所示,在黑成像單元17Bk的成像位置21。此時感光體11通過中間轉印帶3與第1轉印輥4對向接觸。
由成像工序,在黑成像單元17Bk輸入激光束掃描部35的黑信號光,進行黑調色劑成像。此時把成像單元17Bk的成像速度(感光體的圓周速度等于60mm/s)與中間轉印帶3的移動速度設定成一樣,在成像的同時,第1轉印輥4的作用使黑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上。此時,在第1轉印輥上加上+1kV的直流電壓。黑調色劑圖像全轉印完了之后,使成像單元17Bk、17C、17M、17Y作為成像單元組整體在驅動馬達19的驅動下沿圖中的箭頭方向作旋轉移動,旋轉90度恰好使成像單元17C到達成像位置21為止。此間,成像單元的感光體以外的調色劑料斗26和清洗器34的部分是位于感光體11前端的旋轉圓弧內側的位置上,因此中間轉印帶3沒與成像單元接觸。
在成像單元17C到達成像位置21后,與前面同樣,這次是由激光束掃描部分的信號光22輸入藍信號而形成、轉印藍調色劑圖像。直至此時,中間轉印帶3的旋轉,為使以前轉印的黑調色劑圖像和接著轉印的藍調色劑圖像的位置重合,要控制藍信號光的寫入時間。其間,第3轉印輥12與清洗輥7已稍離開中間轉印帶3,在轉印帶上的調色劑圖像不被搞亂。
對品紅、黃(調色劑)進行以上同樣的動作,在中間轉印帶上使4色的調色劑圖像的位置重合,形成了彩色像。最后的黃調色劑圖像轉印之后,在第3轉印輥12的作用下,4色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以適宜時間從給紙盒40送來的紙上。通過第3轉印輥12的作用,進行總轉印。此時的第2轉印輥5接地,第3轉印輥12上加有+1.5kV的直流電壓。轉印到紙上的調色劑圖像由定影輥對42a和42b所定影。此后,經排出輥對44a和44b而排出裝置外。在中間轉印帶3上的殘留的轉印留下的調色劑由清洗輥7的作用清掃幾次而備作下次成像用。
下面來說明單色模式時的動作。在單色模式時,首先移動預定的顏色的成像單元到成像位置21。接著,與前同樣進行預定顏色的成像并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上。在這一次,轉印后就照此樣繼續由第3轉印輥12轉印到由給紙盒40送出來的紙上,并定影。
還有,本裝置也可以用于使用了習慣顯影法的構造的成像單元。
表17示出了由圖2的電子照相裝置所出來的圖像結果。
表17
由所述的電子照相裝置,用上述那樣制造的調色劑來進行圖像產生時,得到了沒有橫線紋亂、調色劑飛揚、文字中間漏空的均勻黑圖像且再現16線/mm的極高分辨率的高質量圖像,其圖像濃度在1.3以上。還有,在非圖像部分也沒有發生基底泛白。更有,在作1萬張的長期耐久試驗中,顯示出了流動性、圖像濃度變化少的穩定特性。還有,轉印中,中間漏空已達到實用上沒有問題的水平,轉印效率在90%以上。還有,感光體、中間轉印帶的調色劑的成膜也達到實用上沒問題的水平。
接著,在對表18中時OHP紙的附著量0.4g/cm2以上的β圖像在170℃下用不涂油的定影器定影的透過率來和高溫下的不均勻性進行了評價。處理速度為100mm/s,透過率是用日立制造的分光光度計U-3200測定的700nm的光的透過率。如果OHP透光性在80%以上、高溫不均勻性發生溫度在190℃以上,則可以滿足實用。
表18
顯示出OHP透光性在80%以上,發生高溫不均勻性的溫度在190℃以上,還有,非不均勻性溫度的幅度為40~60K,即使定影輥不用油也顯示出良好的定影性。再是,在50℃下24h的保存穩定性中也幾乎沒有發現凝聚。
權利要求
1.一種粘合樹脂,用于調制電子照相法中的調色劑,其GPC譜中的分子量分布在分子量2×103~3×104的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而且,作為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3×104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總的粘合樹脂5%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在分子量3×103~2×104的范圍存在有所述分子量極大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在分子量4×103~2×104的范圍存在有所述分子量極大峰。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作為所述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1×105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的3%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作為所述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3×105以上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的0.5%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作為所述存在于高分子量范圍的成分的8×104~1×107的分子量成分占粘合樹脂總體的3%以上且不含1×107以上的成分。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由聚酯樹脂構成,該聚酯樹脂重均分子量Mwf為10000~40萬,重均分子量Mwf與數均分子量Mnf之比Mwf/Mnf為Wmf,Wnf為3~100,Z均分子量Mzf與數均分子量Mnf之比Mzf/Mnfo為Wzf,Wzf為10~2000。
8.一種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3~3×104的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3×104~1×106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且Ha為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存在的極大峰的高度,Hb為在3×104~1×106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Hb/Ha值為0.15~0.9。
9.一種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3×104~1×106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在2×104~2×105范圍更有分子量極小的谷,Ha為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的高度,Hb為存在于3×104~1×106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La為分子量極小的谷的高度,(Hb-La)/(Ha-La)的值為0.04~0.5。
10.一種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3×104~1×106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其比相當于在分子量3×104~1×106范圍存在的極大峰或肩峰的分子量值更大的范圍的分子量曲線中,取該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1時,在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90%的分子量為M90、而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10%的分子量為M10的情況下,M10/M90為6以下。
11.一種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3×104~1×106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其比相當于在分子量3×104~1×106范圍存在的極大峰或肩峰的分子量值更大的范圍的分子量曲線中,取該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1時,在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90%的分子量為M90、而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高度的10%的分子量為M10的情況下,(M10-M90)/M90為5以下。
12.一種調色劑,通過將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3×104~1×106范圍有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分子量在3×104~1×106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含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的調色劑組合物混練,由混練時的熱或機械能使此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所得到的。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3~3×104范圍的分子量極大峰的高度為Ha,存在于3×104~1×106范圍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Hb,Hb/Ha值為0.15~0.9。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2×104~2×105范圍還有分子量極小的谷,其分子量在2×103~3×104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的高度為Ha,存在于3×104~1×106范圍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Hb,分子量極小的谷的高度為La,(Hb-La)/(Ha-La)的值為0.04~0.5。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調色劑,在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比相當于在3×104~1×106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分子量值更大的范圍的分子量曲線中,取該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1時,在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90%的分子量為M90、而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10%的分子量為M10的情況下,M10/M90為6以下。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調色劑,GPC譜的分子量分布中比相當于在分子量3×104~1×106范圍存在的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的分子量值更大的范圍的分子量曲線中,取該分子量分布的極大峰或肩峰的高度為1時,在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90%的分子量為M90、而相當于分子量極大峰或肩峰高度的10%的分子量為M10的情況下,(M10-M90)/M90為5以下。
17.根據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重均分子量Mwv為8000~30萬、重均分子量Mwv與數均分子量Mnv之比Mwv/Mnv為Wmv,Wav為2~100、Z均分子量Mzv與數均分子量Mnv之比Mzv/Mnv為Wzv,Wzv為8~1200、Mwf/Mwv為1.2~10、Wmf/Wmv為1.2~10、Wzf/Wzv為2.2~30。
18.根據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含有作為粘合樹脂的聚酯樹脂、作為定影助劑的歐合葉子油衍生物或霍霍巴油衍生物。
19.根據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含有作為粘合樹脂的聚酯樹脂、作為定影助劑的費歇爾—特羅普修法的烴類蠟。
20.根據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含有作為粘合樹脂的聚酯樹脂、作為定影助劑的脂肪族酰胺或脂肪酸酯。
21.根據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含有作為粘合樹脂的聚酯樹脂、作為定影助劑的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該聚烯烴為25℃比重在1.05以上,掃描差示量熱測定中升溫時的切線熔點溫度(升溫中開始吸熱時上升曲線的切線和向上升后的峰的曲線的切線的交點為切線熔點溫度)為70~140℃且峰溫為73℃~148℃,峰溫與切線熔點溫度的差在20K以下。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調色劑,所述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是烯烴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
23.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調色劑,所述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是聚四氟乙烯微粒和聚烯烴微粒的混合物,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為0.1~2μm,聚烯烴微粒的粒徑為2~8μm,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粒徑為聚烯烴微粒的粒徑的1/3以下,聚烯烴微粒的表面上混合附著了聚四氟乙烯微粒的混合物。
24.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調色劑,所述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的平均粒徑為FP與調色劑的平均粒徑為TP之比為0.3<FP/TP<0.9。
25.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調色劑,所述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是部分加氟或極度加氟的霍霍巴油或歐合葉子油。
26.所述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是四氟乙烯與從下述式(1)和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組成的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共聚物, (式中,R1是氫原子或碳數直至3的烷基,R2是碳數16至25的烷基。) (式中,R1的意義同上,R3是碳數1至5的烷基,n是1至5的整數。)
27.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調色劑,所述含氟低分子量聚烯烴是四氟乙烯及烯烴與從下述式(1)和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組成的一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的共聚物, (式中,R1是氫原子或碳數直至3的烷基,R2是碳數16至25的烷基。) (式中,R1的意義同上,R3是碳數1至5的烷基,n是1至5的整數。)
28.一種調色劑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含粘合樹脂的調色劑組合物的工序混練此組合物的工序,該混煉此組合物工序為,使用沿不同方向旋轉的可加熱或冷卻的2個對向的輥、設定了其中一個輥(RL1)的輥溫與另一個輥(RL2)的輥溫的溫度差且輥(RL1)和輥(RL2)以不同的圓周速度旋轉。
29.一種調色劑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樹脂的調色劑組合物的工序;混練此調色劑組合物、由混練時的熱或機械能使粘合樹脂的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化的工序。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混練工序是使用不同方向旋轉、可以加熱或冷卻的對向的2個輥、設定其中一個輥(RL1)的輥溫與另一個輥(RL2)的輥溫的溫度差且輥(RL1)和輥(RL2)以不同的圓周速度旋轉。
31.根據權利要求28或30所述的制造方法,進一步設定了一個輥(RL1)的前半部與后半部的溫度差。
32.根據權利要求28或30所述的制造方法,以輥(RL1)的圓周速度為Rw1和輥(RL2)的圓周速度為Rw2,則要滿足式1.1≤Rw1/Rw2≤2.5關系來處理。
33.根據權利要求28或30所述的制造方法,以輥(RL1)的旋轉時的負荷電流值為Dr1和輥(RL2)的旋轉時的負荷電流值為Dr2,則要滿足式1.25≤Dr1/Dr2≤10的關系來處理。
34.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輥(RL1)的前半部的輥溫為Trj1和輥(RL1)的后半部的輥溫為Trk1,其粘合樹脂的軟化點(1/2法中的熔融溫度)為Tm,則要滿足式Tm-70≤Trj1≤Tm-10的關系來處理。
35.一種電子照相裝置,在把調色劑圖像轉印到顯像片上之后在像載體上殘留的調色劑回收在顯影裝置內并再度把廢調色劑再循環使用于顯影處理機構,所述調色劑為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
36.一種電子照相裝置,包括像載體與導電性彈性輥之間通過插入轉印材料、導電性彈性輥中加上了轉印偏壓,可以把像載體上的靜電潛像轉印到可視圖像化的調色劑的調色劑轉印機構,所述調色劑為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
37.一種電子照相裝置,包括與以軸可旋轉支撐的感光體接觸的硅樹脂構成的顯影輥上,由可旋轉支撐的顯影輥接觸的聚氨酯樹脂構成的供給輥向顯影輥供給調色劑,在顯影輥上由與刮刀接觸形成調色劑層,顯影輥與感光體的接觸顯影的接觸式非磁性單成分機構,所述調色劑為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
38.一種電子照相裝置,包括將具有不同色的多個調色劑圖像轉印、層積和定影在顯像片上并形成彩色圖像,該裝置包括有把由在像載體上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化的調色劑圖像由像載體與無端點的中間轉印體的表面接觸而把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體的表面這樣的一次轉印過程反復實行、然后實行把由在此一次轉印過程的多此反復實行來使形成于中間轉印體表面的反復轉印調色劑圖像一起轉印到轉印材料上的2次轉印過程所構成的轉印系統,所述的調色劑為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調色劑。
39.一種照相裝置,該裝置包括各自的至少具有旋轉的像載體和各種不同色調色劑的顯影機構、并在像載體上分別形成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的多個可移動的成像單元;由單一曝光位置與單一轉印位置構成的成像位置、把多個成像單元配置成圓環狀的成像單元組;將成像單元組整體作旋轉移動而使多個成像單元各自依次移動到單一成像位置的移動機構;將發生信號光的曝光機構;在幾乎是成像單元組旋轉移動的旋轉中心配有曝光機構的光引導到曝光位置的反射鏡,使在轉印材料上不同色的調色劑圖像以適宜位置重合而成彩色像的系統,所述調色劑為權利要求8-12任一項所述的調色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包括了把有不同顏色的多個調色劑圖像轉印、層積和定影而形成彩色像的工序的電子照相法中,即使在進行無油定影的場合和處理速度在寬范圍內變化的場合,也可兼具定影性和耐不均勻性的色再現性和高圖像質量的彩色像的粘合樹脂、調色劑以及電子照相裝置。本發明提供了由其凝膠滲透色譜(GPC)中的分子量分布在分子量2×10
文檔編號G03G9/087GK1342274SQ00804542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2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3日
發明者湯淺安仁, 廣田典昭, 前田正壽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