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曲面形成設備,光學掃描設備和圖像形成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40935閱讀:19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曲面形成設備,光學掃描設備和圖像形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形成曲面并調整和保持所形成的曲面的曲面形成設備, 一種應用 該曲面形成設備的光學掃描設備,以及一種包括該光學掃描設備的圖像形成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己經開發了用于光學寫入設備和圖像形成設備的各種技術,這些技術能夠減 少由光束形成的掃描線的曲率。
例如,日本專利第3324302號公開了一種圖像形成設備。該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形成光 束掃描光學系統的一部分并通過在第一位置和與該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間的第一 表面的一部分接收和反射光束的反射鏡;與接收光束的第一表面接觸并在具有掃描區域的 兩個位置支撐該第一表面,連接該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在兩個位置之間以預 定距離插入的鏡支撐機構;對反射鏡的未由鏡支撐機構支撐的第二表面上的兩個端部加壓 的第一加壓機構;在從由鏡支撐機構支撐的反射鏡的一部分更靠近中心的位置對第二表面 加壓的第二加壓機構;和根據光學系統的曲率調整由第二加壓機構產生的壓力的壓力調整 機構。通過允許調整光學掃描路徑中偏轉反射鏡的壓力,壓力調整機構調整由光束形成的 掃描線的曲率。調整偏轉反射鏡的壓力的壓力調整機構具有調整螺絲,調整螺絲附接在其 上的調整板和固定調整板的固定構件。
然而,在日本專利第3324302號中公開的圖形形成設備的情況中,制造壓力調整機構 所需的大量部件和裝配步驟導致復雜的結構。這樣就導致響應該機構能在狹窄的區域中調 整掃描線曲率的請求的困難,并且在光學掃描設備中的光線彎曲配置的適應性較差。因此,就出現難以實現整個圖像形成設備小型化的問題,并且這樣的壓力調整機構的復雜結構也 使制造成本增加。
同時,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告號2006-017881公開了一種具有光學框架的光學寫入 設備,該光學框架中設置多個光學構件,從而用由從多個光源發出的光束形成的掃描線照 射對應的感光體。該光學寫入設備包括保持反射鏡的保持構件(holding member)以及掃 描線曲率調整機構。這里,反射鏡是光學構件之一并設置在各個光束的光路上。掃描線曲 率調整機構設置在反射鏡縱向上的基本中心部分,并在反射鏡相對于進入反射鏡的光束的 入射方向彎曲成凹面和凸面形狀的方向上調整反射鏡的偏轉量。
但是,在日本專利申請公告號2006-017881中公開的光學寫入設備中,掃描線曲率調 整結構具有一種結構,該結構在應用初始壓力將反射鏡設定成具有凹曲率和凸曲率中的任 何一個之后調整反射鏡的彎曲量中的增減。結果,在提供跨過曲率0 (無窮大R)的從凹 面到凸面或者相反地從凸面到凹面的寬范圍的調整區域中發生困難。因此,即使掃描線的 曲率很小,也必須如在常規的光學系統中一樣實行調整工作,而且這樣就產生調整步驟數 增加和其制造成本增加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曲面形成設備,該設備能夠以簡單和低成本的結構形 成各種大小的曲面,并能夠適當地調整和保持所形成的曲面。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前述曲面形成設備的光學掃描設備,由此尤其是 掃描線曲率能夠精確地調整。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諸如打印機,復印機等的圖像形成設備,該圖像形成 設備包括前述曲面形成設備和能夠精確調整掃描線曲率的光學掃描設備。
為了實現該第一 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包括將要被彎曲的第 一構件;以離該第一構件一定距離放置從而保持該第一構件的第二構件;和對該第一構件 和第二構件加壓以使第一構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朝向第二構件一側彎曲的加壓機構。
為了實現該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學掃描設備包括前述曲面形成設 備,并以光束掃描對象。
為了實現該第三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前述光學掃描設 備并形成所述對象的圖像。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分解立體圖IB是顯示組裝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狀態的正視圖1C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說明圖1D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說明圖1E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說明圖2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示意圖3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結構的示意圖3B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說明圖3C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說明圖4A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部分說明圖4B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部分說明圖5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結構的正視圖5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結構的修改例的正視圖6A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功能的部分說明圖6B是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力矩分布的曲線
圖7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 圖7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 圖7C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截面圖; 圖8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 圖8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 圖8C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側視圖; 圖9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10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變化輪廓面的一個具體形狀 的立體圖10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變化輪廓面的另一個具體形 狀的立體圖10C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變化輪廓面的還有一個具體形狀的立體圖II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說明圖; 圖11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說明圖; 圖12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加壓構件的一個具體形狀 的立體圖12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加壓構件的一個具體形狀 的立體圖13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加壓構件的另一
個具體形狀的立體圖13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修改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加壓構件的另一
個具體形狀的立體圖14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 圖14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主視圖; 圖14C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主視圖; 圖14D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加壓構件被移動的狀態的主
視圖15A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立體圖; 圖15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平面圖15C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的平面圖; 圖16是根據本發明的光學掃描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平面圖n是根據本發明的光學掃描設備的正視圖18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19是顯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占據挾合力達到最大的位置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0是顯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占據挾合力達到最大的位置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1是顯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的側部之間的距離變化,光照射量和加壓構件 的加壓狀態之間的相關性的示意圖22是顯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占據挾合力達到最大的位置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3是顯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占據挾合力達到最大的位置的狀態的示意圖24是顯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的側部之間的距離變化,光照射量和加壓構件的加壓狀態之間的相關性的示意圖25是顯示在還有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占據挾合力達到最大的位置的狀態的示意
圖26是顯示在還有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占據挾合力達到最大的位置的狀態的示意 圖;以及
圖27是顯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加壓構件的側部之間的距離變化,光照射量和加壓構 件的加壓狀態之間的相關性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將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具體解釋。 圖1A到圖IE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 圖1A和圖1B的每個圖顯示了曲面形成設備的結構。該曲面形成設備包括將要變形的 具體地是將要彎曲的第一構件101,以一定距離與該第一構件101相對地放置并保持第一 構件101的第二構件102,和向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施加力以使第一構件101彎 曲的加壓機構。第一構件101由例如具有矩形截面的伸長的并可變形的彎曲構件101形成, 第二構件102由沿彎曲構件101 (第一構件)延伸并離彎曲構件101 —定距離地放置的伸 長的桿狀保持構件102形成。加壓機構由例如兩個加壓構件103和104形成,該兩個加壓 構件設置成使每個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兩端彼此連接,使彎曲構件101發生變 形。
這些加壓構件103和104例如具有預定大小的彈力,并能夠在對每個彎曲構件101和 保持構件102的兩端施加由彈力產生的負荷時適當地將彎曲構件101沿其縱向變形成拱 形,波形等。注意,該加壓機構可以具有向彎曲構件101實施變形的各種結構,不限于上 述具有彈力的加壓構件。
在第一實施例中,加壓構件103和104具有如圖1A所示的環形,并在適當的位置附 接到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以使其能夠沿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縱向移 動。
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設置成兩者之間存在由間隔器形成的預定間隔,在第一 實施例中,間隔器由放置在每個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基本中心部分上的剛性的 中間保持構件105形成。該中間保持構件105具有可移動地插入保持構件102的孔105b和與彎曲構件101接觸的接觸部分105a。
分別由加壓構件103和104產生的挾合力106和107使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 彼此拖拉。這里,加壓構件103的外形和加壓構件104的外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 符合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外形以及所要求的變形狀態。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 件102通過挾合力以預定量發生變形,但是它們被設定成具有不發生塑性變形的強度。理 想的是,接觸部分105a與彎曲構件101成點接觸或邊緣接觸,但是如果不禁止期望的彎曲 狀態,則也允許面接觸。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加壓構件103和104,挾合力106和107被施加到遠離接觸部分 105a的部分即彎曲構件101的兩端(見圖1B),并且因此根據其剛度,即根據其撓性彈力 及挾合力106和107在彎曲構件101中產生變形(見圖1C和1D)。
在圖1C中,在彎曲構件101中產生向下凸起的彎曲變形。這里,為了獲得預定的彎 曲量,通過對于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彈性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的考慮,可以適 當地設定挾合力106和107的大小。
圖1D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彎曲形成設備的一個應用例。由加壓構件(未圖示)彎曲的 彎曲構件101相對于將接觸部分105用作支點的兩個方向處于懸臂狀態,從而形成預定的 曲面108。該曲面108被適當地保持,并且彎曲構件101在平面109的位置被研磨或被切 除,然后移除保持構件102并且從彎曲構件101上釋放挾合力。結果,如圖1E所示,彎 曲構件IOI的彎曲在彈性限度內被恢復,并且向上凸起形狀變形的曲面110形成在彎曲構 件101的下表面上。
圖2顯示根據本發明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第二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彎曲構件101設 置成通過使用形成在保持構件102上的多個間隔器在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之間存 在間隔。這里,在第二實施例中,這些多個間隔器由形成在保持構件102上并在其縱向具 有間隔的突起部形成。因此,保持構件102在各自形成在每個突起部的頂端的多個接觸部 分105a, 105b和105c處與彎曲構件101接觸。在第二實施例中,多個挾合力107通過加 壓機構(未圖示)在接觸部分105a和105b之間,接觸部分105b和105c之間以及接觸部 分105a和105c外側的部分施加到彎曲構件101 (見圖2)。在這種情況下,加壓機構由各 自具有環形的多個加壓構件形成,以及這些加壓構件在接觸部分105a, 105b和105c中的 一個與另一個之間伸展到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上。這樣就能夠在彎曲構件101上 產生預定的波形變形,如圖2所示。圖3A, 3B, 3C中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彎曲構件101在 兩個接觸部分105與保持構件102接觸,并且挾合力通過各具有相同結構的兩個加壓構件 103施加到其上。
在第三實施例中,當保持構件102的抗彎剛度大大超過彎曲構件101時,保持構件102 幾乎不變形并且大部分挾合力都作用到使彎曲構件101發生彎曲上。
圖3A中,兩個加壓構件103中的每一個都定位在每個接觸部分105的正上方,因此 挾合力通過接觸部分105作用到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上,但是不會產生繞接觸部 分105的彎曲力矩并且彎曲構件101不變形。
圖3B中,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因此產生繞接觸部分105的彎 曲力矩,并且如圖3B所示,在彎曲構件101上引起細微的向下的凸起偏移S1。這時,彎 曲構件101具有連續的曲率,但是正確地說,彎曲構件IOI的表面并不是具有均勻曲率半 徑的曲面,而是具有逐漸變化的懸垂面的連續表面。
圖3C中,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內側,因此產生繞接觸部分105的彎 曲力矩,并且如圖3C所示,在彎曲構件101上引起細微的向下的凹進偏移一S2。這時, 彎曲構件101具有連續的曲率,但是正確地說,彎曲構件IOI的表面并不是具有均勻曲率 半徑的曲面,而是具有逐漸變化的懸垂面的連續表面。尤其是,除了由彎曲構件105自身 的重量產生的彎曲力矩以外,不會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產生其他彎曲力矩,并且只有在 彎曲構件IOI的縱向上的傾斜度發生改變,從而在其兩端的指向朝向內側。
如上所述,在第三實施例中,加壓構件103的位置相對于接觸部分105發生改變,因 此可以改變彎曲構件101的彎曲量以及凹面和凸面曲率的方向。
此外,在第三實施例中,各自具有相同結構的兩個加壓構件103相對于接觸部分105 對稱地設置,并且附接成將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夾在中間。因此,彎曲構件101 發生對稱變形,但是當所期望的彎曲構件101的曲率可能并不總是對稱時,加壓構件103 可以非對稱地定位或者由加壓構件產生的挾合力被設定成彼此不相同。
圖4A和4B中的每個圖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加 壓機構的挾合力和彎曲力矩以及彎曲構件101的偏移。
如圖4A所示,當加壓構件103通過其彈力產生挾合力時,成立關于在彎曲構件101 上產生偏移增量A的力矩的通用公式M:k(x-A)M。這種情況中,x表示在設置時彎曲 構件101的下表面和保持構件102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k表示加壓構件103的擬張力彈簧常數,1 (h, 12)表示保持構件102和加壓構件103 (103a)的接觸部分之間的長度。
取決于彎曲構件IOI,保持構件102和加壓構件103的彈力的組合,作用在彎曲構件 101上的力矩隨著加壓構件103朝向保持構件102的端部遠離接觸部分105的移動而增加。 但是,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之間的距離,即將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夾在 中間的一對加壓部分之間的距離(下面稱為壓力作用距離)變窄對應于彎曲構件IOI的偏 移A的數量,因此加壓構件103的挾合力被減少并且力矩的增加達到最大。所以,即使加 壓構件103的作用點改變到位置103a,在某些情況下,彎曲構件101中也會形成不發生偏 移的區域。加壓構件103的挾合力的減少意味著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因其彼此靠 近的挾合力的減少,導致對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之間的相互位移以及加壓構件103 脫落的憂慮的可能性。
因此,如圖4B所示,為了補償由偏移增量A'引起的挾合力的減少,本發明的發明者 將壓力作用距離設定成在朝向保持構件102的端部遠離接觸部分105的位置變得更大。在 該實施例中,在與加壓構件103接觸的保持構件102的表面上設置一個傾斜的形狀102a, 使壓力作用距離朝向保持構件102的端部實際上大大增加(見圖4B)。使偏移值大于取決 于彎曲構件101,保持構件102和加壓構件103的彈力的組合確定的偏移A ,并且實際上 壓力作用距離被增加(圖中的d),這樣就能夠免去前述憂慮的可能性。此外,通過增加壓 力作用距離的增量d以超過偏移增量A',就可以二次函數的方式逐漸增加彎曲量。另外, 為了獲得期望彎曲量的變化寬度,該結構可以增加受到加壓結構103的位置影響的向彎曲 構件101施加的彎曲力矩變化的最大值。此外,在彎曲構件101的剛度高并且在所使用的 構件的配置,形狀,質量等存在限制時不可能將足夠的曲率施加到彎曲構件101的情況下, 壓力作用距離的增量被進一步增加,從而確保曲率變化的期望量。
從與上面相反的觀點考慮,關于施加到彎曲構件IOI的彎曲力矩,為了減慢受到加壓 構件的位置影響的彎曲力矩的增加,壓力作用距離設定成在遠離接觸部分105的位置變得 較小,這樣就能夠減少受到加壓構件的位置影響的變化,并實現某個彎曲量周圍的微小的 變化量。
此時,當彎曲構件IOI中與保持構件102接觸的表面(保持構件接觸表面)相對的表 面基本是平面時,壓力作用距離是與加壓構件103接觸的保持構件102的表面(輪廓面) 和彎曲構件IOI的該相對的表面之間的距離。因此,通過保持構件102的接觸部分的位置 和加壓構件103相對于彎曲構件101的位置,可隨意地確定施加到彎曲構件101的彎曲力矩。因此,在圖4A中,M,和M2表示h和l2之間彎曲構件101的力矩的大小,圖4B中, M3表示考慮到偏移增量A'的彎曲構件101的力矩的大小。 Mi=k x-l,;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
圖5A和5B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如到目前為止的說明,為 了補償由彎曲構件101的偏移產生的挾合力的減少以及獲得期望的彎曲量和期望的曲率變 化量,在縱向改變壓力作用距離的結構(輪廓面111)被應用到兩個接觸部分105的外側 和內側,從而獲得一種結構,該結構中通過加壓構件的位置使彎曲構件IOI的彎曲量以及 彎曲的凹凸部分可變。
在圖5A和5B中,彎曲構件101是具有矩形截面的長構件,并且與接觸保持構件102 的表面相對的表面具有基本上的平面和光滑的表面。加壓構件(未圖示)附接到彎曲構件 101和輪廓面111,該輪廓面111是加壓構件與保持構件102接觸的表面。
當加壓構件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正上方時施加挾合力。但是,由于與彎曲支點之間 沒有距離,所以在彎曲構件101上沒有產生彎曲力矩并且曲率未被施加到彎曲構件101上。 如上所述,當加壓構件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時,產生繞接觸部分105的彎曲力矩, 并且在彎曲構件101上產生向下凸起的偏移和彎曲。此外,當加壓構件定位在接觸部分105 的內側時,在彎曲構件101上產生向下凹進的偏移和彎曲。
壓力作用距離在接觸部分105附近達到最小并被設定成在縱向遠離接觸部分105的位 置變得更大。因此,由加壓構件產生的挾合力隨著加壓構件遠離接觸部分而增加,這樣, 即使加壓構件的移動距離小,也可以增加彎曲力矩的變化量并確保彎曲構件101的彎曲量。
在圖5A和5B中,輪廓面111與保持構件102 —體地形成,但是保持構件102和輪廓 面111也可以分開形成。此外,輪廓面111的設置使保持構件102的強度和剛度得到改進。
此外,圖5A所示的輪廓面111由容易形成的基本為直線的突起部形成,但其也可以 如圖5B所示由平滑曲線的突起部形成,并且進一步可以由三維曲面形成。
圖6A和6B示意性地顯示了具有與第三實施例基本相同結構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挾合 力,彎曲力矩以及保持構件和彎曲構件的偏移。到目前為止的說明中,沒有參考由加壓構 件的挾合力產生的保持構件102的偏移變形,但是通過試驗,本發明的發明者制造了根據 本發明的曲面形成設備,并且因此發現當保持構件102的剛度低于彎曲構件101時,保持
12構件102的偏移變形不能被忽略。在這種情況下,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內 側(下面稱為"內側構造")的狀態導致與被施加到兩端支撐梁的負載相同的狀態。但是, 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下面稱為"外側構造")的狀態導致與相對于保 持構件102的端部施加到懸臂的負載相同的狀態。因此,在施加相同的彎曲力矩量時,外 側構造具有比內側構造更大的偏移量。
如圖6A所示,當保持構件102的偏移P大時,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偏移 變形被相加。結果,當變形量大于頂端間隔S時,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在它們的 頂端部分彼此接觸,造成不能獲得期望的彎曲形狀的可能性。考慮每個部件的剛度和變形 量適當地設定該頂端間隔S,從而防止兩個構件之間的接觸。但是,關于由于隨著加壓構 件103遠離接觸部分105的移動使壓力作用距離變窄對應于偏移A的數量的挾合力的減 少,如上所述,在外側構造中的挾合力的減少比內側構造中的大。
這里,圖6B顯示了力矩M和從接觸部分105到加壓構件的長度1之間的關系。當壓 力作用距離在保持構件的縱向未被改變時,力矩M與從接觸部分105到加壓構件103的長 度1成比例,因此力矩M與直到加壓構件103的長度1之間的關系如來自力矩M和接觸部 分之間的關系的圖中的虛線所示。當壓力作用距離隨著加壓構件103在保持構件的縱向遠 離接觸部分105的移動而增加時,力矩M與直到加壓構件103的長度1之間的關系如來自 力矩M和接觸部分之間的關系的圖中的實線所示,并且可以基于所設定的壓力作用距離控 制力矩M。
如果加壓構件的接觸部分105外側的壓力作用距離設定成大于加壓構件的接觸部分 105內側的壓力作用距離,因此可能在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時取消由 保持構件102的偏移變形產生的挾合力的減少,并可以在外側構造和內側構造中使保持構 件相對于與接觸部分的距離的彎曲量大致相同。
保持構件102可以用任何材料和任何方法制造,只要其具有實際使用的足夠的強度和 剛度,尤其是,通過彎曲,拉拔和切割金屬板制成的構件即所謂的薄板金屬制成的保持構 件可以通過壓力模制以低成本簡單地制造。
圖7A, 7B和7C中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在該 實施例中,保持構件102由板狀材料構成并彎曲成在其寬度方向的一端形成上升部分111, 且該上升部分111用作改變與彎曲構件101的距離即壓力作用距離的變化輪廓面。該彎曲 構件101與形成在保持構件102上的多個接觸部分105接觸(見圖7B),以在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之間形成間隔。該加壓構件103以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被環繞的 方式保持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 (見圖7C)。
在該實施例中,彎曲構件101具有與保持構件接觸的接觸側表面和與接觸側表面相對 的非接觸側表面互相平行的平面,并且接觸部分105與該平面穩定接觸,這樣,彎曲構件 101具有在縱向上的分離的兩點支撐的外形。
該上升部分111有助于改進保持構件102自身的剛度,從而能夠控制由挾合力產生的 偏移。在該實施例中,該上升部分lll只形成在保持構件的一端,但也可以形成在保持構 件的兩端。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構件102的剛度可被提高。
圖8A, 8B和8C中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具體 地,圖8A, 8B顯示了通過在上表面的一部分上進行拉拔而在保持構件102的上表面上形 成變化輪廓面111。圖8C顯示了保持構件102在其寬度方向上的兩端被彎曲成方U形以 環繞彎曲構件101,并且該結構與在其上進行拉拔的變化輪廓面111 一起進一步改進了剛 度。
圖9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具體地,圖9顯示了一種情況, 在該情況中,通過在其縱向將保持構件102的上表面彎曲成波形而形成變化輪廓面111。 該保持構件102在其寬度方向上的兩端彎曲成方U形,從而環繞彎曲構件101并因此改進 剛度。該形狀可以通過彎曲金屬板和擠壓材料容易地形成。
根據前述實施例,為了獲得彎曲構件101期望的曲率,在該曲面形成設備被組裝后, 加壓構件103的位置在彎曲構件101的縱向移動,從而允許調整彎曲構件IOI的彎曲量。 如果在這里期望的曲率被機械地固定,則加壓構件可以事先在適當的位置定位,但是會有 諸如保持構件等的結構構件的物理特性和尺寸的變化,因此就需要通過稍微移動加壓構件 的方式調整挾合力和彎曲力矩。
當前述保持構件102的變化輪廓面111起到加壓構件103的平滑表面的作用且相對于 加壓構件的挾合力具有某一角度時,由挾合力產生的平行于輪廓面的壓力的分力作用在加 壓構件上。當該分力克服輪廓接觸表面上的靜摩擦力時,該加壓構件從輪廓面滑落,引起 挾合力和彎曲力矩的減少,并因此不能在彎曲構件101上形成期望的曲率。在實際的結構 中,由于靜摩擦力作用在彎曲構件101和加壓構件103的接觸部分,加壓構件在正常的靜 止狀態不會滑落。此外,從改進為了調整曲率而移動加壓構件時其能在期望位置容易停止 的實用性的觀點,以及從能夠應付沖擊,溫度變化等的可靠性的觀點來看,最好的是在輪廓面lll上設置調整槽口或所謂的卡嗒感裝置。例如,在為了基本對稱地調整曲率而移動 多個加壓構件中計數槽口的數量,從而使調整變得容易并且操作步驟被減少。
圖10A, IOB和IOC中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具 體地,圖10A, IOB和IOC中的每個圖顯示了曲面形成設備中變化輪廓面的修改例。
圖10A顯示了具有鋸狀的嚙合結構112的變化輪廓面,圖10B顯示了具有半圓柱狀的 嚙合結構U2的變化輪廓面,圖10C顯示了具有溝槽狀的嚙合結構112的變化輪廓面。該 變化輪廓面具有多個臺階式嚙合形狀的輪廓,其能夠免去前述憂慮的可能性,從而減少操 作的步驟數并提高可靠性。
當該輪廓形成在薄板金屬的端面上時,上述形狀可通過壓模模制。然而,壓模強度降 低以及加工復雜化有時會導致成本增加。與此相反,如圖8A和8B所示,通過拉拔形成的 嚙合形狀能夠在避免模具成本增加的同時獲得期望的嚙合形狀。
圖IIA和IIB顯示了如圖IOA和IOB所示的變化輪廓面以及將要與這些變化輪廓面 嚙合的加壓構件的修改例。圖11A中,變化輪廓面111具有多個三角形的突起部112,通 過彎曲加壓構件103使其與每個突起部嚙合而形成嚙合部113。圖UB中,變化輪廓面111 具有多個山脈形,并且具有基本半圓形截面的嚙合部113形成在加壓構件103上。最好的 是,變化輪廓面111和嚙合部113都通過拉拔形成。
如上所述,加壓構件103的嚙合部113和保持構件102的變化輪廓面分別通過拉拔形 成,從而能夠在提高加壓構件103和保持構件102的剛度的同時獲得加壓構件及其卡嗒感 裝置的平滑的操作。
更好的是,彈性材料或期望的彈簧板材被形成為加壓構件。如果加壓構件是彈性材料, 則即使在加壓構件被移動以變化挾合力時也能夠獲得穩定的挾合力。該彈性材料包括橡 膠,彈性體,具有彈性的金屬等,但是從形狀的自由度,挾合力的數量,老化,環境可靠 性,工藝成本等的觀點來看,也能夠通過上述拉拔形成嚙合部。
圖12A和12B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更具體地, 圖12A和12B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加壓構件的一個實施例。
加壓構件103通過壓制彈簧板材而形成并且具有被拉拔成適合的形狀以便在調整位置 時與保持構件102的輪廓面接觸的凸起的嚙合部113 (見圖12B)。該凸起的嚙合部113的 高度被適當設定,從而即使在如上所述產生加壓構件的傾斜時也可防止壓制部的邊緣與彎 曲構件101接觸,因此不考慮挾合力變化,保持構件102的接觸部分105也能夠穩定地與彎曲構件101接觸,并且能夠實現加壓構件103的移動調整的良好的實用性。
此外,孔114形成在加壓構件上。該孔114形成為具有使挾合力滿足給定的大小并且 在加壓構件相對于保持構件在縱向移動以便進行調整時使任選的工具(未圖示)能被插入 其中的尺寸。通過形成孔114,諸如調整夾具等的任選工具用以與孔114嚙合,從而允許 調整加壓構件的移動,因此能夠容易地執行調整工作。這也可以應用到這樣一種情況,該 情況中,例如加壓構件和保持構件是塑料模制產品而不是壓制產品。此外,只要被插入的 工具允許,孔的形狀,大小和深度不受限制。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形成例如能夠用指尖或工具握持的兩個突起部115。通過該手 段,就能夠提高加壓構件自身的剛度,并且不需要任何與孔114嚙合的工具通過用指尖握 持突起部115調整加壓構件的移動并使加壓構件的操作性能保持適當。此外,在該實施例 中的加壓構件形成為相對于組裝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的保持構件的縱向對稱。
這樣就能夠在沒有相對于多個接觸部分的位置以及沒有指定加壓構件被組裝的位置 (下面稱為"組裝位置")的情況下組裝該加壓構件,因此組裝步驟數和制造成本被降低。
圖13A和13B分別顯示了如圖12A和12B所示的加壓構件的修改例。在該實施例中, 加壓構件103被對稱地形成。換句話說,該加壓構件103具有上部201和從該上部延伸到 兩側的側部202。在這些側部202中,還形成工具被插入其中的多個孔114。可握持的突起 部115形成在上部的外表面。側部202設置成環繞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
在該實施例中的加壓構件103形成為在組裝的曲面形成設備中相對于保持構件的縱向 對稱,因此可以在沒有相對于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位置以及沒有指定加壓構件 的組裝位置和方向的情況下組裝加壓構件,所以組裝步驟數以及制造成本被進一步降低。
在圖13A和13B所示的實施例中,通過在加壓構件103的側部202進行拉拔形成凸起 的形狀116,使加壓構件103和彎曲構件101基本上彼此實現點接觸。這些凸起的形狀116 的高度被適當設定,從而即使如上所述產生加壓構件的傾斜時也能夠防止壓制部的邊緣與 彎曲構件接觸,不考慮挾合力變化保持構件的接觸部分也能夠穩定地與彎曲構件接觸,并 且能夠實現加壓構件的移動調整的良好的實用性,防止彎曲構件的接觸部分的部分損壞。 而且,關于嚙合部,高度被適當設定,因此即使如上所述產生加壓構件的傾斜時也能夠防 止壓制部的邊緣與彎曲構件接觸,因此不考慮挾合力變化保持構件的接觸部分也能夠穩定 地與彎曲構件接觸,并且能夠實現加壓構件的移動調整的良好的實用性。
圖14A到14D中的每個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曲面形成設備。通過組合類似于圖8A和8B中所示的保持構件102,圖13A和13B中所示的兩個加壓構件103以 及單軸延長的立方體彎曲構件101構成該實施例中的曲面形成設備。在該實施例中,加壓 構件103如圖8B所示(圖14A和14B中未示)放置在接觸部分105上并且在彎曲構件101 的縱向移動從而調整曲率量。
彎曲構件101在兩個接觸部分105與保持構件102接觸,并且通過兩個具有相同結構 的加壓構件103將挾合力施加到其上,保持構件102以兩點支撐梁的狀態保持彎曲構件 101。
在圖14B中,加壓構件103放置在接觸部分105的正上方,因此挾合力通過該接觸部 分105作用到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上,但是沒有產生繞接觸部分105的彎曲力矩, 也沒有在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上發生彎曲變形。
在圖14C中,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因此產生繞接觸部分105的 彎曲力矩,并且如圖所示在彎曲構件101上造成微小的向下凸起的偏移S^此時,彎曲構 件101具有連續的曲率,但是準確地說,該彎曲構件IOI的表面不是均勻的曲面,而是具 有逐漸變化的懸垂面的連續表面。
在圖14D中,加壓構件103定位在接觸部分105的內側,因此產生繞接觸部分105的 彎曲力矩,并且如圖所示在彎曲構件IOI上造成微小的向下凹的偏移_52。此時,彎曲構 件101具有連續的曲率,但是準確地說,該彎曲構件IOI的表面不是均勻的曲面,而是具 有逐漸變化的懸垂面的連續表面。尤其是,在接觸部分105的外側除了由彎曲構件101自 身的重量產生的彎曲力矩以外沒有其他彎曲力矩產生,并且只有相對于彎曲構件IOI的縱 向的傾斜度被改變以使其兩端的指向朝向內側。
如上所述,根據前述實施例,加壓構件103的位置相對于接觸部分105變化,因此能 夠改變彎曲構件101的曲率量以及凹凸曲率的方向。
加壓構件103或保持構件102形成為相對于縱向和橫向對稱。這樣就能夠在沒有相對 于彎曲構件101的方向性以及沒有指定組裝位置和方向的情況下組裝加壓構件103和保持 構件102,因此組裝步驟數和制造成本被進一步降低。
如上所述,彎曲構件IOI的曲率形狀由加壓構件的位置以及在該位置上由挾合力產生 的彎曲力矩的施加決定。在兩個加壓構件相對于兩個接觸部分對稱設置并且具有相同結構 的情況下,使與各個接觸部分的距離彼此相同,因此能夠將在彎曲構件被視為梁時稱為支 撐點的縱向中心用作接觸部分之間的對稱軸提供維持對稱的彎曲狀態。同樣,關于加壓構件的移動調整,加壓構件維持對稱地移動,這樣就能夠改變加壓構件的調整從而實現維持 對稱的彎曲狀態。
下文將解釋曲面形成設備的應用實例。
圖19顯示了一種情況,在該情況中,加壓構件103定位在保持構件102的接觸部分 105上以最小化挾合力106和107,并且加壓構件103與光學鏡101 (彎曲構件)之間的接 觸點123和124放置在光學鏡101上的光125的入射未被阻擋的限定位置上。當加壓構件 103占據加壓構件103被移動從而從該狀態改變光學鏡101的偏移量以最大化挾合力106 和107的位置時,隨著挾合力106和107的增加,加壓構件103變形以增加接觸點123和 124之間的距離126,結果加壓構件103如圖20所示從光學鏡101上脫開。圖21顯示了 此時距離126的變化,光125的照射量以及加壓構件103的包圍狀態之間的相互關系。
圖22顯示了一種情況,在該情況中,加壓構件103占據挾合力106和107達到最大 值并且加壓構件103放置在加壓構件103能夠環繞光學鏡101和保持構件102的限定位置 的位置。當加壓構件103占據加壓構件103移動從而從該狀態改變光學鏡101的偏移量以 最小化挾合力106和107的位置時,隨著挾合力106和107的減少,加壓構件103變形以 減少接觸點123和124之間的距離126,結果間隔126達到最小并且光學鏡101上的光125 的入射被接觸點123和124阻擋。圖24顯示了此時距離126的變化,光125的照射以及 加壓構件103的包圍狀態之間的相互關系。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作為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修改例,在加壓構件103定位在保持 構件102的接觸部分105上從而最小化挾合力106和107以及加壓構件103放置在加壓構 件103能如圖25所示環繞光學鏡101和保持構件102的限定位置的情況下,在接觸點127 和128,加壓構件103構造成與放置在沒有與光學鏡101接觸的側部上的保持構件102的 邊緣部分相接觸。加壓構件103通過該接觸變形,從而與圖23所示的沒有通過接觸點127 和128的接觸的情況相比,能夠如圖25中虛線所示確保不阻擋光學鏡101上的光的入射 的間隔126。
此外,當加壓構件103從如圖25所示的位置移動到挾合力106和107達到最大化的 位置時,在接觸點127和128加壓構件103對保持構件102的接觸力逐漸減少,最終出現 如圖26所示的非接觸狀態。在移動期間,間隔126具有隨著挾合力106和107的增加而 趨于擴展的變形129和隨著加壓構件103和保持構件102之間的接觸力的減少而趨于變窄 的變形130。這些變形129和130根據加壓構件103的形狀以及保持構件102的形狀決定,因此能夠防止加壓構件103從光學鏡101上脫開,并且同時能夠防止加壓構件103進入光 學鏡101的使用范圍從而阻擋光125。圖27顯示了此時距離126的變化,光125的照射量 以及加壓構件103的包圍狀態之間的相互關系。
如上所述的結構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和節省的空間以期望的數量彎曲光學鏡101,并且 同時能夠防止諸如由于光學鏡101的變形導致的脫開及光阻擋的各種故障。
圖15A, 15B和15C分別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第十二和第十三實施例的曲面 形成設備。
圖15A是螺旋式加壓構件的實例。 一對加壓構件103與相反的螺紋桿112相結合,該 螺紋桿112與保持構件102 —體設置并且可繞軸旋轉。螺紋桿112設置成使旋轉旋鈕117 被置于中心,兩側的桿螺紋用作之間相等螺距的相反的螺旋。當旋轉旋鈕117在某個方向 上旋轉時,加壓構件103以相等的距離彼此靠近或以相等的距離彼此遠離。
圖15B是齒條齒輪型加壓構件的實例。 一對加壓構件103與只可在保持構件102的縱 向滑動的齒條118相結合。相對的齒條118與一體附接到保持構件102的齒輪119相嚙合。 當齒輪119在某個方向旋轉時,加壓構件103以相等的距離彼此靠近或以相等的距離彼此 遠離。
圖15C是曲柄型加壓構件的實例。 一對加壓構件103與桿120相結合。相對的桿120 與一體附接到保持構件102的曲柄軸121相嚙合。當曲柄軸121在某個方向旋轉時,加壓 構件103以相等的距離彼此靠近或以相等的距離彼此遠離。
前述移動調整結構的添加能夠維持支撐點和加壓構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使彎曲構 件的彎曲形狀基本對稱。在一個實施例中,移動調整結構由保持構件102支撐,但是,該 結構本身能夠與根據本發明的曲面形成設備的結構分離地得到支撐,并且該結構可以是最 終在完成調整后被拆除的一個工具。
此外,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試驗制造了根據本發明曲面形成設備,結果,加壓構件的 移動調整的實用性下降并且彎曲構件的接觸部分由于加壓構件而損壞。可以考慮下文所述 的原因
原則上由于線接觸,加壓構件和彎曲構件的接觸部分是穩定的接觸。然而,當加壓構 件為了變形調整而相對于彎曲構件滑動時,產生保持構件或彎曲構件的延伸變形,這樣, 加壓構件就朝向彎曲構件傾斜并與彎曲構件線接觸或點接觸。在上述實施例的情況中,壓 制部的邊緣與彎曲構件接觸,并且在接觸面積達到最小時挾合力被施加到其上,這樣接觸壓力增加,并且在挾合力增加的調整區域中造成加壓構件的移動調整的實用性的下降。
通過具有前述結構的曲面形成設備,能夠以良好的彎曲條件保持彎曲構件。當彎曲構
件是光學鏡時,能夠獲得具有彎曲狀態的光學鏡。通過該曲面形成設備,能夠從普通的平 面鏡容易地以低成本獲得有益于各種類型的光學設備的基本為圓柱形的凸面或凹面鏡。諸 如玻璃,金屬,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普通材料能夠被用作光學鏡的材料。在到目前為止描述 的實施例中,最好的是在與保持構件接觸的一側的表面即和與保持構件接觸的表面相對的 表面形成為一鏡面,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可取決于使用選擇該表面。
下文將給出對根據本發明的光學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解釋。如上所述的彎曲構件并不 局限于光學鏡,并且即使諸如玻璃板,濾光板,長透鏡等的光學元件被用作彎曲構件也能 夠應用該結構。通過將該彎曲構件結合到各種類型的光學設備中,能夠以通過該曲面形成 設備獲得的微小的曲率提高光學設備的價值。
下文將給出對根據本發明的光學掃描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解釋。此外,如果該光學掃 描設備由該光學設備構成,則能夠有效地使用通過本發明的曲面形成設備獲得的微小的曲 面。
在該光學掃描設備中,前述曲面形成設備放置在經偏轉的掃描光路上以調整掃描線曲 率。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添加簡單和低成本的結構就能夠以高精度調整掃描線曲率并提高 光學掃描設備的價值。
此外,在該光學掃描設備中,設置放置在經偏轉的掃描光路上的多個光源和多個(光 源數一l)曲面形成設備,從而調整由掃描線的曲率中的相對差異導致的掃描線之間的移 位。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添加簡單和低成本的結構就能夠調整通過多個光束形成的掃描線 的掃描位置之間的移位,并提高光學掃描設備的價值。
圖16和17中的每個圖顯示了光學掃描設備的一個實例。更具體地,圖16顯示了光 學寫入設備的內部結構。而且,圖17是光學寫入設備的垂直截面圖。
下文將給出對光學寫入設備4的說明。光學寫入設備包括光學外殼23。在該光學外殼 23中,容納作為用于根據不同顏色(Y, C, M, K)的圖像數據發射光束(激光束)的光源 的光源24 (24Y, 24C, 24M, 24K),以及用于以由光束形成的掃描線照射感光體6的各種 類型的光學構件。容納在光學外殼23中的光學構件包括用于糾正表面傾斜的光圈25,圓 柱體透鏡26,反射鏡27,多角鏡28,聚焦透鏡29,反射鏡30, 31 (30Y, 31Y, 30C, 31C, 30M, 31M,30K,31K),同步檢測鏡32,聚焦透鏡33,安裝在電路基板34上的光電元件35等。光源24由發射發散光的半導體激光器,用于將從半導體激光器發射的發散光基本上平行
化的準直透鏡,用于半導體激光器驅動電路的基板等構成。
多角鏡28連接到多角鏡電機36并高速旋轉。多角鏡28以例如超過30000rpm的各種 速度旋轉。
在彩色打印機l中,從初始讀取器(掃描儀)或圖像數據輸出設備(個人計算機,文 字處理器,傳真設備的接收部等)輸入的圖像數據是色分離的數據。受到色分離的各個顏 色的圖像數據被轉換成驅動每個光源24的信號,并且根據該信號從各個光源24發出光束。 從各個光源24發出的光束經過用于糾正表面傾斜的光圈25以及圓柱體透鏡26到達多角 鏡28,并通過多角鏡28偏轉和掃描成各自用于兩個對稱方向的兩個光束。在兩個對稱方 向偏轉和掃描的光束經過聚焦透鏡29,由兩種類型的反射鏡30和31反射并朝向每個打印 機引擎3的感光體6傳播。然后,每個感光體6的外周面用朝向每個感光體6傳播的光束 照射,結果靜電潛像被寫在感光體6的外周面上。
在光學外殼23的底面上形成開口部37,該開口部37放置在與每個打印機引擎3的感 光體6相對的位置并具有沿感光體6的中心線方向延伸的細長形狀。在每個開口部37上 形成允許光束透過但防止灰塵進入該光學外殼23的半透明的防塵構件38,并且朝向感光 體6的光束通過該半透明的防塵構件38并向前傳播。作為半透明的防塵構件38,例如可 以使用平板玻璃。
在經過聚焦透鏡29的光束中,經過聚焦透鏡29的預掃描側的端部的光束由同步檢測 鏡32折回并通過聚焦透鏡33由光電元件35接收。作為光電元件35接收光束的結果,從 光電元件35輸出用于啟動掃描的同步信號。這里,同步檢測的初始意義是得到掃描定時, 因此光電元件35可以設置在光束在掃描前被接收的位置。進一步,為了檢測一個掃描速 度(或時間)的變化,光電元件35可以設置在掃描的后端側。該實施例顯示了同步檢測 鏡32和光電元件35設置在聚焦透鏡29的預掃描側以在掃描前得到定時的結構。
在該實施例中,使所有用于同步檢測的光束入射在一個光電元件35上,并且用于獲 得同步檢測束的位置即用于掃描時間周期的同步檢測信號獲得角稍許不同,從而在同步信 號的出現以及在每個相對的掃描系統中的掃描時間之間有時間差。
下文將給出對作為本發明的一個特征部分的掃描線曲率調整設備50的說明。該掃描 線曲率調整設備50是用于調整感光體6上的掃描線的曲率量的機構,并分別形成在位于 Y, C, M和K的光路上的各個反射鏡30Y, 30C, 30M, 30K上。另外,在具有該光學掃描設備的圖像形成設備中,只要添加簡單且低成本的結構就能 夠以高精度和高質量獲得圖像并提高產品的價值。
接下來將解釋整個圖像形成設備的整體結構。圖18顯示了圖像形成設備的一個實例。 更具體地,圖18示意性地顯示了彩色打印機即圖像形成設備。
如圖18所示,在作為圖像形成設備的彩色打印機1的主體外殼2內部的基本中心, 設置4個打印機引擎3 (3Y, 3C, 3M, 3K),發出光束并以由光束形成的掃描線照射每個感 光體(將在后面描述)的光學寫入設備4,和中間轉印帶5等。每個打印機引擎3是形成 色粉圖像的部分并具有相同的結構。然后,每個打印機引擎3使用不同顏色的色粉形成不 同顏色的色粉圖像。在關于這些打印機引擎3和這些打印機引擎3的結構部件的本說明書 和附圖的描述中,后綴Y,C,M,K分別表示黃色,青色,品紅和黑色,并且這些后綴在需 要時可被省略。
四個打印機引擎3Y, 3C, 3M, 3K具有相同的機械結構,并且每個打印機引擎包括在箭 頭方向上被驅動旋轉的感光體6,置于感光體6周圍的充電部7,顯影部8和清潔部9等。
感光體6形成圓柱體并由驅動電機(未圖示)驅動旋轉,感光層形成在外周面上。該 感光體6的外周面用從光學寫入設備4發出的光束照射,因此靜電潛像根據圖像數據被寫 在該感光體6的外周面上。
充電部7是以輥形狀形成的導電輥構件并從電源單元(未圖示)向充電部7提供充電 偏壓,因此感光體6的外周面被均勻地充電。
顯影部8將色粉提供到感光體6上。所提供的色粉粘附到寫在感光體6的外周面上的 靜電潛像上,并且感光體上的靜電潛像被顯影為色粉圖像。
在形成在感光體6上的色粉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5后,清潔部9將粘附在感光體6 的外周面上的殘留色粉清除。中間轉印帶5是將樹脂膜或橡膠形成為帶基的帶圈,并且形 成在感光體6上的色粉圖像被轉印到其上。中間轉印帶5由輥10, 11和12支撐并在箭頭 方向上被驅動旋轉。在中間轉印帶5的內周面側(圈內側)上設置四個用于將每個感光體 6上的色粉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5上的轉印輥13。形成在各個感光體6上的色粉圖像相 繼轉印到中間轉印帶5上,這樣,彩色的色粉圖像被攜帶在中間轉印帶5上。在中間轉印 帶5的外周面側(圈外側)上設置用于清除粘附在中間轉印帶5的外周面上的殘留色粉, 紙屑等的清潔部14。
在主體外殼2中的四個打印機引擎3和光學寫入設備4的下方設置堆疊和保留記錄介質P的給紙盒15。堆疊和保留在給紙盒15中的記錄介質P通過給紙輥16從最高位置的介質依序分離和給送。在主體外殼2中設置傳送從給紙盒15分離并給送的記錄介質P的傳送路徑17。在該 傳送路徑17上設置抵抗輥18,轉印輥19,定影部20,出紙輥21等。抵抗輥18是在預定時刻間歇驅動旋轉的輥。當抵抗輥18被間歇地驅動旋轉時,已被 傳送到抵抗輥18的位置并停止在該處的記錄介質P被給送到由中間轉印帶5和轉印輥19 夾在中間的轉印位置,當記錄介質P經過該轉印位置時,中間轉印帶5上的色粉圖像在該 過程中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定影部20是向色粉圖像轉印到其上的記錄介質P加熱和加壓,融化色粉和將色粉圖 像固定到記錄介質P上的部分。通過定影部20將色粉圖像固定到其上的記錄介質P通過 出紙輥21傳送到主體外殼22的上表面部分上設置的出紙盤上。根據本發明,在將負載施加到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兩端時,加壓構件103 和104能夠在其縱向以弓形,波形等的方式使彎曲構件101變形,因此能夠容易地設定預 定的曲面。此外,加壓構件103和104是環形的構件并且附接到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上, 從而沿彎曲構件101和保持構件102的縱向移動,因此,能夠改變作用在彎曲構件101上 的力矩的大小,并因此容易地改變彎曲構件101的變形。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更容易地形成曲面的曲面形成設備,并且 提供包括這樣的曲面形成設備的有用的光學掃描設備,并進一步提供包括這樣的光學掃描 設備的有用的圖像形成設備。雖然已經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本發明的特 定的形態和實施例可以進行變化或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的寬廣的主旨和范圍。例如,根據本發明的曲面形成設備可以應用于具有將要在向其增加微小的曲率后使用 的精確表面的光學設備,在精確調整掃描線曲率中尤其需要的光學掃描設備,以及諸如打 印機,復印機等的包括該光學掃描設備的圖像形成設備上。此外,本發明能夠應用到需要 精確的曲率加工處理的材料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曲面形成設備包括要被彎曲的第一構件;第二構件,該第二構件被放置為離所述第一構件一定距離,并保持所述第一構件;和加壓機構,該加壓機構對所述第一構件和所述第二構件加壓,并且使所述第一構件的至少一部分至少朝向所述第二構件彎曲。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構件和所述第二構件 通過至少一個間隔器以兩者之間具有距離的方式設置。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間隔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 二構件上的突起部。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構件和所述第二構件 分別包括伸長構件,它們彼此平行設置,所述間隔器放置在所述第一構件和所述第二 構件的每一個的中心部分,并且所述加壓機構對所述第一構件和所述第二構件的兩端 加壓。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壓機構具有彈性。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壓機構包括多個可在所 述第二構件上移動的加壓構件。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構件的材料包括金屬。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要與所述多個加壓構件接觸的 所述第二構件的至少一個側表面具有變化輪廓面,該變化輪廓面在其高度方向上變化。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要與所述多個加壓構件接觸的 所述第二構件的表面具有能夠嚙合所述多個加壓構件的嚙合結構。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個加壓構件中的至少一 個是彈性體。
11.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個加壓構件中的至少一 個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二構件嚙合的嚙合部。
12.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個加壓構件中的至少一 個具有至少一個孔。
13.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個加壓構件中的每一個 具有對稱的形狀。
1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構件是光學鏡。
15. —種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曲面形成設備包括 光學鏡,該光學鏡在其第一表面上具有鏡面;保持構件,該保持構件在其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個間隔器,所述間隔器與所述光學 鏡的第二表面接觸;以及至少一個加壓構件,該至少一個加壓構件具有保持所述光學鏡和所述保持構件并且朝 向所述保持構件彎曲所述光學鏡的彈性體;其中,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表面具有平表面和表面,該表面以隨著沿所述保持構件的 設置方向從所述間隔器的距離增加,從所述光學鏡的第一表面到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 表面的距離增加的方式變化;并且其中,所述加壓構件在環繞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表面和所述光學鏡的第一表面時保持 所述光學鏡和所述保持構件,并可沿所述保持構件的設置方向移動;并且 當所述加壓構件占據從所述光學鏡的第一表面到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表面的距離最 小的位置時,所述加壓構件與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表面的邊緣接觸。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當所述加壓構件占據從所述 光學鏡的第一表面到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表面的距離最大的位置時,所述加壓構件遠 離所述保持構件的第二表面的邊緣。
17.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曲面形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壓構件放置成所述加 壓構件保持所述光學鏡和所述保持構件,并且即使在所述加壓構件占據任何位置時, 所述加壓構件也不會阻擋入射到所述光學鏡上的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曲面形成設備、光學掃描設備和圖像形成設備。曲面形成設備包括要被彎曲的第一構件;第二構件,該第二構件離所述第一構件一定距離放置并保持第一構件;以及對第一構件和第一構件加壓以朝向至少第二構件彎曲第一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加壓機構。
文檔編號G02B26/10GK101308251SQ200810095839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日
發明者寺澤孝治, 由村賢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浠水县| 兖州市| 焉耆| 沙湾县| 静乐县| 陇西县| 恩施市| 牟定县| 渝中区| 台安县| 阿坝县| 琼海市| 崇左市| 铜川市| 万州区| 灵石县| 白朗县| 基隆市| 神农架林区| 永嘉县| 项城市| 尉氏县| 广昌县| 平顶山市| 周至县| 新巴尔虎左旗| 龙岩市| 科尔| 内黄县| 山阳县| 樟树市| 盐池县| 株洲市| 剑川县| 哈巴河县| 衡东县| 绥江县| 庆安县| 越西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