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48543閱讀:2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網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
背景技術
在作為通信傳輸的基礎承載網絡-光纖網絡中,交換設備是完成光纖之間交換的 關鍵性設備。 目前,對于光纖網絡中的交換設備通常需要人工到現場去跳纖操作實現不同光纖 之間的交換,在日常工作中這樣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費時,因此如何實現遠程控制 光纖之間進行交換成為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為了實現遠程控制,現有技術中存在利用光開關作為光纖交換設備的方案,光開
關的一側接輸入用的若干根光纖,另一側接輸出用的若干根光纖,例如圖1為現有技術中 的4x4定向耦合型波導光開關的示意圖,光開關pl上形成4x4排布的波導耦合區域pll,在 圖1中光開關的左側連接4根輸入光纖P12,不妨將圖1中最上方的輸入光纖標記為p121, 光從輸入光纖P12中輸入到光開關pl中,并從輸出光纖P13中輸出,不妨將圖1中最下方 的輸出光纖標記為P134。通過在光開關pl上的波導耦合區域pll上施加電壓信號,可以控 制光在光開關pl中的傳播路徑,從而控制光最終從哪一個輸出光纖中輸出,即可以實現任 意一個輸入光纖與任意一個輸出光纖之間的交換。具體地,光每次經過波導耦合區域時,都 可以通過在該區域附近施加電壓控制光的輸出位置,例如,對于圖中的第一個波導耦合區 域Plla具有兩個輸出位置Pllal和Plla2,通過設置施加在波導耦合區域Plla上的電壓控 制光從Plla2輸出,以此類推,可以使光在光開關Pl中沿著圖1中箭頭方向表示的路徑傳 播,并最終從第四根輸出光纖P134輸出,這樣就實現了第一根輸入光纖P121與第四根輸出 光纖P134之間的交換。 但是由于光開關P1內部的光波導耦合區域Pll的個數與光開關P1最大能夠接 入的輸入光纖和輸出光纖的數目有關,即當輸入光纖或輸出光纖的數目增大都必須增加光 開關內部的光波導耦合區域的個數,而從輸入光纖輸入的光在每經過一個光波導耦合區域 Pll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損耗,所以在輸入光纖或輸出光纖的數目較大時,光也必須經過數 目較大的光波導耦合區域后才能從輸出光纖中輸出,從而使得輸出光信號強度衰減嚴重; 另一方面,由于光開關結構和工作原理的限制,光開關只能實現任意一根輸入光纖與任意 一根輸出光纖之間的交換,不能實現兩個輸入光纖之間的交換,即不能夠實現所有接入到 該光開關上的光纖(包括輸入光纖和輸出光纖)之間的任意交換,即不能夠實現"全交換"。 另外,在很多實際應用情況下,雖然需要使任意兩根接入光纖都可以交換,即實現 全交換,但并不意味著一定需要所有接入光纖同時都在進行兩兩交換,例如,接入光纖有16 根,如果同時進行兩兩交換,則總共有8對接入的光纖在同時進行交換,但是對于實際的網 絡環境的任務量總是較小的情況,每一時刻進行兩兩交換的最多可能只有4對。由于系統 能夠實現同時兩兩交換的光纖數目越多將導致系統成本的增加,所以如何在實現全交換的 同時進一步地根據實際情況節省系統成本也成為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能夠實現外
部線路光纖之間的全交換,光信號的衰減很低,并且能夠有效降低設備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用于實現外部線
路光纖之間的全交換,包括 其上形成多個交換孔的交換板,其中所述交換孔的一側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 器,另一側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每根繩路光纖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對所述繩路光纖 鏈接器中,每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一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并且繩路光纖的 數量小于外部線路光纖數量的一半; 查找裝置,用于查找交換板上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閑的一對交換 孔,作為一對目標交換孔; 驅動裝置,用于驅動固定需要進行交換的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端部的線路光纖 鏈接器分別移到所述目標交換孔處,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還用于 將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繩路光纖兩端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到所述目標交換孔處, 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使得固定在所述兩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的兩 個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與其插入的目標交換孔中從另一側插入的繩路光纖鏈接器中 的繩路光纖的兩端分別對接。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設備中不再如現有技術中區分輸 入光纖和輸出光纖,可以實現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之間的全交換,進一步地,由于不管接 入到全交換設備上的外部線路光纖總數有多少,對于任何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全交換,光 在全交換設備中都只在兩個交換孔處產生衰減,因此相對于現有技術中光信號的衰減隨著 可以接入的外部線路光纖的數目增大而急劇增大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光信號的衰減 較小。并且,由于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纖數目的一半,所以該光纖全交換設備在 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的場合能夠使繩路光纖以及相應的繩路光 纖鏈接器的數目更為合理,實用性更強,節省設備成本。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
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
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光開關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 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 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 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不再如現有技術中區分輸入光纖和輸出光纖,由于本實用 新型實施例中可以實現任意兩根從外部接入到光纖全交換設備上的光纖之間的交換,因此 以下將從外部接入到光纖全交換設備上的光纖統稱為外部線路光纖。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圖2示出了本實施例一提供的光 纖全交換設備的平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設備包括交換板l,該交換板1上形成多個交 換孔11,圖2中僅示意性地畫出6個交換孔,交換孔11的一側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 另一側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3,在圖2中,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是交換板的 下側,而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3的一側是交換板的上側。每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固 定在一個相應的線路光纖鏈接器3中,每個線路光纖鏈接器3僅固定一根外部線路光纖,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特別地以外部線路光纖總共具有8根為例,分別記為A01 08,這 樣,固定外部線路光纖一端的線路光纖鏈接器總共該設置8個,這樣,每根外部線路光纖從 外部引入,引入的一端固定在線路光纖鏈接器3中。另外,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任意 兩根外部線路光纖實現交換是借助繩路光纖2完成的,每根繩路光纖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 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4,這樣一根繩路光纖2就對應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圖2中僅畫出了 兩根繩路光纖,分別記為2a和2b,其中,繩路光纖2a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繩路光纖鏈接器4a 和繩路光纖鏈接器4b中,繩路光纖2b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繩路光纖鏈接器4c和4d中。 為了實現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之間的交換,該光纖全交換設備還包括驅動裝置 和查找裝置(圖2中未示出),該查找裝置用于查找在交換板1上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 的一側空閑的一對交換孔,將查找到的交換孔作為目標交換孔。該驅動裝置用于驅動固定 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端部的線路光纖鏈接器移動到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 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該驅動裝置還用于將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繩路光纖 兩端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動到上述一對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 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以使得固定在插入到目標交換孔中的兩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的兩根 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與從另一側插入到目標交換孔中的繩路光纖鏈接器中的繩路光 纖的兩端對接。 以下以一個具體的例子對查找裝置和驅動裝置的作用做詳細說明,例如如果圖2 中的兩個交換孔lla和lib的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沒有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 (即空閑),如果需要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進行交換,即需要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 之間形成光學通路,將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分別記為32和35, 則查找裝置可以查找到交換孔lla和llb滿足作為目標交換孔的條件,即交換孔lla和lib 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閑,這樣查找裝置將交換孔lla和lib作為一對目標交 換孔。驅動裝置可以驅動線路光纖鏈接器32和35分別移動到上述一對目標交換孔(即交換孔lla和llb)處,然后分別插入其中,具體地,可以將線路光纖鏈接器32移到交換孔lla 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交換孔lla中,將線路光纖鏈接器35移到 交換孔lib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交換孔lib中,當然也可以將線 路光纖鏈接器32和35與交換孔lla和lib的對應關系對調過來;假如一對繩路光纖鏈接 器(分別記為4a和4b)分別固定同一根繩路光纖2a的兩端,并且該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 4a和4b當前未被占用,則驅動裝置還驅動該繩路光纖鏈接器4a和4b分別移動到上述目標 交換孔lla和llb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具體地,可以將繩路 光纖鏈接器4a移到交換孔lla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交換孔lla 中,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b移到交換孔lib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 交換孔lib中。當然也可以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a和4b與交換孔lla和lib的對應關系對 調過來。當繩路光纖鏈接器4a和4b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la和11b、并且線路光纖鏈接器32 和35也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la和lib中以后,線路光纖鏈接器32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2的 一端與從交換孔lla另一側插入的繩路光纖鏈接器4a中的繩路光纖2a的一端對接,從而 使外部線路光纖A02和繩路光纖2a之間形成光學通路,使二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換光信號; 同理,在線路光纖鏈接器35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5的一端與從交換孔lib另一側插入的繩 路光纖鏈接器4b中的繩路光纖2a的另一端對接,從而使外部線路光纖A05和繩路光纖2a 之間形成光學通路,使二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換光信號;這樣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之間通 過一根繩路光纖2a形成光學通路,可以互相交換光信號。插入了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交換孔 lla和lib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不再空閑。而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a和4b插 入到目標交換孔后,繩路光纖鏈接器4a和4b的狀態轉變為被占用。 同理,如果還需要外部鏈路光纖A06和A08進行交換,則查找裝置還需再查找一對 目標交換孔,例如查找到交換孔llc和lld作為目標交換孔,則驅動裝置驅動固定外部線路 光纖的A06和A08 —端的線路光纖鏈接器36和38分別移動到目標交換孔11c和lid處, 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假設還有一對未被占用的繩路光纖鏈接器 4c和4d,繩路光纖鏈接器4c和4d中分別固定同一根繩路光纖2b的兩端,這樣驅動裝置還 驅動繩路光纖鏈接器4c和4d分別移動到目標交換孔11c和lid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 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交換孔11c和lid中。 如果要解除已經建立的某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之間實現的交換,則驅動裝置將固定
該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從其插入的交換孔中拔出移走即可。 這樣,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都可以利用本實施例提供的設備實現交換,從而可
以達到全交換的目的。 另外,發明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現如果全部外部輸入光纖需要同時 進行兩兩交換,則繩路光纖的數目等于外部輸入光纖數目的一半,但是在實際應用場合中, 經常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在每個時刻進行交換的光纖總數往往 低于實際的外部輸入光纖的總數,這通常是由于實際網絡的任務量通常達不到需要外部輸 入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的程度,尤其是在外部輸入光纖的數量較多時。如果在設備中設 置過多的繩路光纖,勢必會導致在實際應用中較多的繩路光纖以及固定該繩路光纖的繩路 光纖鏈接器一直閑置,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在考慮到上述問題后,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 全交換設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纖數目的一半,繩路光纖的具體數目可以根
6據實際的網絡環境進行選擇。 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本實施例中交換孔的數目可以根據 該全交換設備可以接入的最大外部線路光纖數目進行調整,另外,交換孔在交換板上的排 列形狀也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靈活選擇。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設備中不再如現有技術中區分輸
入光纖和輸出光纖,可以實現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之間的全交換,進一步地,由于不管接入
到全交換設備上的外部線路光纖總數有多少,對于任何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全交換,光在全
交換設備中都只在兩個交換孔處產生衰減,因此相對于現有技術中光信號的衰減隨著可以接
入的外部線路光纖的數目增大而急劇增大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光信號的衰減較小。 而且,由于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
纖數目的一半,所以該光纖全交換設備在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的
場合,能夠使繩路光纖以及相應的繩路光纖鏈接器的數目更為合理,實用性更強,節省設備成本。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基于實施例一中提出的光纖全交換設備,提出一種具體的實現方案,如 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交換板1上的交換孔11呈均勻的矩形陣列排列。這樣的設計可 以使驅動裝置驅動鏈接器移動過程中的定位變得比較方便,因為系統中對各個交換孔的位 置的標識將變得非常簡單。 另外,為了進一步地提高查找空閑交換孔的效率,對上述矩形陣列排列的交換孔 進行劃分,優選地,將每個外部線路光纖對應一行交換孔,需要說明的是,行和列的概念不 是絕對的,正如坐標系的選取也不是絕對的一樣,在換一個角度看時,原來的"行"也可以看 成新的"列"。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在本實施例中"行"和"列"是可以互換 的。以下不妨以每個外部線路光纖對應一行交換孔為例具體說明。在本實施中,固定每根 外部線路光纖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只能限制在該外部線路光纖對應的行上移動,并只能插入 到該行中的交換孔中,即實現對交換孔按行進行劃分。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交換板上的交換孔以排列成8x 4的矩形陣列為例,由 于每根外部線路光纖對應一行交換孔,因此具有8行交換孔的交換板上只能最大接入8根 外部線路光纖,假設總共接入8根外部線路光纖,仍然依次記為A01 A08。每根外部線路 光纖的一端各自固定在一個線路光纖鏈接器3中,因此固定外部線路光纖一端的線路光纖 鏈接器3總共應該設置8個。 為了實現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之間的交換,該光纖全交換設備還包括驅動裝置 和查找裝置(圖3中未示出),在本實施例中查找裝置在查找目標交換孔時相對于實施例 一增加了限制查找裝置只能在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對應的兩行交換孔中分 別查找一個交換孔,并且該查找到的兩個交換孔滿足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 閑,并將該查找到的兩個交換孔作為一對目標交換孔,而驅動裝置在驅動固定需要進行交 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線路光纖鏈接器移動到目標交換孔處時,只能移動到每根外部線 路光纖對應的行中的目標交換孔處,并插入其中,即每行交換孔僅能插入固定該行對應的 外部線路光纖的線路光纖鏈接器。 以下以一個具體的例子進行說明,例如,如果需要實現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之間的交換,外部線路光纖A02對應圖3中所示的交換板上的第2行交換孔,而外部線路光纖 A05對應交換板上的第5行交換孔,則需要查找裝置在第2行和第5行交換孔中分別查找一 個交換孔,并且這兩個交換孔必須滿足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是空閑的,將查 找的兩個交換孔作為一對目標交換孔。例如,假設圖3中第2行中第4列的交換孔(記為 lie)和第5行中第2列的交換孔(記為llf)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是空閑的, 則查找裝置可以在外部線路光纖A02對應的第2行和外部線路光纖A05對應的第5行中分 別查找到交換孔lle和llf,并將交換孔lle和llf作為目標交換孔。然后驅動裝置驅動固 定外部線路光纖A02的鏈接器32移到交換孔lle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 插入交換孔lie中,驅動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5的鏈接器35移到交換孔llf處,并從用于 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交換孔llf中。假設固定繩路光纖2c的一對繩路光纖鏈 接器4e和4f未被占用,則驅動裝置還驅動該繩路光纖鏈接器4e和4f分別移動到上述目 標交換孔lla和lib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具體地,可以將繩 路光纖鏈接器4e移到交換孔lie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交換孔lie 中,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f移到交換孔llf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交 換孔llf中。當繩路光纖鏈接器4e和4f從一側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ie和llf中,并且線 路光纖鏈接器32和35也從另一側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ie和llf中以后,線路光纖鏈接器 32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2的一端與繩路光纖鏈接器4e中的繩路光纖2c的一端對接,線路 光纖鏈接器35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5的一端與繩路光纖鏈接器4f中的繩路光纖2c的另 一端對接,這樣,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之間通過一根繩路光纖2c形成光學通路,可以互 相交換光信號。插入了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交換孔lle和llf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 一側不再空閑。而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e和4f插入到目標交換孔后,繩路光纖鏈接器4e和 4f的狀態轉變為被占用。 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本實施例中交換孔的數目可以根據 該全交換設備可以接入的最大外部線路光纖數目進行調整。 另外,與實施例一類似,本實施例中,仍然考慮到在實際應用場合中,經常不需要
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在每個時刻進行交換的光纖總數往往低于實際的
外部輸入光纖的總數,所以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
部輸入光纖數目的一半,繩路光纖的具體數目可以根據實際的網絡環境進行選擇。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設備不僅能夠在實現全交換的同
時可以減小光信號的損耗,而且相對于實施例一可以使驅動裝置驅動鏈接器移動過程中的
定位變得比較方便,因為系統中對各個交換孔的位置的標識將變得非常簡單,而且,由于對
交換孔按行進行了劃分,使得查找目標交換孔的過程變得相對簡單,可以節省查找程序所
需的時間。 而且,由于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 纖數目的一半,所以該光纖全交換設備在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的 場合,能夠使繩路光纖以及相應的繩路光纖鏈接器的數目更為合理,實用性更強,節省設備 成本。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相對于實施例一不僅對交換孔的行進行劃分,而且對交換孔的列也進行劃分。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中交換板1上 的交換孔11仍然呈均勻的矩形陣列排列,交換孔11的一側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另一 側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優選地,將每根外部線路光纖對應一行交換孔,每根繩路光纖 對應一列交換孔,固定每根外部線路光纖一端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只能限制在該外部線路光 纖對應的行上移動,并只能插入該行中的交換孔中,而固定一根繩路光纖兩端的一對繩路 光纖鏈接器只能限制在該繩路光纖對應的列上移動,并只能插入該列的交換孔中。 在圖3中交換孔11以排列成8x4的矩形陣列為例,具有8行交換孔的交換板上只 能最大接入8根外部線路光纖,假設總共接入8根外部線路光纖,仍然依次記為A01 A08。 每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各自固定在一個線路光纖鏈接器3中,因此固定外部線路光纖一 端的線路光纖鏈接器3總共應該設置8個。 為了實現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交換,該光纖全交換設備還包括驅動裝置和查 找裝置(圖4中未示出),在本實施例中在查找目標交換孔時相對于實施例一增加了限制 查找裝置在需要進行交換的外部線路光纖各自對應的一行交換孔中,查找在用于插入線路 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是空閑并且位于同一列的兩個交換孔,并且該查找的兩個交換孔所在的 同一列對應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未被占用,將所述查找到的兩個交換孔作為一對目標交 換孔。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兩根外部線路光纖通過一根繩路光纖實現光學通路,從而 達到交換的目的,并且本實施例中又進一步限制固定每根繩路光纖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 只能插入到該繩路光纖對應的一列中的交換孔中,所以本實施例中在為需要進行交換的兩 根外部線路光纖查找一對目標交換孔時,必須首先保證這對目標交換孔分別位于該兩根外 部線路光纖對應的行上,而且還要保證位于同一列上,另外由于一列上最多只有一根繩路 光纖可以使用,因此還要保證該對目標交換孔所在列對應的繩路光纖未被占用,或者可以 表示為所對應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未被占用。查找裝置在查找到滿足要求的目標交換孔 后,驅動裝置驅動固定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兩個線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動 到各自對應行中的目標交換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驅動該對 目標交換孔所在列對應的固定一根繩路光纖兩端的一對鏈接器分別移動到所述一對目標 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這樣固定在插入到目標交換孔 中的兩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與從另一側插入到目標交換 孔中的繩路光纖鏈接器中的繩路光纖的兩端對接。 下面以一個具體的例子對查找裝置和驅動裝置的作用做詳細說明,例如,如果需 要實現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之間的交換,查找裝置首先在第2行和第5行交換孔中尋找 處于同一列、并且該列對應的繩路光纖鏈接器未被占用的兩個交換孔,在尋找過程中,可以 在第2行和第5行上從第1列開始查找,將第一次查找到滿足所在列對應的繩路光纖鏈接 器未被占用的兩個交換孔作為目標交換孔。例如,查找到圖4中的處于第2行第3列的交 換孔(記為llg)和處于第5行第3列的交換孔(記為llh)作為一對目標交換孔。然后驅 動裝置驅動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2的鏈接器32移到交換孔llg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 鏈接器的一側插入交換孔llg中,驅動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5的鏈接器35移到交換孔llh 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交換孔llh中。而第3列對應繩路光纖2d, 繩路光纖鏈接器4g和4h中固定繩路光纖2d的兩端。驅動裝置還驅動繩路光纖鏈接器4g 和4h分別移動到目標交換孔llg和llh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的一側插入其中。當繩路光纖鏈接器4g和4h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lg和llh中,并且線路光纖鏈接器32和35從 另一側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lg和11h后,線路光纖鏈接器32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2的一端 與繩路光纖鏈接器4g中的繩路光纖2d的一端對接,線路光纖鏈接器35中的外部線路光纖 A05的一端與繩路光纖鏈接器4h中的繩路光纖2d的另一端對接,這樣,外部線路光纖A02 和A05之間通過一根繩路光纖2d形成光學通路,可以互相交換光信號。插入了線路光纖鏈 接器的交換孔llg和llh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不再空閑。而將繩路光纖鏈接 器4g和4h插入到目標交換孔后,繩路光纖鏈接器4g和4h的狀態轉變為被占用。 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本實施例中交換孔的數目可以根據 該全交換設備可以接入的最大外部線路光纖數目進行調整。 如果最大接入的外部線路光纖能夠同時實現兩兩交換,則繩路光纖至少應該有最 大接入的外部線路光纖數目的一半,由于每根繩路光纖對應一列交換孔,因此交換板上交 換孔的列數至少應該等于行數的一半。與前幾個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中,仍然考慮到在實 際應用場合中,經常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在每個時刻進行交換 的光纖總數往往低于實際的外部輸入光纖的總數,所以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 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纖數目的一半,繩路光纖的具體數目可以根據實際的 網絡環境進行選擇。進一步地,交換板上交換孔的列數也可以小于行數的一半,并且與繩路 光纖的數目相等,從而可以減小交換板的體積,并進一步節省設備的成本。例如,圖4中交 換孔的行數為8,外部線路光纖的數目也為8,考慮到實際網絡情況最多也就需要6根外部 線路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因此可以將繩路光纖的數目設置為3根,而交換孔的列數也 可以相應減小為3列。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設備不僅能夠在實現全交換的同 時可以減小光信號的損耗,而且相對于實施例一可以使驅動裝置驅動鏈接器移動過程中的 定位變得比較方便,因為系統中對各個交換孔的位置的標識將變得非常簡單,同時由于對 交換孔的行和列都進行了劃分,這樣可以使得查找目標交換孔的過程更加簡便,節省查找 程序所需的時間。 而且,由于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 纖數目的一半,所以該光纖全交換設備在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的 場合,能夠使繩路光纖以及相應的繩路光纖鏈接器的數目更為合理,實用性更強,節省設備 成本。并且,交換孔的列數也更為合理,減小交換板的體積,進一步節省設備成本。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基于實施三的原理,提供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的更具體的結構。圖5示 出了該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5中交換板上1上具有的8x3排列的交換孔,外部線路光纖 總共為8根,記為A01 A08,每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一個鏈接器上,圖5中 僅示出了其中的兩個鏈接器,即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2的鏈接器(記為32)和固定外部線 路光纖A05的鏈接器(記為35)。每行交換孔對應一根外部線路光纖。驅動裝置在本實施 例中具體包括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其中,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線路光纖鏈接 器移動到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第二驅動裝置用 于驅動繩路光纖鏈接器移動到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 中。在圖4中,特別地,第一驅動裝置具體包括可以驅動線路光纖鏈接器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交換孔11中或者從交換孔11中拔出的第一移動裝置51、以及控 制該第一移動裝置51沿著平行于交換板1的平面方向上移動的第一驅動電機52、第二驅 動電機53、第一絲桿54和第二絲桿55。具體地,第一驅動電機52和第一絲桿54相互配合 可以使第二驅動電機53和第二絲桿55以及第一移動裝置51沿著圖5中的X方向前后移 動(即在行所在的方向上移動),第二驅動電機53和第二絲桿55的配合,使第一移動裝置 51可以沿著Y方向前后移動(即在列所在的方向上移動)。第二驅動裝置具體包括可以 驅動繩路光纖鏈接器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到交換孔11中或者從交換孔 11中拔出的第二移動裝置61、以及控制該第二移動裝置61沿著平行于交換板1的平面方 向上移動的第三驅動電機62、第四驅動電機63、第三絲桿64和第四絲桿65。具體地,第三 驅動電機62和第三絲桿64相互配合可以使第四驅動電機63和第四絲桿65以及第二移動 裝置61沿著圖5中的X方向前后移動(即在行所在的方向上移動),第四驅動電機63和第 四絲桿65相互配合,使第二移動裝置61可以沿著Y方向前后移動(即在列所在的方向上 移動)。另外,光纖全交換設備還包括查找裝置(圖5中未示出),該查找裝置的作用與實 施例三中的相類似,這里不再贅述。 下面以一個具體的例子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例如,如果需 要實現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之間的交換,則需要查找裝置在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對 應的第2行和第5行交換孔中查找一對目標交換孔,假設查找到的一對目標交換孔仍然是 第2行第3列的交換孔llg和第5行第3列的交換孔llh,則通過第一驅動電機52、第二驅 動電機53、第一絲桿54和第二絲桿55的驅動,第一移動裝置51將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2 的線路光纖鏈接器32和固定外部線路光纖A05的線路光纖鏈接器35分別移動到交換孔 llg和llh處,并且第一移動裝置51將線路光纖鏈接器32和35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 器的一側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lg和llh中。通過第三驅動電機62、第四驅動電機63、第三 絲桿64和第四絲桿65的驅動,第二移動裝置61將固定繩路光纖2d兩端的繩路光纖鏈接 器4g和4h分別移到交換孔llg和llh處,并且第二移動裝置61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g和 4h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分別插入到交換孔llg和llh中,使得線路光纖鏈接 器32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2的一端與繩路光纖鏈接器4g中的繩路光纖2d的一端對接,線 路光纖鏈接器35中的外部線路光纖A05的一端與繩路光纖鏈接器4h中的繩路光纖2d的 另一端對接,這樣,外部線路光纖A02和A05之間通過一根繩路光纖2d形成光學通路,可以 互相交換光信號。插入了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交換孔llg和llh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 的一側不再空閑。而將繩路光纖鏈接器4g和4h插入到目標交換孔后,繩路光纖鏈接器4g 和4h的狀態轉變為被占用。 本實施例中,仍然考慮到在實際應用場合中,經常不需要所有外部輸入的光纖同 時進行兩兩交換,在每個時刻進行交換的光纖總數往往低于實際的外部輸入光纖的總數, 所以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光纖全交換設備中繩路光纖的數目小于外部輸入光纖數目的一 半,繩路光纖的具體數目可以根據實際的網絡環境進行選擇。進一步地,交換板上交換孔的 列數也可以小于行數的一半,并且與繩路光纖的數目相等,從而可以減小交換板的體積,并 進一步節省設備的成本。例如,圖5中交換孔的行數為8,外部線路光纖的數目也為8,考慮 到實際網絡情況最多也就需要6根外部線路光纖同時進行兩兩交換,因此可以將繩路光纖 的數目設置為3根,而交換孔的列數也可以相應減小為3列。
11[0055] 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之間都可以利用本實施例提供的設備實現交換,從而可以 達到全交換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用于實現外部線路光纖之間的全交換,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上形成多個交換孔的交換板,其中所述交換孔的一側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另一側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每根繩路光纖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對所述繩路光纖鏈接器中,每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一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并且繩路光纖的數量小于外部線路光纖數量的一半;查找裝置,用于查找交換板上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閑的一對交換孔,作為一對目標交換孔;驅動裝置,用于驅動固定需要進行交換的任意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端部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到所述目標交換孔處,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還用于將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繩路光纖兩端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到所述目標交換孔處,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使得固定在所述兩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的兩個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與其插入的目標交換孔中從另一側插入的繩路光纖鏈接器中的繩路光纖的兩端分別對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全交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換孔呈矩形陣列排列, 并且每根外部線路光纖對應一行交換孔;所述查找裝置具體為用于在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各自對應的一行交換 孔中,分別查找在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閑的一個交換孔,將查找到的一對交 換孔作為目標交換孔的查找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具體為驅動固定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鏈路光纖端部的兩個線路光 纖鏈接器分別移動各自對應行中的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 入其中;驅動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繩路光纖兩端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到所述一對 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的驅動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全交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換孔呈矩形陣列排列, 并且每根外部線路光纖對應一行交換孔,每根繩路光纖對應一列交換孔;所述查找裝置具體為在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各自對應的一行交換孔中,查找在用于插入線路 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閑且位于同一列的兩個交換孔,并且所述位于同一列的兩個交換孔所 在列對應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未被占用,將所述查找到的兩個交換孔作為一對目標交換 孔的查找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具體為驅動固定所述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一端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動到 各自對應行中的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驅動所述 一對目標交換孔所在列對應的固定一根繩路光纖兩端的一對鏈接器分別移動到所述一對 目標交換孔處,并從用于插入繩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插入其中的驅動裝置。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全交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換孔的列數小于行數 的一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纖全交換設備,該設備包括其上形成多個交換孔的交換板,每根繩路光纖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中,每根外部線路光纖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一個線路光纖鏈接器中;繩路光纖的數量小于外部線路光纖數量的一半;查找裝置,用于查找交換板上用于插入線路光纖鏈接器的一側空閑的一對交換孔,作為一對目標交換孔;驅動裝置,用于驅動固定需要進行交換的兩根外部線路光纖端部的線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到目標交換孔處,插入其中,還用于將未被占用的一對繩路光纖鏈接器分別移到目標交換孔處,插入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能夠實現外部線路光纖之間的全交換,光信號的衰減較小,并且能夠有效節省成本。
文檔編號G02B6/38GK201477231SQ20092016203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戎家銓, 范駿行 申請人:范駿行;戎家銓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荃湾区| 兰西县| 巫溪县| 福贡县| 万宁市| 都江堰市| 兖州市| 翁牛特旗| 太仆寺旗| 揭阳市| 丹阳市| 桑植县| 红原县| 张家口市| 安阳县| 石楼县| 遵化市| 卓资县| 和平县| 庆元县| 安乡县| 崇州市| 江陵县| 桑日县| 余江县| 额济纳旗| 布尔津县| 顺平县| 特克斯县| 湘潭县| 巴里| 普陀区| 盐山县| 都江堰市| 靖州| 乐清市| 辰溪县| 兴化市| 绥化市|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