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電變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用防眩目內后視鏡、汽車用防眩目外后視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 光電變色器件。
背景技術:
用于汽車防眩目后視鏡,駕駛員在夜間行車時,當后方車輛的前大燈燈光照射于 本車后視鏡時,由于夜間車體外界的環境光線較弱,此時駕駛員的眼睛對亮光特別敏感,照 射到后視鏡的光線會反射到駕駛員的眼睛內產生眩光,使駕駛員產生一種眩暈,無法看清 楚前方事物,極易發生交通事故,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電致變色器件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在后 方車輛的前大燈燈光照射與本車防眩目后視鏡時,有光敏傳感單元接受到外界的光線信號 轉變為電信號輸出至電致變色玻璃電信號感應單元,后視鏡觀視部位瞬間變色,從而消除 防光,提高夜間行車安全,給駕駛員以舒適的駕駛環境。
目前防眩目后視鏡組件價位較高,中高檔車型裝配有防眩目后視鏡組件,但中低 檔車型較少裝配有防眩目后視鏡組件,并且目前防眩目后視鏡仍存在電廠響應慢,如在時 速100公里時夜間行車,如果電場響應慢I秒鐘,汽車也就向前行駛越2. 7米,如前方有其 他車輛或物體時,而剎車又慢一秒鐘,行車是很不安全的,而且眩目時間越長,對駕駛員眼 睛的傷害也有越大,使駕駛員在較長的時間內不能恢復正常視野,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電 致變色器件,將解決上述問題,提高電場響應速度。
—種電致變色(Electro Chromic,簡稱EC)玻璃,主要由透明電極層玻璃、反射電 極層玻璃、密封框膠、電致可變色玻璃施加電壓時,電致變色玻璃瞬間由透明色變為深色防 眩目顏色,上述電壓是由防眩目后視鏡組件的光電控制系統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再輸出 給電致變色玻璃的電壓,
另外目前的防眩目后視鏡還存在變色不均勻、反射率低、成品率低,相對生產成本 提聞、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光電變色器件是電致變色器件的關鍵組成部件之一,電致變色玻璃的功能影響到 整個電致變色器件的使用壽命及司機員的駕駛安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善電致變色器件的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成 品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光電變色器件。
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包括第一基底襯板;第二基底襯板,所述第二基底襯板設 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一側;透明電極層,所述透明電極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內部 一側;反射電極層,所述反射電極層設置在所述第二基底襯板內部一側;電致變色材料層, 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之間。
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之間還設有一膠聯層。在所述電致變色 材料層內設有第二支撐。在所述膠聯層內設有第一支撐。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為平行錯位設置。所述透明電極層及所述反射電極層分別靠近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設置。所述第一基底襯板及所述第二基底襯板為為浮法玻璃或格法玻璃或有機玻璃或鋼化玻璃。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為電致可變色的液體層或凝膠層。所述第一支撐橫截面的直徑小于第二支撐橫截面的直徑。
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對電極層的電阻率、控制盒厚及盒厚均勻、反射率的改善、提高框膠的粘合力的改善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透明電極層和反射電極層的方塊電阻控制在 20歐一下,可以提高電場響應速度。二是采用不同直徑放置于不同位置的第一支撐和第二支撐相結合,提高盒厚均勻度。三是提高框膠的粘合力可以減少電致變色材料漏出的現象,從而提高了電致變色器件的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成品率,降低生產成本。
圖1為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結構示意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附圖中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基底襯板 2-第二基底襯板 3-透明電極層
4-反射電極層 5-電致變色材料層6-第一支撐
7-第二支撐8-膠聯層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包括第一基底襯板I ;第二基底襯板2,第二基底襯板設置在第一基底襯板I 一側;透明電極層3,透明電極層3設置在第一基底襯板I 內部一側;反射電極層4,反射電極層4設置在第二基底襯板2內部一側;電致變色材料層 5,電致變色 材料層5設置在第一基底襯板I與第二基底襯板2之間。
在第一基底襯板I與第二基底襯板2之間還設有一膠聯層8。在電致變色材料層 5內設有第二支撐7。在膠聯層9內設有第一支撐6。第一基底襯板I與第二基底襯板2為平行錯位設置。透明電極層3及反射電極層4分別靠近電致變色材料層5設置。第一基底襯板I及第二基底襯板2為浮法玻璃或格法玻璃或有機玻璃或鋼化玻璃。電致變色材料層 5為電致可變色的液體層或凝膠層。第一支撐6橫截面的直徑小于第二支撐7橫截面的直徑。
為解決變色不均勻問題,第一支撐的直徑小于第二支撐的直徑,并且第一支撐和第二支撐為玻璃纖維、樹枝纖維、玻璃纖維和樹脂微珠中的其中一種或為至少兩種的混合物。采用兩種不同的直徑,放置于不同位置的支撐來控制玻璃盒的厚度及盒厚均勻性,同時也避免了在真空狀態下灌注電致可變色的液晶或電致變色材料,由于負壓作用玻璃盒局部出現不同程度受壓變形、厚度不均,導致局部不變色或變色顏色不均,采用第一支撐和第二支撐相結合將解決玻璃盒體因受不同程度的真空負壓擠壓,造成不同程度的盒厚不均,產生局部不變色或變色顏色不均,影響其防眩目后視鏡組件的功能及使用壽命。第一基底襯板玻璃和第二基底襯板玻璃為浮法玻璃或為格法玻璃或為有機玻璃或為鋼化玻璃。電致變色材料層為電致可變色的液體層或凝膠層,其含有陰極電致變色材料和陽極電致變色材料;并含有紫外光吸收劑、光穩定劑、調稠劑和增透劑中的至少一種、透明電極層與反射電極層貼合設置有能通電的電極能連接到光電控制系統上;透明電極層為氧化銦錫層或為銦 鋅氧化混合物層。透明電極層玻璃具有腳底的電阻率和較高的透過率,是采用高純度高透 明的氧化銦錫(ITO)、銦錫氧化混合物(IZO)UMI鍍膜材料的一種;其中如上述反射電極層 玻璃鍍有腳底的電阻率和較高的反射率,是采用高純度的單質銀、單質鋁、銀合金、金合金、 鉬合金、鋁合金等合金材料中的一種單質或一種或多種和合金鍍膜材料,從而提高一種電 致變色器件的電場響應速度。第一基底襯板玻璃與第二基底襯板玻璃厚度為1.1毫米至2.2毫米。
透明電極層與反射電極層形成一個原電池,通過外施加電壓產生電流,將電流傳 輸給電致變色材料,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致變色材料瞬間由無色變為防眩目的深色。
透明電極層玻璃是與基底襯板玻璃上鍍制一層二氧化硅底層,以提高玻璃表面與 ITO的膜層結合力,提高透明電極層的性能。
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對電極層的電阻率、控制盒厚及盒厚均勻、反射率的改善、提 高框膠的粘合力的改善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透明電極層和反射電極層的方塊電阻控制在 20歐一下,可以提高電場響應速度。二是采用不同直徑放置于不同位置的第一支撐和第 二支撐相結合,提高盒厚均勻度。三是提高框膠的粘合力可以減少電致變色材料漏出的現 象,從而提高了電致變色器件的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成品率,降低生產成本。
以上已對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實施 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 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底襯板;第二基底襯板,所述第二基底襯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一側;透明電極層,所述透明電極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內部一側;反射電極層,所述反射電極層設置在所述第二基底襯板內部一側;電致變色材料層,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之間還設有一膠聯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內設有第二支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膠聯層內設有第一支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為平行錯位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電極層及所述反射電極層分別靠近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襯板及所述第二基底襯板為為浮法玻璃或格法玻璃或有機玻璃或鋼化玻璃。
8.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6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為電致可變色的液體層或凝膠層。
9.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電變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橫截面的直徑小于第二支撐橫截面的直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電變色器件,包括第一基底襯板;第二基底襯板,所述第二基底襯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一側;透明電極層,所述透明電極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內部一側;反射電極層,所述反射電極層設置在所述第二基底襯板內部一側;電致變色材料層,所述電致變色材料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襯板與所述第二基底襯板之間。本發明光電變色器件對電極層的電阻率、控制盒厚及盒厚均勻、反射率的改善、提高框膠的粘合力,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成品率,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G02F1/153GK102998872SQ2011102679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8日
發明者甘強 申請人:華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