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獲得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一般可采用電動等方法,例如流動廣告等。 其缺點是每做一種效果,都需要多次進行復制、剪切、粘貼等步驟,操作復雜,需要細心,并且容易出差錯。中國專利CN101097668公開一種增加流動廣告牌文字的有效視覺距離的聯體廣告方法,所述方法以一個聯體廣告媒介作為一個基本廣告單元,該聯體廣告媒介包括有至少兩個單一廣告牌,將需重點突出的文字內容按順序平均分布在該聯體廣告媒介的各單一廣告牌上,一個聯體廣告媒介中的單一廣告牌數目與需重點突出的文字數目一致,每個單一廣告牌上只放其中的一個文字,一個聯體廣告媒介中的單一廣告牌上的文字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廣告含意,如此單個文字所占的面積就可以大大增加,有效視覺距離也相應大大增加,視覺沖擊力大大增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便、效果明顯的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光柵薄片的文字流動周期L和光柵柵距d,先對文字進行處理,其具體方法是文字橫向大小不變,縱向大小壓縮到光柵柵距的60% 80%,其余留作兩行文字之間的空白部分,然后以光柵柵距d的大小向下進行復制到所需尺寸,群組;2)如果要得到文字流動效果跟隨眼睛視線同時同向流動時(即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上),將群組后的文字縱向大小根據公式L/(L+d)進行縮小,即得到所需的圖案;如果要得到文字流動效果跟隨眼睛視線同時逆向流動時(即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下),將群組后的文字上下鏡向,文字縱向大小再根據公式L/(L-d)進行放大,即得到所需的文字流動效果的圖案。在步驟1)中,所述縱向大小可壓縮到光柵柵距的70 %,其余30 %留作兩行文字之間的空白部分。本發明只要知道文字流動的周期L和光柵柵距d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出所需的文字圖案,做法簡單,操作方便,而傳統的操作方法每做一種效果就要多次進行復制、剪切、粘貼等步驟,操作復雜,需要細心,并且容易出差錯。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柱鏡光柵的光柵柵距與文字流動周期(文字流動次數η為5)的設計示意圖。在圖1中,標記d為光柵柵距,L為文字流動周期。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柱鏡光柵的光柵柵距與文字流動周期(文字流動次數η 為10)的設計示意圖。在圖2中,標記d為光柵柵距,L為文字流動周期;從上至下分別給出柵距五等分、柵距二十等分、柵距五等分(縱向放大5倍)、柵距二十等分(縱向放大20 倍)的圖例;向下箭頭表示柵距,向上箭頭表示文字。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柱鏡光柵的光柵柵距與文字流動周期(文字流動次數η 為20)的設計示意圖。在圖3中,標記d為光柵柵距,L為文字流動周期;從上至下分別給出柵距五等分、柵距二十等分、柵距五等分(縱向放大5倍)、柵距二十等分(縱向放大20 倍)的圖例;向下箭頭表示柵距,向上箭頭表示文字。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 (文字流動次數η為10)圖案效果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3 (文字流動次數η為20)圖案效果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以“Ζ”字為例,首先要確定好文字流動周期L和所使用的透明塑料材料柵格的柵距d(如圖1所示),接著確定文字流動的方向、光柵的移動方向和文字流動次數η。一般情況下,η的取值為10以上,效果較好,那么制作時每次光柵方框移動的距離就是d/n,文字流動的距離就是L/n,文字向上或向下流動方向不同,制作出來的圖片效果就不一樣。比如設計文字“Z”字,假設移動周期L為6mm,所用光柵的柵距d為0. 3mm,光柵方框的移動方向向下,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上,假設文字流動的次數η為5(n為5,是為了介紹的方便),具體做法如下第一個流動圖案按事先設定的位置只取光柵方框所對應的文字圖案部分的內容, (占全圖的1/5);第二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上移動6/5mm,光柵方框向下移動0. 3/5mm,同樣也取經移動后光柵方框所對應的文字圖案部分的內容,(占全圖的另一個1/5);第三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上移動6/5*2mm,光柵方框再向下移動0. 3/5*2mm,同樣也取經移動后光柵方框所對應的文字圖案部分的內容,(還是占全圖的1/5);第四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上移動6/5*3mm,光柵方框又再向下移動0. 3/5*3mm,還是取經移動后光柵方框所對應的文字圖案部分的內容,(同樣是占全圖的1/5);第五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上移動6/5*4mm,光柵方框向下移動0. 3/5*4mm,同樣取經移動后光柵方框所對應的文字圖案部分的內容,(占全圖的1/5)。這樣五個所取文字圖案按順序依次排列,接著分別把各圖的文字剪切,再粘貼入各圖移動后對應的光柵方框內。其次,再把做好的圖案選中,垂直居中對齊,組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就做好柵距五等分的圖案。同樣如果要讓文字朝著相反的方向流動時,只需把文字移動方向改為向下就可以,具體做法如下第一個流動圖案按事先設定的位置(一)所示;第二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下移動6/5mm,光柵方框向下移動0. 3/5mm ;
第三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下移動6/5*2mm,光柵方框向下移動0. 3/5*2mm ;第四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下移動6/5*3mm,光柵方框向下移動0. 3/5*3mm ;第五個流動圖案把文字向下移動6/5*4mm,光柵方框向下移動0. 3/5*4mm。這樣五個圖還是按順序依次排列,接著分別把各圖的文字剪切,再粘貼入各圖所移動后的光柵方框內,其次再把做好的圖案選中,垂直居中對齊,組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就又做好與前一圖文字流動方向相反如圖三右上側柵距五等分的圖案。實施例2、3參見圖2 5,設定文字流動次數η改為10次(實施例2)和20次(實施例3)的圖案,發現η為10的圖案中的文字比η為5 (見實施例1)的流暢、細膩,η為20的圖案中的文字比η為10的更流暢、細膩,但文字都變得很扁平,并且文字(包括空白處)的高度基本上是在一個光柵柵距左右,接著我把做好的圖案縱向放大5倍,所得效果如圖2和圖3右側的圖案,從圖中特別是η為20的圖案中發現,圖2的文字是正立的,如左側圖案所示,而圖3中的文字是倒立的(上下鏡向),如右側圖案所示,利用電腦軟件把圖案放大后與制作時的光柵方框進行比較,又發現圖2中的文字(包括空白處)的高度略小于一個光柵柵距, 圖3中的文字(包括空白處)的高度略大于一個光柵柵距。為了分析與文字流動周期L的關系,將上述設計的圖案只改動文字流動周期L為 4mm,文字流動次數η為5、10、20,其他條件不變,與上述得到的圖案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向上流動的文字比前面得到的圖案還小一點點,而向下流動的文字比前面得到的圖案卻大了一點點,這說明制作后的文字大小與文字流動周期L有關系,并與文字流動的方向也有關系。為了分析與光柵柵距d的關系,同樣將上述設計的圖案只改動光柵柵距d為 0. 6mm,其他不變進行設計,與上述得到的圖案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制作后的文字縱向稍變得大些,大小也是在各自的一個光柵柵距左右;但相對各自的光柵柵距而言,向上流動的文字比前面得到的圖案還小一點點,而向下流動的文字比前面得到的圖案卻大了一點點,這說明制作后的文字大小與光柵柵距大小也有關系。為了分析與文字流動次數η的關系,可通過與上述設計的圖案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文字流動的次數η越大,文字圖案越清晰,其他的沒有看到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參見圖2和3,當文字流動次數η = 5時,選擇其中某一個有代表性的光柵柵距如紅色的5個小方框,剛好組成一個光柵柵距,隨著觀看時視線的變化進行分析,一個光柵周期后,文字相對于視線的位移卻是當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上時為L+d,當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下時卻為L-d。文字大小與文字流動周期L、光柵柵距d以及文字流動的方向等有關,(L+d表示文字向上流動一個周期時相對于眼睛觀察光柵某處移動后的位移或L-d表示文字向下流動一個周期時相對于眼睛觀察光柵某處移動后的位移)。制作后的文字縱向高度與一個光柵柵距大小關系密切相關,有差別,但差別不是很大,為此將文字幻動周期先縱向壓縮成一個光柵的柵距的大小,橫向大小不變,然后復制到略大所需的尺寸,然后直接進行放大或縮小,直接打印在菲林片上。在打印出來的文字圖案上,貼上所用的光柵薄片,觀看其最終文字流動的效果,當文字放大率小于100%時,文字流動效果與光柵方框的移動方向向下,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上時的做法的文字流動效果一樣,而當文字放大率大于100%時,文字流動效果與光柵方框的移動方向向下,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下時的做法的文字流動效果也一樣。并且分別測量出貼上光柵薄片后,不同放大率,顯現出來的文字大小,記錄如表1所示(設計時所用的光柵柵距 d = 0. 3378mm)。從表1中可以發現當光柵柵距d = 0. 3378mm,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上時,文字流動的周期L分別為6mm和4mm時所對應的放大率分別在94% -95%之間和略大于92% ;而文字流動的方向向下時,文字流動的周期L分別為6mm和4mm時所對應的放大率分別在 106%和略大于109%。表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光柵薄片的文字流動周期L和光柵柵距d,先對文字進行處理,其具體方法是 文字橫向大小不變,縱向大小壓縮到光柵柵距的60% 80%,其余留作兩行文字之間的空白部分,然后以光柵柵距d的大小向下進行復制到所需尺寸,群組;2)如果要得到文字流動效果跟隨眼睛視線同時同向流動時,將群組后的文字縱向大小根據公式L/(L+d)進行縮小,即得到所需的圖案;如果要得到文字流動效果跟隨眼睛視線同時逆向流動時,將群組后的文字上下鏡向, 文字縱向大小再根據公式L/(L-d)進行放大,即得到所需的文字流動效果的圖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 1)中,所述縱向大小壓縮到光柵柵距的70%,其余30%留作兩行文字之間的空白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涉及一種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提供一種操作簡便、效果明顯的具有流動效果的文字圖案的制作方法。確定光柵薄片的文字流動周期L和光柵柵距d,先對文字進行處理,其具體方法是文字橫向大小不變,縱向大小壓縮到光柵柵距的70%,其余30%留作兩行文字之間的空白部分,然后以光柵柵距d的大小向下進行復制到所需尺寸,群組;如果要得到文字流動效果跟隨眼睛視線同時同向流動時,將群組后的文字縱向大小根據公式L/(L+d)進行縮小;如果要得到文字流動效果跟隨眼睛視線同時逆向流動時,將群組后的文字上下鏡向,文字縱向大小再根據公式L/(L-d)進行放大,即得到所需的文字流動效果的圖案。
文檔編號G02B5/18GK102542950SQ20121000341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吳心妮 申請人:吳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