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方向照相機和透鏡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置有多個照相機且獲取全方向視角圖像的全方向照相機以及照相機的透鏡罩。
背景技術:
在全方向照相機中,多個照相機徑向地容納在外殼內部且照相機具有寬視場角透鏡(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全方向照相機通常在現場使用且外殼需要具有防水結構。因而,風孔由透明構件不透液體地覆蓋,例如平面玻璃。通常,在平面玻璃被不透液體地配置的情況下,密封構件(例如,O形環等)用于平面玻璃的 支撐部分。如上所述,廣角透鏡或魚眼透鏡用于照相機,且容納照相機的外殼需要具有與每個透鏡相對應的寬風孔,以便確保透鏡的寬視場角。具體地,在透鏡的視場角超過160°的超廣角透鏡53中,隨著風孔變得更大,平面玻璃54變得更大。因而,全方向照相機的尺寸變得更大,此外,全方向照相機是昂貴的(參見圖10)。為了減小外殼的尺寸,如果透鏡配置成從外殼伸出,那么需要透鏡罩55以便保護透鏡。然而,為了確保透鏡的視場角,透鏡罩55尺寸増加,且外殼的尺寸也増加(參見圖11)。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確保廣角透鏡的視場角且保護透鏡并且試圖使得安裝多個照相機的全方向照相機小型化的透鏡罩。為了獲得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包括具有徑向設置的兩個或更多個水平照相機単元的照相機組件;和用于容納所述照相機組件的蓋,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在所述蓋上形成透鏡孔,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的物鏡通過所述透鏡孔伸出,透鏡罩與所述透鏡孔同心地設置在所述蓋上,所述透鏡罩具有的表面形狀不會截斷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物鏡從所述蓋伸出的量。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指向豎直方向的豎直照相機単元。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不透液體結構,且所述蓋具有通風ロ。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具有矩形圖像采集元件,透鏡罩的形狀是正方形,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設計成使得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小干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凹彎曲表面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豎直照相機単元具有矩形圖像采集元件,透鏡罩的形狀是正方形,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設計成使得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小干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凹彎曲表面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與廣角照相機單元的透鏡單元同心地設置的透鏡罩中,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是不會截斷廣角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的形狀,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透鏡單元的前端部。根據本發明,全方向照相機包括具有徑向設置的兩個或更多個水平照相機単元的照相機組件;和用于容納所述照相機組件的蓋,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在所述蓋上形成透鏡孔,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的物鏡通過所述透鏡孔伸出,透鏡罩與所述透鏡孔同心地設置在所述蓋上,所述透鏡罩具有的表面形狀不會截斷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物鏡從所述蓋伸出的量。結果,在蓋上形成的透鏡孔的直徑足夠與透鏡單元的外直徑相等的直徑,且可以使得蓋的尺寸小型化。而且,由于不需要平面玻璃來覆蓋透鏡孔,因而可以獲取成本降低。此外,根據本發明,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指向豎直方向的 豎直照相機単元。結果,可以獲取豎直方向的圖像。此外,根據本發明,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不透液體結構,且所述蓋具有通風ロ。結果,來自于照相機組件的熱量不存儲在蓋中,且可以有效地釋放熱量。此外,根據本發明,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具有矩形圖像采集元件,透鏡罩的形狀是正方形,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設計成使得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小干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凹彎曲表面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結果,水平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不被截斷,且可以防止透鏡單元的損壞和破裂。此外,根據本發明,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所述豎直照相機単元具有矩形圖像采集元件,透鏡罩的形狀是正方形,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設計成使得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小干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凹彎曲表面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結果,豎直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不被截斷,且可以防止透鏡單元的損壞和破裂。此外,根據本發明,在與廣角照相機単元的透鏡單元同心地設置的透鏡罩中,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是不會截斷廣角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的形狀,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透鏡單元的前端部。結果,可以以更小的形狀保護透鏡,而不喪失照相機単元的功倉^:。
圖I是應用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的透視 圖2是全方向照相機的分解透視 圖3是全方向照相機的截面 圖4是圖3的箭頭圖A ;
圖5是圖3的箭頭圖B ;
圖6是用于全方向照相機的透鏡罩的透視圖。圖7是示出了用于全方向照相機的透鏡單元和視場角之間的關系的說明圖。
圖8是示出了透鏡單元和視場角之間的關系的說明性透視圖。圖9是示出了在以風吹的狀態移動期間的冷卻功能的圖,且圖9還是熱屏蔽蓋的部分剖視透視圖。圖10是示出了常規透鏡単元和風孔以及平面玻璃之間的關系的說明圖。圖11是示出了常規透鏡単元和透鏡罩之間的關系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通過參考附圖給出本發明實施例的說明。
首先,參考圖I至圖5,將給出應用本發明的全方向照相機的說明。全方向照相機I主要包括照相機組件2 ;容納圖像處理集成電路、電子電路等的圖像處理單元3 ;容納照相機組件2且具有良好通風性的熱屏蔽蓋4 ;和設置在熱屏蔽蓋4中的透鏡罩38。照相機組件2具有照相機安裝框架5,所述照相機安裝框架5由具有良好傳熱屬性的金屬材料制成,例如鋁或銅等,所述照相機安裝框架5是具有圓形截面的筒狀中空本體,豎直照相機単元7和四個水平照相機単元6設置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中。在與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中心線垂直的水平面上存在總共四個水平照相機単元6,且每兩個單元分別設置在彼此垂直的兩條中心線上。水平照相機単元6的光軸與中心線平行或重合。此外,豎直照相機単元7設置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上部端部處,從而與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中心線重合。豎直照相機単元7的光軸與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中心線重合,且是豎直的。要注意的是,照相機安裝框架5可以是具有多邊形截面的筒狀中空本體。可徑向地設置兩個、或三個、或五個或更多個水平照相機単元6。水平照相機単元6包括第一安裝塊體8、以徑向方向從外部插入到第一安裝塊體8中的第一透鏡單元9、以及設置在第一透鏡單元9的焦點位置處的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參見圖3),第一安裝塊體8由具有良好傳熱屬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屬材料,如鋁或銅等。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具有矩形光檢測表面,且所述光檢測表面以豎直方向延伸。散熱翅片20在水平方向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未安裝水平照相機單元6的部分上形成,且散熱翅片20在豎直方向以預定間距設置。第一安裝塊體8具有朝向中心側突出的塊體部分8a和在塊體部分8a周圍凸起的凸緣部分Sb。第一安裝塊體8從外部以使得塊體部分8a穿過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方式插入。凸緣部分8b和照相機安裝框架5通過金屬接觸彼此緊密地裝配,且凸緣部分Sb通過諸如螺栓等的緊固裝置固定到照相機安裝框架5。密封環11置于凸緣部分Sb和照相機安裝框架5之間,且第一安裝塊體8和照相機安裝框架5被不透液體地密封。第一透鏡單元9具有透鏡組46、容納透鏡組46的鏡筒47、和設置在鏡筒47的外部端部上的物鏡48。密封環49設置在物鏡48和鏡筒47之間,且第一透鏡單元9本身具有不透液體結構。第一透鏡單元9插入到第一安裝塊體8中且通過螺紋連接組裝。密封環12置于第一安裝塊體8和第一透鏡單元9之間,且第一透鏡單元9被不透液體地支撐。第一電路板13設置到第一安裝塊體8的內表面上,且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安裝在第一電路板13上。此外,接地層在第一電路板13的前側表面(與第一安裝塊體8接觸的表面)上形成,且第一電路板13通過接地層與第一安裝塊體8接觸。豎直照相機單元7包括第二安裝塊體14、從上方插入到第二安裝塊體14中的第ニ透鏡單元15、以及設置在第二透鏡單元15的焦點位置處的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 (參見圖3),第二安裝塊體14由具有良好傳熱屬性的金屬材料制成,例如鋁或銅等。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具有矩形光檢測表面,且所述光檢測表面以垂直于附圖頁面的方向延伸(參見圖3)。此外,第二安裝塊體14具有接近圓盤形狀,且具有以上下方向延伸通過中心部分的塊體部分14a和與塊體部分14a同心地形成的圓形凸緣部分14b。以塊體部分14a作為中心,三角形散熱翅片21在凸緣部分14b的上表面上以預定傾斜角形成,且散熱翅片21從塊體部分14a徑向延伸。第二透鏡單元15具有與第一透鏡單元9相同的結構,且第二透鏡單元15本身具有不透液體結構。第二透鏡單元15插入到第二安裝塊體14中且通過螺紋連接組裝。密封環17設置于第二安裝塊體14和第二透鏡單元15之間,且第二透鏡單元15和第二安裝塊 體14被不透液體地密封。第二安裝塊體14設置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上部端部中使得第二安裝塊體14覆蓋上部端部的開ロ,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上部端部和凸緣部分14b通過金屬接觸彼此緊密地裝配,且凸緣部分14b通過諸如螺栓等的緊固裝置固定到照相機安裝框架5。密封環18設置于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上部端部和凸緣部分14b之間,且照相機安裝框架5和第二安裝塊體14被不透液體地密封。第二電路板19設置到第二安裝塊體14的下表面上,且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安裝在第二電路板19上。此外,接地層在第二電路板19的上表面(與第二安裝塊體14接觸的表面)上形成,且第二電路板19通過接地層與第二安裝塊體14接觸。凸緣22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下部端部處形成,圖像處理單元3設置到凸緣22的下表面上,密封環23置于圖像處理單元3和凸緣22之間,圖像處理單元3和凸緣22被不透液體地密封。圖像處理單元3具有底殼24和容納在底殼24中的電路板25,且圖像處理集成電路26安裝在電路板25的后表面上。傳熱部分27配置成在底殼24的位置處突出,其中,傳熱部分27面向圖像處理集成電路26,且傳熱部分27通過傳熱構件28與圖像處理集成電路26接觸。例如,作為傳熱構件28,使用熱傳導海綿體,例如絕緣硅橡膠等。底殼24和傳熱部分27優選被整體地模制,且底殼24由具有良好傳熱屬性的金屬材料制成,例如鋁或銅。傳熱構件28和傳熱部分27用作傳熱路徑,由電路板25生成的熱量通過所述傳熱路徑傳輸給底殼24。照相機組件2通過照相機安裝框架5、安裝到照相機安裝框架5上的水平照相機單元6、豎直照相機単元7和圖像處理單元3構成不透液體結構。此外,照相機安裝框架5、第一安裝塊體8、第二安裝塊體14和底殼24由具有良好傳熱屬性的金屬材料制成,散熱翅片20和散熱翅片21被形成,且照相機組件2本身具有散熱器的功能。熱屏蔽蓋4配置成容納照相機組件2,且在容納照相機組件2的狀態中,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置于照相機組件2和熱屏蔽蓋4之間。例如,使用具有低傳熱屬性的材料作為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的材料,如聚縮醛樹脂等。
熱屏蔽蓋4形成截面為八邊形的八邊形棱柱。八邊形形狀通過交替地設置長邊和短邊形成,兩對相対的長邊和兩對相対的短邊分別彼此平行。縫隙36在包括長邊的每個側表面(下文將稱為長邊表面34)和包括短邊的每個側表面(下文將稱為短邊表面35)之間沿分水線形成,長邊表面34和短邊表面35由縫隙36彼此分開。長邊表面34面向水平照相機單元6,且在長邊表面34中與水平照相機單元6的光軸同心地形成透鏡孔37。透鏡孔37的直徑設定為大于第一透鏡單元9的端部部分的直徑。在照相機組件2容納在熱屏蔽蓋4中的狀態,物鏡48從長邊表面34的表面伸出且在第一透鏡單元9周圍形成間隙。此外,透鏡罩38與透鏡孔37同心地安裝在長邊表面34上。參考圖6,將給出透鏡罩38的說明。
透鏡罩38具有正方形外部形狀且孔57在透鏡罩38的中心處形成。所述孔57具有與透鏡孔37的直徑相同或幾乎相同的直徑。透鏡罩38的表面由彎曲表面形成,其不會截斷水平照相機単元6的視場角,透鏡罩38的表面的最大高度(距長邊表面34的高度)高于第一透鏡單元9的最大伸出部分的高度。當水平照相機単元6獲取圖像時,除了第一透鏡單元9具有的最大視場角之外,根據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的形狀限制視場角。S卩,在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的形狀是矩形的情況下,短邊方向的視場角Wa小,且長邊方向的視場角Wb大于視場角Wa,對角方向的視場角Wc最大(參見圖7和圖8)。因而,透鏡罩38的表面上的彎曲表面形成為不會截斷視場角Wa、Wb和Wc。S卩,如果假定透鏡罩38具有正方形外部形狀,且與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為Ha,與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為Hb (〈Ha),且凹彎曲表面51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凹彎曲表面51在孔57邊緣處的高度為He (〈Hb)。此外,在凹彎曲表面51的對角方向的視場角等于或大于第一透鏡單元9的最大視場角。透鏡罩38的表面配置如上所述。因而,可以確保視場角且提供比透鏡的最前部表面伸出更多的伸出部分,此外可以有效地截斷視場角外部的光。透鏡罩38的最大高度Ha大于物鏡48從長邊表面34的表面伸出的量。類似地,透鏡孔37在熱屏蔽蓋4的頂板表面中與第二透鏡單元15的光軸同心地形成,透鏡罩38與透鏡孔37同心地安裝在頂板上。透鏡罩38保護從熱屏蔽蓋4伸出的物鏡48。下部隔熱構件31由固定構件段31b和處于突出形狀的四個構件段31a構成,固定構件段31b具有弧形,被附連到相鄰構件段31a從而與其連接。構件段31a通過螺釘以構件段31a置于凸緣22上的狀態固定到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下部部分上,固定構件段31b通過螺釘固定到構件段31a上,從而在固定構件段31b和構件段31a的端表面之間夾持短邊表面35的下部端部。此外,上部隔熱構件32具有環形,帶有孔41,第二安裝塊體14可以插入到所述孔41中,上部隔熱構件32的外部形狀是規則八邊形,凸起部分43在每隔ー個邊的上表面上形成。上部隔熱構件32安裝在第二安裝塊體14的上表面上。在構件段31a安裝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且上部隔熱構件32安裝在第二安裝塊體14上的狀態,熱屏蔽蓋4從第二安裝塊體14上方置于照相機組件2上,使得照相機組件2容納在熱屏蔽蓋4中。熱屏蔽蓋4通過螺釘緊固到凸起部分43上,所述螺釘穿過熱屏蔽蓋4的頂板表面。此外,固定所述固定構件段31b。圖4和5示出了在熱屏蔽蓋4裝上的狀態時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之間的關系。熱屏蔽蓋4的下部端部由下部隔熱構件31幾乎氣密地封閉。上部隔熱構件32在每隔ー邊與長邊表面34接觸,且在每隔ー個相鄰邊與短邊表面35隔開,且在每個短邊表面35和上部隔熱構件32之間形成間隙44。因而,照相機安裝框架5由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保持在熱屏蔽蓋4的中心處,且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周圍形成用于散熱的空間45。此外,在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之間形成的空間45a與在上部隔熱構件32上方形成的空間45b通過間隙44連通。此外,由于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置于照相機組件2和熱屏蔽蓋 4之間,因而照相機組件2和熱屏蔽蓋4彼此熱隔離。在全方向照相機I中,其配置成使得作為不透液體結構的照相機組件2容納在開放式熱屏蔽蓋4中,此外,物鏡48從熱屏蔽蓋4伸出。因而,在熱屏蔽蓋4上僅僅形成具有與第一透鏡單元9和第二透鏡單元15幾乎相同的直徑的透鏡孔37就足夠了。而且,由于不需要形成寬的風孔,因而可以減小熱屏蔽蓋4的尺寸。由于不需要不透液體地覆蓋風孔的玻璃,因而成本也減少。此外,由于透鏡罩38設置在孔37上,因而物鏡48由透鏡罩38保護。如果全方向照相機I掉落等,防止物鏡48的損壞或破裂。全方向照相機I具有以下冷卻功能。全方向照相機I中的典型熱量生成構件是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和圖像處理集成電路26。從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生成的熱量從第一電路板13的接地層傳遞給塊體部分8a且通過凸緣部分8b進ー步傳輸給照相機安裝框架5。第一安裝塊體8和照相機安裝框架5用作散熱器,且熱量從凸緣部分8b的表面和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表面散熱到空間45a中。此外,由于散熱翅片20在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表面上形成,因而熱量被有效地散熱。此外,從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生成的熱量從第二電路板19的接地層傳遞給塊體部分14a。傳遞給塊體部分14a的熱量從凸緣部分14b的表面和散熱翅片21有效地散熱到空間45b中。另外,熱量的一部分通過凸緣部分14b傳遞給照相機安裝框架5,且熱量還從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表面散熱。根據散熱狀態,可以省去散熱翅片20和散熱翅片21中的一個或兩者。照相機組件2具有不透液體結構,且在內部容納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和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和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是生熱元件,從第一圖像采集元件10和第二圖像采集元件16生成的熱量通過接地層有效地傳遞給照相機安裝框架5、第一安裝塊體8和第二安裝塊體14,且從照相機安裝框架5、第一安裝塊體8和第二安裝塊體14的表面散熱。因而,照相機組件2整體上可以被當作生熱元件。空間45a通過縫隙36和透鏡孔37與熱屏蔽蓋4的外部連通。此外,空間45b通過縫隙36的上部部分和第二透鏡單元15的周邊與外部連通。此外,空間45a和空間45b通過間隙44在上下方向彼此連通。
因而,空間45a和空間45b中的靠近照相機組件2的空氣被照相機組件2加熱,且加熱空氣在不阻擋對流的情況下向上流動,且外部空氣被抽吸通過縫隙36和第一透鏡單元9周圍的間隙,且來自于照相機安裝框架5、第一安裝塊體8和第二安裝塊體14的熱量被有效地排放到外部。如上所述,由于照相機組件2具有不透液體結構,因而盡管在熱屏蔽蓋4中形成縫隙36且熱屏蔽蓋4的內部和外部可以彼此連通,但是在不好天氣下(例如,雨天等)戶外使用也是可能的。接下來,現在將描述通過圖像處理集成電路26的熱量生成。由圖像處理集成電路26生成的熱量通過傳熱構件28和傳熱部分27傳遞 給底殼24,且熱量從底殼24的表面散熱。雖然給出了在全方向照相機I處于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全方向照相機I的冷卻功能的描述,但是全方向照相機I安裝在移動物體中以便獲取圖像。例如,全方向照相機I安裝在機動車的車頂上以在移動時獲取全方向圖像。現在將參考圖9描述在全方向照相機I的移動期間的冷卻功能。圖9示出了全方向照相機I在附圖中向右側移動的狀態。當全方向照相機I移動時,風56從迎風的縫隙36流入熱屏蔽蓋4的內部,且通過順風的縫隙36流出。因而,顯著地改進冷卻效果。要注意的是,如果全方向照相機I處于靜止,在風吹的狀態下,可以類似地獲得該冷卻效果。現在將給出全方向照相機I在高溫下和在直接太陽光下使用的情況的描述。當全方向照相機I用直接太陽光照射吋,由于太陽能熱,照射部分的溫度變得顯著高。在全方向照相機I的情況下,熱屏蔽蓋4用直接太陽光照射,且熱屏蔽蓋4的溫度變得高。另ー方面,照相機組件2容納在熱屏蔽蓋4內,且熱屏蔽蓋4阻擋直接太陽光。此夕卜,照相機組件2通過下部隔熱構件31和上部隔熱構件32與熱屏蔽蓋4熱隔離。因而,不存在照相機組件2由來自于熱屏蔽蓋4的熱傳導加熱的情況。此外,由于空間45在照相機組件2周圍形成且空間45通過縫隙36和透鏡孔37與外部連通,因而被加熱空氣通過對流釋放到外部且被加熱空氣不停滯在內部,甚至在熱屏蔽蓋4的溫度變得高且空間45中的空氣由熱屏蔽蓋4加熱時也是如此。因而,甚至在全方向照相機I在直接太陽光下在高溫下使用時,全方向照相機I也能正常操作。關于熱屏蔽蓋4的形狀,截面可以是圓形或矩形,且如果熱屏蔽蓋4能夠容納照相機組件2,那么任何形狀都可以滿足。此外,關于上部隔熱構件32的形狀,如果上部隔熱構件32上方和下方的空間45彼此連通,那么任何形狀都可以滿足。因而,凹進部分可以在上部隔熱構件32周圍形成或者在上下方向穿過的孔可以在上部隔熱構件32中形成。此外,雖然在前述實施例中設置四個水平照相機単元6,但是可以設置三個、五個或更多個水平照相機単元6。此外,當不需要獲取上側的圖像時,可以省去豎直照相機単元7。另外,照相機安裝框架5的下部端部開ロ部分由底殼24不透液體地覆蓋,但是還可以設置底板,且該下部端部開ロ部分可以使用底板不透液體地覆蓋。
權利要求
1.ー種全方向照相機,包括照相機組件,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徑向設置的兩個或更多個水平照相機単元;和用于容納所述照相機組件的蓋,其中,在所述蓋上形成透鏡孔,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的物鏡通過所述透鏡孔伸出,透鏡罩與所述透鏡孔同心地設置在所述蓋上,所述透鏡罩具有的表面形狀不會截斷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物鏡從所述蓋伸出的量。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方向照相機,其中,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指向豎直方向的豎直照相機単元。
3.根據權利要求I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向照相機,其中,所述照相機組件具有不透液體結構,且所述蓋具有通風ロ。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方向照相機,其中,所述水平照相機単元具有矩形圖像采集元件,所述透鏡罩的形狀是正方形,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設計成使得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小干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凹彎曲表面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向照相機,其中,所述豎直照相機単元具有矩形圖像采集元件,所述透鏡罩的形狀是正方形,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設計成使得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短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小干與所述圖像采集元件的長邊平行的部分的高度,凹彎曲表面沿對角線以對角方向形成。
6.一種與廣角照相機単元的透鏡單元同心地設置的透鏡罩,其中,所述透鏡罩的表面形狀是不會截斷所述廣角照相機単元的視場角的形狀,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透鏡單元的前端部。
全文摘要
全方向照相機包括具有徑向設置的兩個或更多個水平照相機單元(6)的照相機組件(2);和用于容納所述照相機組件的蓋(4),在所述全方向照相機中,在所述蓋上形成透鏡孔(37),所述水平照相機單元的物鏡通過所述透鏡孔伸出,透鏡罩(38)與所述透鏡孔同心地設置在所述蓋上,所述透鏡罩具有的表面形狀不會截斷所述水平照相機單元的視場角,且所述透鏡罩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物鏡從所述蓋伸出的量。
文檔編號G03B17/00GK102692789SQ20121007953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4日
發明者山田弘一, 笹川潤 申請人:株式會社拓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