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運送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片材運送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片材運送裝置包括殼體、第一運送路徑、第二運送路徑、匯合運送路徑以及導向部件。匯合運送路徑被與所述第一運送路徑以及第二運送路徑的匯合部分連接,并向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延伸。導向部件被配置在第一運送路徑以及第二運送路徑的匯合部分,其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進行姿勢改變,所述第一位置是將第一片材從第一運送路徑向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將第二片材從第二運送路徑向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導向部件包括配置在與片材寬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視圖中的較長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中央部的附近的支點部,其通過以支點部為中心轉動來進行所述姿勢改變。由此,能夠提供沿著片材運送路徑的形狀的導向部件。
【專利說明】片材運送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片材運送裝置以及具有該片材運送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片材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在圖像形成部的感光鼓上形成調色劑像,在轉印壓印部將調色劑像轉印到片材上。圖像形成裝置還包括定影部,轉印有調色劑像的片材在定影部被施加定影處理之后被排出。
[0003]在上述的圖像形成裝置中,配置有向轉印壓印部供給片材的供紙裝置。供紙裝置包括片材盒以及手動托盤。而且,從片材盒延伸設置的第一片材運送路徑和從手動托盤延伸設置的第二片材運送路徑在運送路徑匯合部匯合之后到達所述轉印壓印部。因此,為了將第一片材運送路徑以及第二片材運送路徑中的一者選擇性地與轉印壓印部連通,需要在運送路徑匯合部上配置能夠擺動的切換導向部件。
[0004]另外,已有具有在與片材運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截面視圖中呈細長狀的切換導向部件的圖像形成裝置。在該圖像形成裝置中,通過切換導向部件的上端側以配置在切換導向部件的下端部的支點為中心轉動來切換片材運送路徑。
【發明內容】
[0005]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出進一步改良上述現有技術而得到的技術。
[0006]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涉及的片材運送裝置包括殼體、第一運送路徑、第二運送路徑、匯合部、匯合運送路徑以及導向部件。
[0007]所述第一運送路徑被布置在所述殼體中,用于運送第一片材。
[0008]所述第二運送路徑被布置在所述殼體中,用于運送第二片材。
[0009]所述第一運送路徑和所述第二運送路徑在所述匯合部匯合。
[0010]所述匯合運送路徑被與所述匯合部連接,其向所述第一運送路徑以及第二運送路徑的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延伸。
[0011]所述導向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匯合部分,其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進行姿勢改變,所述第一位置是將所述第一片材從所述第一運送路徑向所述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將所述第二片材從所述第二運送路徑向所述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
[0012]而且,所述導向部件與所述各片材的片材寬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視圖中呈細長形狀,其具有配置在所述細長形狀的較長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中央部附近的支點部,所述導向部件通過以所述支點部為中心轉動來進行所述姿勢改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0014]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0015]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內部截而圖;
[0016]圖4是放大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圖;
[0017]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運送匯合部的放大截面圖;
[0018]圖6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中,殼體開閉部處于開放狀態的截面圖;
[0019]圖7是放大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比較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圖;
[0020]圖8是放大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比較的圖像形成裝置的運送匯合部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圖;
[0021]圖9是示出在本發明的他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中,殼體開閉部處于開放的狀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圖1以及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I的外觀立體圖。另外,圖3是圖像形成裝置I的內部截面圖。圖1至圖3所示的圖像形成裝置I是所謂的單色數碼復合機,但是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裝置可以是如彩色數碼復合機、彩色打印機、傳真裝置等,用于在片材上形成調色劑圖像和墨水圖像等其他的裝置。此外,以下的說明中使用的如“上”或“下”,“前”或“后”,“左”或“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語其目的僅僅是使說明的明確化,而不對圖像形成裝置的原理進行任何限定。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用語“片材”是指復印紙張、銅版紙、OHP片材、厚紙、明信片、描圖紙或者接受圖像形成處理的其他的片材材料,或者接受圖像形成處理以外的任意的處理的片材材料。
[0023]圖像形成裝置I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主殼體2。主殼體2包括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下部殼體21 (殼體)、布置在下部殼體21的上方的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上部殼體22、以及連接下部殼體21和上部殼體22的連結殼體23。連結殼體23沿著主殼體2的右邊緣以及背面邊緣延伸。被施以印刷處理的片材S被排出至下部殼體21、上部殼體22以及連結殼體23所包圍的排出空間24。特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片材S被排出至配置在下部殼體21的上表面部的排紙部241、以及被配置在排紙部241的上方的排紙托盤242 (圖3)。
[0024]配置在上部殼體22的正面方向的操作部221包括例如IXD觸摸面板222。操作部221形成為能夠輸入與圖像形成處理相關的信息。使用者例如能夠通過IXD觸摸面板222輸入要印刷的片材的張數等,輸入印刷濃度等。在上部殼體22內主要容納有用于讀取原稿的圖像的設備以及負責圖像形成裝置I的整體控制的電子電路。
[0025]布置在上部殼體22上的壓蓋223用于按壓原稿。壓蓋223的背面側被上部殼體22支持,壓蓋223被以其前面側能夠上下轉動的方式安裝。使用者將壓蓋223向上方轉動,將原稿載置到上部殼體22上。之后,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21能夠使布置在上部殼體22內的設備讀取原稿的圖像。
[0026]在下部殼體21的右側面布置有手動托盤240。手動托盤240的上端240B側能夠以下端240A(圖3)為支點上下轉動。當手動托盤240被向下方轉動,手動托盤240位于向下部殼體21的右方突出的位置時,用戶能夠將片材S載置到手動托盤240上。手動托盤240上的片材S (片材S2、第二片材)基于用戶通過操作部221輸入的指示被吸入下部殼體21內之后,被施加圖像形成處理,并被排出到排出空間24。另外,在下部殼體21的內部形成有配置后述的各種裝置的內部空間S(圖3)。
[0027]圖像形成裝置I包括供紙裝置10、校準輥對116、以及圖像形成部120。供紙裝置10包括盒110 (片材承載部)、供紙部11、第二供紙輥114、運送匯合部101。
[0028]盒110的內部容納片材S(片材S1、第一片材)。盒110能夠從下部殼體21向正面方向(圖3的紙面跟前方向)拉出。容納于盒110內的片材S在下部殼體21內被向上方送出。之后,片材S基于使用者通過操作部221輸入的指示在下部殼體21內被施以圖像形成處理,并被排出到排出空間24。盒110包括支持片材S的升降板111。升降板111以將片材S的前邊緣向上方推的方式傾斜。
[0029]供紙部11包括拾取輥112、第一供紙輥113。供紙部11將盒110的片材S送出至片材運送路徑PP。片材運送路徑PP是為了使片材從供紙部11經由校準輥對116通過布置在圖像形成部120內的轉印位置TP而布置的運送路徑。
[0030]拾取輥112被配置在被升降板111向上方推升的片材S的前邊緣之上。當拾取輥112旋轉時,片材S被第一供紙輥113從盒110中送出。
[0031]第一供紙輥113被布置在拾取輥112的片材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第一供紙輥113進一步將片材S向片材運送方向的下游側送出。此外,在第一供紙輥113的下方配置有與第一供紙輥113相對的對置輥115。在第一供紙輥113以及對置輥115的相對部處形成有送出所述片材S的供紙壓印部。
[0032]第二供紙輥114被布置在手動托盤240的下端240A的內側。第二供紙輥114將手動托盤240上的片材運送到下部殼體21內。使用者能夠選擇使用盒110中容納的片材S或者載置在手動托盤240的上的片材S。
[0033]運送匯合部101是從盒110延伸設置的片材運送路徑和從手動托盤240延伸設置的片材運送路徑匯合的部分。此外,后面詳細說明運送匯合部101。
[0034]校準輥對116限定了與片材運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片材的位置。由此來調整在片材S上形成的圖像的位置。校準輥對116在輥之間形成壓印部。校準輥對116配合在圖像形成部120中向片材S上轉印調色劑圖像的時機而將片材S運送至圖像形成部120。另外,校準輥對116具有修正片材S的傾斜行進(歪斜)功能。
[0035]圖像形成部120包括感光鼓121、帶電器122、曝光裝置123、顯影裝置124、調色劑容器125、轉印輥126、清潔裝置35以及除電器50。
[0036]感光鼓121具有大致圓筒體的形狀。感光鼓121在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并且承載與該靜電潛像對應的調色劑圖像。
[0037]帶電器122被施以預定的電壓,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勻地帶電。曝光裝置123向通過帶電器122而帶電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該激光是按照從以能夠與圖像形成裝置I進行通信的方式連接的個人計算機等外部裝置(未圖示)輸出的圖像數據來照射的。其結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與圖像數據對應的靜電潛像。
[0038]顯影裝置124向形成有靜電潛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給調色劑。調色劑容器125向顯影裝置124供給調色劑。調色劑容器125依次或者根據需要向顯影裝置124供給調色劑。一旦顯影裝置124向感光鼓121供給調色劑,則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的靜電潛像被顯影(可視化)。其結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了調色劑圖像。顯影裝置包括在周面上承載調色劑的顯影輥124A。顯影輥124A在顯影位置被與感光鼓121相對地配置。顯影輥124A被旋轉驅動而向感光鼓121供給調色劑。
[0039]轉印輥126在轉印位置TP處與感光鼓121的周面相對地布置。轉印輥126在轉印位置TP處被向與感光鼓121相同的方向旋轉驅動。在轉印位置TP處,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片材S上。
[0040]清潔裝置35在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片材S上之后除去感光鼓121的周面上殘留的調色劑。除電器50向周面被清潔裝置35凈化了的感光鼓121照射預定的除電光。其結果是,使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電勢被均勻化。
[0041]在被清潔裝置35凈化之后,被除電器50除電后的感光鼓121的周面再次通過帶電器122的下方而均勻地帶電。之后,重新進行上述的調色劑圖像的形成。
[0042]圖像形成裝置I在比圖像形成部120更靠運送方向下游側還包括定影片材S上的調色劑圖像的定影裝置130。定影裝置130包括使片材S上的調色劑熔融的加熱輥131和使片材S緊貼加熱輥131的壓力輥132。一旦片材S通過加熱輥131和壓力輥132之間,則調色劑圖像被定影到片材S上。
[0043]圖像形成裝置I還包括被布置在定影裝置130的下游的運送輥對133、被布置在運送輥對133的下游的切換部70、下排出輥134、以及上排出輥135。運送輥對133向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運送通過定影裝置130實施了定影處理的片材S。切換部70具有在運送輥對133的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切換片材S的運送方向的功能。下排出輥134被配置在切換部70的左方,將由運送輥對133運送來的片材S排出到排紙部241。上排出輥135被配置在下排出輥134的上方將由運送輥對133運送來的片材S排出到安裝在排紙部241的上方的排紙托盤242。
[0044]接著,參照圖4以及圖5,詳細說明有關本實施方式的運送匯合部101。圖4是放大包括供紙裝置10的圖像形成裝置I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圖,圖5是在圖4中進一步放大運送匯合部101的周邊而得到的截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三條片材運送路徑(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1、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匯合于運送匯合部101。
[0045]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 (第一運送路徑)是運送從盒110供紙的片材SI (第一片材)的運送路徑。所述片材Si被經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向右方并且稍上方運送。如上所述,片材SI通過第一供紙輥113和對置輥115之間的供紙壓印部并被運入運送匯合部101 (圖5的箭頭Dl)。此外,在對置輥115的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配置有蓋部件118。蓋部件118包括引導部118A和保護部118B。弓丨導部118A被配置在蓋部件118的上端部,其界定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的一部分,即,引導部118A被沿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的片材SI的運送方向延伸設置。保護部118B被與引導部118A連續設置并且與對置輥115的周面隔開間隔地沿所述對置輥115的周面配置。保護部118B防止為了進行運送匯合部101的片材堵塞的恢復作業,而在如后述那樣將運送匯合部101露出到圖像形成裝置I的外部時,劃傷置輥115的周面或者異物附著于置輥115的周面。
[0046]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 (第二運送路徑)是運送從手動托盤240供紙的片材S2 (第二片材)的運送路徑。所述片材S2沿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被向朝向左方并且上方的方向運送。另外,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在運送匯合部101處與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匯合。在前述的第二供紙輥114的下方配置有對置襯墊117。
[0047]對置襯墊117是在其與第二供紙輥114之間形成供紙壓印部的部件。對置襯墊117在第二供紙輥114的左方并且下方被與第二供紙輥114相對地配置。對置襯墊117包括襯墊基材部117A、襯墊前端部117B、襯墊滑動摩擦部117C。襯墊基材部117A是對置襯墊117的主體部分,是與第二供紙輥114相對地配置的板狀部件。襯墊前端部117B被從襯墊基材部117A的上端部向左方延伸設置。襯墊滑動摩擦部117C被固定在襯墊基材部117A的上表面部。襯墊滑動摩擦部117C與第二供紙輥114的周面抵接,在其與第二供紙輥114的周面之間形成供紙壓印部。為了很好地分離手動托盤240上載置的片材S2,襯墊滑動摩擦部117C使用了摩擦系數高的材料。隨著第二供紙輥114的旋轉,片材S2通過第二供紙輥114和襯墊滑動摩擦部117C之間,并被運入運送匯合部101 (圖5的箭頭D2)。
[0048]另外,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 (第三運送路徑)是配置在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和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之間自下方朝向上方的運送路徑。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是經由圖4所示的連結開口部21R直至運送匯合部101的運送路徑。在將分體式的未圖示的供紙盒安裝到如圖1或者圖2所示的圖像形成裝置I上的情況下,從所述供紙盒供紙的片材S3(第三片材)被運入連結開口部21R,并被沿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運送(圖5的箭頭D3)。
[0049]在以上三個片材運送路徑的匯合部分,即,運送匯合部101配置有導向部件90。導向部件90引導從任一個片材運送路徑運送來的片材S,將其運入匯合運送路徑15(圖5)(第四運送路徑)。換言之,導向部件90將經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1、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運送的片材S向上方引導。匯合運送路徑15的左側由第一壁部150界定,匯合運送路徑15的右側由第二壁部151界定。而且,被運入匯合運送路徑15的片材S在到達前述的校準輥對116之后被運送至圖像形成部120。
[0050]參照圖5,導向部件90是在與片材S的運送方向正交的截面視圖中呈細長形狀、且沿前后方向(與圖5的紙面正交的方向)延伸設置的板狀部件。導向部件90包括支點部901、導向部901A、以及抵接部901B。
[0051]支點部901在所述截面視圖中被配置在導向部件90的較長方向的中央部。支點部901成為導向部件90的轉動的支點。而且,導向部件90以該支點部901為支點轉動,并能夠在圖5的第一位置90A和第二位置90B之間改變位置。即,在第一位置90A處,導向部件90的上端部配置在最右方。另外,在第二位置90B處,導向部件90的上端部配置在最左方。另外,在導向部件90的轉動中,將位于第一位置90A和第二位置90B之間,且導向部件90向大致鉛垂方向延伸的位置定義為第三位置90C。
[0052]導向部901A是導向部件90中的比支點部901更向上方延伸設置的部分。導向部901A具有向上端稍稍變細的形狀。導向部901A包括作為一對側面的左導向面902和右導向面903。左導向面902是導向部901A的左側的側面。另外,右導向面903是導向部901A的右側的側面。
[0053]抵接部901B(突部)是導向部件90中的比支點部901向下方(第三方向的上游偵U)延伸設置的部分。此外,在抵接部901B的左側的側部的接近支點部901的區域具有向外側隆起的形狀。而且,在前述的導向部件90的第一位置90A,作為所述隆起的部分的壁面的左導向面上游部90S被沿著蓋部件118的引導部118A配置,并界定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的一部分。而且,抵接部901B在導向部件90的轉動中與對置襯墊117的襯墊前端部117B抵接,從而規定了導向部件90的第二位置90B。此時,抵接部901B的右側部界定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一部分。另外,抵接部901B(左導向面上游部90S的下端部)與蓋部件118的保護部118B抵接,從而規定了導向部件90的第一位置90A。
[0054]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定導向部件90的重心使得由于導向部件90的自重,導向部件90被配置第一位置90A。此外,作為其他的實施方式,也可以設定為在支點部901處配置未圖示的螺旋彈簧,在其他的外力沒有作用于導向部件90的情況下,通過螺旋彈簧的施力使得導向部件90配置在第一位置90A。
[0055]另外,在導向部件90的右方與導向部件90相對地配置有壁部119。壁部119 一體地固定于后述的殼體開閉部21A。壁部119在其與導向部件90之間界定了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端部。
[0056]接著,說明片材被從各片材運送路徑運入運送匯合部101時的導向部件90的動作。
[0057]在容納在盒110中的片材SI被運送至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導向部件90由于自重配置在第一位置90A。因此,通過第一供紙棍113以及對置棍115之間的片材SI在與引導部118A以及左導向面上游部90S滑動摩擦的同時,被第一位置90A的導向部件90的左導向面902向上方引導。而且,所述片材SI在與第二壁部151滑動摩擦的同時被從匯合運送部15運送至校準輥對116。此外,在圖像形成裝置I中,與手動托盤240相比,更多地是從盒110中承載的片材SI中進行供紙,因此,通過將導向部件90的通常配置位置設定為第一位置90A,可穩定地運送所述片材SI。
[0058]另一方面,在手動托盤240上載置的片材S2通過第二供紙輥114以及對置襯墊117之間后,被朝向由于自重而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的導向部件90運送。此時,在本實施方式中,預先設定對置襯墊117(襯墊滑動摩擦部117C)的角度,使得沿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運送的片材S2的前端部與導向部件90的右導向面903的比支點部901靠上方的接觸部90P抵接。因此,通過片材S2的前端部與接觸部90P抵接,導向部件90以支點部901為中心轉動,配置到第二位置90B。由此,片材S2與第二位置90B的導向部件90的右導向面903滑動摩擦的同時被向上方引導。而且,所述片材S2在與第一壁部150滑動摩擦的同時被從匯合運送部15運送至校準輥對116。
[0059]而且,從未圖示的分體式的供紙盒供紙的片材S3被經由連結開口部21R運入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圖5的箭頭D3)。在本實施方式中,預先設定作為界定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的右側的壁部的第三壁部152的角度,使得片材S3的前端部與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情況同樣地與導向部件90的接觸部90P抵接。而且,通過片材S3的前端部與接觸部90P抵接,導向部件90以支點部901為中心轉動,從而配置到第三位置90C。由此,片材S3與第三位置90C處的導向部件90的右導向面903滑動摩擦的同時被向上方引導。而且,所述片材S3在通過第一壁部150和第二壁部151之間的同時,被從匯合運送部15運送至校準輥對 116。
[0060]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導向部件90的轉動,從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1、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運送的片材S被穩定地引導向匯合運送部15。此時,導向部件90的轉動的支點被配置在導向部件90的較長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夠使導向部件90在盡可能地縮小了的空間中以大的可動范圍轉動。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第一位置90A中的左導向面902和鉛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21度。另外,第二位置90B中的右導向面903與鉛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29.8度。換言之,導向部件90切換的兩個片材運送方向所成的角度是50.8度。因此,在具有從左方到達運送匯合部101的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和從右方到達運送匯合部101的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供紙裝置10中,無論是從哪一個運送路徑運送來的片材S,都能夠在減少對片材S的運送負載的狀態下,將片材S穩定地向上方運送。此外,在沒有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將導向部件90的轉動支點配置在較長方向的中央部的情況下,難以確保導向部件90如上述那樣有大的可動范圍。
[0061]圖7是放大與本實施方式進行比較參照的圖像形成裝置IZ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圖。圖8是放大與本實施方式進行比較的圖像形成裝置的運送匯合部IOlZ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圖。參照圖8,運送匯合部IOlZ包括與本實施方式的導向部件90進行比較參照的擺動導向95。擺動導向95能夠以配置在下端部配置的支點951為中心擺動。當擺動導向95擺動,且作為擺動導向95的右方的側面的右導向面953與配置在圖像形成裝置IZ的內部的抵接壁96抵接時,擺動導向95被配置在最右方(圖8的95A)。在該情況下,擺動導向95將通過第一供紙輥113Z以及對置輥115Z之間的片材S向上方引導。另外,作為擺動導向95的左方的側面的左導向面952被沿第二壁部151Z配置。另一方面,當通過所述擺動,而擺動導向95的左導向面上游部95S與引導部118AZ抵接時,擺動導向95被配置在最左方(圖8的95B)。在該情況下,擺動導向95將通過第二供紙輥114Z以及對置襯墊117Z之間的片材S向上方引導。此時,擺動導向95的右導向面953被配置為沿著第一壁部150Z。
[0062]這樣,在擺動導向95以配置在擺動導向95的下端部的支點951為中心擺動的情況下,支點951和擺動導向95的上端部分離,因此,擺動導向95的可動范圍變窄。在圖8中,位于最右方的擺動導向95A的左導向面952與鉛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11度。另外,位于最左方的擺動導向95B的右導向面953與鉛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25.8度。換言之,擺動導向95切換的兩個片材運送方向所成的角度是36.8度。而且,在如圖8所示的情況下,當通過第一供紙棍113Z以及對置棍115Z之間的片材S被向擺動導向95A運送時,在擺動導向95的左導向面上游部95S和引導部118AZ之間形成空隙。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在導向部件90的第一位置90A,左導向面上游部90S被配置為與引導部118A相連。因此,與圖8所示的方式比較,能夠穩定地引導片材S。
[0063]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是在運送匯合部101中片材S發生堵塞的情況下,通過導向部件90的姿勢,所述片材S容易地被除去。圖6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I中殼體開閉部21A被開放的狀態的截面圖。如圖6所示,作為圖像形成裝置I的下部殼體21的右側部分的殼體開閉部21A能夠以下方為支點轉動。通過殼體開閉部21A的轉動,使片材運送路徑PP的一部分向下部殼體21的外部露出。特別是,通過殼體開閉部21A的轉動,運送匯合部101被露出。詳細地說,通過殼體開閉部21A的轉動,前述的壁部119從導向部件90離開。因此,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下游側端部向下部殼體21的外部露出。其結果是,即使是在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中發生片材S2堵塞的情況下,也能夠容易地除去片材S2。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導向部件90的自重,導向部件90配置在第一位置90A。其結果是,在圖6中,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的一部分,即位于第一位置90A的導向部件90的左方的區域X向外部露出。因此,即使是在沿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以及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運送來的片材S2或者S3在導向部件90的右方堵塞的情況下,亦或是沿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運送來的片材SI在導向部件90的左方堵塞的情況下,都能夠容易地除去所述片材S。
[0064]根據以上的實施方式,導向部件90在第一位置90A將沿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運送的片材SI引導至匯合運送路徑15。另外,導向部件90在第二位置90B將沿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運送的片材S2引導至匯合運送路徑15。導向部件90以配置在較長方向的中央部的支點部901為中心轉動。因此,在導向部件90將引導向匯合運送路徑15的片材S的運送路徑在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和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之間切換時,與支點被配置在導向部件90的較長方向的一端的情況相比較,能夠確保導向部件90大的可動范圍。
[0065]S卩,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導向部件90的轉動動作能夠以支點部901為中心節省空間地大幅轉動,因此,導向部件90為了上述切換而以支點部901為中心轉動,比支點部901靠上述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的右導向面903以及左導向面902成為匯合運送路徑15的一部分,能夠節省空間地構成比支點部901靠上述片材運送方向上流側的抵接部901B與襯墊前端部117B或者保護部118B抵接的動作。由此,能夠節省空間地使為了上述切換而進行轉動的導向部件90具有沿著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1、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以及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的形狀。
[0066]另外,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當導向部件90以支點部901為中心轉動時,導向部件90的抵接部901B界定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以及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一部分。因此,導向部件90能夠沿著切換運送方向的片材運送路徑的形狀理想地引導片材。
[0067]另外,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導向部件90由于自重或者支點部901所具有的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穩定地配置在第一位置90A。因此,能夠將沿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運送來的片材SI正確引導至匯合運送路徑15。而且,通過使沿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運送的片材S2的前端部與導向部件90抵接,從而導向部件90從第一位置90A移動到第二位置90B。因此,即使是在導向部件9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的狀態,也能夠將沿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運送的片材S2正確地引導至匯合運送路徑15。
[0068]另外,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通過片材S2的前端部與比支點部901靠第二方向下游側(上方)的接觸部90P抵接,導向部件90能夠可靠地從第一位置90A移動到第二位置90B。
[0069]另外,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在殼體開閉部21A的打開狀態下,壁部119從導向部件90離開,因此,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的一部分被向下部殼體21的外部開放。另外,通過導向部件9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的一部分向下部殼體21的外部露出。因此,在導向部件90的周邊,即使是在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或者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發生片材S堵塞的情況下,也能夠容易地除去所述片材S。
[0070]另外,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除了向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l以及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之外,導向部件90還能夠將沿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運送來的片材S3弓丨導至匯合運送路徑15 (上方)。
[0071]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供紙裝置10以及圖像形成裝置1,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能夠采取如下的變形實施方式。
[0072](I)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1、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這三個運送路徑匯合于運送匯合部101的方式,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只要是運送匯合部101匯合多個運送路徑即可。另外,第一片材運送路徑P1、第二片材運送路徑P2、第三片材運送路徑P3也不是被限定于分別從盒110、手動托盤240以及未圖示的分體式片材盒延伸設置的方式,只要是向運送匯合部101運送片材的路徑即可。
[0073](2)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以導向部件90由于自重而被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的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導向部件90可以是如上所述通過如螺旋彈簧等施力部件而被配置在作為等待位置的第一位置90A即可,另外,也可以被配置在作為等待位置的第二位置90B或者第三位置90C。
[0074](3)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圖6中,說明了當殼體開閉部21A被開放時,導向部件90停止在第一位置90A的方式,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圖9是在本發明的變形實施方式中當殼體開閉部21A被開放時的圖像形成裝置I的截面圖。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裝置I不具有圖6的蓋部件118。而且,隨著殼體開閉部21A的開放,導向部件90由于自重而比第一位置90A向右方轉動(退避位置)。因此,導向部件90的左方側的區域X被更大地開放,提高了片材S的除去性。而且,在殼體開閉部21A的下端側與導向部件90相對地配置有突起部96。突起部96與導向部件90的前后方向的兩端部相對地配置一對。當殼體開閉部21A被關閉時,突起部96與導向部件90的上端部抵接。其結果是,導向部件90從上述的退避位置向第一位置90A移動。此外,可以設定預先導向部件90的重心以及突起部96的形狀,使得在殼體開閉部21A被關閉的狀態下,導向部件90由于自重而與突起部96抵接而配置在第一位置90A。
【權利要求】
1.一種片材運送裝置,包括: 殼體; 第一運送路徑,其被布置在所述殼體中,用于運送第一片材; 第二運送路徑,其被布置在所述殼體中,用于運送第二片材; 匯合部,所述第一運送路徑以及第二運送路徑在所述匯合部匯合; 匯合運送路徑,其被與所述匯合部連接,其向所述第一運送路徑以及第二運送路徑的片材運送方向下游側延 伸;以及 導向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匯合部,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進行姿勢改變,所述第一位置是將所述第一片材從所述第一運送路徑向所述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將所述第二片材從所述第二運送路徑向所述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 所述導向部件在與所述各片材的片材寬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視圖中呈細長形狀,其具有配置在所述細長形狀的較長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中央部附近的支點部,所述導向部件通過以所述支點部為中心轉動進行所述姿勢改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其中, 比所述支點部靠所述片材運送方向的上游側的所述導向部件的側面部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構成所述第一運送路徑的一部分,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構成所述第二運送路徑的一部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其中, 比所述支點部靠所述片材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的所述導向部件的側面部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時,構成所述匯合運送路徑的一部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其中, 所述導向部件通過自重或者所述支點部所具有的施力部件中的一者的施力而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導向部件由于經由所述第二運送路徑運送來的所述第二片材的前端部抵接而轉動,并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其中, 所述導向部件被構成為,當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時,經由所述第二運送路徑運送來的所述第二片材的所述前端部抵接所述導向部件的比所述支點部靠所述片材運送方向的下游側的側面部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還包括: 壁部,其被與所述導向部件相對地配置,在其與所述導向部件之間形成所述第二運送路徑的一部分;以及 蓋部件,其相對于所述殼體能夠開閉, 在所述蓋部件的打開狀態下,所述導向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匯合部向所述殼體的外部露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其中, 伴隨著所述蓋部件從關閉狀態變化為打開狀態,所述導向部件轉動到比所述第一位置更使所述第一運送路徑向所述殼體的外部露出的退避位置, 所述片材運送裝置還包括:突起部,其被配置在所述蓋部件上,伴隨著所述蓋部件從打開狀態變化為關閉狀態,所述突起部與所述導向部件抵接,并使得所述導向部件從所述退避位置轉動到所述第一位置。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還包括: 片材承載部,所述第一片材承載于其上;以及 手動托盤,所述第二片材載置于其中, 所述第一運送路徑是將所述第一片材從所述片材承載部運送至所述導向部件的運送路徑, 所述第二運送路徑是將所述第二片材從所述手動托盤運送至所述導向部件的運送路徑。
9.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還包括: 第三運送路徑,其被布置在所述殼體中,并從與所述第一運送路徑以及第二運送路徑不同的方向與所述匯合部連接, 所述導向部件還能夠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間進行姿勢改變,所述第三位置是將從所述第三運送路徑運送至所述匯合部的片材向所述匯合運送路徑引導的位置。
10.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 如權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片材運送裝置; 圖像形成部,在所述第一片材以及所述第二片材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部;以及第四運送路徑,將通過所述導向部件引導至所述匯合運送路徑的所述第一片材或者所述第二片材運送到所述圖像形成部。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3576494SQ201310329343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6日
【發明者】山本耕充 申請人:京瓷辦公信息系統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