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申請涉及一種液晶器件、可聚合組合物、液晶器件的制造方法、液晶器件的制造裝置及液晶器件的用途。
背景技術:LCD(LiquidCrystalDisplay)通過如下方式形成畫面:使向列型或近晶型液晶化合物沿一定方向取向,并通過施加電壓來切換取向。LCD的制造工序是需要復雜工序的高成本工序,需要大型生產線及設備。已知一種通過使液晶分散于聚合物基質內而得到的所謂的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在本說明書中術語PDLC表示包括所謂的PNLC(聚合物網絡液晶(PolymerNetworkLiquidCrystal))或PSLC(聚合物穩定液晶(PolymerStabilizedLiquidCrystal))等的上位概念)器件。PDLC可通過涂覆液晶溶液來制造,因此相比現有LCD可通過簡單的工序制造。如專利文獻1等所述,常規的液晶化合物在PDLC中以無取向的狀態存在。因此,PDLC在不施加電壓時呈渾濁的不透明狀態,這種狀態被稱為所謂的散射模式。若對PDLC施加電壓,則液晶化合物隨之排序并呈透明狀態,利用該特征可在透明模式和散射模式之間進行切換。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韓國公開專利第1993-0013794號
技術實現要素:技術問題本申請涉及一種液晶器件、可聚合組合物、液晶器件的制造方法、液晶器件的制造裝置以及液晶器件的用途。技術方案示意性的液晶器件(liquidcrystaldevice)的液晶層可包括取向型聚合物網絡和液晶化合物。在一個示例中,所述液晶化合物能夠以與所述取向型聚合物網絡相分離的狀態分散在所述液晶層中。本申請中的術語取向型聚合物網絡是指能夠使液晶化合物取向的聚合物網絡。能夠使液晶化合物取向的聚合物網絡以如下方法形成:以分散于取向型聚合物網絡中的方式存在的液晶化合物可具有通過所述取向型聚合物網絡等的作用沿一定方向排序的狀態。另外,如上所述,處于沿一定方向排序的狀態下的液晶化合物可由外部作用改變其排序方向。本申請中的術語外部作用是指為改變液晶化合物的排序而實施的所有類型的作用,代表性的實例為施加電壓。本申請中的術語初始取向或常規取向是指未實施所述外部作用狀態下的所述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或排序方向,或者由所述液晶化合物形成的液晶層的光軸。另外,本申請中的術語初始狀態或常規狀態是指未實施所述外部作用的所述液晶器件的狀態。在所述液晶器件中,就液晶化合物而言,所述初始取向狀態下的液晶化合物的排序方向可由外部作用改變,若外部作用消失,則液晶化合物重新恢復到初始取向狀態。液晶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取向膜。取向膜例如能夠與液晶層相鄰地配置。取向膜與液晶層相鄰地配置是指取向膜配置在可對液晶層的取向產生影響的位置,在一個示例中,可指取向膜以與液晶層接觸的方式形成,但取向膜只要位于可對液晶層的取向產生影響的位置即可,則并非必須以兩者接觸的方式配置。圖1示意性地示出液晶器件,示意性的器件的結構包括取向膜101及在所述取向膜101的一面上形成的液晶層102,所述液晶層102包括聚合物網絡1021及液晶區域1022。圖1中,取向膜101只位于液晶層102的一面上,但取向膜位于液晶層的兩面也可。在本申請中,液晶區域是指聚合物網絡中存在液晶化合物的區域,例如,作為包括液晶化合物的區域,是指在所述網絡中以與所述聚合物網絡相分離的狀態分散有液晶化合物的區域。在圖1中,液晶區域1022中的液晶化合物用箭頭表示。液晶器件可包括配置在所述液晶層的一側或兩側的偏振層。作為偏振層,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由例如用于現有LCD等的常規材料如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形成的偏振膜,或通過涂覆方式形成的偏振層如包括溶致液晶(LLC:LyotropicLiquidCystal)、反應性液晶元(RM:ReactiveMesogen)、及二向色性染料(dichroicdye)的偏振涂覆層。在本說明書中,如上所述采用涂覆方式形成的偏振層可稱為偏振涂覆層。在偏振涂覆層包括溶致液晶的情況下,所述涂覆層可進一步包括用于保護所述溶致液晶層的保護層。溶致液晶可無限制地使用已知的液晶,例如,可使用能夠形成二向色性比(dichroicratio)為30至40的溶致液晶層的溶致液晶。并且,在偏振涂覆層包括反應性液晶元(RM:ReactiveMesogen)和二向色性染料(dichroicdye)的情況下,可使用線性染料或盤形染料(discoticdye)作為所述二向色性染料。當存在偏振層時,光吸收軸的配置并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考慮液晶層的常規取向等和器件的類型來進行選擇。例如,為了形成常規透明模式(normallytransparentmode)的器件,在液晶層的兩側配置兩個偏振層,且所述偏振層各自的光吸收軸可以以互相成80度至100度范圍內的任一角度的方式,例如互相垂直的方式配置。另外,例如,為形成常規黑暗模式(normallyblackmode),在液晶層的兩側配置兩個偏振層,且所述偏振層各自的光吸收軸可以以互相成-10度至10度的范圍內的任一角度的方式,例如互相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該狀態下,液晶層的常規取向可以以與所述兩個偏振層的光吸收軸互相成40度至50度范圍內的任一角度如約45度的方式配置而實現。液晶器件可包括一個或至少兩個基底層。通常,液晶層可配置在對置配置的兩個基底層之間。在該結構中,可在基底層的內側,例如在液晶層與基底層之間配置所述取向膜。例如,液晶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彼此對置配置的基底層,所述液晶層可置于彼此對置的所述基底層之間。根據情況,取向層也可置于所述液晶層與基底層之間。圖2示意性地示出液晶器件,該液晶器件位于互相分隔規定間隔且對置配置的基底層201A和201B之間,并具有取向膜101和液晶層102。在具有基底層的情況下,上述偏振層一般可位于基底層的外側,但根據需要,偏振層也可位于基底層的內側,即液晶層與基底層之間。在該情況下,可優選使用上述偏振涂覆層作為偏振層。基底層可無限制地使用已知的材料。例如,可使用無機膜,如玻璃膜、結晶硅膜或非結晶硅膜、石英膜或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膜等;或塑料膜等。作為基底層,可使用光學各向同性基底層、光學各向異性基底層如相位差層、偏振板或彩色濾光基板等。例如,當偏振層置于基底層的內側,即,置于液晶層與基底層之間時,即使使用各向異性基底層作為基底層也能夠形成具有合適性能的器件。作為塑料基底層,可使用包含如下物質的基底層,如三乙酰基纖維素(triacetylcellulose)、環烯烴共聚物(cycloolefincopolymer)如降冰片烯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二乙酰基纖維素(diacetylcellulose)、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聚苯砜(polyphenylsulfone)、聚醚酰亞胺(polyetherimid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maphthat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alate)、聚酰亞胺(polyimide)、聚砜(polysulfone)、聚芳酯(polyarylate)或非晶含氟樹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據需要,在基底層中,可存在金、銀、或硅化合物二氧化硅或一氧化硅的涂覆層,或涂覆層如抗反射層。基底層的表面,例如,基底層的液晶層側的表面(例如,圖2中與取向膜101或液晶層102接觸的基底層201A或201B的表面)可包含電極層。電極層可通過沉積例如導電聚合物、導電金屬、導電納米線或如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等金屬氧化物等而形成。電極層可形成為具有透明度。在該技術領域中,已知能夠形成透明電極層的各種材料及方法,而且這些方法均適用于本申請。根據需要,在基底層的表面形成的電極層可適當地形成有圖案。在液晶層中,液晶化合物能夠以常規狀態存在,例如在無外部作用如施加電壓的情況下以一定方向排序的狀態存在,這種排序方向可通過外部作用如施加外部電壓而發生改變。因此,本申請中可形成能夠在透明模式(whitemode)與黑暗模式(blackmode)之間相互轉換的器件。例如,本申請的器件是在沒有外部作用的狀態(即,初始狀態或常規狀態)下為透明模式,在外部作用下轉換為黑暗模式的,若解除外部作用則重新轉換成透明模式的器件(方便起見,將這種器件稱為常規透明模式的器件);或者相反地,在沒有外部作用的狀態(即,初始狀態或常規狀態)下為黑暗模式,在外部作用下轉換為透明模式,若解除外部作用則重新轉換成黑暗模式的器件(方便起見,將這種器件稱為常規黑暗模式的器件)。例如,如上所述,在光吸收軸互相成80度至100度范圍內的任一角度,例如互相垂直地配置的兩個偏振層之間,以液晶層的常規取向為與所述偏振層的光吸收軸成40度至50度范圍內的任一角度例如45度的方式放置液晶層的情況下,可形成常規透明模式(normallytransparentmode)的器件。在另一示例中,如上所述,在光吸收軸互相成-10度至10度范圍內的任一角度,例如平行地配置的兩個偏振層之間,以液晶層的常規取向為與所述偏振層的光吸收軸成40度至50度范圍內的任一角度例如45度的方式放置液晶層的情況下,可形成常規黑暗模式(normallyblackmode)的器件。在上述狀態下,通過施加電壓將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狀態轉換為例如垂直取向狀態,從而可形成黑暗模式。本申請中的術語黑暗模式(blackmode)是指與常規PDLC中的所謂的散射模式不同的概念,例如,黑暗模式下的霧度是10%以下、8%以下、6%以下或5%以下。另外,本申請的器件的透明模式下的霧度也是10%以下、8%以下、6%以下或5%以下。所述霧度是散射光的透光率相對于穿透測量對象的全部透射光的透光率的百分比。所述霧度可使用霧度計(hazemeter,NDH-5000SP)來評估。霧度可通過使用所述霧度計以如下方式進行評估。即,使光透過測量對象,入射到積分球中。在該過程中,光被測量對象分為散射光(DT)和平行光(PT),這些光在積分球中被反射后聚集到光接收器件中,通過所聚集的光可測量所述霧度。即,通過上述過程獲得的全部透射光(TT)是所述散射光(DT)和平行光(PT)之和(DT+PT),霧度可定義為散射光與全部透射光的百分比(霧度(%)=100×DT/TT)。另外,本申請的液晶器件可在透明模式下具有優異的透明度。例如,當液晶器件處于常規透明模式時,在常規取向狀態即沒有外部作用如未施加電壓的狀態下,具有80%以上、85%以上、90%以上或95%以上的透光率。另外,當處于常規黑暗模式時,在存在外部作用如施加電壓的狀態下,可具有上述透光率。所述透光率可以是對于可見光區域,例如,約400nm至700nm范圍內的任一波長的透光率。液晶器件可具有高對比度。本申請的術語對比度是指所述透明模式下的亮度(T)與黑暗模式下的亮度(B)之比(T/B)。在一個示例中,液晶器件包括液晶層、及配置在所述液晶層的兩側的兩個偏振層,即第一偏振層和第二偏振層。所述對比度的最大值可以是200以上、250以上、300以上或350以上。對比度越高,表示器件的性能越優異,因此所述對比度的上限值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對比度可以是600以下、550以下、500以下、450以下或400以下。如上所述,這種對比度可通過使用上述取向型聚合物網絡和偏振層等形成器件來實現。液晶器件可通過低能耗,例如,通過低驅動電壓來驅動。例如,液晶器件為實現10%的透光率或90%的透光率的所需電壓可以是30V以下、25V以下或20V以下。即,在常規透明模式(normallytransparentmode)的器件的情況下,可通過施加電壓來改變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從而實現黑暗模式,該過程中使透光率為10%的所需電壓可以在上述范圍內。相反地,在常規黑暗模式(normallyblackmode)的器件的情況下,通過施加電壓來改變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從而實現透明模式,該過程中使透光率為90%的所需電壓可以在上述范圍內。所需電壓越低,表示器件的性能越優異,因此,所述所需電壓的下限值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所需電壓可以是5V以上。如上所述,這種低驅動電壓可通過使用上述取向型聚合物網絡和偏振層等形成器件來實現。液晶器件的液晶層包括聚合物網絡和分散于所述聚合物網絡中的液晶化合物,因此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例如,液晶層在70℃下保持200小時的熱處理前后滿足下述式A。[式A]┃100×(X2-X1/X1)┃≤10%在式A中,X1表示熱處理前的液晶層的相位差,X2表示所述熱處理之后的液晶層的相位差。即,就液晶器件的液晶層而言,熱處理前后的相位差的變化率的絕對值為10%以下。該變化率的絕對值越小,表示液晶層具有越優異的熱穩定性,因此其下限值沒有特別的限制。聚合物網絡可以是包括例如可聚合化合物的前驅體的網絡。因此,聚合物網絡可包括聚合狀態的可聚合化合物。作為可聚合化合物,可使用不具有液晶性的非液晶化合物。根據需要,作為可聚合化合物,可使用液晶化合物,但在該情況下需考慮到下述聚合物網絡的雙折射。為使聚合物網絡顯示取向性,可控制用于形成聚合物網絡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組分。例如,聚合物網絡或所述前驅體可包括雙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如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聚合物網絡可包括交聯狀態或聚合狀態的所述化合物。本申請的術語丙烯酸酯化合物是指包含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包含一個所述官能團的化合物為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包含至少兩個所述官能團的化合物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為便于區分,下面將包含兩個官能團的化合物稱為雙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將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簡稱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包括例如3個至8個、3個至7個、3個至6個、3個至5個或3個至4個官能團。為實現適當的取向型聚合物網絡,所述聚合物網絡或其前驅體能夠以滿足下述式1至3的方式包括雙官能、多官能及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式1]A≥1.3×B[式2]A≥C[式3]A≥0.6×(B+C)在式1至3中,A、B及C分別是通過將前驅體或聚合物網絡中所具有的雙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量總和換算成100而算出的各化合物之間的重量比。例如,若前驅體或聚合物網絡中只具有雙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則式1至3中,A是100,B及C分別是0。在另一示例中,若前驅體或聚合物網絡中只具有雙官能及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則在式1至3中,A及C分別是50,B是0。為確保適當的取向性,例如,在式1中,A減去1.3×B的值(A-1.3B)可約為0.5至100、或約1至100。另外,為確保適當的取向性,例如,在式2中,A減去C的值(A-C)可以是0至100。另外,為確保適當的取向性,在式3中,A減去0.6×(B+C)的值(A-0.6(B+C))可以是2至100、3至100或4至100。為確保適當的取向性,所述聚合物網絡或其前驅體能夠以滿足下述式4至6的方式包括雙官能、多官能及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式4]A≥40[式5]B≤30[式6]C≤50在式4至6中,A、B及C分別如式1至3所定義。在上述范圍內,可確保聚合物網絡的適當的取向性。聚合物網絡或其前驅體所包含的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類型并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若能夠在滿足上述式的范圍內顯示出取向性,則可使用任意類型。例如,作為雙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使用由下述化學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學式1]在化學式1中,R各自獨立地是氫或碳原子數為1至4的烷基,X是碳原子數為1至20的亞烷基(alkylenegroup)或亞烷基(alkylidenegroup)。另外,例如,作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使用由下述化學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學式2]在化學式2中,n是3以上的數值,m是0至5的數值,R各自獨立地是氫或碳原子數為1至4的烷基,X是(m+n)價的基團,Y是氫或烷基。另外,例如,作為單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使用由下述化學式3表示的化合物。[化學式3]在化學式3中,R是氫或碳原子數為1至4的烷基,X是碳原子數為1至20的烷基。在化學式1至3中,可存在于R或Y中的烷基例如有甲基或乙基。在化學式1中,X可以是如下亞烷基(alkylenegroup)或亞烷基(alkylidenegroup):例如,碳原子數為1至16、碳原子數為1至12、碳原子數為1至10、碳原子數為1至8、碳原子數為2至8或碳原子數為4至8的亞烷基(alkylenegroup)或亞烷基(alkylidenegroup)。所述亞烷基(alkylenegroup)或亞烷基(alkylidenegroup)例如可以是直鏈型、支鏈型或環型。在化學式2中,n可以是3以上、3至8、3至7、3至6、3至5或3至4范圍內的任一數值。另外,在化學式2中,m可以是0至5、0至4、0至3、0至2或0至1范圍內的任一數值。在化學式2中,X是(m+n)價的基團,例如,可以是碳原子數為2至20、碳原子數為2至16、碳原子數為2至12、碳原子數為2至8或碳原子數2至6的烴基,例如,可以是由直鏈或支鏈的烷烴引發的(m+n)價基團。另一方面,在化學式3中,X可以是例如,碳原子數為1至20、碳原子數為1至16、碳原子數為1至12、碳原子數為4至12、碳原子數為6至12的直鏈或支鏈烷基。在化學式1至3中定義的取代基,例如,烷基、亞烷基(alkylenegroup)或亞烷基(alkylidenegroup)或(m+n)價基團等可根據需要被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此時取代基例如包括:烷基、烷氧基、環氧基、氧代基團、氧雜環丁烷基、巰基、氰基、羧基或芳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就聚合物網絡或其前驅體而言,當上述化合物中進一步需要其他物質時,可進一步包括溶劑、能夠引發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聚合作用的自由基引發劑或陽離子引發劑、堿性物質、可形成網絡的其他反應性化合物或表面活性劑等添加劑。聚合物網絡或其前驅體可包括液晶化合物例如反應性液晶化合物。在該情況下,所述液晶化合物的比例優選被控制在小數值。在一個示例中,所述聚合物網絡的雙折射可以是30nm以下或20nm以下。即,所述聚合物網絡可以是各向同性聚合物網絡,或雙折射在所述范圍內的網絡。因此,在包含液晶化合物的情況下,聚合物網絡優選在可具有上述雙折射的范圍內。所述雙折射例如可指用下述式6計算的面內相位差、或用下述式7計算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其下限值可以是0nm。[式6]Rin=d×(nx-ny)[式7]Rth=d×(nz-ny)在式6及7中,Rin是面內相位差,Rth是厚度方向相位差,d是聚合物網絡的厚度,nx是聚合物網絡的表面上的慢軸方向的折射率,ny是聚合物網絡的表面上的快軸方向的折射率,nz是聚合物網絡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聚合物網絡與液晶區域的液晶化合物能夠滿足下述式B。[式B](1–a)×{(2no2+ne)2/3}0.5≤np≤(1+a)×ne在式B中,a是0至0.5范圍內的任一數值,no是液晶化合物的尋常折射率(ordinaryrefractiveindex),ne是液晶化合物的非尋常折射率(extraordinaryrefractiveindex),np是聚合物網絡的折射率。本說明書的術語折射率、相位差或雙折射在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可以是相對于550nm波長的光所測得的折射率、相位差或雙折射。另外,在聚合物網絡的尋常折射率和非尋常折射率不同的情況下,術語聚合物網絡的折射率是指所述網絡的尋常折射率。選擇滿足所述式B的聚合物網絡和液晶化合物,能夠提供在透明模式下具有優異透明度且高對比度得到確保的器件。在式B中,a例如可以是小于0.4、小于0.3、小于0.2或小于0.1的數值,或者為0。聚合物網絡可具有3以上、3.5以上或4以上的介電各向異性(dielectricanisotropy)。在該介電各向異性的范圍內,可優異地保持液晶器件的驅動電壓特性。所述介電各向異性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是約20以下、約15以下或約10以下的值。分散于聚合物網絡中的液晶區域包括液晶化合物。作為液晶化合物,只要是所述液晶化合物在聚合物網絡中相分離且通過聚合物網絡以取向的狀態存在,則可使用所有種類的化合物。例如,作為液晶化合物,可使用近晶型(smectic)液晶化合物、向列型(nematic)液晶化合物、膽甾型(cholesteric)液晶化合物等。液晶化合物是相分離的,不與聚合物網絡結合,在從外部施加的外部作用如外部電壓的作用下可改變取向。為此,例如,液晶化合物可以是不具有可聚合基團或交聯基團的化合物。在一個示例中,可使用向列型液晶化合物作為液晶化合物。作為所述化合物,例如滿足下述式C的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向列型液晶化合物。[式C](ne+no)/2-b≤{(2no2+ne2)/3}0.5≤(ne+no)/2+b在式C中,ne為液晶化合物的非尋常折射率,no為液晶化合物的尋常折射率,b為0.1至1范圍內的任一數值。通過選擇滿足式B的液晶化合物,能夠提供在透明模式下具有優異透明度且高對比度得到確保的器件。在式2中,在另一示例中,b可以是0.1至0.9、0.1至0.7、0.1至0.5或0.1至0.3的數值。在液晶化合物中,非尋常介電各向異性(εe,extraordinarydielectricanisotropy,長軸方向的介電各向異性)和尋常介電各向異性(εo,ordinarydielectricanisotropy,短軸方向的介電各向異性)之差可以是4以上、6以上、8以上或10以上。若具有這種介電各向異性,則能夠提供驅動電壓特性優異的器件。介電各向異性的差值越大,器件越能表現出適當的特性,其上限值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使用非尋常介電各向異性(εe,extraordinarydielectricanisotropy,長軸方向的介電各向異性)是約6至50且尋常介電各向異性(εo,ordinarydielectricanisotropy,短軸方向的介電各向異性)是約2.5至7的化合物作為液晶化合物。液晶層或下述的可聚合組合物可包括:5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50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在另一示例中,液晶層或下述的可聚合組合物可包括:5重量份至45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55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5重量份至40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60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5重量份至35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65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5重量份至30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70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5重量份至25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75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20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80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或者5重量份至15重量份的聚合物網絡(或下述的聚合物網絡前驅體)及85重量份至95重量份的液晶化合物。本申請中術語重量份是指各組分間的重量比。在該重量比的范圍內,聚合物網絡的取向性可被適當地保持。液晶層的相位差Rc取決于所要實現的器件的模式或結構,且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液晶層相對于550nm波長,可具有約240nm至310nm、約245nm至305nm、約250nm至300nm的相位差。該范圍內的相位差例如適用于在兩個偏振層之間實現常規透明模式的器件。液晶層例如可滿足下述式D。[式D]247nm≤{d×(ne-no)}×A≤302nm在式D中,d是液晶層的厚度(單位:nm),ne是液晶化合物的非尋常折射率,no是液晶化合物的尋常折射率,A是液晶化合物的重量(L)與聚合物網絡和液晶化合物的總重量(T)之比(L/T)、或液晶化合物的體積(VL)與液晶層的總體積(TV)之比(VL/TV)。在式D中,通過{d×(ne-no)}×A計算的數值是液晶層的理論相位差。液晶層的理論相位差越接近上述液晶層的相位差(實測相位差)越好。例如,在式D中,通過{d×(ne-no)}×A計算的數值與液晶層的實測相位差之差的絕對值可以為約15nm以下、約10nm以下、約8nm以下或約5nm以下。滿足式D的液晶層適用于例如在兩個偏振層之間實現常規透明模式的器件。在式D中,(ne-no)例如可以是0.05至0.20。在另一示例中,上述(ne-no)可以是0.07以上。在又一示例中,上述(ne-no)可以是0.18以下或0.15以下。在式D中,A是液晶化合物的重量(L)與聚合物網絡和液晶化合物的總重量(T)之比(L/T)、或液晶化合物的體積(VL)與液晶層的總體積(TV)之比(VL/TV),例如,可以是0.5至0.98的范圍內的值。在另一示例中,所述比例(L/T或VL/TV)可以是0.6以上或0.7以上。液晶層的厚度只要滿足上述內容,則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以是約1μ晶至10μ0范圍內的值。在液晶器件包括取向膜的情況下,作為取向膜,例如可使用包含光取向化合物的取向膜。本申請的術語光取向化合物是指借助光照射而以規定方向排序(orientationallyordered)且在排序的狀態下通過如各向異性相互作用(anisotropicinteraction)等相互作用能夠使鄰近的液晶化合物以規定方向取向的化合物。在取向膜中,光取向化合物可處于具有方向性的排序的狀態。光取向化合物可以是單分子化合物、單體化合物、低聚化合物或聚合化合物。光取向化合物可以是包含感光殘基(photosensitivemoiety)的化合物。已知多種可用于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光取向化合物。作為光取向化合物,例如可使用:由順-反光異構化(trans-cisphotoisomerization)而排序的化合物;由光分解(photo-destruction)如斷鏈(chainscission)或光氧化(photo-oxidation)等而排序的化合物;由光交聯或光聚合如[2+2]環加成([2+2]cycloaddition)、[4+4]環加成或光二聚(photodimerization)等而排序的化合物;由光弗賴斯重排(photo-Friesrearrangement)而排序的化合物;或由開環/閉環(ringopening/closure)反應而排序的化合物等。作為由順-反光異構化而排序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偶氮類化合物如磺化重氮染料(sulfonateddiazodye)或偶氮類聚合物(azopolymer)等、或芪類化合物(stilbenes)等;作為由光分解而排序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環丁烷-1,2,3,4-四羧酸二酐(cyclobutane-1,2,3,4-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芳香族聚硅烷或聚酯、聚苯乙烯或聚酰亞胺等。另外,由光交聯或光聚合而排序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肉桂酸酯(cinnamate)類化合物、香豆素類(coumarin)化合物、肉桂酰胺(cinnamamide)類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