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

文檔序號:2712370閱讀:301來源:國知局
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該轉印裝置包括轉印部,其將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DC電壓施加部,其將DC電壓施加于轉印部;及AC電壓施加部,其將AC電壓施加于轉印部。
【專利說明】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日本專利文獻2006-317633號公報公開了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利用電子照相法形成包括金色圖像在內的圖像。在該圖像形成裝置中,包括顯影在圖像形成裝置的感光體上的金色和其他顏色在內的所有顏色的色調劑圖像被層疊在中間轉印體上,該層疊的全色色調劑圖像被轉印并定影在圖像承載體上。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使扁平顏料顆粒不規則地取向。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轉印裝置,其包括:轉印部,其將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DC電壓施加部,其將DC電壓施加于轉印部^AC電壓施加部,其將AC電壓施加于轉印部。
[0005]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據第一方面的轉印裝置,其還包括切換部,當在轉印部中將使用含有所述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時,在重疊模式與直流模式之間切換DC電壓施加部和AC電壓施加部,其中,在所述重疊模式下,DC電壓施加部和AC電壓施加部都進行工作,在所述直流模式下,DC電壓施加部進行工作,但AC電壓施加部不進行工作。
[0006]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第一圖像部,其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一次轉印部,其將在第一圖像部中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旋轉的中間轉印帶上;及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轉印裝置,其將由一次轉印部轉印到中間轉印帶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
[0007]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據第三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第二圖像部,其使用未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二次轉印部,其將在第二圖像部中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上;及控制器,使由一次轉印部將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低于由二次轉印部將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
[0008]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第一圖像部,其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第二圖像部,其使用未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轉印裝置,其將在第一圖像部中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和在第二圖像部中形成的所述色調劑中的至少一個轉印到記錄介質上;及控制器,以通過所述轉印裝置將由第二圖像部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的表面的方式控制第一圖像部、第二圖像部及輸送記錄介質的輸送部,其中,由所述第一圖像部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已經通過所述轉印裝置被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上。
[0009]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種轉印方法,其中,在通過轉印部將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時,將AC電壓疊加于DC電壓而得到的重疊電壓施加于該轉印部。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轉印裝置,與只將DC電壓施加于轉印部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不規則。
[0011]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轉印裝置,與沒有切換重疊模式和直流模式的切換部的情況相比,能夠在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不規則的狀態與扁平顏料顆粒的扁平面平行于記錄介質的表面的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0012]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與圖像形成裝置不具備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轉印裝置的情況相比,能夠得到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不規則的輸出圖像。
[0013]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與將相同的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部及二次轉印部來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上的情況相比,能夠控制轉印到記錄介質上的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
[0014]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與將由第一圖像部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已經轉印有由第二圖像部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上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使用未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的彩色顯影性能的下降而得到增加了金屬光澤感或光輝感(閃亮感)的圖像。
[0015]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的轉印方法,與在通過轉印部將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時只將DC電壓施加于該轉印部的情況相比,能夠得到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不規則的圖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中:
[0017]圖1是表示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轉印裝置中使用的二次轉印輥和其周邊部的側視圖。
[0018]圖2是表示施加于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轉印裝置中使用的二次轉印棍的電壓的圖表。
[0019]圖3A及圖3B是表示由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和轉印裝置形成的色調劑圖像中所包含的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的剖視圖。
[0020]圖4A及圖4B是表示由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和轉印裝置形成的色調劑圖像中所包含的扁平顏料顆粒的取向的俯視圖。
[0021 ] 圖5A及圖5B分別是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使用的色調劑中所包含的扁平顏料顆粒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0022]圖6是表示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上設置的圖像形成部的結構圖。
[0023]圖7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9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介質返回單元的結構圖。
[0026]圖10是表示施加于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的轉印裝置中使用的二次轉印輥的電壓的變形例的圖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第一實施方式
[0028]參照圖1?8,對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轉印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及轉印方法的例子進行說明。附圖中,箭頭H表示裝置的上下方向即垂直方向,箭頭W表示裝置的寬度方向即水平方向。
[0029]圖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結構
[0030]圖8是表示圖像形成裝置10的整體結構的正面示意圖。如圖8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包括使用電子照相系統將圖像形成于作為記錄介質的片材部件P的圖像形成部12、輸送片材部件P的介質輸送裝置50、及對形成有圖像的片材部件P執行后處理等的后處理部60。
[0031]另外,圖像形成裝置10還包括控制上述的各部和后述的電源單元80的控制器70、及將電力供給到包括控制器70在內的上述的各部的電源單元80。
[0032]另外,圖像形成部12包括形成色調劑圖像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將由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轉印裝置30、及將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色調劑圖像定影在該片材部件P上的定影裝置40。
[0033]介質輸送裝置50包括將片材部件P供給到圖像形成部12的介質供給部52、及排出形成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部件P的介質排出部54。此外,介質輸送裝置50還包括在片材部件P的兩側形成圖像時所使用的介質返回部56及后述的中間輸送部58。
[0034]后處理部60包括對在圖像形成部12中被轉印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部件P進行冷卻的介質冷卻單元62、將卷曲的片材部件P拉直的矯直裝置64、及檢查形成于片材部件P上的圖像的圖像檢查部66。后處理部60的構成要素位于介質輸送裝置50的介質排出部54內部。
[0035]構成介質排出部54的排出介質接收部541以外的介質輸送裝置50的構成要素位于圖像形成裝置10的殼體90內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殼體90由在裝置寬度方向上相鄰設置的第一殼體91和第二殼體92構成。因此,在裝置寬度方向上使圖像形成裝置10的輸送單元小型化。
[0036]第一殼體91容納定影裝置40以外的圖像形成部12的主要部分及介質供給部52。第二殼體92容納構成圖像形成部12的定影裝置40、排出介質接收部541以外的介質排出部54、介質冷卻單兀62、圖像檢查部66、介質返回部56、控制器70及電源單兀80。第一殼體91及第二殼體92利用螺栓及螺母之類的固定部件(省略圖示)連接。在第一殼體91和第二殼體92之間形成有:連通口 90C1,將片材部件P通過該連通口 90C1從圖像形成部12的后述的轉印咬合部NT輸送到定影咬合部NF ;及連通路徑90C2,將片材部件P通過該連通路徑90C2從介質返回部56輸送到介質供給部52。
[0037]圖像形成部
[0038]如上所述,圖像形成部12包括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轉印裝置30及定影裝置40。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形成各顏色的色調劑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⑷對應的六種顏色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圖7的字母(V)、(W)、⑴、(M)、(C)及⑷表示上述各種顏色。轉印裝置30在轉印咬合部NT將包括以重疊方式一次轉印的六種顏色的色調劑圖像在內的色調劑圖像從轉印帶31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詳細說明后述)。
[0039]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特殊色(V)例如是銀色,其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齊U,以對圖像賦予金屬光澤感或光輝感(閃亮感)。第二特殊色(W)是比其他顏色更常用的使用者特定的企業顏色。關于銀色色調劑和在使用銀色色調劑形成圖像時控制器70對各部實施的控制將后述。
[0040]色調劑圖像形成部
[0041]除所使用的色調劑以外,各顏色用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的結構基本上相同。因此,關于各顏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4將不加以區分,如下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的圖像形成單元14分別包括作為圖像承載體的例子的感光鼓21、充電器22、曝光裝置23、作為顯影單元的例子的顯影裝置24、清潔裝置25及靜電消除裝置26。
[0042]感光鼓
[0043]感光鼓21為圓筒形、接地,通過驅動裝置(省略圖示)圍繞其中心軸進行旋轉。感光鼓21的表面例如形成有帶負電荷的感光層。如圖7所示,各顏色用的感光鼓21從正面觀察時沿裝置寬度方向以直線狀排列。
[0044]充電器
[0045]如圖6所不,充電器22對感光鼓21的表面(感光層)進行負電荷充電。在本實施方式中,充電器22為電暈放電型(非接觸充電型)的格柵電暈管充電器。
[0046]曝光裝置
[0047]曝光裝置23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靜電潛像。更具體而言,曝光裝置23將按照從構成控制器70的圖像信號處理部71 (參照圖8)接收的圖像數據調制的曝光光L照射到利用充電器22充電的感光鼓21的表面。由于通過曝光裝置23照射曝光光L,因此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靜電潛像。
[0048]顯影裝置
[0049]顯影裝置24使用含有色調劑的顯影劑G顯影形成于感光鼓21的表面的靜電潛像,從而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色調劑圖像。顯影裝置24從容納色調劑的色調劑盒27 (參照圖8)被供給色調劑。
[0050]清潔裝置
[0051]清潔裝置25呈刮刀形,用于從感光鼓21的表面刮除在向轉印裝置30轉印色調劑圖像之后殘留在感光鼓21的表面的色調劑。
[0052]靜電消除裝置
[0053]靜電消除裝置26對轉印圖像后的感光鼓21照射光以去除靜電。由此,感光鼓21表面的充電歷史被刪除。
[0054]轉印裝置
[0055]轉印裝置30以重疊的方式將形成于各顏色用的感光鼓21的色調劑圖像一次轉印到轉印帶31之后,將該一次轉印的色調劑圖像二次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詳細說明后述。
[0056]轉印帶
[0057]如圖7所示,轉印帶31為環狀帶,其卷繞于多個輥32的周圍并以一定的取向性被支承。在本實施方式中,轉印帶31從正面觀察時為沿裝置寬度方向延伸的倒鈍角三角形的形狀。在多個輥32中,圖7所示的輥32D發揮驅動輥的作用,其利用從馬達(省略圖示)供給的電力使轉印帶31沿箭頭A方向進行旋轉。
[0058]另外,在多個輥32中,圖7所示的輥32T發揮將張力施加于轉印帶31的張力輥的作用。在多個輥32中,圖7所示的輥32B發揮后述的二次轉印輥34的對置輥的作用。如上所述,具有倒鈍角三角形的形狀的轉印帶31的下側前端部卷繞于輥32B的周圍。在裝置寬度方向上以上述的取向性延伸的轉印帶31的上緣從下方與各顏色用的感光鼓21接觸。
[0059]一次轉印輥
[0060]如圖6所示,在轉印帶31的內部設置有轉印部的一例即一次轉印輥33,其將形成于各感光鼓21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上。各一次轉印輥33夾著轉印帶31以與對應的感光鼓21對置的方式配置。
[0061]另外,在一次轉印輥33上設有施加轉印電壓的施加部102。施加部102將具有與色調劑相反極性的轉印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由于所述轉印電壓的施加,形成于感光鼓21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上。
[0062]關于通過施加部102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的轉印電壓的詳細說明后述。
[0063]二次轉印輥
[0064]另外,如圖1所示,轉印裝置30包括將轉印帶31的色調劑圖像(即重疊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二次轉印輥34。轉印裝置30為轉印部的一例。二次轉印輥34以與接地的輥32B對置且在其間夾著轉印帶31的方式配置,從而在轉印帶31與二次轉印輥34之間形成轉印咬合部NT。片材部件P在適當的定時從介質供給部52供給到該轉印咬合部NT。
[0065]另外,設有將轉印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的施加部104。施加部104將具有與色調劑相反極性的轉印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由于所述轉印電壓的施加,色調劑圖像從轉印帶31轉印到通過轉印咬合部NT的片材部件P上。
[0066]關于通過施加部104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的轉印電壓的詳細說明后述。
[0067]清潔裝置
[0068]如圖7所示,轉印裝置30包括在二次轉印之后清潔轉印帶31的清潔裝置35。清潔裝置35在轉印帶31的旋轉方向上位于比已執行二次轉印的部分(即轉印咬合部NT)更靠下游側且比已執行一次轉印的部分更靠上游側。清潔裝置35具有刮除殘留在轉印帶31的表面上的色調劑的刮板351。
[0069]定影裝置
[0070]定影裝置40將在轉印裝置30中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色調劑圖像定影在該片材部件P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定影裝置40在由卷繞于多個輥413的周圍的定影帶411和加壓輥42形成的定影咬合部NF,對色調劑圖像施加熱和壓力而使色調劑圖像定影在片材部件P上。輥413H為在內部安裝有加熱器的加熱輥,并通過從馬達(省略圖示)傳送的驅動力進行旋轉。由此,定影帶411沿箭頭R的方向進行旋轉。
[0071]另外,加壓輥42也是通過從馬達(省略圖示)傳送的驅動力,以與定影帶411相同的周速進行旋轉。
[0072]介質輸送裝置
[0073]如圖8所示,介質輸送裝置50包括介質供給部52、介質排出部54、介質返回部56及中間輸送部58。
[0074]介質供給部
[0075]介質供給部52包括容納堆疊的片材部件P的容器521。在本實施方式中,兩個容器521在裝置寬度方向上并排配置在轉印裝置30的下側。
[0076]從各容器521向轉印咬合部NT ( 二次轉印位置)延伸的介質供給路徑52P由多個輸送輥對522和引導件(省略圖示)等形成。各介質供給路徑52P在裝置寬度方向上在兩個折返部52P1和52P2折回,并朝向轉印咬合部NT向上延伸,由此形成大致S字形。
[0077]供給輥523設置于容器521的上側,在容納于容器521中的堆疊片材的頂部供給片材部件P。在多個輸送棍對522中,在片材輸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側的輸送棍對522S發揮分離輥的作用,其將通過供給輥523從容器521堆疊供給的多個片材部件P分離成獨立的片材部件P。另外,在多個輸送輥對522中,在片材輸送方向上位于緊接轉印咬合部NT的上游側的輸送輥對522R起到使轉印到轉印帶31上的色調劑圖像的移動定時與片材部件P的輸送定時一致的作用。
[0078]另外,介質供給部52還包括輔助輸送路徑52Pr。輔助輸送路徑52Pr從設置于遠離第二殼體92的第一殼體91的壁上的開口部91W延伸而與介質供給路徑52P的折返部52P2相連。輔助輸送路徑52Pr發揮輸送路徑的作用,其將從與第一殼體91的開口部91W相鄰而設置的可選記錄介質供給裝置(省略圖示)供給的片材部件P供給到圖像形成部12。
[0079]中間輸送部
[0080]如圖7所示,中間輸送部58位于轉印裝置30的轉印咬合部NT與定影裝置40的定影咬合部NF之間,且包括分別由卷繞于輥周圍的環狀輸送帶形成的多個輸送部581。
[0081]輸送部581在從輸送部581內部吸入空氣(負壓吸入)而使片材部件P附著于輸送帶的表面上的同時,利用輸送帶輸送片材部件P。
[0082]介質排出單元
[0083]如圖8所示,介質排出部54將通過圖像形成部12的定影裝置40而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部件P,從設置于遠離第一殼體91的第二殼體92的壁上的排出口 92W向殼體90的外部排出。
[0084]介質排出部54包括接收從排出口 92W排出的片材部件P的排出介質接收部541。
[0085]介質排出部54包括從定影裝置40 (定影咬合部NF)向排出口 92W輸送片材部件P的介質排出路徑54P。介質排出路徑54P由帶輸送部543、多個輥對542及引導件(省略圖示)等形成。在多個輥對542中,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最下游側的輥對542E發揮將片材部件P排出到排出介質接收部541上的排出輥的作用。
[0086]介質返回單元
[0087]介質返回部56包括多個輥對561。多個輥對561形成反轉路徑56P,在于片材部件P的兩側形成圖像時,通過圖像檢查部66的片材部件P被供給到所述反轉路徑56P。反轉路徑56P包括分支路徑56P1、輸送路徑56P2及反轉路徑56P3。分支路徑56P1從介質排出路徑54P分支。輸送路徑56P2將從分支路徑56P1接收的片材部件P向介質供給路徑52P傳送。反轉路徑56P3設置于輸送路徑56P2的中途。將輸送片材部件P的方向沿著輸送路徑56P2反轉(即切換輸送方向),由此反轉路徑56P3將片材部件P反轉。
[0088]后處理部
[0089]構成后處理部60的介質冷卻單元62、矯直裝置64及圖像檢查部66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比介質排出部54的介質排出路徑54P的分支路徑56P1的分支部更靠上游側,從排出方向的上游側以上述的順序配置。
[0090]介質冷卻單元
[0091]介質冷卻單元62包括吸收片材部件P的熱的熱吸收裝置621、及將片材部件P按壓到熱吸收裝置621上的按壓裝置622。熱吸收裝置621設于介質排出路徑54P的上側,按壓裝置622設于介質排出路徑54P的下側。
[0092]熱吸收裝置621包括環狀熱吸收帶6211、支承熱吸收帶6211的多個輥6212、設于熱吸收帶6211的內側的散熱片6213,及用于冷卻散熱片6213的風扇6214。
[0093]熱吸收帶6211的外周面與片材部件P接觸以便能夠換熱。在多個輥6212中,輥6212D發揮將驅動力傳遞到熱吸收帶6211的驅動輥的作用。散熱片6213的表面沿著介質排出路徑54P,在預定的區域與熱吸收帶621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
[0094]按壓裝置622包括環狀按壓帶6221、及支承按壓帶6221的多個輥6222。按壓帶6221卷繞于多個輥6222上。按壓裝置622將片材部件P按壓在熱吸收帶6211 (散熱片6213)上,由此與熱吸收帶6211協同作用來輸送片材部件P。
[0095]矯直裝置
[0096]在介質排出部54的介質冷卻單元62的下游側設有矯直裝置64。矯直裝置64將從介質冷卻單元62接收的卷曲的片材部件P拉直。
[0097]圖像檢查部
[0098]在介質排出部54的矯直裝置64的下游側設有構成圖像檢查部66的主要部分的在線傳感器661。在線傳感器661根據被照射到片材部件P并被反射的光,檢測在定影的色調劑圖像上是否存在色調劑濃度缺陷、圖像缺陷及圖像位置缺陷等及其程度。
[0099]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作業(動作)
[0100]接著,對于圖像形成裝置10對片材部件P實施的圖像形成處理和其后進行的后處理工序的概要進行說明。
[0101]如圖8所示,接收到圖像形成指令的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轉印裝置30及定影裝置40進行工作。其結果,如圖6所示,各顏色的圖像形成單元14的感光鼓21和顯影裝置24的顯影輥242被旋轉,并且轉印帶31被旋轉。另外,加壓輥42被旋轉,并且定影帶411被旋轉。進而,控制器70使介質輸送裝置50等與各部的作業同步地進行工作。
[0102]其結果,各顏色用的感光鼓21在旋轉期間通過充電器22充電。另外,控制器70將在圖像信號處理部中處理的圖像數據發送到各曝光裝置23。各曝光裝置23將充電的感光鼓21暴光在按照圖像數據調制的曝光光L中。其結果,靜電潛像形成于各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于各感光鼓21的靜電潛像通過從顯影裝置24提供的顯影劑顯影。由此,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⑷的色調劑圖像形成于對應的各感光鼓21。
[0103]由于轉印電壓的施加,形成于各感光鼓21的各顏色的色調劑圖像通過各一次轉印輥33依次轉印到旋轉的轉印帶31上。由此,重疊有六種顏色的色調劑圖像的重疊色調劑圖像形成于轉印帶31上。該重疊色調劑圖像通過轉印帶31的旋轉而輸送到轉印咬合部NT0
[0104]如圖8所示,根據重疊色調劑圖像的輸送定時,片材部件P通過介質供給部52的輸送輥對522R供給到轉印咬合部NT。當將轉印電壓施加于轉印咬合部NT時,重疊色調劑圖像從轉印帶31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
[0105]轉印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部件P通過中間輸送部58從轉印裝置30的轉印咬合部NT輸送到定影裝置40的定影咬合部NF。定影裝置40對通過定影咬合部NF的片材部件P施加熱和壓力。由此,進行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色調劑圖像的定影。
[0106]從定影裝置40排出的片材部件P通過介質排出部54輸送到裝置外部的排出介質接收部541,同時通過后處理部60進行處理。在定影處理中被加熱的片材部件P首先通過介質冷卻單元62進行冷卻。其后,片材部件P通過矯直裝置64被拉直。接著,對于定影在片材部件P上的色調劑圖像,由圖像檢查部66檢測是否存在色調劑濃度缺陷、圖像缺陷及圖像位置缺陷等及其程度。最后,片材部件P被排出到介質排出部54。
[0107]另一方面,當將圖像形成于片材部件P的圖像未形成面(無圖像的表面)時(即當實施雙面打印時),控制器70將通過圖像檢查部66后的片材部件P的輸送路徑從介質排出部54的介質排出路徑54P切換到介質返回部56的分支路徑56P1。其結果,片材部件P通過反轉路徑56P而反轉,并被傳送到介質供給路徑52P。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上,經過與對其正面執行的處理相同的圖像形成處理而形成(定影)圖像。該片材部件P經過與對其正面執行的處理相同的圖像形成之后的處理而由介質排出部54排出到裝置外部的排出介質接收部541。
[0108]相關要素的結構
[0109]接著,對用作第一特殊色(V)的銀色色調劑進行說明。
[0110]色調劑
[0111]如圖3A所示,用作第一特殊色(V)的銀色色調劑(以下稱為“銀色色調劑”)含有扁平顏料的一例即顏料顆粒110和粘結劑樹脂111。通過使用銀色色調劑,能夠得到帶光輝感(閃亮感)或金屬光澤感的圖像。
[0112]顏料顆粒110例如由鋁構成。如圖5B所示,當從側面觀察置于平面上的顏料顆粒110時,顏料顆粒110在左右方向(Y方向)上大于上下方向(X方向)。顏料顆粒I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與上下方向的尺寸的尺寸比例大于其他顏色的色調劑的顏料顆粒的該尺寸比例。
[0113]另外,在俯視圖(圖5A)中觀察時的顏料顆粒110的寬度大于在側視圖(圖5B)中觀察時的寬度。顏料顆粒110在置于平面上時(參照圖5B)具有朝上下的一對反射面I1A (扁平表面的一例)。顏料顆粒110為扁平顆粒。
[0114]如此,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作為第一圖像部的一例發揮作用,所述第一圖像部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
[0115]另一方面,在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Y、20M、20C及20K(以下表示為20W?20K)中使用的第二特殊色(W)、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的色調劑未含有扁平顏料,而是含有粘結劑樹脂和扁平顏料以外的顏料(例如有機顏料或無機顏料)。與顏料顆粒110相比,這些顏料形狀接近球形。在此,為了方便說明,將第二特殊色(W)、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及黑色(K)統稱為“其他顏色”,將其他顏色的色調劑稱為“其他顏色色調劑”。
[0116]如此,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作為第二圖像部的一例發揮作用,所述第二圖像部使用未含有扁平顏料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
[0117]另外,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具有:單色模式,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銀色色調劑圖像,但不形成其他顏色色調劑圖像;其他顏色模式,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其他顏色色調劑圖像中的至少一個,但不形成銀色色調劑圖像;及混合顏色模式,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銀色色調劑圖像和其他顏色色調劑圖像中的至少一個。在混合顏色模式下,銀色色調劑圖像和其他顏色色調劑圖像以重疊方式或并排方式中的一種模式形成。
[0118]進一步地,單色模式包括增加光輝感(閃亮感)的單色光輝感模式和增加金屬光澤感的單色光澤感模式。同樣地,混合顏色模式也具有增加光輝感(閃亮感)的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和增加金屬光澤感的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
[0119]施加部
[0120]如圖6所示,控制器70控制通過施加部102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的作為轉印電壓的DC電壓。
[0121]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將轉印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的施加部104包括將D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的DC電壓施加部104A(DC電壓施加部的一例)和將A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的AC電壓施加部104B(AC電壓施加部的一例)??刂破?0控制通過施加部104施加的轉印電壓。
[0122]控制器
[0123]其他顏色模式
[0124]其他顏色模式通過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以外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中的至少一個進行工作來執行。另外,在執行其他顏色模式時,如圖1所示,控制器70使AC電壓施加部104B以外的DC電壓施加部104A進行工作來只將D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0125]另外,在其他顏色模式下,控制器70使施加部102進行工作來將相同的DC電壓施加于各顏色用的一次轉印棍33 (參照圖6)。
[0126]單色光輝感模式
[0127]單色光輝感模式通過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以外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進行工作來執行。另外,在單色光輝感模式下,如圖1所示,控制器70使DC電壓施加部104A和AC電壓施加部104B進行工作,從而將DC電壓與AC電壓彼此疊加的重疊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重疊模式)。
[0128]圖2是施加于二次轉印棍34的重疊電壓的圖表,縱軸表不電壓[V],橫軸表不時間
[S]。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的重疊電壓是通過將由AC電壓施加部104B生成的AC電壓(圖2中由正弦波表示的電壓E)疊加于由DC電壓施加部104A生成的DC電壓(圖2中直線波D)而得到。由AC電壓施加部104B施加的AC電壓被控制成隨著由DC電壓施加部104A生成的DC電壓而發生變化。DC電壓施加部104A生成具有使感光鼓21上的色調劑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極性的DC電壓。在圖2中,由于使用帶負電荷的色調劑,因此DC電壓施加部104A生成DC正電壓。
[0129]另外,在單色光輝感模式下,控制器70使施加部102進行工作來將預定的DC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棍33 (參照圖6)。
[0130]單色光澤感模式
[0131]單色光澤感模式通過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以外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進行工作來執行。另外,在單色光澤感模式下,如圖1所示,控制器70使AC電壓施加部104B以外的DC電壓施加部104A進行工作來只將D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直流模式)。如此,控制器70作為切換部的一例發揮作用,所述切換部在重疊模式與直流模式之間切換DC電壓施加部104A和AC電壓施加部104B。
[0132]另外,在單色光澤感模式下,控制器70使施加部102進行工作來將預定的DC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棍33 (參照圖6)。
[0133]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
[0134]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通過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中的至少一個和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進行工作來執行。另外,在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下,與單色光輝感模式同樣地,控制器70使DC電壓施加部104A和AC電壓施加部104B進行工作來將AC電壓疊加于DC電壓而得到的重疊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重疊模式)。
[0135]另外,在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下,控制器70使施加部102進行工作來將DC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 (參照圖6)。在此,控制器70獨立地控制施加部102,以使由一次轉印輥33V(—次轉印部的一例)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低于由一次轉印輥33W?33K(二次轉印部的一例)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
[0136]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
[0137]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通過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且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進行工作來執行。另外,在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下,與單色光澤感模式同樣地,控制器70使AC電壓施加部104B以外的DC電壓施加部104A進行工作來只將D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直流模式)。
[0138]另外,在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下,控制器70通過使施加部102進行工作來將DC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 (參照圖6)。在此,與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同樣地,控制器70獨立地控制施加部102,以使由一次轉印輥33V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低于由一次轉印輥33W?33K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
[0139]相關結構的動作
[0140]接著,對相關結構的動作進行說明。
[0141]在單色光輝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下,如圖1所示,控制器70使DC電壓施加部104A和AC電壓施加部104B進行工作來將AC電壓疊加于DC電壓而得到的重疊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如此,在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轉印方法中,在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通過二次轉印輥34轉印到片材部件P時,將AC電壓疊加于DC電壓而得到的重疊電壓(轉印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0142]當施加作為轉印電壓的重疊電壓時,由鋁構成的顏料顆粒110由于交流電場而在轉印帶31與片材部件P之間往返飛行(振動)后向片材部件P移動。
[0143]由于顏料顆粒110在轉印帶31與片材部件P之間往返飛行后向片材部件P移動,所以如圖3A及圖4A所示,顏料顆粒110的取向變得不規則(隨機)。由于顏料顆粒110的反射面IlOA的取向不規則,所以從圖像反射的反射光的方向也同樣變得不規則。
[0144]其結果,與顏料顆粒110的反射面IlOA沿相同方向取向的情況相比(參照圖3B及圖4B),漫反射光增加,從而光輝感(閃亮感)增加。另外,通過使用例如株式會社東洋精機制作所(株式會社東洋精機製作所、Toyo Seiki Seisaku-Sho, Ltd.)制作的BYKiac (多角度色差儀),能夠客觀評價光輝感。
[0145]另一方面,在單色光澤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下,如圖1所示,控制器70使AC電壓施加部104B以外的DC電壓施加部104A進行工作來只將D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
[0146]當作為轉印電壓只施加DC電壓時,顏料顆粒110不在轉印帶31與片材部件P之間往返飛行就向片材部件P移動。
[0147]如此,由于顏料顆粒110不在轉印帶31與片材部件P之間往返飛行就向片材部件P移動,所以如圖3B及圖4B所示,顏料顆粒110以扁平面IlOA與片材部件P的表面平行的方式被取向。即,顏料顆粒110有規則地排列,因此從圖像反射的反射光的方向也變得有規則。
[0148]更具體而言,如圖3B所示,顏料顆粒110的反射面IlOA沿與片材部件P的表面正交的方向(圖3B中的X方向)取向。另外,顏料顆粒110沿與片材部件P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圖3B中的Y方向)排列。如圖4B所示,具有沿與片材表面正交的方向取向的反射面IlOA的顏料顆粒110排列在片材部件上。因此,從圖像反射的反射光的方向接近與片材部件P的表面正交的方向。
[0149]其結果,根據ASTM E2194測定的表示金屬光澤感的指數即動態指數(FI)增加(金屬光澤感增加)。
[0150]另一方面,在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下,控制器70獨立地控制施加部102,從而使與通過一次轉印輥33W?33K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的情況相比,通過一次轉印輥33V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施加更低的轉印電壓。
[0151]其結果,在將色調劑圖像一次轉印到轉印帶31時,與將相同的轉印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V和一次轉印輥33W?33K的情況相比,因電荷注入而產生的顏料顆粒110的電荷量減少。因此,在將色調劑圖像二次轉印到片材部件P時,能夠容易地控制顏料顆粒110的取向。
[0152]總結
[0153]如上所述,在單色光輝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下,控制器70將AC電壓疊加于DC電壓而得到的重疊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其結果,得到顏料顆粒110的反射面IlOA的取向不規則的圖像。
[0154]另外,在顏料顆粒110的反射面IlOA的取向不規則的圖像中,從圖像反射的反射光的方向也變得不規則。因此,與顏料顆粒I1的反射面IlOA的取向一致的情況相比,光輝感(閃亮感)和漫反射光增加。
[0155]另外,在單色光澤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下,控制器70只將DC電壓施加于二次轉印輥34。其結果,顏料顆粒110沿與片材部件P的表面平行的方向(Y方向)排列。即,顏料顆粒110有規則地排列,從圖像反射的反射光的方向也變得有規則。因此,與顏料顆粒110的取向不規則的情況相比,上述的動態指數增加(金屬光澤感增加)。
[0156]如此,通過控制器70使各部進行工作,由此能夠切換使圖像的金屬光澤感增加的單色光澤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與使圖像的光輝感(閃亮感)增加的單色光輝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
[0157]另外,在混合顏色光輝感模式或混合顏色光澤感模式下,控制器70以由一次轉印輥33V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所施加的轉印電壓低于由一次轉印輥33W?33K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轉印帶31時所施加的轉印電壓的方式進行控制。其結果,與將相同的轉印電壓施加于一次轉印輥33V和一次轉印輥33W?33K的情況相比,因一次轉印中的電荷注入而在顏料顆粒110中產生的電荷量減少。因此,在將色調劑圖像二次轉印到片材部件P上時,能夠容易地控制顏料顆粒110的取向。
[0158]第二實施方式
[0159]以下,主要針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上的不同點,參照圖9對于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轉印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的例子進行說明。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相同的參照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0160]結構
[0161]如圖9所示,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介質返回單元120的反轉路徑56P包括輸送路徑56P2和反轉路徑56P3。此外,介質返回單元120還包括直接路徑122,其不將沿著輸送路徑56P2輸送的片材部件P供給到反轉路徑56P3供給,而是供給到介質供給路徑52P。未供給到反轉路徑56P3而是經由直接路徑122供給到介質供給路徑52P的片材部件P不被反轉。
[0162]另外,設有引導部124,其將沿著輸送路徑56P2輸送的片材部件P向反轉路徑56P3引導或者經由直接路徑122向介質供給路徑52P引導??刂破?0控制引導部124引導片材部件P的方向。
[0163]動作
[0164]接著,對在附加打印模式下控制器70對各部實施的控制進行說明。在附加打印模式下,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將色調劑圖像形成于片材部件P上,將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疊置于其上。
[0165]在附加打印模式下,控制器70首先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進行工作來只形成在圖像數據中通過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形成的色調劑圖像。通過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在轉印咬合部NT被轉印到輸送至該咬合部的片材部件P的表面上(參照圖7)。
[0166]接著,控制器70控制介質輸送裝置50而將轉印、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片材部件P引導至介質返回單元120,而不是向排出介質接收部541排出。進而,控制器70將通過控制引導部124而引導至介質返回單元120的片材部件P經由直接路徑122引導至介質供給路徑52P(參照圖9)。
[0167]接著,控制器70使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進行工作來只形成在圖像數據中通過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形成的色調劑圖像。
[0168]通過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在轉印咬合部NT經由直接路徑122轉印到引導至介質供給路徑52P的片材部件P的表面上。接著,片材部件P通過介質輸送裝置50向排出介質接收部541排出(參照圖8)。
[0169]總結
[0170]在附加打印模式下,將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形成于片材部件P上,將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疊置于其上。
[0171]通過改變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的排列順序,能夠將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和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以這樣的順序形成于片材部件P上。但是在該情況下,需將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設置在轉印帶31的旋轉方向上比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W?20K更靠下游側。在所述結構中,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于轉印帶31上的色調劑圖像經受設于下游側的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的轉印歷史,因此再轉印到感光鼓21上的色調劑量增加。其結果,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的彩色顯影性能下降。
[0172]即,將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形成于片材部件P上,并將該片材部件P再次供給到轉印咬合部NT,在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之上疊置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由此能夠抑制使用其他顏色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的彩色顯影性能的下降而得到增加了金屬光澤感或光輝感(閃亮感)的圖像。
[0173]關于本發明的特定實施方式的上述的詳細說明并非旨在將本發明局限于在此公開的確切形式,能夠實施各種變形例或改良例。例如,在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中雖未說明,但在將使用含有顏料顆粒110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片材部件P時,也可以通過始終選擇重疊模式來增加光輝感(閃亮感)。
[0174]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中,使用正弦波電壓作為AC電壓,但也可以如圖10所示,使用矩形波電壓。
[0175]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片材部件P未被反轉就經由直接路徑122再次供給到轉印咬合部NT。但是,也可以將轉印有通過色調劑圖像形成部20V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的片材部件P向排出介質接收部541排出,并將所排出的片材部件P再次存儲在容器521中,通過介質供給部52輸送該片材部件P而將其再次供到給轉印咬合部NT。
[0176]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相關的上述的說明是以附圖及說明書的制作為目的,并非旨在將本發明限定或局限于特定的公開方式。能夠實現各種變形例或改良例,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為最明確地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例而選擇、說明了上述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上述實施方式應該能理解本發明,并且能夠實現適于特定目的的各種實施方式和變形例。在上述權利要求書中定義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轉印部,其將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 DC電壓施加部,其將DC電壓施加于所述轉印部;及 AC電壓施加部,其將AC電壓施加于所述轉印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印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切換部,當在所述轉印部中將使用含有所述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上時,在重疊模式與直流模式之間切換所述DC電壓施加部和所述AC電壓施加部,其中,在所述重疊模式下,所述DC電壓施加部和所述AC電壓施加部都進行工作;在所述直流模式下,所述DC電壓施加部進行工作,但所述AC電壓施加部不進行工作。
3.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圖像部,其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 一次轉印部,其將在所述第一圖像部中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旋轉的中間轉印帶上;及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印裝置,其將由所述一次轉印部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帶上的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圖像部,其使用未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 二次轉印部,其將在所述第二圖像部中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帶上;及 控制器,其使由所述一次轉印部將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帶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低于由所述二次轉印部將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帶時所使用的轉印電壓。
5.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圖像部,其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 第二圖像部,其使用未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色調劑圖像;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印裝置,將在所述第一圖像部中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和在所述第二圖像部中形成的所述色調劑中的至少一個轉印到記錄介質上;及 控制器,其以通過所述轉印裝置將由所述第二圖像部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的表面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圖像部、所述第二圖像部及輸送所述記錄介質的輸送部,其中,由所述第一圖像部形成的所述色調劑圖像已經通過所述轉印裝置被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上。
6.一種轉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過轉印部將使用含有扁平顏料顆粒的色調劑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時,將AC電壓疊加于DC電壓而得到的重疊電壓施加于所述轉印部。
【文檔編號】G03G15/16GK104281033SQ201410189679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1日
【發明者】重崎聰, 渡邊翔, 吉岡智章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罗甸县| 荥经县| 平阴县| 白山市| 大新县| 罗城| 株洲市| 三河市| 横山县| 蚌埠市| 大新县| 随州市| 施甸县| 台中县| 托里县| 扶余县| 乡宁县| 休宁县| 锡林浩特市| 康平县| 汶上县| 曲靖市| 拜城县| 客服| 鄂尔多斯市| 濮阳县| 沅陵县| 重庆市| 麦盖提县| 宣汉县| 宜良县| 德化县| 分宜县| 皋兰县| 宁武县| 桓台县| 万荣县| 拜城县| 健康|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