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紙張加濕裝置以及圖像形成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48032閱讀:226來源:國知局
紙張加濕裝置以及圖像形成系統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紙張加濕裝置以及圖像形成系統。



背景技術:

在包括電子照相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的定影處理等在圖像形成時將紙張加熱的工序的情況下,存在水分從被加熱的紙張蒸發而導致紙張的水分含量的分布產生不均勻、使紙張產生褶皺等彎曲的情況。

因此,已知有具備對圖像形成后的紙張給予水分的加濕部,并且通過使由加濕部給予水分后的紙張通過褶皺狀的凸凹部來矯正紙張的彎曲的紙張處理裝置(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1-90243號公報)。

圖10是表示紙張處理裝置中的加濕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圖。

加濕部500例如構成為具備加濕輥對501、501、將水運送至加濕輥對501、501的每一個的供水輥502、502、以及存積供給至供水輥502、502的水的存積部503、503等,能夠通過用在外周面保持有水分的狀態下的加濕輥對501、501夾持輸送紙張P來對紙張P給予水分。

然而,在上述的加濕部500中,在用加濕輥對501、501夾持輸送紙張P時,紙張P與加濕輥對501、501的緊貼性增高,從而存在如圖10的虛線所示那樣紙張P卷繞于加濕輥對501、501而無法進行穩定的輸送之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鑒于這樣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穩定地輸送給予了水分后的紙張的紙張加濕裝置以及圖像形成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反映本發明的一側面的紙張加濕裝置具備:

加濕輥對,其相互壓接來形成夾持部,并在夾持輸送紙張時給予該 紙張水分;

驅動部,其使上述加濕輥對相互分離或者壓接;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驅動部,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加濕輥對在相互分離的狀態下接受紙張,并在紙張的前端部通過了與上述夾持部對應的位置之后,控制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加濕輥對相互壓接來給予紙張水分。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具備:

供水輥,其對上述加濕輥對的外周面供給水分;

除水部,其擦除上述加濕輥對的外周面的水分;

第二驅動部,其使上述供水輥與上述加濕輥對分離或者抵接;以及

第三驅動部,其使上述除水部與上述加濕輥對分離或者抵接,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加濕輥對接受紙張之前,控制上述第二驅動部使上述供水輥與上述加濕輥對分離,并且控制上述第三驅動部使上述除水部與上述加濕輥對抵接來擦除上述加濕輥對的水分。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

上述控制部在控制上述第二驅動部使上述供水輥與上述加濕輥對分離之后,控制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加濕輥對相互分離。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

若紙張的前端部通過與上述夾持部對應的位置規定量,則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驅動部使上述加濕輥對相互壓接。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

上述控制部基于紙張條件設定上述規定量。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

作為上述紙張條件的單位重量越小,上述控制部將上述規定量設定得越長。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

上述除水部在上述加濕輥對分離時,不與該加濕輥對接觸。

在上述紙張加濕裝置中,優選:

為了用戶設定操作上述加濕輥對的動作時刻而具備操作部。

另外,反映了本發明的一側面的圖像形成系統具備:

圖像形成部,其對紙張形成圖像;以及

上述紙張加濕裝置,其對由上述圖像形成部形成有圖像的紙張進行加濕。

附圖說明

根據以下示出的詳細說明和附圖,能夠更加完全地理解本發明。但是,這些并不限定本發明。此處,

圖1是表示圖像形成系統的整體結構的概略示意圖。

圖2是表示圖像形成系統的動作控制所涉及的主要結構的框圖。

圖3是表示第一紙張處理裝置的主要結構的圖。

圖4是表示加濕部的結構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5是在加濕處理中所參照的設定紙張條件的設定表的一個例子。

圖6是表示加濕處理中的加濕部的動作的流程圖。

圖7是用于對加濕處理中的加濕部的動作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8是用于對加濕處理中的加濕部的動作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9是用于對加濕處理中的加濕部的動作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10是用于對以往的問題進行說明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發明的范圍并不限定于圖示例。

[圖像形成系統]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1的整體結構的概略示意圖,圖2是表示圖像形成系統1的動作控制所涉及的主要結構的框圖。

如圖1、2所示,圖像形成系統1具備圖像形成裝置100、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以及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

圖像形成裝置100是對紙張P形成圖像的裝置。

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是進行將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00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加濕的加濕處理的紙張加濕裝置。

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是對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00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進行穿孔處理、裝訂處理以及折疊處理的裝置。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連結圖像形成裝置100、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以及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的方向設為X方向,將垂直方向設為Z方向,將與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Y方向。

[圖像形成裝置]

首先,對圖像形成裝置100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0例如具備讀取部110、供紙托盤120、紙張輸送部130、圖像形成部140、定影部150、第一控制部160、第一存儲部170、操作顯示部(操作部)180以及通信部190等。

讀取部110光學讀取原稿來生成圖像數據。

具體而言,讀取部110例如具備:傳感器部111,其具備CCD (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圖像傳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等拍攝元件并輸出與讀取到的圖像對應的電信號;未圖示的生成部,其基于從傳感器部111輸出的電信號來生成圖像數據;原稿臺113,其具備設置于傳感器部111對原稿進行讀取的讀取方向側的具有光的透過性的板狀的部件并以能夠在該板狀的部件上載置原稿的方式設置;以及自動原稿進給裝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114,其以使原稿相對于傳感器部111相對移動的方式進行輸送。傳感器部111讀取載置于原稿臺113的原稿。另外,傳感器部111讀取由自動原稿進給裝置114輸送的原稿。

供紙托盤120是以能夠對相對于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殼體的收納狀態或者抽出狀態進行切換的方式設置且以能夠儲備紙張P的方式設置的箱狀的部件,其對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00形成圖像之前的紙張P進行儲備。如圖1所示,供紙托盤120設置有多個,能夠分別儲備不同的尺寸的紙張P。此外,多個供紙托盤120也可以儲備相同的尺寸的紙張P。

紙張輸送部130在供紙托盤120、圖像形成部140、定影部150等各部之間輸送紙張P。

具體而言,紙張輸送部130例如具有在供紙托盤120、圖像形成部140、定影部150等各部之間以及其周圍沿所決定的規定的紙張輸送路徑間歇地設置的多個輥、以及驅動各輥的未圖示的驅動部等。紙張輸送部130以如下方式進行輸送:將儲備于供紙托盤120的紙張P逐張抽出向圖像形成部140輸送,將通過圖像形成部140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向定影部150輸送,將通過定影部150定影有圖像的紙張P從設置于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側的排紙口排出。另外,在進行雙面打印的情況下,紙張輸送部130以如下方式進行動作:從設置于定影部150與排紙口之間的輸送路徑上的分支點131使紙張P的表面背面反轉后返回至圖像形成部140側。

圖像形成部140在紙張P形成圖像。

具體而言,圖像形成部140例如具備:以外周面與由紙張輸送部130輸送的紙張P抵接的方式設置的感光體141、對感光體141實施帶電處 理的帶電部142、對帶電后的感光體141實施與圖像數據對應的曝光處理的曝光部143、形成與圖像數據對應的調色劑像并轉印(一次轉印)至感光體141的顯影部144、將轉印至感光體141的調色劑像轉印(二次轉印)至紙張P的轉印部145、以及將殘留在感光體141上的調色劑從感光體141除去的清潔部146等。本實施方式中的圖像形成部140利用上述的結構進行電子照相方式的圖像形成,但這是一個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圖像形成部140例如也可以具備用于進行噴墨等其它圖像形成方法的圖像形成的結構。

另外,圖1所圖示的圖像形成部140是具備一個顯影部144,進行單色的圖像形成的結構,但這是一個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圖像形成部140例如也可以設置為:具備與青色(C)、品紅(M)、黃色(Y)以及黑色(K)各色對應的顯影部144,能夠進行由這些顏色的組合實現的彩色打印。

定影部150使通過圖像形成部140形成于紙張P的圖像定影。

具體而言,定影部150例如具備:以夾著紙張P的輸送路徑且相互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設置的定影輥對151、151、對定影輥對151、151中的通過圖像形成部140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的面側(例如,圖1的上側)的輥進行加熱的加熱部152等。定影部150通過被旋轉驅動的定影輥對151、151夾住紙張P,并且一邊利用被加熱部152加熱后的一個輥對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進行加熱一邊進行輸送,由此使轉印至紙張P的調色劑像定影于紙張P。

第一控制部160根據從操作顯示部180或者通信部190輸入的指示,統一地控制圖像形成系統1的各裝置、各裝置所具備的各部。第一控制部160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等,CPU讀出儲存于第一存儲部170的程序,在RAM內的工作區展開,并通過與程序的配合來執行各種處理。

例如,第一控制部160基于經由讀取部110獲取到的圖像數據,進行基于圖像形成裝置100的針對紙張P的圖像形成等。

第一存儲部170存儲由第一控制部160執行的程序以及程序的執行所需的數據。

操作顯示部180具備:顯示圖像形成系統1的動作所涉及的各種信息并且根據顯示內容來檢測由用戶進行的各種輸入操作的觸摸面板、以及用于由用戶進行的各種輸入操作的多個開關等。

操作顯示部180例如在輸入與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的加濕部230的動作相關的紙張條件等時被利用。

關于圖像形成裝置100、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以及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的各自的處理等而經由操作顯示部180由用戶輸入的各種設定被存儲于各個裝置的存儲部(第一存儲部170、第二存儲部280以及第三存儲部360)。

通信部190具備網絡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或者與其相當的結構等,進行圖像形成系統1與其它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第一控制部160在經由通信部190輸入有包括圖像數據的打印任務的情況下,基于該打印任務進行圖像形成等。

從這種圖像形成裝置100排出的紙張P被輸送至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

[第一紙張處理裝置]

接下來,對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進行說明。

圖3是表示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的主要結構的圖。

如圖2、3所示,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例如具備導入部210、第一輸送部220、加濕部230、第二輸送部240、卷曲消除部250、排出部260、第二控制部270以及第二存儲部280等。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X方向附加右側以及左側來進行說明,對Z方向附加上側以及下側來進行說明。右側是相對于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的圖像形成裝置100側,左側是相對于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的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側。另外,上側是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中的排 出部260側,下側是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中的加濕部230側。

導入部210將從圖像形成裝置100排出的紙張P接受至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內部。

第一輸送部220將通過導入部210接受至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內部的紙張P輸送至設置于比導入部210靠下方的加濕部230。在第一輸送部220的中途設置有成為將紙張P向第二輸送部240引導時的輸送路徑的分支點的分支點Q1。

圖4是表示加濕部230的結構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加濕部230用于對由第一輸送部220輸送來的紙張P進行加濕,例如具備:相互壓接來形成夾持部的加濕輥對231、231、將水運送至加濕輥對231、231的每一個的供水輥232、232、將附著于供水輥232、232的多余的水擦除的除水輥233、233、存積被供給至供水輥232、232的水的存積部234、234、儲備水的箱235、設置于加濕輥對231、231的上游側的傳感器236、以及將附著于加濕輥對231、231的多余的水擦除的刮板237、237等。

加濕輥對231、231是沿紙張P的寬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長條的兩個輥,在相互壓接的狀態下通過驅動電機的驅動來旋轉,從而夾持輸送紙張。此外,加濕輥對231、231的旋轉速度(紙張的輸送速度)被控制為恒定。

加濕輥對231、231構成為能夠在其外周面保持水分。具體而言,加濕輥對231、231由能夠保持水分的具有親水性的橡膠等形成。例如,能夠優選使用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等。

加濕輥對231、231在保持水分的狀態下夾持紙張P進行旋轉時,一邊將紙張P向下游輸送一邊對該紙張P進行加濕,在未保持水分的狀態下夾持紙張P進行旋轉時,作為將紙張P向下游輸送的通常的輸送輥發揮作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加濕輥對231、231通過加濕輥驅動部(驅動部)231a(參照圖2)的驅動能夠在X方向上移動至壓接或者分離的 位置。

加濕輥驅動部231a例如能夠使用具備步進電機以及齒輪并使步進電機的旋轉與齒輪嚙合地進行的結構等。除此之外,例如也能夠適當地選擇通過帶的卷繞或者卷取而沿著導軌移動、或者使用液壓變化等來移動等公知技術。

供水輥232、232針對加濕輥對231、231的每一個而設置,用于通過在與加濕輥231的外周面以及存積于存積部234的水抵接的狀態下旋轉來將存積部234的水保持在外周面并運送至加濕輥231。

供水輥232、232通過供水輥驅動部(第二驅動部)232a(參照圖2)的驅動,能夠在X方向上移動至與加濕輥對231、231抵接或者分離的位置。

供水輥驅動部232a例如能夠使用具備步進電機以及齒輪并使步進電機的旋轉與齒輪嚙合地進行的結構等。除此之外,例如也能夠適當地選擇通過帶的卷繞或者卷取而沿著導軌移動、或者使用液壓變化等來移動等公知技術。

除水輥233、233針對供水輥232、232的每一個而設置于能夠與供水輥232、232的外周面接觸的位置。除水輥233、233能夠通過在供水輥232、232旋轉時摩擦其外周面,來將保持于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的多余的水分擦除。由此,能夠調整保持于供水輥232、232的外周面的水分量,能夠從供水輥232、232向加濕輥對231、231供給適當的水分。

存積部234、234具有以沿著供水輥232、232的外周面的弧的方式畫弧的底面,在該弧狀的底面上存積水。各供水輥232的外周面比存積于存積部234的水的水面靠下側且位于不與存積部234的弧狀的底面抵接的位置。由此,各供水輥232伴隨著旋轉使存積于存積部234的水纏繞于外周面。另外,存積部234通過送出路徑234a與下方的箱235連結。

箱235是在內部儲備水的容器。箱235內的水通過未圖示的泵的動作經由送出路徑234a送出至存積部234。由此,能夠將存積于存積部 234的水的量保持為適當的量。

刮板237、237以在加濕輥對231、231的每一個的下方(紙張輸送方向的上游側)與加濕輥對231、231的夾持部對置的方式設置,是在Y方向上具有與加濕輥對231、231相同或者更長的長度的一對板體。

刮板237、237被設置為向上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傾斜的狀態,以使上端部側的間隙比下端部側的間隙狹窄。

刮板237、237能夠以其下端部為轉動軸,通過刮板驅動部(第三驅動部)237a(參照圖2)的驅動而沿圖4中的箭頭A方向轉動。

因此,刮板237、237在水平的狀態下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但隨著接近垂直的狀態,其上端部與加濕輥對231、231抵接。

而且,在成為刮板237、237與加濕輥對231、231抵接的角度的情況下、即在成為刮板237、237的上端部與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的情況下,刮板237、237作為將保持于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的水分擦除的除水部發揮作用。

刮板驅動部237a例如能夠使用具備步進電機并通過步進電機的旋轉來使刮板237、237的下端部的轉動軸轉動的結構等。此外,只要能使刮板237、237轉動,則刮板驅動部237a的結構并不限定于此。

傳感器236被設置于比加濕輥對231、231的夾持部靠紙張P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的規定位置,對紙張P被輸送至該規定位置這一情況進行檢測,并將檢測信號輸出至第二控制部270。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在上述的加濕部230中,通過第二控制部270的控制,執行與紙張條件對應的加濕處理的結構。對于加濕處理的詳細,后面進行敘述。

返回至圖3,第二輸送部240將通過導入部210被接受至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內部的紙張P不經過加濕部230地輸送至加濕部230的下游側。即,第二輸送部240將經由第一輸送部220的分支點Q1不朝向加濕部230而分支輸送的紙張P輸送至設置于加濕部230的下游側的合流點Q2。

卷曲消除部250是用于一邊輸送紙張P一邊對該紙張P的卷曲進行矯正的機構,具備第一卷曲消除部10、第二卷曲消除部20以及第三卷曲消除部30。

第一卷曲消除部10以及第二卷曲消除部20用于矯正紙張P的較大的卷曲。第一卷曲消除部10將從下方輸送來的紙張P朝向右方輸送,第二卷曲消除部20將從右方輸送來的紙張P朝向上方輸送。

另外,第三卷曲消除部30用于矯正紙張P的微小的卷曲,一邊將紙張P從下方朝向上方輸送,一邊從左右交替地對紙張P給予夾持力。

排出部260具有接受從卷曲消除部250的第三卷曲消除部30輸送來的紙張P并在將紙張P從上方輸送至下方之后再輸送至左方的彎曲輸送部,經由該彎曲輸送部將紙張P輸送至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

如上述那樣,在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中,從導入部210至排出部260,在裝置內部形成有彎曲的輸送路徑。這是為了以防止紙張P向一面側卷曲為目的而不使彎曲方向偏向一方。

第二控制部270統一地控制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所具備的各部。第二控制部270具備CPU、RAM等,CPU讀出儲存于第二存儲部280的程序,在RAM內的工作區展開,并通過與程序的配合來執行各種處理。

例如,第二控制部270根據預先設定的紙張條件來進行對紙張P的加濕處理。

第二存儲部280存儲由第二控制部270執行的程序以及程序的執行所需的數據。

例如,第二存儲部280存儲用于控制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的加濕部230的動作的紙張條件。若通過由用戶進行的操作顯示部180的操作而完成了用于控制加濕部230的動作的紙張條件的設定,則在第二存儲部280存儲該設定的紙張條件。

圖5是存儲于第二存儲部280的設定紙張條件的設定表T1的一個例子。

在圖5中,設定有作為紙張條件的紙張P的單位重量、以及與其對應的紙張P的前端部的不涂覆水分的部分的長度。

具體而言,在單位重量為50~60g/m2的情況下,紙張P的前端部的不涂覆水分的部分的長度為10mm,在單位重量為61~70g/m2的情況下,紙張P的前端部的不涂覆水分的部分的長度為5mm,在單位重量為71g/m2以上的情況下,紙張P的前端部的不涂覆水分的部分的長度為0mm(從紙張P的前端加濕)。

此外,圖5的設定只是一個例子,可適當地進行設定變更。用戶能夠對操作顯示部180進行操作來設定變更設定表T1的數值。在設定表T1的數值被設定變更了的情況下,加濕輥對231、231的動作時刻與此對應地發生變更,供水輥232、232、刮板237、237的動作時刻也隨之變更。

另外,當然也可以構成為:也能夠通過用戶對操作顯示部180的操作,對供水輥232、232、刮板237、237的動作時刻適當地進行設定變更。

另外,作為紙張條件,除了紙張P的單位重量以外,也可以是紙張P的種類、厚度等,另外,還可以是這些的組合。

這里,對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的加濕部230的加濕處理進行說明。

圖6是表示加濕部230中的加濕處理的動作的流程圖。

另外,圖7~圖9是表示加濕處理中的加濕部230的狀態的示意圖。

作為相關處理的前提,加濕輥對231、231正壓接。另外,加濕輥對231、231與供水輥232、232正壓接。另外,紙張P被以預先決定的恒定的輸送速度從下方向上方輸送過來。

首先,第二控制部270獲取任務信息所包含的紙張條件(紙張P的單位重量)(步驟S11)。

接下來,第二控制部270通過供水輥驅動部232a的驅動使供水輥232、232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并且通過刮板驅動部237a的驅動 使刮板237、237向接近垂直狀態的方向轉動,使刮板237、237與加濕輥對231、231抵接(參照圖7,步驟S12)。

由此,成為從供水輥232、232向加濕輥對231、231的水分的供給被切斷且刮板237、237的上端部與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所以能夠擦除保持于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的水分并將其除去。

接下來,第二控制部270在經過規定時間后,通過加濕輥驅動部231a的驅動來解除加濕輥對231、231的壓接(使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分離)(參照圖8,步驟S13)。

此時,刮板237、237傾斜地設置,所以通過加濕輥對231、231的壓接解除,從而加濕輥對231、231與刮板237、237成為不接觸的狀態,能夠防止加濕輥對231、231因與刮板237、237的接觸而磨損。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是在上述的步驟S12中使供水輥232、232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之后、在步驟S13中將加濕輥對231、231的壓接解除的控制,各個輥的動作時刻被錯開,所以能夠防止使加濕輥對231、231分離時的滴水。

接下來,第二控制部270參照存儲于第二存儲部280的設定表T1,基于在步驟S11中獲取到的紙張條件(紙張P的單位重量)來設定紙張P的前端部的不涂覆水分的部分的長度(步驟S14)。

這里,第二控制部270基于參照設定表T1設定的長度的值和預先設定的紙張輸送速度,計算從紙張P的前端部通過傳感器236至使加濕輥對231、231再次壓接為止的時間。

接下來,第二控制部270判斷是否到達紙張P的前端部通過傳感器236后使加濕輥對231、231壓接的時刻、即紙張P的前端部是否通過了與加濕輥對231、231的夾持部對應的位置規定量(步驟S15),在未到達壓接的時刻的情況下(步驟S15:否),反復進行上述步驟S15的處理。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到達壓接的時刻的情況下(步驟S15:是),第 二控制部270通過加濕輥驅動部231a的驅動使加濕輥對231、231壓接,通過供水輥驅動部232a的驅動使供水輥232、232與加濕輥對231、231抵接,并且通過刮板驅動部237a的驅動使刮板237、237向接近水平狀態的方向轉動從而使刮板237、237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參照圖9,步驟S16),結束本處理。

由此,水分被從供水輥232、232供給至加濕輥對231、231,開始從加濕輥對231、231對紙張P給予水分。

此時,刮板237、237向接近水平狀態的方向轉動,由此,刮板237、237不與加濕輥對231、231接觸,防止阻礙從加濕輥對231、231向紙張P給予水分。

通過以上的加濕處理,紙張P成為除了前端部以外的其它部分被給予有水分的狀態,被輸送至加濕部230的下游側。

[第二紙張處理裝置]

返回至圖1,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例如具有第一輸送路徑310、第二輸送路徑320、切換部件330、排紙托盤340A、340B、第三控制部350以及第三存儲部360等。

第一輸送路徑310也被稱為直線路徑,具有多個輥以及驅動各輥的未圖示的驅動部等,對紙張P進行輸送。

在第一輸送路徑310例如配置有在紙張P形成穿孔的穿孔部311等。

第二輸送路徑320也被稱為堆疊路徑,其與第一輸送路徑310相同地具有多個輥以及驅動各輥的未圖示的驅動部等,對紙張P進行輸送。

在第二輸送路徑320例如配置有:使紙張P暫時堆積的堆疊器321、將堆疊器321上的紙張P的寬窄對齊的對齊部件322、用針裝訂堆疊器321上的紙張P的裝訂部323、以及將堆疊器321上的紙張P折疊的折疊部324等。

切換部件330引導紙張P的輸送方向,對將紙張P向第一輸送路徑310以及第二輸送路徑320中的哪一個輸送進行切換。

排紙托盤340A將從第一輸送路徑310排出的紙張P堆積。另外,排紙托盤340B將從第二輸送路徑320排出的紙張P堆積。

第三控制部350統一控制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所具備的各部。第三控制部350具備CPU、RAM等,CPU讀出儲存于第三存儲部360的程序,在RAM內的工作區展開,通過與程序的配合來執行各種處理。

例如,第三控制部350根據預先設定的設定條件進行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對紙張P的紙張處理。

第三存儲部360存儲由第三控制部350執行的程序、以及程序的執行所需的數據。

例如,第三存儲部360例如存儲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中的與紙張處理相關的設定條件等。

此外,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并不限定于上述結構。作為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具備用于進行切割等紙張處理的結構。

如上述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具備:加濕輥對231、231,它們相互壓接來形成夾持部,并在夾持輸送紙張P時給予該紙張水分;加濕輥驅動部231a,其使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分離或者壓接;以及第二控制部270,其控制加濕輥驅動部231a,第二控制部270控制加濕輥驅動部231a使加濕輥對231、231在相互分離的狀態下接受紙張P,并在紙張P的前端部通過了與夾持部對應的位置之后,控制加濕輥驅動部231a使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壓接來給予紙張P水分。

因此,由于紙張P的前端部未被給予水分從而能夠防止紙張P卷繞于加濕輥對231、231。另外,能夠防止產生紙張P的前端部卷縮或者折疊這類紙張損傷。

所以,能夠對給予有水分的紙張P穩定地進行輸送。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具備:供水輥232、232,其對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供給水分;刮板237、237,其擦除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的水分;供水輥驅動部232a,其使供水輥232、232與加濕輥 對231、231分離或者抵接;以及刮板驅動部237a,其使刮板237、237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或者抵接,第二控制部270在加濕輥對231、231接受紙張P之前,控制供水輥驅動部232a使供水輥232、232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并且控制刮板驅動部237a使刮板237、237與加濕輥對231、231抵接來擦除加濕輥對231、231的水分。

因此,成為從供水輥232、232向加濕輥對231、231的水分的供給被切斷且刮板237、237的上端部與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所以能夠擦除保持于加濕輥對231、231的外周面的水分并將其除去。

所以,能夠防止由于紙張P的前端與相互分離卻仍保持有水分的狀態下的加濕輥對231、231接觸而導致的輸送不良。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第二控制部270在控制供水輥驅動部232a使供水輥232、232與加濕輥對231、231分離之后,控制加濕輥驅動部231a使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分離。

因此,能夠防止使加濕輥對231、231分離時的滴水。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若紙張P的前端部通過與夾持部對應的位置規定量,則第二控制部270控制加濕輥驅動部231a使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壓接。

因此,能夠對紙張P給予適當的水分。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第二控制部270基于紙張條件來設定規定量。特別是,作為紙張條件的單位重量越小,第二控制部270將規定量設定得越長。

因此,能夠使加濕輥對231、231在與紙張條件對應的適當的時刻壓接。特別是,單位重量越小,壓接時刻越遲。

所以,能夠更可靠地防止紙張P卷繞于加濕輥對231、231。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刮板237、237在加濕輥對231、231分離時,不與該加濕輥對231、231接觸。

因此,能夠防止加濕輥對231、231的磨損。

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為了用戶設定操作加濕輥對231、231的動作時刻而具備操作顯示部180。

因此,能夠使用戶任意地設定變更加濕輥對231、231的動作時刻。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例示了設置于加濕輥對231、231的下方的刮板237、237來作為除水部并進行了說明,但只要能夠從加濕輥對231、231將水分擦除,則除水部的形狀、設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步驟S13中,通過壓接的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分離來形成刮板237、237不與加濕輥對231、231接觸的狀態的結構并進行了說明,但也能夠在加濕輥對231、231相互分離的時刻,通過刮板驅動部237a的控制使刮板237、237轉動,來形成刮板237、237不與加濕輥對231、231接觸的狀態。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圖像形成裝置100、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以及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各自具備進行各裝置內的控制以及裝置間的通信的控制部的結構并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是僅具備一個統一控制圖像形成系統1整體的控制部的結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圖像形成裝置100、第一紙張處理裝置200以及第二紙張處理裝置300各自具備存儲各裝置的設定等的存儲部的結構并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是僅具備一個存儲圖像形成系統1整體的設定的存儲部的結構。

2015年5月28日向日本專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5-108214號的全部公開內容被全部引入至本申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克东县| 庐江县| 南城县| 尼勒克县| 杂多县| 双牌县| 呼和浩特市| 衡水市| 鹤山市| 山丹县| 虎林市| 南平市| 安陆市| 平远县| 砚山县| 阿坝| 隆尧县| 吉水县| 宁陵县| 武穴市| 滨海县| 桦南县| 外汇| 靖江市| 双江| 微博| 武清区| 双鸭山市| 大洼县| 大城县| 班戈县| 汉源县| 宜城市| 砀山县| 香港| 康马县| 曲水县| 醴陵市| 肥西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