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層(1)、中央矩形硅波導(2)、左一長矩形硅波導(3)、左二長矩形硅波導(4)、左三長矩形硅波導(5)、中一短矩形硅波導(6)、中二短矩形硅波導(7)、中三短矩形硅波導(8)、下一長矩形硅波導(9)、下二長矩形硅波導(10)、右一長矩形硅波導(11)、倒L形硅波導(12)、右二長矩形硅波導(13)、L形硅波導(14)、信號輸入端(15)、第一信號輸出端(16)、第二信號輸出端(17);基底層(1)左側中央設有中央矩形硅波導(2),中央矩形硅波導(2)上部與左一長矩形硅波導(3)、左二長矩形硅波導(4)、左三長矩形硅波導(5)、中一短矩形硅波導(6)、中二短矩形硅波導(7)、中三短矩形硅波導(8)相連,中央矩形硅波導(2)下部與下一長矩形硅波導(9)、下二長矩形硅波導(10)相連,右一長矩形硅波導(11)的右端與倒L形硅波導(12)的左端相連,右二長矩形硅波導(13)的右端與L形硅波導(14)的左端相連;中央矩形硅波導(2)的左端設有信號輸入端(15),倒L形硅波導(12)的右端設有第一信號輸出端(16),L形硅波導(14)的右端設有第二信號輸出端(17),信號從信號輸入端(15)輸入,第一信號輸出端(16)輸出TE波,第二信號輸出端(17)輸出TM波,獲得偏振分束性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層(1)的材料為二氧化硅,折射率為1.5,其長度為22~24μm,寬度為16~18μm,厚度為9~10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矩形硅波導(2)的長度為16~18μm,寬度為1~1.5μm,厚度為0.4~0.5μ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一長矩形硅波導(3)的左側與基底層(1)左側邊緣的距離為2~2.5μm;左一長矩形硅波導(3)與左二長矩形硅波導(4)之間、左二長矩形硅波導(4)與左三長矩形硅波導(5)之間的距離相等均為1~1.5μm,左一長矩形硅波導(3)與左三長矩形硅波導(5)的尺寸參數相同,長度均為6~6.5μm,寬度均為1~1.5μm,厚度均為0.4~0.5μm,左二長矩形硅波導(4)的長度為7~7.5μm,寬度為1~1.5μm,厚度為0.4~0.5μ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一短矩形硅波導(6)與左三長矩形硅波導(5)之間、中一短矩形硅波導(6)與中二短矩形硅波導(7)之間、中二短矩形硅波導(7)與中三短矩形硅波導(8)之間的距離相等均為2~2.5μm,中一短矩形硅波導(6)與中三短矩形硅波導(8)的尺寸參數相同,長度和寬度均為2~2.5μm,厚度均為0.4~0.5μm,中二短矩形硅波導(7)的長度為2.5~3μm,寬度為2~2.5μm,厚度為0.4~0.5μ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一長矩形硅波導(9)的左側與基底層(1)左側邊緣的距離為3~3.5μm,下一長矩形硅波導(9)與下二長矩形硅波導(10)之間的距離為1~1.5μm,下一長矩形硅波導(9)與下二長矩形硅波導(10)的尺寸參數相同,長度均為7~7.5μm,寬度均為1~1.5μm,厚度均為0.4~0.5μ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一長矩形硅波導(11)與右二長矩形硅波導(13)位于中央矩形硅波導(2)兩側,右一長矩形硅波導(11)與中央矩形硅波導(2)之間的距離為3~3.5μm,右二長矩形硅波導(13)與中央矩形硅波導(2)之間的距離為0.4~0.5μm,右一長矩形硅波導(11)與右二長矩形硅波導(13)的尺寸參數相同,長度均為11~13μm,寬度均為1~1.5μm,厚度為0.4~0.5μ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L形硅波導(12)的底端與右一長矩形硅波導(11)的右端相連,倒L形硅波導(12)的總長度為5.5~6μm,總寬度為4.5~5μm,寬度為1~1.5μm,厚度為0.4~0.5μ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硅陣列結構的太赫茲波偏振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硅波導(14)的頂端與右二長矩形硅波導(13)的右端相連,L形硅波導(14)的總長度為8~9μm,總寬度為4.5~5μm,寬度為1~1.5μm,厚度為0.4~0.5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