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顯微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包括顯微鏡機架組、鉸鏈頭部、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和電器控制裝置,機架上設透射照明系統IV,包括聚光鏡、第二孔徑光欄、集光鏡后片、第二視場光欄、第六反射鏡、集光鏡前片、散射鏡、半球形集光鏡片和透射光源;鉸鏈頭部包括管鏡、直角棱鏡、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第一中繼透鏡、第二光調制器、第二中繼透鏡、直角棱鏡組、第四反射鏡、第五反射鏡、第一目鏡、第三反射鏡和第二目鏡;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包括落射光源、照明透鏡前片、第一光調制器、第一孔徑光欄、第一視場光欄、照明透鏡后片和半透半反鏡。目的:解決現有顯微鏡觀察方式單一,功能單一問題。
【專利說明】
-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顯微鏡技術領域,具體設及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 鏡。
【背景技術】
[0002] 現在,顯微鏡已經廣泛用于教學、醫療、工業檢測等多個領域。它不僅可W應用于 動物、植物的觀察與研究,也廣泛用于工業的在線檢測,因此,需要多種觀察方式W滿足應 用。而隨著工業的發展,對金相學的研究,已擴展到對材相學的研究,對微觀結構的研究,幾 乎已經介入到產品的所有階段,從最初的材料開發到檢查、生產、制造過程的控制W及故障 分析等等。
[0003] 如今材相學中微觀結構的鑒定,通常需要多種觀察方式,單一的觀察方式已經不 能完整地表達信息,迫切需要多種觀察方式并存的顯微鏡W滿足應用。因此,落射金相顯微 鏡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時由于材料性質的千變萬化,多種觀察方式并存意義重大。
[0004] 明視場觀察,是最普遍的一種觀察方式,廣泛應用于病理、檢驗,用于觀察被染色 的切片,運種通用觀察方式,整個視場亮度高、均勻,應用范圍廣,操作簡單,但是標本的對 比度低,且沒有立體感。因此,在觀察一些特殊標本時,明場觀察無法實現。
[0005] 由于人眼只能區分光波的波長和振幅,即顏色和亮度,對于無色透明的生物標本, 當光線通過時,波長和振幅變化不大,在明場觀察時很難觀察到標本。在《光學技術手冊》中 公開了一種相襯顯微鏡,該相襯觀察是利用被測物體的光程差,將透過標本的可見光的光 程差變成振幅差,從而提高各種結構間的對比度,使各種結構變得清晰可見。光線透過標本 后發生折射,偏離原來的光路,同時相位被延遲1/4A,如果再增加或減少1/4A,則光程差變 成1/2A,兩束光合軸后干設加強,振幅增大或減小,提高反差。運種觀察方式,有效利用光的 干設現象,將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變成可分辨的振幅差,即使無色透明的物質也可成為 清晰可見,因此,在鑒定活體細胞被大量使用。但該方案需采用特制的相襯物鏡,由于落射 照明物鏡即是聚光鏡又是物鏡,造成該方案無法實現落射相襯顯微鏡術。
[0006] 申請號為US2553108的專利公布文件中公開了一種落射相襯顯微系統,該落射相 襯顯微系統包括落射照明系統、普通物鏡系統、中繼系統和目鏡系統等,在落射照明系統 中,燈絲成像于物鏡后焦面處,環形光欄放置于視場光欄與燈絲之間,并無孔徑光欄;在中 繼系統中,相板放置于管鏡附近,在管鏡與半透半反鏡之間,與照明系統中的環形光欄共 輛。該系統中,燈絲像與相板并沒有共輛,因此并不能實現均勻成像,極大影響成像質量。該 專利雖然在形式上實現了落射相襯,但是實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相襯,相板與后焦面的 偏離,直接影響通過相板的直射光和衍射光,進而影響相襯效果。
[0007] 霍夫曼相襯是利用斜射光照射到標本產生折射、衍射,光線通過物鏡光密度梯度 調節器產生不同陰影,從而使透明標本表面產生明暗差異,來增加觀察對比度的原理,運種 觀察方式可提高未染色標本的可見性和對比度,而且圖像顯示陰影或近似=維結構而不會 產生光暈,可應用于所有類型的細胞、組織,無論活體、染色或未染色,晶體,透明聚合物,玻 璃W及其它類似材料等等。
[000引申請號為US8599479B2專利公布文件中公開了一種調節對比度顯微鏡,該調節對 比度顯微鏡包括光圈構件和調節器,光圈構件位于聚光鏡的前焦平面,調節器位于與光圈 構件共輛的物鏡后焦平面處,通過對調節器的特定區域透過率的界定,獲得針對ICSI的良 好觀察。該顯微鏡采用的是透射的方式,需要特制的霍夫曼相襯物鏡,而在落射觀察中,由 于落射照明物鏡即是聚光鏡又是物鏡,造成該方案無法實現落射霍夫曼相襯顯微鏡術。
[0009] 暗視場觀察,基于下達爾光學效應,微粒對斜射光反射或衍射,增大人眼可見性。 由于直射光不直接照射標本,只有斜射光線照射到標本上,發生反射或衍射,衍射光線進入 物鏡,而非衍射光線不能進入物鏡,運些衍射光線形成的圖像效果就是暗場效果,運些圖像 邊界經常會顯現白色的亮光環,運些亮環增強了標本的外觀形狀,并且使圖像具有非常高 的襯度和細節。暗場觀察可W觀察到極其微小的物體,分辨率可達0.02-0.04WI1,遠遠高于 明場觀察的0.4皿,所W暗場技術又被稱為"超顯微"技術。
[0010] 申請號為CN201320273674.X專利公布文件中公開了一種用于金相顯微鏡暗場觀 察的照明系統,但該方案需采用特制的暗場物鏡及照明器,該產品通用性不強,結構復雜。
[0011] 傳統意義上的專用觀察方式的顯微鏡,基本是在透射照明的前提下,且需要配置 專用物鏡及相關配件,才能實現專用的觀察。如相襯顯微鏡,需要在聚光鏡前面的孔徑光欄 附近放置環形光欄,選用匹配的相襯物鏡,才能實現相襯觀察,若需要轉換成其他的觀察方 式,如暗場觀察,則需要更換暗場物鏡,同時將環形光欄替換成專用暗場光欄,才能實現暗 場觀察,使用時多有不便。隨著工業發展,對顯微鏡的要求越來越高,所W,設計一種多功能 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已成為必需。 【實用新型內容】
[0012]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用W解 決現有顯微鏡觀察方式單一,功能單一,通用性不強的問題。
[0013]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 落射金相顯微鏡,包括顯微鏡機架組、較鏈頭部、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電器控制裝置和 雙插頭彈黃線,所述的較鏈頭部、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從上到下依次固定在顯微鏡機架 組上,所述的電器控制裝置設于顯微鏡機架組內,所述電器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落射明場 同軸照明裝置的輸入端通過雙插頭彈黃線電連接,
[0014] 所述的顯微鏡機架組包括載物臺、轉換器、機架和調焦機構,所述的機架上設有物 鏡,形成物鏡系統III,所述的機架于物鏡的下方設有透射照明系統IV,所述的透射照明系 統IV包括聚光鏡、第二孔徑光欄、集光鏡后片、第二視場光欄、第六反射鏡、集光鏡前片、散 射鏡、半球形集光鏡片和透射光源,所述集光鏡前片、散射鏡、半球形集光鏡片和透射光源 的光路位于水平線上,所述聚光鏡、第二孔徑光欄、集光鏡后片、第二視場光欄、第六反射鏡 的光路垂直向上透過標本和物鏡;
[0015] 所述的較鏈頭部包括管鏡、直角棱鏡、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第一中繼透鏡、第 二光調制器、第二中繼透鏡、直角棱鏡組、第四反射鏡、第五反射鏡、第一目鏡、第=反射鏡 和第二目鏡,并形成頭部光學系統I;
[0016] 所述的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包括落射光源、照明透鏡前片、第一光調制器、第一 孔徑光欄、第一視場光欄、照明透鏡后片和半透半反鏡,并形成落射照明系統II,所述落射 光源、照明透鏡前片、第一光調制器、第一孔徑光欄、第一視場光欄、照明透鏡后片的光路位 于水平線上;
[0017] 所述半透半反鏡、管鏡、直角棱鏡的光路垂直向上并經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 第一中繼透鏡、第二光調制器、第二中繼透鏡、直角棱鏡組、第四反射鏡、第五反射鏡和第一 目鏡后輸出,同時光路從直角棱鏡組經第=反射鏡和第二目鏡輸出。
[0018]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光調制器和第二光調制器對照明光和成 像光進行調制,在明場物鏡條件下,實現多種落射觀察方式。當第一光調制器和第二光調制 器均放入光路時,可實現落射相襯、落射霍夫曼相襯、落射暗場等;當第一光調制器和第二 光調制器均不放入光路時,為普通明場觀察;當第一光調制器放入光路時,可實現環形照 明、斜照明等等。運樣的結構設計,觀察方式多種多樣,可W隨意切換,實現不同的功能,通 用性非常強。
[0019]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光調制器為環形光欄,所述的環形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第一光調制器通孔和相襯環形光欄插板,所述的第二光調制器為相襯環板,所述的相襯 環板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第二光調制器通孔和相襯環板插板。
[0020] 運樣的結構設計,通過第一光調制器和第二光調制器的搭配使用,實現落射相襯 顯微鏡術。
[0021]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光調制器為狹縫光欄,所述的狹縫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第一光調制器通孔和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所述的第二光調制器為濾波器,所述的 濾波器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第二光調制器通孔和霍夫曼相襯濾波器插板。
[0022] 運樣的結構設計,通過第一光調制器和第二光調制器的搭配使用,實現落射霍夫 曼相襯顯微鏡術。
[0023]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光調制器為圓形擋片,所述的圓形擋片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第一光調制器通孔和暗場圓形擋片插板,所述的第二光調制器為環形擋片,所述的環形 擋片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第二光調制器通孔和暗場環形擋片插板。
[0024] 運樣的結構設計,通過第一光調制器和第二光調制器的搭配使用,實現落射暗場 顯微鏡術。
[0025]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光調制器為環形光欄,所述的環形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第一光調制器通孔和相襯環形光欄插板。
[0026] 運樣的結構設計,用來實現對標本的環形照明效果。
[0027]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光調制器為狹縫光欄,所述的狹縫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第一光調制器通孔和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
[0028] 運樣的結構設計,用來實現對標本的斜照明效果。
[0029] 進一步,所述的較鏈頭部包括多角度旋轉機構,所述多角度旋轉機構的角度調整 范圍為3°~30°。
[0030] 運樣的結構設計,可W隨意調整較鏈頭部的角度,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0031] 本實用新型可W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0032]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
[0033]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的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 意圖;
[0034] 圖3是圖1中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5] 圖4是圖1中較鏈頭部的結構示意圖;
[0036] 圖5是圖2中第一光調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0037] 圖6是圖2中第二光調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0038] 圖7是圖5中第一光調制器包括相襯環形光欄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9] 圖8是圖5中第一光調制器包括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0] 圖9是圖5中第一光調制器包括暗場圓形擋片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1 ]圖10是圖6中第二光調制器包括相襯環板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2] 圖11是圖6中第二光調制器包括霍夫曼相襯濾波器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3] 圖12是圖6中第二光調制器包括暗場環形擋片插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4]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0045] 1.較鏈頭部,2.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3.電器控制裝置,4.載物臺,5.落射光源, 6.照明透鏡前片,7.第一光調制器,8.第一孔徑光欄,9.第一視場光欄,10.照明透鏡后片, 11.半透半反鏡,12.管鏡,13.直角棱鏡,14.第一反射鏡,15.第二反射鏡,16.第一中繼透 鏡,17.第二光調制器,18.第二中繼透鏡,19.直角棱鏡組,20.第四反射鏡,21.第五反射鏡, 22.第一目鏡,23.第S反射鏡,24.第二目鏡,25.物鏡,26.標本,27.聚光鏡,28.第二孔徑光 欄,29.集光鏡后片,30.第二視場光欄,31.第六反射鏡,32.集光鏡前片,33.散射鏡,34.半 球形集光鏡片,35 .透射光源,70.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1.第一光調制器通孔,72.相襯環形 光欄插板,73.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74.暗場圓形擋片插板,100.多角度旋轉機構, 170.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1.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2.相襯環板插板,173.霍夫曼相襯濾波 器插板,174.暗場環形擋片插板,200.檢偏片,201.起偏片,202.濾色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46]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W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47] 如圖1所示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包括顯 微鏡機架組、較鏈頭部1、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電器控制裝置3和雙插頭彈黃線,較鏈頭 部1、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從上到下依次固定在顯微鏡機架組上,電器控制裝置3設于顯 微鏡機架組內,電器控制裝置3的輸出端與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的輸入端通過雙插頭彈 黃線電連接,顯微鏡機架組包括載物臺4、轉換器、機架和調焦機構,機架上設有物鏡25,形 成物鏡系統III,機架于物鏡25的下方設有透射照明系統IV,透射照明系統IV包括聚光鏡 27、第二孔徑光欄28、集光鏡后片29、第二視場光欄30、第六反射鏡31、集光鏡前片32、散射 鏡33、半球形集光鏡片34和透射光源35,集光鏡前片32、散射鏡33、半球形集光鏡片34和透 射光源35的光路位于水平線上,聚光鏡27、第二孔徑光欄28、集光鏡后片29、第二視場光欄 30、第六反射鏡31的光路垂直向上透過標本26和物鏡25;較鏈頭部1包括管鏡12、直角棱鏡 13、第一反射鏡14、第二反射鏡15、第一中繼透鏡16、第二光調制器17、第二中繼透鏡18、直 角棱鏡組19、第四反射鏡20、第五反射鏡21、第一目鏡22、第=反射鏡23和第二目鏡24,并形 成頭部光學系統I;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包括落射光源5、照明透鏡前片6、第一光調制 器7、第一孔徑光欄8、第一視場光欄9、照明透鏡后片10和半透半反鏡11,并形成落射照明系 統II,落射光源5、照明透鏡前片6、第一光調制器7、第一孔徑光欄8、第一視場光欄9、照明透 鏡后片10的光路位于水平線上;半透半反鏡11、管鏡12、直角棱鏡13的光路垂直向上并經第 一反射鏡14、第二反射鏡15、第一中繼透鏡16、第二光調制器17、第二中繼透鏡18、直角棱鏡 組19、第四反射鏡20、第五反射鏡21和第一目鏡22后輸出,同時光路從直角棱鏡組19經第= 反射鏡23和第二目鏡24輸出。
[0048] 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光調制器7和第二光調制器17對照明光和成像光進行調制, 在明場物鏡條件下,實現多種落射觀察方式。當第一光調制器7和第二光調制器17均放入光 路時,可實現落射相襯、落射霍夫曼相襯、落射暗場等;當第一光調制器7和第二光調制器17 均不放入光路時,為普通明場觀察;當第一光調制器7放入光路時,可實現環形照明、斜照明 AfrAfr 寸寸O
[0049] 在落射照明下,落射光源5發出的光,依次經過照明透鏡前片6、第一光調制器7、第 一孔徑光欄8、第一視場光欄9、照明透鏡后片10和半透半反鏡11,進入充當聚光鏡的物鏡 25,均勻照射在標本26上。標本26反射的光,再次經過物鏡25,半透半反鏡11,進入頭部光學 系統I,經由管鏡12、直角棱鏡13、第一反射鏡14、第二反射鏡15、第一中繼透鏡16、第二光調 制器17、第二中繼透鏡18、直角棱鏡組19、第四反射鏡20、第五反射鏡21和第一目鏡22后輸 出,同時光路從直角棱鏡組19經第=反射鏡23和第二目鏡24后輸出。在透射照明下,透射光 源35發出的光,結果由半球形集光鏡片34和散射鏡33組成的勻光系統,再通過由集光鏡前 片32、第六反射鏡31、第二視場光欄30、集光鏡后片29、第二孔徑光欄28和聚光鏡27組成的 聚光系統,最后均勻照射在標本26上,形成完善照明。經過標本26的光,通過物鏡25,半透半 反鏡11,進入頭部光學系統I,最終成像于第一目鏡22和第二目鏡24。
[0050] 如圖3所示,檢偏片200和起偏片201可W調制光強,濾色片202根據具體應用選擇, 常用的為綠色濾光片。
[0051] 如圖7和圖10所示,當第一光調制器7為環形光欄,環形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70、第一光調制器通孔71和相襯環形光欄插板72,第二光調制器17為相襯環板,相襯環板 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和相襯環板插板172,通過第一光調制器 7和第二光調制器17的搭配使用,實現落射相襯顯微鏡術。
[0052] 如圖8和圖11所示,當第一光調制器7為狹縫光欄,狹縫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70、第一光調制器通孔71和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73,第二光調制器17為濾波器,濾波 器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和霍夫曼相襯濾波器插板173,通過第 一光調制器7和第二光調制器17的搭配使用,實現落射霍夫曼相襯顯微鏡術。
[0053] 如圖9和圖12所示,當第一光調制器7為圓形擋片,圓形擋片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 槽70、第一光調制器通孔71和暗場圓形擋片插板74,第二光調制器17為環形擋片,環形擋片 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和暗場環形擋片插板174,通過第一光調 制器7和第二光調制器17的搭配使用,實現落射暗場顯微鏡術。
[0054] 如圖7所示,當第一光調制器7為環形光欄,環形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 一光調制器通孔71和相襯環形光欄插板72,用來實現對標本26的環形照明效果。
[0055] 如圖8所示,當第一光調制器7為狹縫光欄,狹縫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 一光調制器通孔71和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73,用來實現對標本26的斜照明效果。
[0056] 如圖4所示,較鏈頭部1包括多角度旋轉機構100,多角度旋轉機構100的角度調整 范圍為3°~30%可W隨意調整較鏈頭部1的角度,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第一目鏡22和第二目 鏡24為廣角平場目鏡,目鏡視場0 2么第一目鏡22或第二目鏡24可在-5~巧個視度范圍內 調節,目鏡瞳距在55mm~75mm之間任意調節。
[0057] 如圖5和圖6所示,第一光調制器7設有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一光調制器通孔 71,第二光調制器17設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
[0058] 如圖7所示,根據相板與環形光欄的共輛關系,通過光路追跡,得到相應尺寸,相襯 環形光欄插板72材料為40Cr,厚度為0.3mm,外徑為0,外環為0 1,內環0 2,具體數值如表a 所示:
[0化9]
[0060] 表 a
[0061] 如圖8所示,根據濾波片與狹縫光欄的共輛關系,通過光路追跡,得到相應尺寸,霍 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73材料為40Cr,厚度為0.3mm,外徑為0,狹縫上寬度Ll,下寬度L2, 高度化,具體數值如表b所示:
[0062] L 0063 J
[0064]如圖9所示,暗場圓形擋片插板74材料為K9玻璃,表面I,全表面鍛減反射膜后,B區 表面加鍛吸收膜,透過率為1 % ± 1 %,表面II,鍛增透膜,在400nm~630nm范圍內,反射率低 于0.5%,具體數值如表C所示: 「00 化 1
[0066] 表 C
[0067] 如圖10所示,相襯環板插板172材料為K9玻璃,厚度T為1.5mm,確定0巧日0 2的值, 使環形寬度滿足評價指標Q,能夠極大改善位相物體像四周的"鑲邊"現象,并且成像的光亮 度較大。表面I,全表面鍛減反射膜后,C區內加鍛V4相位膜,B區表面加鍛吸收膜。使透過率 為0.2~0.1,表面II,鍛增透膜,在400nm~630nm范圍內,反射率低于0.5%,具體數值如表d 所示: rnn^Ri
[0069] 表 d
[0070] 如圖11所示,霍夫曼相襯濾波器插板173材料為K9玻璃,厚度T為1.5mm,選擇合適 的B區即灰色區域的透過率和寬度H2,得到一個合適的像襯比和成像靈敏度,得到最佳的成 像效果。表面I,全表面鍛減反射膜后,B區表面加鍛吸收膜,使透過率為15% ±1.5%,C區 表面加鍛吸收膜。使透過率為1 % ± 1 %,表面II,鍛增透膜,在400nm~630nm范圍內,反射率 低于0.5%,具體數值如表e所示:
[0071] LUU"」 巧e
[0073] 如圖12所示,暗場環形擋片插板174材料為K9玻璃,表面I,全表面鍛減反射膜后,C 區表面加鍛吸收膜,使透過率為1 % ± 1 %,表面II,鍛增透膜,在400nm~630nm范圍內,反射 率低于0.5%,具體數值如表f所示:
[0074] Luu/v)」 衣丄
[0076]上述實施例僅示例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 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 修飾或改變。因此,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掲示的精神 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 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包括顯微鏡機架組、鉸鏈頭部 (1)、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電器控制裝置(3)和雙插頭彈簧線,所述的鉸鏈頭部(1)、 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從上到下依次固定在顯微鏡機架組上,所述的電器控制裝置(3) 設于顯微鏡機架組內,所述電器控制裝置(3)的輸出端與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的輸入 端通過雙插頭彈簧線電連接,所述的顯微鏡機架組包括載物臺(4)、轉換器、機架和調焦機 構; 所述的機架上設有物鏡(25),形成物鏡系統III,所述的機架于物鏡(25)的下方設有透 射照明系統IV,所述的透射照明系統IV包括聚光鏡(27)、第二孔徑光欄(28)、集光鏡后片 (29)、第二視場光欄(30)、第六反射鏡(31)、集光鏡前片(32)、散射鏡(33)、半球形集光鏡片 (34) 和透射光源(35),所述集光鏡前片(32)、散射鏡(33)、半球形集光鏡片(34)和透射光源 (35) 的光路位于水平線上,所述聚光鏡(27)、第二孔徑光欄(28)、集光鏡后片(29)、第二視 場光欄(30)、第六反射鏡(31)的光路垂直向上透過標本(26)和物鏡(25); 所述的鉸鏈頭部(1)包括管鏡(12 )、直角棱鏡(13 )、第一反射鏡(14 )、第二反射鏡(15)、 第一中繼透鏡(16 )、第二光調制器(17 )、第二中繼透鏡(18 )、直角棱鏡組(19 )、第四反射鏡 (20)、第五反射鏡(21)、第一目鏡(22)、第三反射鏡(23)和第二目鏡(24),并形成頭部光學 系統I; 所述的落射明場同軸照明裝置(2)包括落射光源(5)、照明透鏡前片(6)、第一光調制器 (7)、第一孔徑光欄(8)、第一視場光欄(9)、照明透鏡后片(10)和半透半反鏡(11),并形成落 射照明系統II,所述落射光源(5)、照明透鏡前片(6)、第一光調制器(7)、第一孔徑光欄(8)、 第一視場光欄(9)、照明透鏡后片(10)的光路位于水平線上; 所述半透半反鏡(11 )、管鏡(12 )、直角棱鏡(13)的光路垂直向上并經第一反射鏡(14)、 第二反射鏡(15 )、第一中繼透鏡(16 )、第二光調制器(17 )、第二中繼透鏡(18 )、直角棱鏡組 (19)、第四反射鏡(20)、第五反射鏡(21)和第一目鏡(22)后輸出,同時光路從直角棱鏡組 (19)經第三反射鏡(23)和第二目鏡(24)輸出。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光調制器(7)為環形光欄,所述的環形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一光調制器 通孔(71)和相襯環形光欄插板(72),所述的第二光調制器(17)為相襯環板,所述的相襯環 板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和相襯環板插板(172)。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光調制器(7)為狹縫光欄,所述的狹縫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一光調制器 通孔(71)和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73),所述的第二光調制器(17)為濾波器,所述的濾 波器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和霍夫曼相襯濾波器插板 (173) 〇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光調制器(7)為圓形擋片,所述的圓形擋片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一光調制器 通孔(71)和暗場圓形擋片插板(74),所述的第二光調制器(17)為環形擋片,所述的環形擋 片包括第二光調制器凹槽(170)、第二光調制器通孔(171)和暗場環形擋片插板(174)。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光調制器(7)為環形光欄,所述的環形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一光調制器 通孔(71)和相襯環形光欄插板(72)。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光調制器(7)為狹縫光欄,所述的狹縫光欄包括第一光調制器凹槽(70)、第一光調制器 通孔(71)和霍夫曼相襯狹縫光欄插板(73)。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光調制技術的落射金相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鉸鏈頭部(1)包括多角度旋轉機構(100 ),所述多角度旋轉機構(100)的角度調整范圍為3° ~30。。
【文檔編號】G02B21/08GK205691849SQ201620457349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公開號201620457349.2, CN 201620457349, CN 205691849 U, CN 205691849U, CN-U-205691849, CN201620457349, CN201620457349.2, CN205691849 U, CN205691849U
【發明人】夏波, 鄔明慧, 肖倩, 江建平
【申請人】麥克奧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