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微鏡,具體是一種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
背景技術:
顯微鏡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在生物、醫(yī)學領域廣泛用于切片操作和顯微外科手術,在工業(yè)領域則主要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電路的觀測、裝配、檢查等工作。現(xiàn)有顯微鏡的上光源組一般包括燈箱、燈座以及固定在燈座上的光源,燈箱與燈座固定連接。上述結構的顯微鏡上光源組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個不足之處:當所觀察的標本面積較大時,顯微鏡的上光源組就無法對整個標本提供照明,若此時用戶需要觀察不在上光源組照明范圍內的標本區(qū)域時,就只能通過移動標本的方式將需要觀察的標本區(qū)域移動到上光源組的照明范圍內,但是在移動標本的過程中,標本內部往往會發(fā)生變動,如標本為液體或粉狀顆粒時,因此在移動完標本后,用戶往往需要重新調節(jié)顯微鏡的物鏡或目鏡來尋找標本中的目標,這樣的操作無疑是非常麻煩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調節(jié)上光源光照角度,從而大大方便用戶使用顯微鏡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以下結構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燈箱以及用于安裝上光源的燈座,其中,燈箱與燈座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其中,燈箱與燈座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是指,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有一個O型密封圈,燈座上部的外周壁上設有一個環(huán)形凹槽,O型密封圈卡在環(huán)形凹槽內,燈箱下部設有可供燈座上部伸入的固定孔,固定孔的內側壁為球面,O型密封圈外側壓緊在固定孔的內側壁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其中,固定孔下端的燈箱上設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圓錐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其中,燈箱與燈座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是指,燈座上部的外周壁上設有一個環(huán)形的圓弧形凸臺,燈箱下部設有可供燈座上部伸入的固定孔,固定孔的內側壁為球面,圓弧形凸臺外側壓緊在固定孔的內側壁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其中,固定孔下端的燈箱上設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圓錐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其中,燈箱與燈座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是指,燈座上端中部設有突臺,突臺上端設有球頭,燈箱下部設有可供燈座上部伸入的固定孔,固定孔的內壁上端面中部設有球窩,球頭卡緊在球窩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其中,固定孔的內側壁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面。
采用上述結構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由于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的燈箱與燈座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因此,當所觀察的標本面積較大時,用戶可以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燈箱與燈座之間的相對角度,以此來改變上光源的照射角度,從而使用戶無需移動標本即可將上光源照射到需要觀察的標本區(qū)域處,進而大大方便了用戶使用顯微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采用實施例1中方案的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采用實施例2中方案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采用實施例3中方案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燈箱1以及用于安裝上光源的燈座2,燈箱1與燈座2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燈箱1與燈座2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是指,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有一個O型密封圈3,燈座2上部的外周壁上設有一個環(huán)形凹槽4,O型密封圈3卡在環(huán)形凹槽4內,燈箱1下部設有可供燈座2上部伸入的固定孔5,固定孔5的內側壁為球面6,O型密封圈3外側壓緊在固定孔5的內側壁上,也就是說,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通過O型密封圈3與固定孔5內側壁之間的靜摩擦力,燈座2與燈箱1之間能夠相互鎖定,即保持相對靜止,而當用戶需要調節(jié)上光源的光照角度時,只需稍微對燈座2施加一個較小的外力,即可使O型密封圈3在固定孔5內側壁上發(fā)生相對滑動,固定孔5下端的燈箱1上設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圓錐孔7,圓錐孔7的設置能夠在轉動燈座2時防止燈箱1對燈座2的干涉,從而大大增加燈座2的最大轉動角度。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燈箱1以及用于安裝上光源的燈座2,燈箱1與燈座2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燈箱1與燈座2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是指,燈座2上部的外周壁上設有一個環(huán)形的圓弧形凸臺8,燈箱1下部設有可供燈座2上部伸入的固定孔5,固定孔5的內側壁為球面6,圓弧形凸臺8外側壓緊在固定孔5的內側壁上,也就是說,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通過圓弧形凸臺8與固定孔5內側壁之間的靜摩擦力,燈座2與燈箱1之間能夠相互鎖定,即保持相對靜止,而當用戶需要調節(jié)上光源的光照角度時,只需稍微對燈座2施加一個較小的外力,即可使圓弧形凸臺8在固定孔5內側壁上發(fā)生相對滑動,固定孔5下端的燈箱1上設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圓錐孔7,圓錐孔7的設置能夠在轉動燈座2時防止燈箱1對燈座2的干涉,從而大大增加燈座2的最大轉動角度。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顯微鏡上光源光照角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燈箱1以及用于安裝上光源的燈座2,燈箱1與燈座2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燈箱1與燈座2之間采用相互鎖定式的萬向轉動連接是指,燈座2上端中部設有突臺9,突臺9上端設有球頭10,燈箱1下部設有可供燈座2上部伸入的固定孔5,固定孔5的內壁上端面中部設有球窩11,球頭10卡緊在球窩11內,也就是說,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通過球頭10與球窩11內側壁之間的靜摩擦力,燈座2與燈箱1之間能夠相互鎖定,即保持相對靜止,而當用戶需要調節(jié)上光源的光照角度時,只需稍微對燈座2施加一個較小的外力,即可使球頭10在球窩11內發(fā)生相對滑動,固定孔5的內側壁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面12,圓錐面12的設置能夠在轉動燈座2時防止燈箱1對燈座2的干涉,從而大大增加燈座2的最大轉動角度。。
上述所有實施例中提到的上光源結構以及上光源與燈座2的連接結構均為現(xiàn)有常規(guī)技術,故不在此贅述。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