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光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纖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光通信中,光纖活動連接器解決的是兩根光纖(光纜)的接續問題,即通過設置在連接器內的機械對中裝置使源光纖的激光束盡可能多地入射到接收端光纖內。這種機械對中裝置是實現光耦合的物理結構基礎,也是光纖連接器的技術核心。
傳統的光纖接頭有ST、SC、FC,但隨著光通信技術的發展,這些接頭已不滿足于現代技術性能的要求。
近年來,基于諸如DWDM(密集波分復用)的高速和大容量光纖通信系統已經大量使用,光連接器是DWDM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過去已經廣泛地采用單芯的SC連接器,近年來,DWDM系統對多芯高密度連接器的需求一直在增長著。
然而,要實現與單芯連接器的介入損耗相仿的多芯連接器是困難的,因為多芯連接器需要能把多根光纖精確定位的高精密度的光纖安裝體。要提高傳統的用熱固性環氧樹脂的光纖安裝體制造工藝的生產率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熱固性樹脂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固化。還有,在傳統的光纖安裝體連接器中,當反復接插時,就有在端面附近導引插孔周圍產生開裂和損傷的問題,它們會最終影響介入損耗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多芯連接器缺點,提供了一種光纖連接器,解決了導引插孔周圍產生開裂和損傷以及量產化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接頭、以及連接相鄰接頭間的適配套,在所述適配套與接頭之間設有光纖連接器主體,所述光纖連接器主體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側套接有光纖安裝體,所述光纖安裝體內設有兩個導引插孔和若干光纖插孔,所述導引插孔內插接有導引接頭,所述光纖插孔內插接光纖。
進一步的,所述光纖安裝體為注塑成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導引插孔與光纖插孔的間隙皆至少小于0.3μm。
進一步的,所述光纖插孔的傾斜容差至少小于0.2度。
進一步的,所述光纖和光纖安裝體的端面都以8度的角拋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采用倒角型的光纖安裝體,并通過注塑成形結構來降低損耗,降低光纖插孔的錯位,另外通過選擇導引接頭與導引插孔之間以及光纖與光纖插孔之間合適的間隙,來降低光纖芯錯位及其標準差,改善反復接插的耐久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插接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光纖連接器結構放大圖。
圖中標號說明:1、接頭,2、適配套,3、光纖連接器,31、殼體,32、光纖安裝體,33、導引接頭,4、光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所示,一種光纖連接器,包括接頭1、以及連接相鄰接頭1間的適配套2,在所述適配套2與接頭1之間設有光纖連接器主體3,所述光纖連接器主體3包括殼體31,所述殼體31內側套接有光纖安裝體32,所述光纖安裝體32內設有兩個導引插孔和若干光纖插孔,在本實施例中,光纖插孔不多于十二個,所述導引插孔內插接有導引接頭33,所述光纖插孔內插接光纖4,并用粘結劑固定到光纖安裝體32上。
所述光纖安裝體32為注塑成形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還選用了PPS(聚苯撐硫)作為基樹脂,這種樹脂具有低的熱膨脹系數、低的吸水率和高的機械強度,選擇相應的填料混進基樹脂中來改善其特性,采用注塑成形結構,不但通過縮短成形過程中的硬化時間,而且通過在成形后清潔模子來減少模子的溢料,把成形周期減少到轉移成形法的三分之一,大大提高了制造光纖安裝體的生產效率。
所述導引插孔近端面處設有倒角,這使得導引接頭33能夠更容易和更圓滑地插入導引插孔內。而且,當反復接插時,這在連接損耗的穩定性方面也起作用。
所述導引插孔近端面處倒角為120度,具有120度倒角比具有其他倒角更容易和更圓滑地把導引接頭33插進導引插孔內而基本一點沒有損傷。
所述導引插孔與光纖插孔的間隙皆至少小于0.3μm。
所述光纖插孔的傾斜容差至少小于0.2度。
所述光纖4和光纖安裝體32的端面都以8度的角拋光,可以得到高的回波損耗而不用折射率匹配材料,在本實施例中,對光纖4的端面進行精密地拋光,使得與對面的光纖端面相接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