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虛擬現實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折疊VR眼鏡。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頭戴顯示設備,即VR頭戴式顯示設備或VR眼鏡,虛擬現實頭戴顯示設備是利用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集合的產品,是借助計算機及最新傳感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
VR頭戴式顯示設備中的一種形式是:一體機VR眼鏡或稱VR頭盔,一體機一般自帶處理系統和顯示屏,自帶屏的沉浸感強、效果好,而且眩暈感也大大降低,但是因為大部分的頭顯體積大、相對重量也重,不適合隨身攜帶,并且有些是需要連接電腦的,如果你主要用于打游戲的話,對電腦配置要求比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方便攜帶的便攜式折疊VR眼鏡。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攜式折疊VR眼鏡,包括用于觀看手機顯示VR圖像信息的鏡片機構、設置在鏡片機構前方的用于夾持手機的夾持機構、用于將鏡片機構固定在頭部的頭帶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可折疊的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由鏡片機構兩側邊分別向前延伸,且所述支撐架前端設有用于夾持手機的夾持組件。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支撐架包括固定部和活動部,所述固定部與鏡片機構固定連接,所述活動部通過連接件的連接與固定部連接在一起,并且活動部通過連接件實現貼近鏡片機構或遠離鏡片機構。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連接件為鉸鏈;或者所述連接件為限位止動件。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夾持組件包括用于承托手機的托臺、托臺連接有用于夾持手機的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所述第一夾持臂或托臺與支撐架固定連接。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分別豎向間隔設置,且第二夾持臂與第一夾持臂之間的間距從托臺向二者的自由端逐步縮小以形成夾持力。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臂與鏡片機構平行設置,所述第二夾持臂向鏡片機構中心傾斜,以使得第一夾持臂與第二夾持臂之間的間距、兩個第二夾持臂之間的間距都從托臺向二者的自由端逐步縮小。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臂為可翻轉的夾持臂,將夾持組件收縮在支撐架的下方。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所述鏡片機構包括鏡架,所述鏡架對應人眼設置有兩個安裝口,安裝口內設置有用于觀看手機顯示VR圖像信息的鏡片組件,所述鏡架與頭帶機構和夾持機構連接。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安裝口為橫向長橢圓孔,所述鏡片組件限位固定在安裝口中,且鏡片組件橫向移動以調節瞳距。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鏡片組件與鏡架之間設有調節件,所述調節件為設置在鏡片組件上的滑塊,所述鏡架上橫向設有滑槽,所述滑塊滑動設置在滑槽中,并沿滑槽橫向滑動調節兩組鏡片組件之間的間距;或者安裝口內壁上沿徑向設置一圈限位槽,限位槽兩側槽壁高度不等形成臺階,在安裝口低槽壁一側設有擋板,鏡片組件在限位槽中限位固定并且鏡片組件沿限位槽橫向滑動調節兩組鏡片組件之間的間距。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鏡片組件包括光學透鏡、固定透鏡的外框,所述透鏡直接固定在外框上或通過可拆卸連接件可拆卸固定在外框上。
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頭帶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橫帶和縱帶,所述橫帶在橫向與鏡片機構連接,所述縱帶連接鏡片機構與橫帶。
本實用新型中,采用眼鏡的基本結構,且借助手機作為顯示屏,通過夾持機構夾持手機實現顯示屏的固定,從整體上減輕了體積和重量。夾持機構采用可折疊的支撐架,在不使用時,將支撐架折疊,減少夾持機構的長度,方便攜帶。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可折疊方便攜帶。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另一方向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左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爆炸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9是圖8中的A-A剖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10所示,一種便攜式折疊VR眼鏡,包括用于觀看手機顯示VR圖像信息的鏡片機構100、設置在鏡片機構100前方的用于夾持手機的夾持機構200、用于將鏡片機構100固定在頭部的頭帶機構300;所述夾持機構200包括可折疊的支撐架201,所述支撐架201由鏡片機構100兩側邊分別向前延伸,且所述支撐架201前端設有用于夾持手機的夾持組件202。本實施例中有兩種實施方式,這兩種實施方式大部分結構相同,不同部分在下面詳細說明。
VR眼鏡包括三大部分:夾持機構200、鏡片機構100、頭帶機構300,以下分別就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10所示,夾持機構200中,與鏡片機構100連接的是支撐架201,支撐架201的作用是連接夾持組件202,由于手機夾持在鏡片機構100前方,且與鏡片機構100有一定間距,那么夾持組件202與鏡片機構100之間就通過支撐架201連接,支撐架201在鏡片機構100兩側分別各設置一個,支撐架201前伸。支撐架201的具體形狀不作限定,可以是前伸的任意形狀,一般選擇桿狀、板狀、框架等,本實施例中選擇板狀結構或板狀框架結構,即支撐架201為有一定高度的板向鏡片機構100前方延伸。
如圖1-10所示,所述支撐架201包括固定部211和活動部212,所述固定部211與鏡片機構100固定連接,所述活動部212通過連接件與固定部211連接在一起,并且活動部212通過連接件213的連接實現貼近鏡片機構100或遠離鏡片機構100。固定部211與鏡片機構100的固定連接可以是跟鏡片機構100一體成型制成,也可以是固定在鏡片機構100兩側。
如圖5所示,連接件213是用于連接支撐架201的活動部212和固定部211,通過連接件213實現整體支撐架201的折疊,折疊的方式有多種,一種是翻轉折疊,一種推拉折疊(圖中未示出)。在翻轉折疊中,優選所述連接件213為鉸鏈、轉軸等用于轉向,活動部212圍繞連接件213轉動,向眼鏡的中心或固定部211的內側收攏;在推拉折疊中所述連接件213為限位止動件,推拉折疊是指:活動部212的運動沿固定部211滑動實現,例如:活動部212與固定部211重疊,活動部212可以沿固定部211滑動后前伸或回縮折疊,在活動部212前伸到位后通過限位止動件定位限制固定部211后縮,限位止動件可以是分別設置在活動部212和固定部211上的凹槽與凸起,凹槽與凸起配合在一起對活動部212進行定位。回縮折疊的方式,還可以實現物距調整,在活動部212和固定部211上分別設置多個限位止動件,調整活動部212前伸長度,以調整物距。本實施例中的連接件213選擇為鉸鏈,活動部212向內翻折90°,貼近鏡片組件,減少支撐架201前伸長度,減少體積。
如圖1-10所示,夾持組件202的作用是夾持手機,讓手機顯示屏朝向鏡片機構100,所述夾持組件202包括用于承托手機的托臺221、托臺221連接有用于夾持手機的第一夾持臂222和第二夾持臂223,所述第一夾持臂222或托臺221與支撐架201固定連接。第一夾持臂222和第二夾持臂223配合分別夾持手機兩端,可以分別從上下、前后或左右對手機進行夾持,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臂222與支撐架201固定連接,第一夾持臂222與第二夾持臂223分別豎向間隔設置,分別從前后夾持手機,由于夾持時不能擋住手機顯示屏,則兩個第一夾持臂222位于手機顯示屏正面兩端,兩個第二夾持臂223位于手機背面。第一夾持臂222與第二夾持臂223的底部之間設有托臺221,用于承托手機重量。托臺221的形狀不作限定,可以是各種板式結構。為了觀看手機顯示屏上的圖像,則手機顯示屏保持與鏡片機構100平行,或向下傾斜10-15°,形成最佳的觀看視角,為了實現該目的,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臂222與鏡片機構100平行設置或者第一夾持臂222向后方即鏡片機構100方向傾斜,并且同時優選托臺221與第一夾持臂222相互垂直,以形成良好的垂直視角。所述第一夾持臂222與鏡片機構100平行設置、第二夾持臂223向鏡片機構100中心傾斜,以使得第一夾持臂222與第二夾持臂223之間的間距、兩個第二夾持臂223之間的間距都從托臺221向二者的自由端逐步縮小以形成夾持力,即第一夾持臂222與第二夾持臂223之間、兩個第二夾持臂223之間呈八字形。
如圖1-5所示是實施例第一種實施方式,即第一夾持臂222的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夾持臂222為可翻轉的夾持臂,將夾持組件202收縮在支撐架201的下方。第一夾持臂222設置上下兩部分,兩部分之間設有鉸鏈或轉軸,在VR眼鏡不使用時,翻轉第一夾持臂222可以使得夾持組件202收在支撐架201下方,減少VR眼鏡的體積,以利于收納。
如圖6-10所示是實施例第二種實施方式,即第一夾持臂222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第一夾持臂222為直臂,不翻轉防止第一夾持臂222在夾持過程中翻轉造成夾持不穩定手機掉落或翻轉。
所述鏡片機構100包括鏡架102、鏡片組件101,鏡架102是用于安裝鏡片組件101的框架,所述鏡架102對應人眼設置有兩個安裝口121,安裝口121內設置用于觀看手機顯示VR圖像信息的鏡片組件101,所述鏡架102與頭帶機構300和夾持機構200連接。
如圖2、8、9所示,鏡架102與夾持機構200相反的背面設有鼻托123和眼睛保護件124,鼻托123對應人的鼻梁設置,眼睛保護件124設置在兩眼之間上方位置,鼻托123和眼睛保護件124為彈性體。
如圖1、6、7一般鏡片組件101為圓形或類圓形等形狀,因此,安裝口121的形狀與鏡片組件101形狀配合。另外,由于每個人的瞳距不同,適應的鏡片組件101之間的間距也不同,為了適應所有適應所述安裝口121為橫向長橢圓孔,所述鏡片組件101限位固定在安裝口121中,且鏡片組件101橫向移動以調節瞳距。長橢圓孔指在橢圓孔短軸方向相對的兩邊設有直邊,拉長橢圓形成的長橢圓孔。
如圖1-5所示,是鏡片機構100的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鏡片組件101與鏡架102之間設有調節件(圖中未示出),鏡片組件101限位固定在安裝口121中是通過調節件實現的。所述調節件為設置在鏡片組件101上的滑塊,所述鏡架102上橫向設有滑槽,所述滑塊滑動設置在滑槽中,并沿滑槽橫向滑動調節兩組鏡片組件101之間的間距。滑槽設置在安裝口121內頂部內壁和底部內壁,滑塊分別設置在鏡片組件101的頂部和底部。為了鏡片組件101能順利安裝到安裝口121內并且滑塊配合滑動在滑槽內,則滑槽設置成可拆卸的兩部分,即滑槽側面開口,在滑槽側面設置側板129封閉滑槽側面,滑塊安裝到滑槽中,然后將滑槽側面的側板129固定。滑塊在滑槽中橫向滑動,帶動鏡片組件101橫向移動調節瞳距。
如圖7、9所示,是鏡片機構100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安裝口121內壁上沿徑向設置一圈限位槽126,限位槽126兩側槽壁高度不等形成臺階,便于鏡片組件101的安裝,在安裝口121短槽壁一側設有擋板127,優選擋板127設置在安裝口121底部或頂部的短槽壁上,防止安裝后的鏡片組件101從安裝口121中脫出,鏡片組件101在限位槽126中限位固定并且鏡片組件101沿限位槽126橫向滑動調節兩組鏡片組件101之間的間距。鏡片組件101限位固定在安裝口121中是通過限位槽126與擋板127實現的,擋板限制鏡片組件101不從限位槽126中脫出。
如圖1-10所示,鏡片組件101對應人眼設置兩組,每組鏡片組件101包括光學透鏡111、用于固定透鏡111的外框112,外框112中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用于將顯示機構顯示的圖像信息聚焦到人眼中的光學透鏡111。透鏡111的選擇可根據現有技術,例如當只有一個透鏡111時,透鏡111可以為凸透鏡;所述透鏡111包括一個凸透鏡以及一個凹透鏡時,所述凸透鏡和所述凹透鏡組合后的光焦度為正,所述凸透鏡可為平凸球面鏡、雙凸透鏡、正彎月透鏡、菲涅爾透鏡等,所述凹透鏡可為平凹透鏡、雙凹透鏡、負彎月透鏡等;對于不同視力的用戶,菲涅爾透鏡的焦距設計的更大。所述透鏡111直接固定在外框112上或通過可拆卸連接件可拆卸固定在外框112上。可拆卸連接有多種,卡接、螺接、鎖扣固定等,本實施例在采用彈性掛鉤125,在外框112上設置掛鉤125,掛鉤125軸對稱設置2-4個,鉤掛卡接透鏡111。
如圖1-5所示,所述便攜式折疊VR眼鏡中,優選所述頭帶機構300包括相互連接的橫帶301和縱帶302,所述橫帶301在橫向與鏡片機構100連接,所述縱帶302連接鏡片機構100與橫帶301。頭帶機構300用于將便攜式折疊VR眼鏡固定在頭部便于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