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全息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全息立體展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物品展示裝置時將欲展覽的物體放置在一個透明玻璃或亞克力所構成的腔體中。從參觀者的角度來看,一般的物品展示裝置不太人性化。因為展示物體太小時,參觀者常常需要彎腰或者下蹲才能仔細看到展示的物品?;蛘邊⒂^人數較多時,位于人群后面的參觀者便無法仔細參觀展示的物品。另外,若是展示的物品為較貴重的,靠近參觀者便會增加被偷或是被破壞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全息立體展示裝置,將欲展示的物體有效地立體成像在參觀者眼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全息立體展示裝置,包括:
展示腔體,其為立體的空腔體,具有一面可活動的窗口,所述展示腔體內用于放置展示物體;
多個光源,配置在所述展示腔體的周圍,用于提供所述展示腔體足夠的光線;
第一反射鏡,配置在所述展示腔體的底層,用于支撐所述展示物體并反射展示物體的光線;
光繞射元件,位于展示腔體的上蓋,具有多個厚度為周期性變化的光繞射單元晶格,用于將來自所述第一反射鏡的反射光線射入所述展示腔體上方;
第二反射鏡,一邊連接于光繞射元件,用于發射來自光繞射元件的光線,并立體成像在第二反射鏡與光繞射元件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光繞射元件具有一個基板,所述基板可為玻璃基板或銦錫化合物薄膜或透明光阻中的一種。
作為優選,所述光繞射單元晶格的數目為2的整數倍。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反射鏡與光繞射元件所形成的仰角介于30°~80°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展示腔體還包含一手把。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反射鏡與第二反射鏡為含水銀且反射率不小于95%的反射鏡。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光繞射元件將欲展示物體完美的立體成像至參觀者眼前,可突破傳統將欲展覽物體放置在透明玻璃或亞克力所構成的腔體中的缺點,有效達到符合人性化優點以及大幅降低被偷或被破壞的風險。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息立體展示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圖1中光繞射元件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全息立體展示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全息立體展示裝置10,包含展示腔體70,第一反射鏡20,光繞射元件40,第二反射鏡30以及多個光源61、62、63。
展示腔體70為立體的空腔體,具有一面可活動的窗口80,腔體內用于放置展示物體50。多個光源61、62、63配置在展示腔體70的周圍,用于提供展示腔體70足夠的光線。第一反射鏡20配置在展示腔體70的底層,用于支撐展示物體50與可反射展示物體50的光線。光繞射元件40位于展示腔體的上蓋,具有多個厚度為周期性變化的光繞射單元晶格,用于將來自第一反射鏡20的反射光線射入展示腔體70上方。第二反射鏡30一邊連接于光繞射元件40,用于發射來自光繞射元件40的光線,并立體成像在第二反射鏡30與光繞射元件40之間。需要注意的是,光繞射元件40的基板可為玻璃基板、銦錫化合物薄膜與透明光阻中的一種。第一反射鏡20與第二反射鏡30為含水銀且反射率不小于95%的反射鏡,以及第二反射鏡30的仰角介于30°~80°之間。
參閱圖2,光繞射元件40包括多個光繞射單元晶格41,其中多個光繞射單元晶格41的厚度呈周期性階梯變化。
參閱圖3,三個光源61、62、63,配置在展示腔體70的周圍,用于提供足夠的光源以呈現高清晰度的立體影像。展示腔體70的一面可活動的窗口80具有把手81,用于方便使用者開關展示腔體,以放置或拿取展示物體50。欲展示的物體50為透明或不透明的任意物體。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全息立體展示裝置10,使用光繞射元件40將欲展示物體50完美的立體成像至參觀者眼前,可突破傳統將欲展覽物體50放置在透明玻璃或亞克力所構成的腔體中的缺點,有效達到符合人性化優點以及大幅降低被偷或被破壞的風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