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燈源色度補償方法及使用其的投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針對燈源在不同亮度下各顏色亮度發生偏移而進行色度補償的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投影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的,利用光源燈進行投影圖像的投影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光源燈射出的光束根據圖像信息調制以形成光學圖像,并將該光學圖像放大投影于一成像平面上。這樣的投影裝置廣泛地應用于會議、學會、展示會等信息組合媒體上。作為光源燈,一般使用高壓汞燈或鹵化金屬燈。投影裝置使用時,透過單一汞燈發出光線,光線經過色輪濾光,然后將不同的光打到數字微鏡裝置(dmd)上,經過dmd反射,最后投影出畫面。現有技術中,對汞燈進行動態補償時,一般只針對亮度的部分作調整。實際上,汞燈在不同亮度下各顏色的亮度會發生不同偏移,導致燈源發出的光線影響實際投影裝置的使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燈源色度補償方法及使用其的投影裝置,讓燈源在不同亮度下最后輸出的各個顏色的亮度都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確保投影裝置的投影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燈源色度補償方法,包含:步驟a:根據燈源于不同亮度下第一顏色的第一色度值及第一目標色度值確定第一偏差值并建立對應的第一表格;步驟b:開啟該燈源,量測該燈源具有第一亮度;步驟c:查找該第一表格,確定該第一亮度對應的該第一偏差值;以及步驟d:根據該第一偏差值調整該第一色度值,直至調整后的該第一色度值等于對應的該第一目標色度值。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a包括量測該燈源于不同亮度下該第一顏色的該第一色度值,并根據該第一色度值及對應的該第一目標色度值確定該第一偏差值。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a中,該第一色度值與該第一目標色度值的差值為該第一偏差值。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a還包括量測該燈源于不同亮度下第二顏色的第二色度值,根據不同亮度下該第二顏色的第二目標色度值及該第二色度值確定第二偏差值并建立對應的第二表格,該第二顏色異于該第一顏色。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c還包括,查找該第二表格,確定該第一亮度對應的該第二偏差值;步驟d還包括,根據該第二偏差值調整該第二色度值,直至調整后的該第二色度值等于對應的該第二目標色度值。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a還包括量測該燈源于不同亮度下第三顏色的第三色度值,根據不同亮度下該第三顏色的第三目標色度值及該第三色度值確定第三偏差值并建立對應的第三表格,該第三顏色異于該第一顏色及該第二顏色。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顏色為紅色,該第二顏色為綠色,該第三顏色為藍色。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b包括,輸入第二信號使該燈源開啟,藉由動態對比演算法對該燈源的實際亮度進行調整,使得該燈源具有與該第二信號對應的該第一亮度。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d還包括,將該第一偏差值拆分包含第一角度偏差值,將該第一色度值拆分包含第一角度值,將該第一目標色度值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角度值,該第一目標角度值等于該第一角度值與該第一角度偏差值的和。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d還包括,將該第一偏差值還拆分包含第一距離偏差值及第一層數偏差值,將該第一色度值還拆分包含第一距離值及第一層數值,將該第一目標色度值還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距離值及第一目標層數值,該第一目標距離值等于該第一距離值與該第一距離偏差值的和,該第一目標層數值等于該第一層數值與該第一層數偏差值的和。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d還包括,將該第一偏差值拆分包含第一色調偏差值,將該第一色度值拆分包含第一角度值,將該第一目標色度值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角度值,根據該第一色調偏差值來調整色調以使得該第一角度值等于該第一目標角度值。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步驟d還包括,將該第一偏差值還拆分包含第一飽和度偏差值及第一增益偏差值,將該第一色度值還拆分包含第一距離值及第一層數值,將該第一目標色度值還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距離值及第一目標層數值,藉由該第一飽和度偏差值來調整飽和度以使得該第一距離值等于該第一目標距離值,藉由該第一增益偏差值來調整增益以使得該第一層數值等于該第一目標層數值。此外,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投影裝置,該投影裝置包含燈源以及處理單元。處理單元耦接該燈源,該處理單元用于根據燈源于不同亮度下第一顏色的第一色度值及第一目標色度值確定第一偏差值并建立對應的第一表格;使用時,開啟該燈源,該處理單元量測該燈源具有第一亮度;查找該第一表格,確定該第一亮度對應的該第一偏差值,然后根據該第一偏差值調整該第一色度值,直至調整后的該第一色度值等于該第一目標色度值。本發明的燈源色度補償方法及使用其的投影裝置,通過先量測燈源在不同亮度下每個基本顏色的偏差值建立對應的查找表格,之后再根據查找表格在不同亮度下調整每個顏色的偏差值,偏差值還可拆分為角度偏差值、距離偏差值及層數偏差值,讓燈源在不同亮度下最后輸出的各個顏色的亮度都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確保投影裝置的投影效果。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方框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燈源色度補償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以下實施例中,在不同的圖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標號表示。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方框示意圖。投影裝置1000包含燈源100及處理單元200,處理單元200耦接燈源100。處理單元200用于根據燈源100于不同亮度下第一顏色r的第一色度值acr及第一目標色度值tcr確定第一偏差值δcr并建立對應的第一表格table1。使用時,開啟燈源100,處理單元200量測燈源100具有第一亮度b;查找第一表格table1,確定第一亮度b對應的第一偏差值δcr,然后根據第一偏差值δcr發送第一信號s1至燈源100以調整第一色度值acr,直至調整后的第一色度值acr等于第一目標色度值tcr,從而使得燈源100在不同亮度下最后輸出的各顏色都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提高投影裝置1000的投影效果。本實施例中,燈源100為汞燈。實際操作中,投影裝置1000還包含色輪、數字微鏡裝置(dmd)等元件,經過補償調整后,燈源100發出的光線到達色輪并進行濾光。當影像輸入進來時,利用色輪過濾出來的光的不同組合,最后產生不同顏色輸出,投影出畫面。以下結合圖2詳細介紹本發明的燈源色度補償的方法,圖2為本發明的燈源色度補償方法的流程圖。本發明的燈源色度補償方法包含:步驟a(s100):根據燈源100于不同亮度下第一顏色r的第一色度值acr及第一目標色度值tcr確定第一偏差值δcr并建立對應的第一表格table1。本實施例中,通過量測燈源100于不同亮度下第一顏色r的第一色度值acr,并根據第一色度值acr及對應的第一目標色度值tcr確定第一偏差值δcr并建立第一表格table1,實際操作中,使用者亦可通過其他方式來建立表格,不以上述為限。假設燈源100的最高亮度為100尼特(nt)(或稱為坎德拉每平米(cd/m2)),按單位亮度為1尼特(nt)的幅度調整燈源100的亮度,即按照100尼特、99尼特、98尼特……的順序依次調整燈源100直至亮度為0尼特。當燈源100的亮度為100尼特時,亦可稱為燈源100的亮度為100%,當燈源100的亮度為99尼特時,亦可稱為燈源100的亮度為99%,依此類推直至遞減至燈源100的亮度為0%。然后記錄不同亮度下第一顏色r的第一色度值acr。本實施例中,第一表格table1格式如下:第一表格table1中,tcr100表示亮度為100%時對應的第一目標色度值,tcr99表示亮度為99%時對應的第一目標色度值,tcr98表示亮度為98%時對應的第一目標色度值,依次類推。acr100表示亮度為100%時實際量測的第一色度值,acr99%表示亮度為99%時實際量測的第一色度值,acr98%表示亮度為98%時實際量測的第一色度值,依次類推。δcr100表示亮度為100%根據第一目標色度值tcr100與第一色度值acr100確定的第一偏差值,δcr99表示亮度為99%時根據第一目標色度值tcr99與第一色度值acr99確定的第一偏差值,δcr98表示亮度為98%根據第一目標色度值tcr100與第一色度值acr100確定的第一偏差值,依次類推。實際測量時,上述代碼均會由實際數值來具體體現。上述第一表格table1中,亮度一欄的填寫方式為實際亮度與燈源100的最高亮度的比值,實際操作時,亦可直接填寫燈源100的實際亮度值,例如35尼特。此外,上述第一表格table1中包含亮度、第一目標色度值、第一色度值及第一偏差值,實際操作中,亦可僅包含亮度及對應的第一偏差值,第一表格talbe1的格式不限于此。本實施例中,燈源100的最高亮度為100尼特,每次調整時將亮度下調1尼特,燈源100的亮度相較最高亮度下降1%,按1%的調整幅度對燈源100的亮度進行調整、量測和記錄。實際操作中,燈源100的亮度及調整幅度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由使用者自行選擇和設定。例如燈源100的最高亮度為150尼特,每次調整時將亮度下調0.5尼特,按照0.5/150=0.33%的調整幅度對燈源100的亮度進行調整、量測和記錄。實際操作中,亦可將燈源100先調至最暗,即亮度為0尼特,再按照一定的調整幅度逐漸上調,直到燈源100達到最高亮度。實際操作中,第一目標色度值tcr通常為根據用戶實際需求或根據設計需求預先設定好的目標值,實際需求不同,目標值會有所不同。步驟b(s200):開啟燈源100,量測燈源100具有第一亮度b。實際操作中,燈源100還可耦接于電源供應器,由電源供應器提供第一電流作為第二信號s2輸入給燈源100,使得燈源100開啟。實際操作中,燈源100接受第二信號s2后開啟的實際亮度不一定為第一亮度b,此時可使用動態調整的方式調整燈源100的亮度,使得燈源100的最后輸出亮度s為s=l*d,其中,l為燈源100開啟時的實際亮度輸出,d為數位動態對比補償,為了讓燈源100的最后輸出亮度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會讓d的數值隨著l會不同。燈源100的最后輸出亮度s即為與第二信號s2對應的第一亮度b。具體動態調整的方式與現有技術類似,不另贅述。步驟c(s300):查找第一表格table1,確定第一亮度b對應的第一偏差值δcr。量測到燈源100實際具有的第一亮度b后,即可通過查找第一表格table1,確定第一亮度b所對應的亮度、第一目標色度值tcr、第一色度值acr及第一偏差值δcr。步驟d(s400):根據第一偏差值δcr調整第一色度值acr,直至調整后的第一色度值acr等于對應的第一目標色度值tcr。本實施例中,第一色度值acr與第一目標色度值tcr的差值為上述第一偏差值δcr。故當確定了第一偏差值δcr后,處理單元200可根據第一偏差值δcr產生第一信號s1,并輸出給燈源100,以調整第一色度值acr,使得調整后的第一色度值acr等于對應的第一目標色度值tcr,從而使得自燈源100最后輸出的第一顏色r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本實施例中,第一顏色r為紅色。實際操作中,燈源100發出的光線可由七個基本色混合而成,具體可為第一顏色r(紅色)、第二顏色g(綠色)、第三顏色b(藍色)、第四顏色y(黃色)、第五顏色c(青色)、第六顏色m(品紅色)及第七顏色w(白色)。這樣一來,在步驟a中,還包括量測燈源100于不同亮度下第二顏色g的第二色度值acg,根據不同亮度下第二顏色g的第二目標色度值tcg及第二色度值acg確定第二偏差值δcg并建立對應的第二表格table2,第二顏色g異于第一顏色r。步驟a還包括量測燈源100于不同亮度下第三顏色b的第三色度值acb,根據不同亮度下第三顏色b的第三目標色度值tcb及第三色度值acb確定第三偏差值δcb并建立對應的第三表格table3,第三顏色b異于第一顏色r及第二顏色g。第四顏色g至第七顏色w量測及對應表格的建立與第一顏色r、第二顏色g等類似,不另贅述。量測了第二顏色g,建立了第二表格table2后,步驟c還包括,查找第二表格table2,確定第一亮度b對應的第二偏差值δcg;步驟d還包括,根據第二偏差值δcg調整第二色度值acg,直至調整后的第二色度值acg等于對應的第二目標色度值tcg。第二顏色g及其余顏色的調整均與第一顏色r類似,不另贅述。實際操作中,還可藉由對偏差值、色度值及目標色度值進行拆分,然后分別調整的方式來對色度值進行調整。以第一顏色r舉例來說,步驟d還包括,將第一偏差值δcr拆分包含第一角度偏差值rbh,將第一色度值acr拆分包含第一角度值acrh,將第一目標色度值tcr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角度值tcrh,第一目標角度值tcrh等于第一角度值acrh與第一角度偏差值rbh的和,即tcrh=acrh+rbh。步驟d還包括,將第一偏差值δcr還拆分包含第一距離偏差值rbs及第一層數偏差值rbg,將第一色度值acr還拆分包含第一距離值acrs及第一層數值acrg,將第一目標色度值tcr還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距離值tcrs及第一目標層數值tcrg,第一目標距離值tcrs等于第一距離值acrs與第一距離偏差值rbs的和,即tcrs=acrs+rbs;第一目標層數值tcrg等于該第一層數值acrg與該第一層數偏差值rbg的和,即tcrg=acrg+rbg。此時,以第一表格table1舉例來說,變形后的第一表格talbe1可如下:續變形后的第一表格table1中,從亮度為9%開始,并按1%的調整幅度進行測量,當然亦可直接使用實際亮度進行記錄,例如35尼特。投影裝置1000在實際使用中,可能會固定于一個亮度區段,例如30尼特至40尼特,那么在制作第一表格table1(其他表格亦同)時,可僅選取這個區段的亮度進行量測,而不一定需要量測燈源100的全部亮度范圍,從而便于使用者的測量及數據記錄,也減少處理單元200的搜尋范圍,提高處理效率。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表格中的各個代碼僅用于解釋說明,實際測量時,上述代碼均會由實際測量值取代。此外,本實施例中僅以變形后的第一表格table1為例進行說明,第二顏色g對應的變形后的第二表格table2至第七顏色w對應的變形后的第七表格talbe7的格式與變形后的第一表格table1類似,而具體數值由實際測量填寫,不另贅述。舉例來說,當在步驟b中,當燈源100開啟后,量測燈源100具有第一亮度b時,則在步驟c中對應查表得到每個顏色的角度偏差值(即第一角度偏差值至第七角度偏差值)分別為rbh、gbh、……wbh,每個顏色的距離偏差值(即第一距離偏差值至第七距離偏差值)分別為rbs、gbs、……wbs,每個顏色的層數偏差值(即第一層數偏差值至第七層數偏差值)分別為rbg、gbg、……wbg。對應查表可知曉每個顏色的角度值(即第一角度值至第七角度值)分別為acrh、acgh……acwh,每個顏色的距離值(即第一距離值至第七距離值)分別為acrs、acgs……acws,每個顏色的層數值(即第一層數值至第七層數值)分別為acrg、acgg……acwg。同時對應查表還可知曉每個顏色的目標角度值(即第一目標角度值至第七目標角度值)分別為tcrh、tcgh……tcwh,每個顏色的目標距離值(即第一目標距離值至第七目標距離值)分別為tcrs、tcgs……tcws,每個顏色的目標層數值(即第一目標層數值至第七目標層數值)分別為tcrg、tcgg……tcwg。然后在步驟d中,分別對目前的第一顏色r的第一色度值至第七顏色w的第七色度值進行補償調整,最后每個顏色的色度值就會變成如下,均調整至目標色度值:tcrh=acrh+rbhtcrs=acrs+rbstcrg=acrg+rbgtcgh=acgh+gbhtcgs=acgs+gbstcgg=acgg+gbg……tcwh=acwh+wbhtcws=acws+wbstcwg=acwg+wbg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調整每個顏色的第一角度值、第一距離值以及第一層數值,從而實現了每個顏色的色度值的調整,使得最終輸出的各個顏色都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于另一實施例中,步驟d還包括,將第一偏差值δcr拆分包含第一色調偏差值δhr,將第一色度值acr拆分包含第一角度值acrh,將第一目標色度值tcr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角度值tcrh,根據第一色調偏差值δhr來調整色調(hue)以使得第一角度值acrh等于第一目標角度值tcrh。步驟d還包括,將第一偏差值δcr還拆分包含第一飽和度偏差值δsr及第一增益偏差值δgr,將第一色度值acr還拆分包含第一距離值acrs及第一層數值acrg,將第一目標色度值tcr還拆分包含第一目標距離值tcrs及第一目標層數值tcrg,藉由第一飽和度偏差值δsr來調整飽和度(saturation)以使得第一距離值acrs等于第一目標距離值tcrs,藉由第一增益偏差值δgr來調整增益(gain)以使得第一層數值acrg等于第一目標層數值tcrg。本發明的燈源色度補償方法及使用其的投影裝置,通過先量測燈源在不同亮度下每個基本顏色的偏差值建立對應的查找表格,之后再根據查找表格在不同亮度下調整每個顏色的偏差值,偏差值可拆分為角度偏差值、距離偏差值及層數偏差值,讓最后輸出的各個顏色的亮度都符合目標伽馬(gamma)設定,確保投影裝置的投影效果。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詳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的特征與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發明所欲申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當前第1頁12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