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飾建筑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
背景技術:
隨著生產技術和材料的快速發展,LED在顯示、照明、亮化等各個領域里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LED在生活和商業中的廣泛應用,使得LED與各個產業的結合也越變越得密切。
傳統帶有LED顯示幕墻,僅具有單純的顯示功能,無法實現3D的立體顯示效果,且一般帶有3D(three-dimensional,三維圖形)顯示效果的顯示幕墻,均需佩戴專用的眼鏡才能實現3D顯示效果,基于這一缺陷,LED顯示幕墻的應用也由此被限制,另一方面,LED顯示屏由多個LED像素點構成,所有LED像素點無法做到絕對的統一,因此每個LED像素點的出光方向均略有不同,LED顯示屏的整體顯示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解決以上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采用雙層光柵設計,實現了裸眼3D立體顯示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采用雙層光柵設計,實現了裸眼3D立體顯示的效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包括LED顯示屏、設置于所述LED顯示屏前端的第一光柵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光柵前端的第二光柵,所述LED顯示屏包括LED像素點,所述第一光柵包括第一透光區及第一遮光區,所述第二光柵包括第二透光區及第二遮光區,所述第一透光區的最大寬度為所述LED像素點最大寬度的1.2-1.5倍,所述第二透光區的寬度為所述第一透光區寬度的0.9-1.1倍。
優選地,所述第一透光區設置有多個,每個所述第一透光區的結構均相同,且所有相鄰第一透光區之間的間距均相等。
優選地,所述LED顯示屏包括若干呈陣列排布的LED像素點,所述第一透光區的數量及位置與所述LED像素點的數量及位置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第一透光區為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面積小于頂部面積,且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直徑為所述LED像素點的最大寬度的1-1.2倍,不包括端點值。
優選地,所述第一光柵與所述LED顯示屏相對的一面設置有LED像素點安裝位;
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呈凹槽狀,一個所述LED像素點匹配一個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
優選地,所述第一光柵與所述LED顯示屏相對的一面設置有LED像素點安裝位;
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呈條形凹槽狀,一列或一行所述LED像素點匹配一個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
優選地,所述第二透光區的寬度為所述第一透光區寬度的1.0-1.1倍。
優選地,所述第二透光區呈條狀,其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透光區的結構均相同,所有相鄰第二透光區之間的間距相等。
優選地,所述呈條狀的第二透光區匹配LED顯示屏的一列LED像素點,所述第二透光區的數量與所述LED像素點的行數相等;或者,
所述呈條狀的第二透光區匹配LED顯示屏的一行LED像素點,所述第二透光區的數量與所述LED像素點的列數相等。
優選地,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內壁設置有高反射材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包括LED顯示屏、第一光柵和第二光柵,第一光柵用于保證LED顯示屏中每個LED像素點發出的光能夠均勻射出,第二光柵實現了裸眼3D立體顯示效果,實現了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優異的3D立體顯示效果。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所述LED像素點包括至少包括一個紅像素(R)、一個藍像素(B)、一個綠像素(G)以及一個白像素(W),采用該種RGBW的顯示方式,能夠將光源亮度相對于RGB方式的顯示裝置降低,能夠以低功耗實現高彩度的圖像顯示。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所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內壁設置有高反射材料,如鍍銀層等,用于提高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反射率,從而提高所述LED顯示屏的出光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的3D效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包括LED顯示屏1、設置于所述LED顯示屏1前端的第一光柵2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光柵2前端的第二光柵3,所述LED顯示屏1包括若干呈陣列排布的LED像素點11,所述第一光柵2包括第一透光區21及第一遮光區22,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數量及位置與所述LED像素點11的數量及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面積大于所述像素點的面積,所述第二光柵3包括第二透光區31及第二遮光區32,所述第二透光區31呈條狀,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最大寬度為所述LED像素點11最大寬度的1.2-1.5倍,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寬度為所述第一透光區21寬度的0.9-1.1倍。
所述LED顯示屏1包括若干呈陣列排布的LED像素點11,具體地,所述呈陣列排布的LED像素點11設置有X列,每列設置有Y個LED像素點11,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LED像素點的陣列包含X列,Y行。
所述LED像素點11至少包括一個紅像素(R)、一個藍像素(B)以及一個綠像素(G),采用該種RGB的顯示方式便于顯示所有需要顯示的顏色,安裝于LED顯示屏上時,可以顯示任意需要顯示的圖案;更佳的,所述LED像素點包括至少包括一個紅像素(R)、一個藍像素(B)、一個綠像素(G)以及一個白像素(W),采用該種RGBW的顯示方式,能夠將光源亮度相對于RGB方式的顯示裝置降低,能夠以低功耗實現高彩度的圖像顯示。
所述第一光柵2包括第一透光區21及第一遮光區22,所述第一透光區21設置有多個,每個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結構均相同,且所有相鄰第一透光區21之間的間距均相等。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數量及位置與所述LED像素點11的數量及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一遮光區22呈一體結構,將各個第一透光區21間隔開來,具體地,所述第一透光區21為圓形通孔,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面積小于頂部面積,且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直徑為所述LED像素點11的最大寬度的1-1.2倍(不包括端點值),所述圓形通孔的頂部直徑為所述LED像素點最大寬度的1.2-1.5倍。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面積小于頂部面積,便于將所述LED像素點11發出的光平行的反射出去,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直徑為所述LED像素點11的最大寬度的1-1.2倍,便于將所述LED像素點11發出的光全部收集于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內壁,若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直徑小于所述LED像素點的最大寬度的1倍,則會有部分LED像素點11發出的光射出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外面,造成出光效率低;所述圓形通孔的底部直徑大于所述LED像素點的最大寬度的1.2倍,則所述第一透光區的通孔過大,不能使得LED像素點發出的光完全平行的射出,光均勻性變差。
所述LED像素點11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區21圓形通孔的底部,其發出的光通過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內壁平行的反射出去。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光柵2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透光區21,每個所述第一透光區21均相同,且相鄰第一透光區21的間距均相等,用于保證組成LED顯示屏1的每個LED像素點11從所述第一光柵2射出的光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均保持一致,保證LED顯示屏像素點的出光一致性,提高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的顯示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區21的內壁設置有高反射材料,如鍍銀層等,用于提高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反射率,從而提高所述LED顯示屏的出光效率。
更佳地,所述第一光柵2與所述LED顯示屏1相對的一面還設置有LED像素點安裝位23,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23有多種實施方式,具體的:
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23呈凹槽狀,一個所述LED像素點匹配一個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23;
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呈條形凹槽狀,一列或一行所述LED像素點11匹配一個所述LED像素點安裝位23。
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不限于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實施方式,具體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實施方式。
所述第二光柵3包括第二透光區31及第二遮光區32,所述第二透光區31呈條狀,其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結構均相同,所有相鄰第二透光區31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第二遮光區32呈一體結構,并將各個所述第二透光區31分離開來,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寬度為所述第一透光區21寬度的0.9-1.1倍,更佳的,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寬度為所述第一透光區21寬度的1.0-1.1倍。
此處若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區21寬度的0.9倍,則部分光被第二遮光區32遮擋,減小了所述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的出光效率,若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區21寬度的1.1倍,影響裸眼3D立體顯示效果。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3D立體顯示效果的原理為:如圖2所示,LED顯示屏1同時顯示圖像a12和圖像b13,通過光柵的遮光部分及擋光部分,使得圖像a12與圖像b13同時分別到達人的左右眼的時間相等,人腦自動將同時接收到的圖像a12和圖像b13進行組合,形成3D的立體顯示效果,本實用新型中,若所述第二透光區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區寬度的1.1倍,無法實現圖像a和圖像b分別到達左右眼的傳播時間相等,從而影響3D立體顯示效果。
所述第二透光區31呈條狀,其數量根據所述第二光柵3的安裝方式而定,若所述第二透光區31的條形區域匹配LED顯示屏的一列LED像素點,則所述第二透光區的數量與所述LED像素點的行數相等,若所述第二透光區的條形區域匹配LED顯示屏的一行LED像素點,則所述第二透光區的數量與所述LED像素點的列數相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包括LED顯示屏、第一光柵和第二光柵,第一光柵用于保證LED顯示屏中每個LED像素點發出的光能夠均勻射出,第二光柵實現了裸眼3D立體顯示效果,實現了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優異的3D立體顯示效果。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所述LED像素點包括至少包括一個紅像素(R)、一個藍像素(B)、一個綠像素(G)以及一個白像素(W),采用該種RGBW的顯示方式,能夠將光源亮度相對于RGB方式的顯示裝置降低,能夠以低功耗實現高彩度的圖像顯示。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裸眼3D立體顯示的幕墻,所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內壁設置有高反射材料,如鍍銀層等,用于提高所述第一透光區的反射率,從而提高所述LED顯示屏的出光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