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GPS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Android手機用的GPS導航系統。
背景技術:
初期,GPS技術在軍事上的陸、海、空導航,定點轟炸以及艦載導彈制導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導彈在衛星定位系統的導航下準確的擊中遠程目標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個時候起,GPS技術也就是衛星導航技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著GPS技術向民用的開放,它所蘊藏的巨大商機被挖掘出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GPS產業每年創造效益達到數百億美元。特別是隨著衛星導航接受機的集成微型化,出現各種融通信、計算機、GPS為一體的個人信息終端,是衛星導航技術從專業應用走向大眾,成為繼通信、互聯網之后的信息產業第三個新的增長點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GPS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普及,GPS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必備工具,其良好的定位能力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隨著現代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不僅僅再是定位需求,其更好的交互,根據用戶需求,在定位基礎上提供其他衍生應用成為了研發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導航雖然已經有了語音提示模塊,但是需要手動按鍵或者操作觸屏后才能采集語音指令,并作出相應操作。
本發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Android手機用的GPS導航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部識別模塊:判斷對手機前置攝像頭采集的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如存在,啟動語音提示模塊和語音指令采集模塊,如不存在不做任何操作;
語音提示模塊模塊:提示用戶下達操作指令;
語音指令采集模塊:采集用戶發出的指令信息;
語音指令識別模塊:對用戶發出的指令信息進行執行。
一種基于Android手機用的GPS導航語音指令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前置攝像頭采集圖像;
步驟2、判斷采集的圖像中的人臉信息,并判斷人臉距離攝像頭的距離d,如距離大于閾值H,進入步驟1,如距離小于閾值H,進入步驟3;
步驟3、發出用戶提示音,提示用戶講出操作指令;
步驟4、用戶發出語音操作指令;
步驟5,采用用戶的操作指令并進行識別執行。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2中判斷人臉信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對前置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進行灰度處理,并尋找和判斷目標質點灰度值和坐標;
步驟2.2:以目標質點為中心尋找邊長和內部象素面積符合人頭部標準的正方形;
步驟2.3:計算面積最大的正方形所占整個圖像的比例,得到人臉距離攝像頭的距離d;
步驟2.4:如距離大于閾值H,進入步驟1,如距離小于閾值H,進入步驟3。
上述技術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驟2.1.1:以整個圖的質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
步驟2.1.2:在垂直坐標兩邊尋找質點,然后在水平坐標兩邊尋找質點,若找到的質點滿足后續條件,結束,否則轉步驟2.1.3
步驟2.1.3:在4個象限分別尋找質點,若找到質點滿足條件則結束,
否則,對于不滿足條件的質點,若它所在的象限面積不小于一個規定值,繼續建立直角坐標,進行步驟2.1.2,否則進行步驟2.1.4
步驟2.1.4:結束所有尋找,返回所有質點的灰度值和坐標。
步驟2中判斷人臉信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中“并判斷人臉與攝像頭的距離d”中的人臉為用戶人臉正面。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人們在使用導航的時候,都會面向導航的顯示設備,本發明結合在現有的是設備使用中,人在看導航時是臉面向的導航的特性,采用手機前置攝像頭進行圖像采集,判斷是否有人關注導航顯示內容,如有關注則啟動語音語提示,并打開語音采集設備(話筒),采集用戶指令。這樣有效的避免了傳統的導航設備需要采集語音時需要手動操作的問題。
如手機作為車載導航,只需將手機通過支架固定在車內,手機前置攝像頭對準駕駛員側面即可。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一種基于Android手機用的GPS導航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部識別模塊:判斷對手機前置攝像頭采集的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如存在,啟動語音提示模塊和語音指令采集模塊,如不存在不做任何操作;
語音提示模塊模塊:提示用戶下達操作指令;
語音指令采集模塊:采集用戶發出的指令信息;
語音指令識別模塊:對用戶發出的指令信息進行執行。
一種基于Android手機用的GPS導航語音指令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前置攝像頭采集圖像;
步驟2、判斷采集的圖像中的人臉信息,并判斷人臉距離攝像頭的距離d,如距離大于閾值H,進入步驟1,如距離小于閾值H,進入步驟3;
步驟3、發出用戶提示音,提示用戶講出操作指令;
步驟4、用戶發出語音操作指令;
步驟5,采用用戶的操作指令并進行識別執行。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2中判斷人臉信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對前置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進行灰度處理,并尋找和判斷目標質點灰度值和坐標;
步驟2.2:以目標質點為中心尋找邊長和內部象素面積符合人頭部標準的正方形;
步驟2.3:計算面積最大的正方形所占整個圖像的比例,得到人臉距離攝像頭的距離d;
步驟2.4:如距離大于閾值H,進入步驟1,如距離小于閾值H,進入步驟3。
上述技術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驟2.1.1:以整個圖的質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
步驟2.1.2:在垂直坐標兩邊尋找質點,然后在水平坐標兩邊尋找質點,若找到的質點滿足后續條件,結束,否則轉步驟2.1.3
步驟2.1.3:在4個象限分別尋找質點,若找到質點滿足條件則結束,
否則,對于不滿足條件的質點,若它所在的象限面積不小于一個規定值,繼續建立直角坐標,進行步驟2.1.2,否則進行步驟2.1.4
步驟2.1.4:結束所有尋找,返回所有質點的灰度值和坐標。
步驟2中判斷人臉信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中“并判斷人臉與攝像頭的距離d”中的人臉為用戶人臉正面。
實施例1
應用環境駕車情況,一般駕車時采用手機導航時,手機都是通過支架固定在駕駛員側面(如果放在正面會影響駕駛員的視線)。當駕駛員需要看導航時,會側臉去看手機顯示屏,這時手機前置攝像頭正對人臉正面(如沒正對,手動調節手機位置即可)。
手機導航時實時采集駕駛員面部信息,如駕駛員駕駛時直視前方,手機檢測到的是駕駛員的側面,語音提示模塊不工作,當駕駛員觀看手機顯示屏時,攝像頭采集到駕駛員面部正面信息,語音提示模塊工作,語音采集模塊工作,采集駕駛指令,并進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