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樂譜架。
背景技術:
現有鋼琴教學中,老師需要一邊看樂譜一邊演奏,但現有鋼琴樂譜架僅能簡單放置樂譜,而無法做到自動翻頁,因此,老師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在演奏間歇及時進行翻頁,但翻頁過程中由于樂譜頁與頁之間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樂譜翻閱過程中,容易出現樂譜頁與頁之間難以分開,導致多翻樂譜,影響到老師的演奏效果及學生學習效果,給老師教學過程中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翻頁的鋼琴教學樂譜架。以解決現有翻頁過程中由于樂譜頁與頁之間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樂譜翻閱過程中,容易出現樂譜頁與頁之間難以分開,導致多翻樂譜的問題。
一種方便翻頁的鋼琴教學樂譜架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第五轉軸、第五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第四連接桿、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第一擺軸、第二擺軸、第一金屬塊、第二金屬塊、軟質橡膠、線、卷線盤、驅動轉軸、轉盤、手柄、轉輪及支架;
所述的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第五轉軸、第五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及第四連接桿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的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及第四轉軸相平行;且第二轉軸與第三轉軸同軸線,第四轉軸與第五轉軸同軸線;
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及第四連接桿相平行;
第一轉軸的一端端部與第一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且第一轉軸與第一連接桿相垂直,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二轉軸的一端相固定,第二轉軸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第三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四轉軸的一端相固定,第四轉軸的另一端與第一擺軸的一端相鉸接,第一擺軸的另一端固定設有第一金屬塊,第一金屬塊下部設有軟質橡膠;
第一轉軸的另一側與第二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端部固定設有第一擋板;在第二連接桿及第一擋板之間的第一轉軸上設有轉輪,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三轉軸的中心相固定,第三轉軸的一端與第四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第三轉軸的另一端固定設有第二擋板,第四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五轉軸的一端相固定,第五轉軸的另一端與第二擺軸的一端相鉸接,第二擺軸的另一端固定設有第二金屬塊,第二金屬塊下部設有軟質橡膠;
在第二擋板及第二連接桿之間的第三轉軸與線的一端相固定,線的另一端繞過轉輪固定于卷線盤上,卷線盤的中心與驅動轉軸的一端相固定,驅動轉軸的另一端與轉盤的中心相固定,轉盤的側面設有手柄;所述的卷線盤的直徑大于轉盤的直徑;
第一轉軸固定設置在支架上;且第一擺軸、第二擺軸及支架位于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第五轉軸、第五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及第四連接桿所處平面的下方;
在第一連接桿及第二連接桿之間設有第五連接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時將樂譜置于樂譜架的支架上,第一轉軸位于左側樂譜邊緣,軟質橡膠貼于右側樂譜邊緣表面,教師在演奏過程中,僅需要將手柄向下壓,使得轉盤順時針轉動,由于卷線盤的中心與轉盤的中心通過驅動轉軸相連接,因此,卷線盤也隨之順時針轉動,通過線帶動第二連接桿、第三轉軸、第一連接桿及第二轉軸繞第一轉軸轉動,進而使得第三連接桿、第四轉軸、第一擺軸、第一金屬塊、第四連接桿、第五轉軸、第二擺軸、第二金屬塊及軟質橡膠繞第二轉軸、第三轉軸轉動;
而由于軟質橡膠與樂譜之間存在較大摩擦力,且其上部設有金屬塊,并通過第一擺軸及第二擺軸分別鉸接于第四轉軸及第五轉軸上,因此,軟質橡膠始終貼合于右側樂譜邊緣表面,因此,軟質橡膠帶動右側樂譜邊緣沿樂譜表面向左運動,當右側樂譜邊緣移動到樂譜書脊時,繼續下壓手柄,此時可將右側樂譜翻到左側;
2、由于卷線盤的直徑大于轉盤的直徑,因此,當下壓手柄時,小角度的下壓手柄,即可使得卷線盤大幅度的轉動;
3、本實用新型在樂譜翻閱過程中,由于軟質橡膠與樂譜之間存在較大摩擦力,大于樂譜頁與頁之間的摩擦力,因此,頁與頁容易分開,解決了現有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用于一種方便翻頁的鋼琴教學樂譜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翻頁的鋼琴教學樂譜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翻頁的鋼琴教學樂譜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舉的具體實施方式,還包括各具體實施方式之間的任意組合。
具體實施方式一:下面結合圖1及2具體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一種方便翻頁的鋼琴教學樂譜架包括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2、第三轉軸3、第四轉軸4、第五轉軸5、第五連接桿6、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第三連接桿9、第四連接桿10、第一擋板11、第二擋板12、第一擺軸13-1、第二擺軸13-2、第一金屬塊14-1、第二金屬塊14-2、軟質橡膠15、線16、卷線盤17、驅動轉軸18、轉盤19、手柄20、轉輪21及支架22;
所述的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2、第三轉軸3、第四轉軸4、第五轉軸5、第五連接桿6、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第三連接桿9及第四連接桿10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的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2及第四轉軸4相平行;且第二轉軸2與第三轉軸3同軸線,第四轉軸4與第五轉軸5同軸線;
所述的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第三連接桿9及第四連接桿10相平行;
第一轉軸1的一端端部與第一連接桿7的一端相鉸接,且第一轉軸1與第一連接桿7相垂直,第一連接桿7的另一端與第二轉軸2的一端相固定,第二轉軸2的另一端與第三連接桿9的一端相鉸接,第三連接桿9的另一端與第四轉軸4的一端相固定,第四轉軸4的另一端與第一擺軸13-1的一端相鉸接,第一擺軸13-1的另一端固定設有第一金屬塊14-1,第一金屬塊14-1下部設有軟質橡膠15;
第一轉軸1的另一側與第二連接桿8的一端相鉸接,端部固定設有第一擋板11;在第二連接桿8及第一擋板11之間的第一轉軸1上設有轉輪21,第二連接桿8的另一端與第三轉軸3的中心相固定,第三轉軸3的一端與第四連接桿10的一端相鉸接,第三轉軸3的另一端固定設有第二擋板12,第四連接桿10的另一端與第五轉軸5的一端相固定,第五轉軸5的另一端與第二擺軸13-2的一端相鉸接,第二擺軸13-2的另一端固定設有第二金屬塊14-2,第二金屬塊14-2下部設有軟質橡膠15;
在第二擋板12及第二連接桿8之間的第三轉軸3與線16的一端相固定,線16的另一端繞過轉輪21固定于卷線盤17上,卷線盤17的中心與驅動轉軸18的一端相固定,驅動轉軸18的另一端與轉盤19的中心相固定,轉盤19的側面設有手柄20;所述的卷線盤17的直徑大于轉盤19的直徑;
第一轉軸1固定設置在支架22上;且第一擺軸13-1、第二擺軸13-2及支架22位于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2、第三轉軸3、第四轉軸4、第五轉軸5、第五連接桿6、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第三連接桿9及第四連接桿10所處平面的下方;
在第一連接桿7及第二連接桿8之間設有第五連接桿6。
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時將樂譜置于樂譜架的支架22上,第一轉軸1位于左側樂譜邊緣,軟質橡膠15貼于右側樂譜邊緣表面,教師在演奏過程中,僅需要將手柄20向下壓,使得轉盤19順時針轉動,由于卷線盤17的中心與轉盤19的中心通過驅動轉軸18相連接,因此,卷線盤17也隨之順時針轉動,通過線16帶動第二連接桿8、第三轉軸3、第一連接桿7及第二轉軸2繞第一轉軸1轉動,進而使得第三連接桿9、第四轉軸4、第一擺軸13-1、第一金屬塊14-1、第四連接桿10、第五轉軸5、第二擺軸13-2、第二金屬塊14-2及軟質橡膠15繞第二轉軸2、第三轉軸3轉動;
而由于軟質橡膠15與樂譜之間存在較大摩擦力,且其上部設有金屬塊,并通過第一擺軸13-1及第二擺軸13-2分別鉸接于第四轉軸4及第五轉軸5上,因此,軟質橡膠15始終貼合于右側樂譜邊緣表面,因此,軟質橡膠15帶動右側樂譜邊緣沿樂譜表面向左運動,當右側樂譜邊緣移動到樂譜書脊時,繼續下壓手柄20,此時可將右側樂譜翻到左側;
2、由于卷線盤17的直徑大于轉盤19的直徑,因此,當下壓手柄20時,小角度的下壓手柄20,即可使得卷線盤17大幅度的轉動;
3、本具體實施方式在樂譜翻閱過程中,由于軟質橡膠15與樂譜之間存在較大摩擦力,大于樂譜頁與頁之間的摩擦力,因此,頁與頁容易分開,解決了現有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支架22為L型支架。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第三連接桿9及第四連接桿10的長度相等。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卷線盤17的直徑為轉盤19直徑的兩倍。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第四轉軸4及第五轉軸5的長度相等。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