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功率led燈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功率LED燈杯,屬于燈具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的LED燈杯,電池都是安裝在燈座內,由于LED燈杯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熱,導致電池發熱,從而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因此為了防止電池發熱,電池的電壓一般都比較小,無法將LED燈杯的功率做大。此外,在插頭和燈頭插座的插接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往往容易將電源的正負極搞反,導致燈杯無法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的大功率LED燈杯。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功率LED燈杯,包括燈座、透明燈罩、電路板、 插頭、LED燈泡和電池,電路板固定在燈座內壁上,LED燈泡安裝在電路板上,透明燈罩上設置有容置LED燈泡的凹槽,燈座的上端設置有燈頭插座,插頭與燈頭插座插接,燈頭插座上設置有插針,插頭的孔中嵌裝有與該插針配合的導體,電池設置在燈座的外部,并通過導線與插頭內的導體連接,插針通過導線與燈座內的電路板連接。插頭的外壁上具有定位凸頭,燈頭插座上設置有與該定位凸頭配合的定位凹槽。燈座的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散熱鰭片。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電池設置在電源的外部,燈杯在使用過程中,燈座內的熱量不會影響到電池,因此可以提高電池的電壓,提高LED燈杯的功率,同時電池的使用壽命也會延長,從而延長大功率LED燈杯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在插接過程中,通過插頭上定位凸頭與燈頭插座上定位凹槽的配合,可以防止將電源的正負極接反。
圖1為本發明大功率LED燈杯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1的仰視圖; 圖5為圖1的A—A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透明燈罩的主視圖; 圖7為圖6的俯視圖; 圖8為圖6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廣8所示,一種大功率LED燈杯,包括燈座1、透明燈罩2、電路板3、插頭5、 LED燈泡4和電池6,電路板3固定在燈座1內壁上,LED燈泡4安裝在電路板3上,透明燈罩2上設置有容置LED燈泡4的凹槽2-1,燈座1的上端設置有燈頭插座1_2,插頭5與燈頭插座1-2插接,燈頭插座1-2上設置有插針1-2-2,插頭5的孔中嵌裝有與該插針1-2-2 配合的導體5-2,電池6設置在燈座1的外部,并通過導線與插頭5內的導體5-2連接,插針 1-2-2通過導線與燈座1內的電路板3連接。LED燈泡的數量一般為4 7個。如圖5所示,插頭5的外壁上具有定位凸頭5-1,燈頭插座1-2上設置有與該定位凸頭5-1配合的定位凹槽1-2-1。采用這種結構后,如果插頭上定位凸頭5-1與燈頭插座上的定位凹槽1-2-1沒有對準,就無法實現插接,因此可以防止電源的正負極接反。如圖廣4所示,燈座1的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散熱鰭片1-1。通過設置散熱鰭片1-1 可以在使用過程中降低燈杯的溫度,從而提高大功率LED燈杯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功率LED燈杯,包括燈座(1)、透明燈罩(2 )、電路板(3 )、插頭(5 )、LED燈泡 (4 )和電池(6 ),電路板(3 )固定在燈座(1)內壁上,LED燈泡(4 )安裝在電路板(3 )上,透明燈罩(2)上設置有容置LED燈泡(4)的凹槽(2-1),燈座(1)的上端設置有燈頭插座(1-2), 插頭(5)與燈頭插座(1-2)插接,燈頭插座(1-2)上設置有插針(1-2-2),插頭(5)的孔中嵌裝有與該插針(1-2-2)配合的導體(5-2),其特征在于電池(6)設置在燈座(1)的外部, 并通過導線與插頭(5)內的導體(5-2)連接,插針(1-2-2 )通過導線與燈座(1)內的電路板 (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LED燈杯,其特征在于插頭(5)的外壁上具有定位凸頭(5-1),燈頭插座(1-2)上設置有與該定位凸頭(5-1)配合的定位凹槽(1-2-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LED燈杯,其特征在于燈座(1)的表面上設置有多個散熱鰭片(1-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LED燈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燈泡(4)的數量為Γ7個。
全文摘要
一種大功率LED燈杯,包括燈座、透明燈罩、電路板、插頭、LED燈泡和電池,電路板固定在燈座內壁上,LED燈泡安裝在電路板上,透明燈罩上設置有容置LED燈泡的凹槽,燈座的上端設置有燈頭插座,插頭與燈頭插座插接,燈頭插座上設置有插針,插頭的孔中嵌裝有與該插針配合的導體,電池設置在燈座的外部,并通過導線與插頭內的導體連接,插針通過導線與燈座內的電路板連接。本發明通過將電池設置在燈座外,防止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由于LED燈泡發光而發熱升溫,從而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進一步提高大功率LED燈杯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
文檔編號F21V23/06GK102297377SQ20111029295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顧文俊 申請人:顧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