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照明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日光燈照明技術中,一般老式建筑天花安裝的都是窄光束的燈具,肉眼向上看到天花燈容易造成的眩光,使用時只是在燈具外邊加個燈罩,由于燈具是窄光束的,所以不能進行大面積照明,而且如果用戶想用寬光束的話,就要更換燈具或者發光體了,裝拆卸較為不便以及增加了燈具的使用成本;原來的燈具的色溫是固定不變的,如果需要改變燈具的顏色,也需要更換燈具,使用起來較為不靈活,造成燈具資源的浪費。因此,提供一種容易操作,使用安全方便,維護難度低的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是該領域技術人員應著手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容易操作,使用安全方便,維護難度低的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包括反射裝置及色溫補償裝置及支撐裝置組成,其中:所述反射裝置呈圓錐形結構,所述色溫補償裝置為平面圓形;所述的反射裝置和色溫補償裝置兩端設有懸掛線口,所述懸掛線口有懸掛件用于懸掛該裝置;所述反射裝置底邊與色溫補償裝置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為7.25-29.07°,實際角度根據市場開發目標產品進行配置;所述的反射裝置頂點與色溫補償裝置圓心形成一高度,所述高度為8.54mm-69.73_,實際角度根據市場開發目標產品進行配置;所述反射裝置分為外置式鏡面反光罩和磨砂面罩;其中:所述外置式鏡面反光罩的錐形反光面上涂布或黏貼有一層鏡面反光物質;所述反光物質反射率在25% -75%之間;所述磨砂面罩由磨砂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漫反射功能;所述色溫補償裝置表面為輕度磨砂面,所述磨砂面帶有漫反射效果,配置有色溫補償濾光片。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色溫補償濾光片內涂有熒光粉,達到再次發光和優化光色的效果。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色溫補償濾光片可采用有色色片,來根據用戶需求隨時調整照明場所的顏色效果,設計照明場景。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裝置與發光源的距離為99.24mm-167.11mm。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色溫補償裝置的半徑為67.12mm-125.46mm。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最靠近發光源燈具幾何軸心的燈珠和裝置的中心線離燈具幾何軸心的距離為22_ ;最遠離發光源燈具幾何軸心的燈珠和裝置的中心線離燈具幾何軸心的距離為88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發明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后,能將夾角發光的光束變為寬角度輸出的燈具,適用于改造已經安裝的燈具,優化空間照度均勻性,作為樓宇照明設計現場驗收的優化手段;能減少和消除窄角度燈具造成的眩光,使地面照度等高線更加均勻分布;再次提供色品優化,消除普通LED熒光粉造成的光斑黃圈現象,使光斑的色品分布更加均勻,優化和減少各個區域相對色品標準方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Chromaticity,簡稱 SDC)到 0.006 以下;提供色溫優化,可以將6500K等正白或者冷白光的色溫調整為4500K或者3300K的商用色溫,也可以將傳統鹵素光源3300K色溫調整到2800K色溫;提供顏色效果,商場等應用場合可以選用顏色片;提供比傳統燈全部做天花面二次反射照明的設計效率高;本裝置適用于大空間照明和人性化光效管理,提供更加柔和的光線,更加豐富的光色。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至圖3,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包括反射裝置2及色溫補償裝置I及支撐裝置3組成,其中:所述反射裝置2呈圓錐形結構,所述色溫補償裝置I為平面圓形;所述的反射裝置2和色溫補償裝置I兩端設有懸掛線口 31,所述懸掛線口31有懸掛件32用于懸掛該裝置;所述反射裝置2底邊與色溫補償裝置I形成一夾角B,所述夾角B為7.25-29.07°,實際角度底邊與色溫補償裝置I形成一夾角B,所述夾角B為
7.25-29.07°,實際角度根據市場開發目標產品進行配置;所述的反射裝置頂點22與色溫補償裝置I圓心形成一高度H2,所述高度H2為8.54mm-69.73mm,實際角度根據市場開發目標產品進行配置;所述反射裝置2分為外置式鏡面反光罩21和磨砂面罩23 ;其中:所述外置式鏡面反光罩21的錐形反光面上涂布或黏貼有一層鏡面反光物質24 ;所述反光物質24反射率在25% -75%之間;所述磨砂面罩23由磨砂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漫反射功能;所述色溫補償裝置I表面為輕度磨砂面12,所述磨砂面12帶有漫反射效果,配置有色溫補償濾光片11。所述色溫補償濾光片11內涂有熒光粉,達到再次發光和優化光色的效果。所述色溫補償濾光片11可采用有色色片,來根據用戶需求隨時調整照明場所的顏色效果,設計照明場景。所述的裝置與發光源的距離Hl為99.24mm-167.11mm。所述色溫補償裝置I的半徑L2為67.12mm_125.46mm。所述最靠近發光源燈具幾何軸心的燈珠和裝置的中心線離燈具幾何軸心的距離LO為22_ ;最遠離發光源燈具幾何軸心的燈珠和裝置的中心線離燈具幾何軸心的距離LI為 88mm。
對于LED光源,按照標準透鏡22mm的直徑,和正六邊形排列方式(中心一顆為空置),可以推算出以下數值典型數值表,同時可根據開發的目標配套燈具進行優化計算: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包括反射裝置及色溫補償裝置及支撐裝置組成,其特征是:所述反射裝置呈圓錐形結構,所述色溫補償裝置為平面圓形;所述的反射裝置和色溫補償裝置兩端設有懸掛線口,所述懸掛線口有懸掛件用于懸掛該裝置;所述反射裝置底邊與色溫補償裝置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為7.25-29.07°,實際角度根據市場開發目標產品進行配置;所述的反射裝置頂點與色溫補償裝置圓心形成一高度,所述高度為8.54mm-69.73_,實際角度根據市場開發目標產品進行配置;所述反射裝置分為外置式鏡面反光罩和磨砂面罩;其中: 所述外置式鏡面反光罩的錐形反光面上涂布或黏貼有一層鏡面反光物質;所述反光物質反射率在25% -75%之間; 所述磨砂面罩由磨砂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漫反射功能; 所述色溫補償裝置表面為輕度磨砂面,所述磨砂面帶有漫反射效果,配置有色溫補償濾光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色溫補償濾光片內涂有熒光粉,達到再次發光和優化光色的效果。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色溫補償濾光片可采用有色色片,來根據用戶需求隨時調整照明場所的顏色效果,設計照明場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裝置與發光源的距離為99.24mm-167.11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色溫補償裝置的半徑為67.12mm-125.46m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最靠近發光源燈具幾何軸心的燈珠和裝置的中心線離燈具幾何軸心的距離為22_ ;最遠離發光源燈具幾何軸心的燈珠和裝置的中心線離燈具幾何軸心的距離為88mm。
全文摘要
一種光源窄角轉泛光及色溫補償方法,包括反射裝置及色溫補償裝置及支撐裝置組成,其中所述反射裝置呈圓錐形結構,色溫補償裝置為平面圓形;支撐裝置為平面圓形,設有懸掛線口,懸掛線口有懸掛件用于懸掛該裝置;反射裝置底邊與色溫補償裝置形成一夾角;反射裝置頂點與色溫補償裝置圓心形成一高度;反射裝置分為外置式鏡面反光罩和磨砂面罩;其中外置式鏡面反光罩的錐形反光面上涂布或黏貼有一層鏡面反光物質;磨砂面罩由磨砂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漫反射功能;色溫補償裝置表面為輕度磨砂面,磨砂面帶有漫反射效果,可選配色溫補償片,內涂有熒光粉,或使用有色色片,來根據用戶需求隨時調整照明場所的顏色效果,設計照明場景。
文檔編號F21V13/02GK103196100SQ20121000535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韓松光 申請人:廣州朗聞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