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背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器背板結構,包括有一片板體,其上并具有組裝部及定位部,其組裝部凸起高于板體的最大平面,且在組裝部上還形成有組裝口,藉以提供其它組件組裝用,而定位部為自板體朝向于組裝口處延伸而出,并大致與組裝口的邊緣切齊,且定位部的二側與板體間各具有一個止裂槽,而各個止裂槽的二側邊為不等高的結構,通過定位部及止裂槽的設計,來提供光源模塊連接器于Z方向(垂直方向)的重疊量,以確保光源模塊連接器于X,Y方向(水平方向)的固定性。
【專利說明】顯示器背板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顯示器背板結構,且特別是有關于顯示器背板結構中背光模塊的遮光組件設計。
【背景技術】
[0002]在目前顯示器技術中,外觀所追求的輕薄短小已成為趨勢。但由于光源模塊(Light Bar)最小板寬限制,必須在光源模塊(Light Bar)對應背板側做局部打凸(punch)結構以符合模塊薄化的目標。而為了避免AP值(Active area/Pitch)過小的品味問題與光源模塊(Light Bar)的組裝問題,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相對于背板開孔處常位于局部打凸結構處,但在這種結構狀況下,會造成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Bar Connector)與背板Z方向重疊量不足,進而無法確保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 BarConnector)于X,Y方向的固定性。
[0003]請參閱圖1所示,為現有的顯示器背板結構剖面示意圖,目前大多在LED背光模塊中,為了避免系統端連接器插拔問題,導致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位移,一般會以背板局部打凸的結構作為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的固定機制,由圖中可以得知,傳統的設計是在背板90的局部打凸結構處91,以再增加打凸結構92,來增加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與背板的重疊量,但此種固定機制,需要增加背板模具工序并會增加模具與背板結構復雜性,對于產品成型較為不利。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種顯示器背板結構,其是利用背板局部開止裂槽來提供光源模塊連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固定性的設計。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器背板結構的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包括有板體,且板體上鄰近于顯示器的前框結構側邊處具有組裝部,其中組裝部是凸起高于板體的最大平面,并在組裝部上還形成有組裝口,藉以提供其它組件組裝用。
[0006]除此之外,本實施例中的顯示器背板結構還包括有定位部,通過定位部來對光源模塊連接器進行限位固定,而定位部為自板體朝向于組裝口處延伸而出,并大致與組裝口的邊緣切齊,且定位部的二側與板體間各具有一個止裂槽,而各個止裂槽的二側邊為不等高的結構,更進一步說,定位部為自板體朝向于組裝口處延伸而出,沒有經過沖壓而凸起,故定位部與板體的最大平面大體上為同一平面,如此一來,通過定位部及止裂槽的設計,便可提供光源模塊連接器于Z方向(垂直方向)的重疊量,以確保光源模塊連接器于X,Y方向(水平方向)的固定性。
[0007]為讓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優點能使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易理解,下文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8]圖1為現有顯示器背板結構剖面示意圖。
[0009]圖2為本發明顯示器背板結構實施例示意圖。
[0010]圖3為本發明顯示器背板結構實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1]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12]〈本發明〉
[0013]顯示器背板結構10
[0014]板體11
[0015]組裝部12
[0016]組裝口121
[0017]定位部13
[0018]止裂槽131
[0019]階狀部132
[0020]顯示器的前框結構20
[0021]光源模塊連接器30
[0022]<現有技術>
[0023]背板90
[0024]局部打凸結構處91
[0025]打凸結構92
【具體實施方式】
[0026]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3所示,圖2為本發明顯示器背板結構的實施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顯示器背板結構的實施例部分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的顯示器背板結構10是用于與顯示器的前框結構20組裝為一體,以作為顯示器整體的框架,而本實施例的顯示器背板結構10包括有板體11,且板體11上鄰近于前框結構20的側邊處具有組裝部12,在本實施例中組裝部12凸起高于板體11的最大平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組裝部12是利用沖壓成型的方式,在板體11上形成一個凸起的組裝部12,且在組裝部12上還具有一個組裝口 121,藉以提供其它組件組裝用,例如光源模塊連接器30,請參閱圖示,圖中繪示的光源模塊連接器30裝設于組裝口 121內,而為了要使光源模塊連接器30能夠固定在組裝口 121內,本實施例的顯示器背板結構還包括有定位部13,通過定位部13來對光源模塊連接器30進行限位固定,而定位部13為自板體11朝向于組裝口 121處延伸而出,并大致與組裝口 121的邊緣切齊,且定位部13的二側與板體11間各具有一個止裂槽131,而各個止裂槽131的二側邊為不等高的結構,更進一步說,各個止裂槽131遠離于定位部13的一側邊,具有一個階狀部132,換言之,此階狀部132就是在板體11上所形成的凸起組裝部12側邊,而各個止裂槽131靠近于定位部13的一側邊,就沒有階狀部的形成,因此,定位部13為自板體11朝向于組裝口 121處延伸而出,沒有經過沖壓而凸起,故定位部13與板體11的最大平面大體上為同一平面,如此一來,通過上述結構即可提供光源模塊連接器30于Z方向(垂直方向)的重疊量,以確保光源模塊連接器30于X,Y方向(水平方向)的固定性。
[0027]綜上所述,由于現有大多的設計是以增加局部打凸的方式以增加光源模塊連接器與背板Z方向的重疊量。而通過本發明的顯示器背板結構,無需再增加背板打凸結構,僅利用止裂槽及定位部的設計,即可提供光源模塊連接器于Z方向重疊量,以確保光源模塊連接器于X,Y向的固定性。此外,利用這種結構設計,亦無需增加背板模具工序,并能減少模具與背板結構復雜性,以利產品成型。
[0028]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本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內容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器背板結構,是用于與顯示器的前框結構組裝為一體,該顯示器背板結構包括: 一板體,其鄰近于該前框結構的側邊處具有一組裝部,且該組裝部凸起高于該板體的最大平面,其中該組裝部上具有一組裝口 ;以及 一定位部,其自該板體朝向于該組裝口處延伸而出,并大致與該組裝口的邊緣切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器背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二側與所述板體間各具有一止裂槽,且該定位部與該板體的最大平面大體上為同一平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器背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止裂槽的二側邊為不等高的結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器背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止裂槽遠離于所述定位部的一側邊,具有一階狀部。
【文檔編號】F21V21/00GK103672774SQ20121036287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郭思吟, 許勝翔, 吳宜寧, 羅旭剛, 吳采芬, 劉勇鑫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