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
背景技術:
照明燈具屬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傳統的照明燈具是以為鎢絲為光源,存在著光效低、使用期限短等弊端。LED即發光二極管,是一種采用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制作而成的,LED具有電壓低、效能高、單色性好、適用性強、穩定性好、響應時間短、壽命長、不污染環境等優良特性;LED —般情況下采用低壓電源供電,供電電壓一般在2-24V之間,更具安全性;LED消耗能量較同光效的白熾燈減少80% ;每個單元LED很小,可以制備成各種形狀的照明器具,并且適合于不同的環境。現有技術的一種LED燈具,其包括導流燈杯、反光部件、LED光源、燈罩、LED的PCB板、燈杯、驅動PCB板、燈頭塑件和燈頭;其中,反光部件包含了反光片和反光錐體;燈頭塑件和燈頭相連接;燈杯與燈頭塑件相固定;驅動PCB板卡裝在燈頭塑件內;LED光源安裝在LED的PCB板上,LED的PCB板固定在燈杯的上端,反光部件的反光片固定在LED的PCB板上;反光部件的反光錐體與導流燈杯相連接,導流燈杯與燈杯相固定,燈罩的底端卡裝在燈杯上,并使反光部件容納在燈罩內,燈杯通常設有導流通道,導流燈杯則有導流腔,導流燈杯的導流腔與燈杯的導流通道相連通。現有技術的這種LED燈具,導流燈杯(即導流(散熱)器)和反光部件(即反光器)是采用分體式構造,反光部件采用反光PC塑膠注塑成型,導流燈杯采用壓鑄鋁制造。這種結構的LED燈具存在著如下弊端:1、導流(散熱)器的熱傳導效率低:主要原因是燈的部分熱量在傳導到導流(散熱)器時必須經過反光器傳遞,傳導效率低下。2、整燈重量大,組裝工藝復雜,成本高且生產效率低下:首先反光器和導流(散熱)器要分別采用注塑和壓鑄兩種成型工藝制造,生產成本高;然后組裝時要將導流(散熱)器和反光器扣合為一體,再把該組件固定在LED燈板上;耗費材料和工時,效率低下。3、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導流(散熱)器和反光器扣合過程中,反光器易變形且表面極易受到污染,從而影響反光器的光反射方向和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通過將反光部件和導流燈杯整合成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一方面,簡化了產品組裝工藝過程,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能夠避免現有技術在組裝時對反光器的光反射方向和效率的影響;另一方面,能夠減少傳導熱阻,提高熱傳導效率,從而延長整燈的壽命。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包括反光導 流部件、LED光源、燈罩、LED的PCB板、燈杯、驅動PCB板、燈頭塑件和燈頭;燈頭塑件和燈頭相連接;反光導流部件、LED的PCB板、燈杯和燈頭塑件順次相連接;驅動PCB板卡裝在燈頭塑件內;LED光源安裝在LED的PCB板上,燈罩的底端卡裝在燈杯上,并使反光導流部件容納在燈罩內;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為反光PC塑膠注塑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單體結構,所述反光導流部件具有錐形反光面和沿著豎向的至少一個鏤空腔,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錐形反光面配合在LED光源的上方,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鏤空腔與燈杯的導流通道相連通。所述燈頭塑件由底蓋和塑件本體構成,底蓋旋接在塑件本體上端,塑件本體的底端與燈頭相連接;驅動PCB板卡裝在底蓋和塑件本體所圍成的腔內。所述的LED的PCB板、燈杯和燈頭塑件的底蓋通過螺絲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反光導流部件通過螺絲與穿過燈杯及LED的PCB板的燈頭塑件的底蓋相固定。所述的燈杯的頂端還設有導熱板,所述LED的PCB板安裝在導熱板上。所述的導熱板與燈杯為一體結構。所述燈頭塑件的下部設有用來與燈杯的底端沿相配合的臺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是將原有的反光部件和導流燈杯整合成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能夠有效地解決現有技術的弊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將反光部件和導流燈杯整合成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且所述反 光導流部件為反光PC塑膠注塑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單體結構,所述反光導流部件具有錐形反光面和沿著豎向的至少一個鏤空腔,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錐形反光面配合在LED光源的上方,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鏤空腔與燈杯的導流通道相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采用一體式反光導流部件后減少了一個零件,組裝時免去了扣合步驟,大大提高了組裝效率,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組裝成本,同時整燈重量也變小;2、一體式反光導流部件由塑料成型,一體式構造使其具有更好的強度,不會變形,不會影響光的反射角度,裝配過程也不容易被污染到反光工作面,從而提供了光的反射效率;3、一體式反光導流(散熱)器由反光導熱塑料成型,一體式構造減少傳導熱阻,提高了熱傳導效率,從而延長整燈的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不局限于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4是沿圖3中A— A線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導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包括反光導流部件1、LED光源2、燈罩3、LED的PCB板4、燈杯5、驅動PCB板6、燈頭塑件7和燈頭8 ;燈頭塑件7和燈頭8相連接;反光導流部件1、LED的PCB板4、燈杯5和燈頭塑件7順次相連接;驅動PCB板6卡裝在燈頭塑件7內;LED光源2安裝在LED的PCB板4上,燈罩3的底端卡裝在燈杯5上,并使反光導流部件I容納在燈罩3內;所述反光導流部件I為反光PC塑膠注塑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單體結構,所述反光導流部件I具有錐形反光面11和沿著豎向的至少一個鏤空腔12,所述反光導流部件I的錐形反光面11配合在LED光源2的上方,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鏤空腔12與燈杯5的導流通道51相連通;散熱的空氣通道如圖5所示的箭頭線。所述燈頭塑件7由底蓋71和塑件本體72構成,底蓋71旋接在塑件本體72上端,塑件本體72的底端與燈頭8相連接;驅動PCB板6卡裝在底蓋71和塑件本體72所圍成的腔內。所述的LED的PCB板4、燈杯5和燈頭塑件的底蓋71通過螺絲91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反光導流部件I通過螺絲92與穿過燈杯及LED的PCB板的燈頭塑件的底蓋71相固定。所述的燈杯5的頂端還設有導熱板52,所述LED的PCB板4安裝在導熱板52上。所述的導熱板52與燈杯5為一體結構。所述燈頭塑件的下部設有用來與燈杯的底端沿相配合的臺階7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 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是將原有的反光部件和導流燈杯整合成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能夠有效地解決現有技術的弊端。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導流部件、LED光源、燈罩、LED的PCB板、燈杯、驅動PCB板、燈頭塑件和燈頭;燈頭塑件和燈頭相連接;反光導流部件、LED的PCB板、燈杯和燈頭塑件順次相連接;驅動PCB板卡裝在燈頭塑件內;LED光源安裝在LED的PCB板上,燈罩的底端卡裝在燈杯上,并使反光導流部件容納在燈罩內;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為反光PC塑膠注塑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單體結構,所述反光導流部件具有錐形反光面和沿著豎向的至少一個鏤空腔,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錐形反光面配合在LED光源的上方,所述反光導流部件的鏤空腔與燈杯的導流通道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燈頭塑件由底蓋和塑件本體構成,底蓋旋接在塑件本體上端,塑件本體的底端與燈頭相連接;驅動PCB板卡裝在底蓋和塑件本體所圍成的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的PCB板、燈杯和燈頭塑件的底蓋通過螺絲固定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導流部件通過螺絲與穿過燈杯及LED的PCB板的燈頭塑件的底蓋相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燈杯的頂端還設有導熱板,所述LED的PCB板安裝在導熱板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板與燈杯為一體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燈頭塑件的下部設有用 來與燈杯的底端沿相配合的臺階。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體式PC塑膠反光導流結構的LED燈具,包括反光導流部件、LED光源、燈罩、LED的PCB板、燈杯、驅動PCB板、燈頭塑件和燈頭;燈頭塑件和燈頭相連接;反光導流部件、LED的PCB板、燈杯和燈頭塑件順次相連接;驅動PCB板卡裝在燈頭塑件內;LED光源安裝在LED的PCB板上,燈罩的底端卡裝在燈杯上,并使反光導流部件容納在燈罩內;反光導流部件為反光PC塑膠注塑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單體結構,反光導流部件具有錐形反光面和沿著豎向的至少一個鏤空腔,反光導流部件的錐形反光面配合在LED光源的上方,反光導流部件的鏤空腔與燈杯的導流通道相連通。采用該結構后,簡化了產品組裝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熱傳導效率,延長了整燈的壽命。
文檔編號F21Y101/02GK203115847SQ20132015957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日
發明者張文龍, 葉志堅 申請人:廈門天力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