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長條的大致棒狀的導光透鏡以及具備該導光透鏡的車輛用燈具。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搭載于車輛的車輛用燈具,已知有使長條的棒狀的導光透鏡(所謂的導光棒)發光的車輛用燈具。在這種車輛用燈具中,通常使LED(發光二極管)等光源與導光透鏡的長度方向的端面相對,通過從該端面入射到導光透鏡內的光,使該導光透鏡發光。
但是,在這種車輛用燈具中,導光透鏡的入光面基本上被限定為兩側的端面,因此在單純地要使導光透鏡更明亮地發光的情況下,需要置換為高輸出LED或為此增設散熱器等,從而導致高成本化。
因此,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車輛用燈具中,設置從導光透鏡的中途部分起分支延伸的延伸部,使追加的光源與該延伸部的端面相對。由此,能夠在不需要使用高輸出LED等的情況下,使光量增加,從而使導光透鏡更明亮地發光。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22540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車輛用燈具中,通過來自增設的光源的光,點亮導光透鏡的延伸部,因此使亮燈感惡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不導致亮燈感的惡化和高成本化的情況下更明亮地發光的導光透鏡以及具備該導光透鏡的車輛用燈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第1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導光透鏡,其是引導從多個LED射出的光并且利用該光來發光的長條的導光透鏡,該導光透鏡的特征在于,具備:彼此相連的棒狀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以及從所述第一延伸部伸出的凸緣部,所 述凸緣部具有多個入光部,所述多個入光部與所述多個LED對應,并且使來自該多個LED的光入射到該凸緣部內,所述多個入光部以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呈銳角地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排列設置,所述多個入光部沿著導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凸緣部內引導來自各自對應的LED的光,所述導光方向是與所述交叉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側,并且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呈銳角地交叉,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多個反射面,所述多個反射面使從所述多個入光部入射并在所述凸緣部內引導來的光朝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進行內部反射。
第2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1方面所述的導光透鏡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入光部將來自各自對應的LED的光控制為平行光,并沿著所述導光方向在所述凸緣部內進行引導。
第3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車輛用燈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多個LED;以及第1或第2方面所述的導光透鏡。
第4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3方面所述的車輛用燈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LED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并且被安裝在平板狀的單一的LED基板上。
根據本發明,從多個LED射出的光從導光透鏡的凸緣部中的多個入光部入射到該凸緣部內,上述多個入光部以與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呈銳角地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排列設置。此時,多個入光部使來自各自對應的LED的光沿著導光方向朝向第一延伸部,上述導光方向是與交叉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第二延伸部側,并且與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呈銳角地交叉。然后,該光在朝向第一延伸部在凸緣部內被引導后,通過第一延伸部的多個反射面在延伸方向上進行內部反射而朝向第二延伸部,從而使該第二延伸部發光。
由此,能夠增加入射到導光透鏡的光量,而不需要在導光透鏡的中途部分設置延伸部,也不需要特別使用高輸出的光源。
因此,能夠在不導致亮燈感的惡化和高成本化的情況下,使該導光透鏡更明亮地發光。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中的車輛用燈具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
圖2是實施方式中的車輛用燈具的主要部分的后視圖。
圖3是圖1的III-III線處的車輛用燈具的剖視圖。
圖4是圖3的IV箭頭處的車輛用燈具的向視圖。
標號說明
1:車輛用燈具;2:導光透鏡;21:第一延伸部;216:第二反射面(反射面);E:延伸方向;210:凸緣部;211:入光部;212:第一入射面;213:第二入射面;214:入光部反射面;215:第一反射面;X:交叉方向;Y:導光方向;22:第二延伸部;221:透鏡切口;3:LED;Ax:光軸;31:LED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1和圖2是本實施方式中的車輛用燈具1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和后視圖,圖3是圖1的III-III線處的車輛用燈具1的剖視圖。圖4是圖3的IV箭頭處的車輛用燈具1的向視圖。
另外,在圖2和圖4中,省略了后述的多個LED 3以及LED基板31的圖示。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前”“后”“左”“右”“上”“下”的記載是指從車輛用燈具1觀察到的方向。
如圖1和圖2所示,車輛用燈具1是搭載于未圖示的車輛的前轉向燈,具備導光透鏡2。
導光透鏡2是形成為長條的大致棒狀的導光棒,引導從后述的多個LED 3(參照圖3)射出的光,并且利用該光來發光。
具體而言,導光透鏡2構成為具備從上端起朝前方斜下方延伸的棒狀的第一延伸部21、和與該第一延伸部21的下端平滑地相連的棒狀的第二延伸部22。
其中,在第一延伸部21上,從上端部起到第二延伸部22中的彎曲部為止,設置有朝右方伸出的平板狀的凸緣部210。
凸緣部210的上端部形成為隨著從第一延伸部21朝右側(更詳細地說,是后述的交叉方向X)遠離而階段性地位于下側的階梯狀,在該階梯狀部分,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4個)入光部211大致沿著第一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E排列設置。其 中,多個入光部211以交叉方向X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排列設置即可,也可以不是大致沿著延伸方向E,交叉方向X是在第二延伸部22側與第一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E呈銳角地交叉的方向。
如圖3和圖4所示,這多個入光部211與作為車輛用燈具1的光源的多個LED 3(圖3中僅圖示1個)對應地設置,使從該多個LED 3射出的光入射到導光透鏡2(凸緣部210)內。
多個LED 3在以使各光軸Ax與第一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E垂直的方式朝向前方斜上方的狀態下,被安裝在平板狀的單一的LED基板31的前表面。
具體而言,在各入光部211中,其后部形成為與對應的LED 3相對、并且以該LED 3的光軸Ax為旋轉對稱軸而朝后側突出的軸對稱的大致截頭圓錐狀,在其后端設置有朝后側開口的凹部211a。
在凹部211a的底部,朝后方凸出的凸面狀(非球面)的第一入射面212設置在與LED 3相對的位置處。該第一入射面212被設置成使得LED 3位于其焦點附近,使從LED 3射出并入射到該第一入射面212的光成為大致沿著光軸Ax的平行光,同時使其入射到入光部211內。
凹部211a的內周面成為了第二入射面213。該第二入射面213是以覆蓋LED 3的前側周圍的方式從第一入射面212的周緣部起朝后側豎立設置的大致截頭圓錐面,使從LED 3射出的光中的、朝向第一入射面212的側方的光入射到入光部211內。
各入光部211的后部的外周面成為了入光部反射面214。該入光部反射面214是從第二入射面213的前端(后端)朝向前側以朝外側擴展的方式傾斜的大致截頭圓錐面,將從第二入射面213入射到入光部211內的光以大致沿著光軸Ax的方式,在內部進行反射而成為朝前方的平行光。
各入光部211中的位于第一入射面212、第二入射面213和入光部反射面214的光軸Ax上前方的前側部分成為了第一反射面215。第一反射面215是以與光軸Ax呈大致45°的角度而朝導光方向Y傾斜的平面。這里,導光方向Y是與凸緣部210平行且與交叉方向X垂直的方向,是朝向第二延伸部22側(下側)并且與第一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E呈銳角地交叉的方向。
該第一反射面215使從對應的LED 3射出的、被設為沿著光軸Ax的平行光且入射到入光部211內的光沿著導光方向Y,朝向第一延伸部21進行內部反射(全反射)。
在第一延伸部21的后表面,設置有多個第二反射面216。這多個第二反射面216與和凸緣部210大致平行的面在延伸方向E上交替地相連,并且大致沿著延伸方向E排列設置。此外,多個第二反射面216形成為隨著接近下側,寬度逐漸變窄。
這多個第二反射面216使在多個入光部211的第一反射面215處被內部反射而在凸緣部210內引導來的光朝向第二延伸部22,在延伸方向E上進行內部反射(全反射)。
第二延伸部22是利用從第一延伸部21引導來的光來發光的導光透鏡2的主要的發光部,從第一延伸部21的下端起平滑地彎曲,稍向下地朝右方斜前方延伸。在該第二延伸部22的后表面,設置有與第一延伸部21的多個第二反射面216相連并且以更細的間隔形成的多個透鏡切口221。
該第二延伸部22通過多個透鏡切口221,沿著該第二延伸部22的長度方向,引導從第一延伸部21引導來的光,并且使它們朝前方進行內部反射。并且,通過將該光從第二延伸部22朝前方照射,該第二延伸部22朝前方發光。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燈具1,從多個LED 3射出的光從導光透鏡2的凸緣部210中的多個入光部211入射到該凸緣部210內,其中,上述多個入光部211以與第一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E呈銳角地交叉的交叉方向X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排列設置。此時,多個入光部211使來自各自對應的LED 3的光沿著導光方向Y朝向第一延伸部21,上述導光方向Y是與交叉方向X垂直的方向,朝向第二延伸部22側,并且與第一延伸部21的延伸方向E呈銳角地交叉。然后,該光在朝向第一延伸部21在凸緣部210內被引導后,通過第一延伸部21的多個第二反射面216進行內部反射而朝向第二延伸部22,從而使該第二延伸部22發光。
由此,能夠增加入射到導光透鏡2的光量,而不需要在導光透鏡2的中途部分設置延伸部,也不需要特別使用高輸出的光源。
因此,能夠在不導致亮燈感的惡化和高成本化的情況下,使該導光透鏡2更明亮地發光。
此外,多個入光部211將來自各自對應的LED 3的光控制為平行光,并沿著導光方向Y在凸緣部210內進行導光,因此能夠高效地對來自各LED 3的光進行配光控制來提高光束利用率。
此外,將多個LED 3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地安裝在平板狀的單一的LED基板31 上,因此與將該多個LED 3安裝于獨立的基板或安裝于撓性基板的情況相比,能夠實現低成本化。
另外,能夠應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的范圍內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車輛用燈具1設為了前轉向燈,但本發明的導光透鏡和車輛用燈具還能夠廣泛應用于前轉向燈以外的車輛用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