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ed光源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電視行業的發展,各廠家背光設計技術日新月異,新的方案層出不窮。目前,液晶電視的背光源有兩種主要方式:直下式背光源,一般采用帶有光學透鏡的led(發光二極管)燈條,燈條直接貼附于背光的背板上,使主要光線幾乎垂直地均勻射到外層膜片和液晶面板;側入式背光源,采用一定的光學部件(如導光板)改變光線傳遞角度,將光線引導至直射膜片和液晶面板,以實現均勻背光。其中,圖1至圖4為現階段的直下式背光源的結構圖和光路圖,其中,圖4中的電路板的表面設有單色的油墨4',油墨4'通過吸收led單色光來調整顏色?,F階段的背光方式存在諸多技術缺陷,例如,亮度不均勻引起的燈影,或者顏色不均勻導致的色偏和燈影等。尤其是在色域技術解決方案上,經常會采用藍光的led加量子點熒光粉或特殊膜片的方案,在此過程中往往出現漏藍光或產生藍色燈影的背光效果缺陷,使液晶電視在主觀視效上的體驗不佳,甚至會影響用戶的眼睛健康。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led光源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旨在解決透鏡下方led燈周圍區域因亮度不均勻引起燈影,或者因顏色不均勻導致色偏和燈影等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led光源背光模組,其包括電路板、設置于電路板上的至少一個led燈以及與led燈一一對應且罩設于led燈上的透鏡,所述led光源背光模組還包括用于將所述led燈所產生的單色光轉化形成白光的光轉換介質層,所述光轉換介質層位于所述透鏡與所述電路板之間,且布置于所述led燈的周圍區域。優選地,所述光轉換介質層為通過絲印或轉印加工形成于所述電路板上的涂層。優選地,所述光轉換介質層為熒光粉涂層。優選地,所述光轉換介質層包括若干間隔分布的光轉換介質單元,各光轉換介質單元以所述led燈為中心分布于所述led燈的周圍區域。優選地,所述光轉換介質單元呈環形陣列分布,并且布置于所述透鏡在所述電路板上的投影區域內。優選地,多個所述led燈呈矩形陣列均勻排布于電路板上。優選地,所述led光源背光模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電路板上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圍設于所述透鏡的周圍區域。優選地,所述電路板為pcb電路板。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光轉換膜片、顯示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led光源背光模組,所述光轉換膜片位于led光源背光模組與顯示面板之間。優選地,所述光轉換膜片包括依次設置的上擴散片、0°增光片、90°增光片以及下擴散片。本發明技術方案中,通過大幅改善在透鏡下方且環繞led燈的區域a的局部背光效果,來提高透鏡上方區域b的亮度和改善區域b的顏色,使亮度更亮更均勻,并使顏色更均勻,從而大幅提高整體的背光效果,改善電視等的整體視覺體驗。上述技術方案能夠為薄型化量子點電視或廣色域電視的推出提供大力的背光技術支持,改善超薄量子點電視的畫質體驗,大幅降低超薄量子點背光的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的led光源背光的一方案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方案中的光路示意圖;圖3為現有的led光源背光的另一方案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方案中的光路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方案光路示意圖;圖6為圖5在a處的放大圖;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led光源背光模組的俯視圖;圖8為圖7的側視圖;圖9為圖7在b處的放大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電路板2led燈3透鏡4光轉換介質層41光轉換介質單元5反射片6光轉換膜片7顯示面板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發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另外,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提出一種led光源背光模組。請參照圖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led光源背光模組,包括電路板1、設置于電路板1上的至少一個led燈2以及與led燈2一一對應且罩設于led燈2上的透鏡3,該led光源背光模組還包括用于將led燈所產生的單色光轉化形成白光的光轉換介質層4,光轉換介質層4位于透鏡3與電路板1之間,且布置于led燈2的周圍區域。結合圖5,led燈2為單色光源,透鏡3(lens)罩設于led燈2的上方,用以改變從led燈2發出的光線的方向。led燈2發射的單色光經過透鏡3后,一部分光線經折射后向上射出,形成具有一定方向的單色光線r11,另一部分光線經反射后射向透鏡3的下方,形成向下的單色光線r12,單色光線r12散落于led燈2的周圍區域a上,形成顏色不均勻的色偏,嚴重時形成燈影,造成視覺盲區。當在透鏡3的下方且環繞led燈2的區域a設置光轉換介質層4時,單色光線r12投射于光轉換介質層4上:一方面,光轉換介質層4將光線r12的單色光轉換形成白光r23;另一方面,光轉換介質層4將轉換后的白光r23向上反射出去。因此,通過大幅改善透鏡3下方且環繞led燈2的區域a的局部背光效果,來提高透鏡3上方區域b的亮度和改善區域b的顏色,使亮度更亮更均勻,使得顏色更均勻,大幅提高整體的背光效果,改善電視等的整體視覺體驗。另外,為薄型化量子點電視或廣色域電視的推出提供大力的背光技術支持,改善超薄量子點電視的畫質體驗,大幅降低超薄量子點背光的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優選地,光轉換介質層4為通過絲印或轉印加工形成于電路板1上的涂層,涂層涂覆于透鏡3的下方。絲印或轉印的加工工藝使涂層的涂覆效果更佳。具體地,涂覆后的光轉換介質層4將單色光轉換為白光的效率更高,將轉換后的白光折射的效果更佳,從而大大增強透鏡3下方且環繞led燈2的區域a的局部背光效果。優選地,光轉換介質層4為熒光粉涂層。本實施例中,熒光粉涂層為白光熒光粉或量子點粉,能更好的將單色光轉化為白光,且提高局部亮度和改善局部色差。本實施例中,熒光粉涂層直接鋪設于電路板1上,改善超薄量子點電視的畫質體驗,降低生產成本。優選地,參見圖6,所述光轉換介質層4包括若干間隔分布的光轉換介質單元41,各光轉換介質單元41以led燈2為中心分布于led燈2的周圍區域。從而,光轉換介質層4將單色光轉換為白光的效率更高,將轉換后的白光折射的效果更佳,從而大大增強透鏡3下方、led燈2的周圍區域a的局部背光效果。本實施例中,光轉換介質單元41為圓形結構。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各光轉換介質單元41呈環形陣列分布,并且布置于透鏡3在電路板1上的投影區域內。各光轉換介質單元41均勻布置的結構,使得單色光轉換為白光的效率更高,將轉換后的白光向上折射的效果更佳,從而大大增強透鏡3下方、led燈2的周圍區域a的局部背光效果,提高局部亮度和改善局部色差。進一步地,如圖7和圖8所示,多個所述led燈2呈矩形陣列排布于電路板1上,提高局部亮度和改善局部色差的效果更佳,進一步大幅增強周圍區域a的局部背光效果;優選地,多個所述led燈2呈矩形陣列、均勻排布于電路板1上。優選地,led光源背光模組還包括設置于電路板1上的反射片5,此反射片5圍設于透鏡3的周圍區域c(參照圖7),反射片5可加強電路板1的反射性能,增強背光效果。本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1為pcb電路板,可改善超薄量子點電視的畫質體驗,降低生產成本。參照圖5,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光轉換膜片6、顯示面板7以及如上所述的led光源背光模組10,該光轉換膜6位于led光源背光模組10與顯示面板7之間,光轉換膜片6一面靠近顯示面板7,且另一面與led光源背光模組10之間形成容納空腔。結合圖5,通過透鏡3的單色光線r11經容納空腔,向上射向光轉換膜片6,光轉換膜片6將單色光轉換為白光。此時,轉換后的白光,一部分透過光轉換膜片6向上射出,另一部分被反射回電路板1,經電路板1或電路板1上的反射片5向上反射出去(圖5中的r24代表反射出去的光線)。因此,在透鏡3的下方且環繞led燈2的區域a,透鏡3的周圍區域c均能有向上反射的白光,進一步大幅提高透鏡3上方區域b的亮度和改善區域b的顏色,使亮度更亮更均勻,顏色也更均勻,大幅提高整體的背光效果,改善電視等的整體視覺體驗。優選地,光轉換膜片6包括依次設置的上擴散片、0°增光片、90°增光片以及下擴散片等。本實施例中,當單色光線r11通過光轉換膜片6時,光轉換膜片6能將此單色光轉換為白光,又可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的正視亮度或稱軸向亮度。該顯示裝置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顯示裝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明的構思下,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