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燈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反射發光可防藍光危害的LED吸頂燈。
背景技術:
目前LED照明產品已經為千家萬戶所普遍使用。但是LED是一種發光二極管,本身是發藍光的,其發白光原里是在晶片表面涂上一層黃色的熒光粉,透過熒光粉發出白光,其光譜曲線不平滑。特別是藍光波段的峰值明顯高于自然光或者白熾燈,得到的白光光譜中藍光比重較多,所以最后出來的白光中含有一定的藍光成分,直射的藍光會對眼睛產生一定的危害。特別是兒童,出于對光的好奇,長久直視含有有害藍光的LED燈,會對視網膜造成損傷。現在市面上LED燈具, 有些花燈、吊燈及一些LED光管對LED本身并沒有任何遮蓋或濾光等防護,直視很刺眼。大部分是發光燈外面加上一個亞克力燈罩,雖然這樣可減輕LED藍光危害,但多少還會含有一定的LED藍光成分,在這種光線下長久工作,眼睛會不舒服。特別是嬰幼兒是不適合在這種光線下長久照射的。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愛眼協會公布2006年至2008年因藍光輻射致使每年全球超過30000人失明。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數據顯示,在中國4.2億網民中,63.5%的網居因藍光、輻射有視力下降的、白內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現有研究表明,一天中長時間暴露在高度藍光光線中,將加重視網膜黃斑區疾病,導致白內障術后的眼底損傷,引發視覺模糊和眩光,并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打擾睡眠,增加了人體自身重大疾病的發生率。
中國申請號200710002771公開了一種可調光色的LED臺燈,包含基座、連接單元以及多個裝設于罩體中的可調光色的LED模塊,其中罩體連接于連接單元,每一該可調光色的LED模塊包含一封裝體,該封裝體包含一封裝膠體,該封裝膠體具有黃色的熒光粉,一藍光LED芯片,設于該封裝體中,且電連接于第一導電支架,該導電支架電連接于該開關裝置,以及一紅光LED芯片,設于該封裝體中,且電連接于一第二導電支架,該第二支架電連接于該可調裝置,通過開關裝置控制臺燈的可調光色的LED模塊投射白光,并通過光色調整裝置驅動紅光LED芯片使原本投射的白光功換成為暖白光,達到光色可調的功效,但是,該可調光色的LED臺燈發出的暖白光,藍光并沒有減少,仍無法減小藍光對人眼的危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反射發光可防藍光危害的LED吸頂燈。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一種反射發光可防藍光危害的LED吸頂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設有藍光吸收結構件和蓋合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燈罩,所述底座設有若干個與墻體固定的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設有用于供LED發光模組電連接的LED恒流驅動器和垂直螺紋連接支撐管的帶外螺紋牙的圓柱體,所述支撐管一端設有適配帶外螺紋牙的圓柱體的內螺紋牙圓孔,另一端設有外螺紋牙,所述支撐管兩端之間管體表面上還設有用于支撐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的支撐結構件,所述LED發光模組固設在所述燈罩內,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設有用于入射光線反射聚合的凹透面和用于入射光線反射發散的凸透面,所述凹透面和凸透面涂有一種用于吸收藍光的三基色熒光粉。
進一步地,所述燈罩為半圓球體形狀的PMMA燈罩,對應燈罩軸中心的球體表面開有穿透所述支撐管直徑的圓孔,通過帶有適配支撐管外螺紋牙的螺紋件將所述燈罩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結構件是設置在所述支撐管體表面對稱的凸點。
進一步地,所述緊固件是圓球形螺帽。
進一步地,所述LED發光模組包括圓環形的LED燈板,設有在所述LED燈板上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是SMD燈珠。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管兩端之間管體表面上還設有用于電線連接所述LED恒流驅動器和所述LED發光模組的出線孔。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反射發光可防藍光危害的LED吸頂燈,具有以下優點。
(1)、利用本發明中的藍光吸收結構件的用于入射光線反射聚合的凹透面和用于入射光線反射發散的凸透面,根據凹透鏡的光學反射原理,當部分入射光線(LED芯片發光的光源)經藍光吸收結構件的凹透面反射,所述光線將被聚合,使LED芯片發光效果更亮,再穿透凹透面的燈罩,所述光線將被發散,使本發明燈光效果更亮及照明范圍更廣;同理,根據凸透鏡的光學反射原理,當部份入射光線(LED芯片發光的光源)經藍光吸收結構件的凸透面反射,所述光線將被發散,使對應藍光吸收結構件的凸透面位置的照明效果更柔和,減小暗影。
(2)、通過在本發明的藍光吸收結構件表面涂有一層用于吸收藍光的含三基色的熒光粉,有效消除LED芯片所產生的藍光,達到了保護因藍光輻射視力下降、白內障等護眼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燈罩、藍光吸收結構件與底座裝配剖面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局部擴大示意圖。
圖5為圖3的B局部擴大示意圖(藍光吸收結構件周緣外表面與燈罩內表面周緣接觸面示意圖)。
圖6為LED燈板結構示意圖。
圖7為支撐管結構示意圖。
圖8為凹透鏡入射光線反射(光線聚合)光學原理示意圖。
圖9為凸透鏡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發散)光學原理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中:底座1、藍光吸收結構件2、燈罩3、LED發光模組4、LED恒流驅動器5、支撐管6、固定件7、帶外螺紋牙的圓柱體11、凹透面21、凸透面22、三基色熒光粉23、支撐圓孔24、圓孔31、LED燈板41、LED芯片42、內螺紋牙圓孔61、外螺紋牙62、支撐結構件63、出線孔6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反射發光可防藍光危害的LED吸頂燈,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設有藍光吸收結構件2和蓋合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并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燈罩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燈罩3為半圓球體形狀的PMMA燈罩,對應燈罩3軸中心的球體表面開有穿透所述支撐管6直徑的圓孔31,所述底座1為圓盤形,底座1設有若干個與墻體固定的螺栓孔,所述底座1軸中心處垂直固定一用于螺紋固定支撐管6的帶外螺紋牙的圓柱體11,所述底座1還設有用于電連接LED發光模組4的LED恒流驅動器5,所述LED恒流驅動器5是市場上銷售的,其具體的結構與及其控制原理在本說明書不再贅述,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20218379公開一種LED驅動器。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說明書中的所述燈罩3不僅限于半圓球體形狀,還可以是長方體形狀、正方形體形狀、圓柱體形狀等。
如圖6所示,所述支撐管6一端設有適配帶外螺紋牙的圓柱體11的內螺紋牙圓孔61,另一端設有外螺紋牙62,所述支撐管6兩端之間管體表面上還設有用于支撐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支撐結構件63,所述支撐結構件63是設置在所述支撐管6體表面對稱的凸點,所述支撐管6兩端之間管體表面上還設有用于電線連接所述LED恒流驅動器5和所述LED發光模組4的出線孔64;如圖5所示,所述LED發光模組4包括圓環形的LED燈板41和若干個均勻布置于所述LED燈板41的LED芯片42,所述LED芯片是SMD燈珠,所述LED發光模組4的圓環中心軸對準所述燈罩3的圓孔31中心軸,并將所述LED發光模組4固定在所述燈罩3內側。
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是適配所述燈罩3蓋合的圓盤異形體,如圖3、圖4、圖7和圖8所示,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由有用于入射光線反射時被聚合的凹透面21和用于入射光反射時發散的凸透面22兩部分構成,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軸中心處開有所述支撐管6穿過的支撐圓孔24,所述凹透面21和凸透面22表面上涂有一種用于吸收藍光的三基色熒光粉23。
本發明裝配結構步驟及其吸收藍光的工作原理。
本發明裝配結構步驟。
(1)、如圖2所示,所述LED恒流驅動器5固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LED恒流驅動器5一端與市電電連接,另一端設有與所述LED發光模組4電連接的引線(圖中未示出)。
(2)、將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支撐圓孔24軸中心對準所述支撐管6帶內螺紋牙圓孔61一端的軸中心并穿過,使藍光吸收結構件2卡在支撐結構件63上,即卡在支撐管6體表面對稱的凸點,將卡好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支撐管6帶內螺紋牙圓孔61一端擰進所述底座1帶外螺紋牙的圓柱體11,確定所述支撐管6無松動,把所述的引線從支撐管6上的出線孔64穿入,從支撐管6另一端穿出,方便與所述LED發光模組4電連接。
(3)、如圖2、圖3和圖5所示,將裝有LED發光模組4的燈罩3的圓孔31軸中心對準支撐管6另一端軸中心并穿過支撐管6直至所述燈罩3將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蓋合,本發明所述燈罩3將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蓋合應當理解為所述燈罩3內側周緣面與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外表面周緣緊密接觸,并且所述燈罩3內側周緣直徑大于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外表面周緣,實現所述燈罩3壓合所述藍光吸收結構件2外表面周緣;然后用一個帶有適配支撐管6(帶有外螺紋牙62一端)的緊固件7(本實施例中的緊固件7是圓球形螺帽)將所述燈罩3緊固在所述底座1上。
本發明吸收藍光的工作原理。
如圖3、圖8、圖9和圖10所示,利用本發明中的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用于入射光線反射聚合的凹透面21和用于入射光線反射發散的凸透面22,根據凹透鏡的光學反射原理,當部分入射光線(LED芯片發光的光源)經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凹透面21反射,結合圖8與圖10所示,所述光線將被聚合,使LED芯片發光效果更亮,再穿透凹透面的燈罩3,所述光線將被發散,使本發明燈光效果更亮及照明范圍更廣;同理,根據凸透鏡的光學反射原理,當部份入射光線(LED芯片發光的光源)經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凸透面22反射,結合圖9與圖10所示,所述光線將被發散,使對應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凸透面22位置的照明效果更柔和,減小暗影。
通過在本發明的藍光吸收結構件2的凹透面21和凸透面(22)表面涂上一層三基色熒光粉23吸收LED芯片42所發出和藍光,達到了保護因藍光輻射視力下降、白內障等護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