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關于一種便攜式的調光裝置。
背景技術:
智能家居技術目前發展正盛,適用于家庭用戶的智能設備已經越來越多樣化,智能家居設備制造商針對這些智能設備設計出各自不同的控制設備或模塊來實現個性化的功能,這其中許多的方式是基于智能手機或者數字移動設備(例如,平板電腦)的軟件功能擴展。然而,以智能手機方式來操作的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的接入而變得繁雜,這不利于用戶的簡便和智能化操作,體驗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解決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可供家庭用戶方便地移動使用的調光裝置或調節控制裝置,這種調光裝置具有緊湊式構造,并且可以耦合在用戶需要的位置(例如,墻壁)。具體來說,使用在該緊湊式構造本體上面板的調節部可供使用者更為直觀地控制家居設備。為了實現這種直觀的控制方式,本實用新型調光裝置用于自動地與一個或多個燈進行通訊耦合。
便攜式調光裝置,用于對至少一個可調式燈的遠端無線式調節控制。便攜式調光裝置具有構造封閉的緊湊式本體部,所述本體部包含相互接合的面板和基座,在所述面板表面裝設適于使用者手動調節輸入的調節部,該面板與基座相互接合以封圍控制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被配置為響應于對該調節部的調節輸入來產生用于對可調式燈進行調節控制的數字調制信號并通過無線方式加以傳輸。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調節部選用旋動式調節開關,如此,所述調節輸入為旋動式調節方式以產生不同的旋動量。以這種方式,所述旋動式調節開關可包括:第一調節旋鈕,用于輸入所述可調式燈的色溫和亮度中的一個;以及第二調節旋鈕,用于輸入所述色溫和亮度中的另一個。
作為一種變型,所述第二調節旋鈕與第一調節旋鈕同軸設置并包圍該第一調節旋鈕。另外,更多的調節旋鈕可同心設置在第一、第二調節旋鈕內/外。
進一步地,所述旋動式調節開關還包括:第一調節轉子,其耦接到所述第一調節旋鈕并把該第一調節旋鈕的旋動量傳遞給上述控制電路;以及第二調節轉子,其耦接到所述第二調節旋鈕并把該第二調節旋鈕的旋動量傳遞給上述控制電路。
作為一種變型,第一、第二調節轉子裝設在所述的控制電路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電路內還裝設有:耦接該第一、第二調節轉子的驅動電路,用于響應所述旋動量產生數字量;連接該驅動電路的控制器,根據該數字量產生數字調制信號;連接該控制器的通訊電路,將該數字調制信號以無線方式發送給上述可調式燈;以及電源,用于提供所述控制電路所需工作電力。
作為一種變型,所述電源為上述本體部的一個內置式可充電電池。
作為一種變型,所述控制電路還包括充電插接部,用于為該可充電電池充電,或者為所述的控制電路提供所需工作電力。
作為一種變型,所述控制電路還包括接口,用于擴展該控制電路的電氣功能。
作為一種變型,所述第一調節轉子與第二調節轉子同軸且它們向所述面板方向的突伸長度不同。進一步來說,在所述面板中央位置可設有通孔,便于所述第一、第二調節轉子穿入并分別耦接第一、第二調節旋鈕。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調節部還包括耦接所述第二調節旋鈕或第一調節旋鈕的發光旋鈕,其中所述第一調節旋鈕與第二調節旋鈕間留有預設間隙,能夠使所述發光旋鈕發出的光 透出。進一步來說,所述控制電路還包括照明指示器,該照明指示器被配置為根據不同旋動量而發射不同的色彩。
在該第二調節旋鈕內圈設有隔板,用于限止所述發光旋鈕在安裝時的突伸位置,并散射所述發光旋鈕發出的光。
基于前述實施例,所述基座具有第一底部,在該第一底部內開設凹槽以形成第二底部,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底部結合來適于將上述便攜式調光裝置包覆于外部電力源之上。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使用在該緊湊式構造本體上面板的調節部可供使用者更為直觀地控制家居設備,而免除了需要使用(例如)智能手機來進行配置和操作的繁瑣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便攜式調光裝置的主要立體結構的爆炸視圖;
圖2為一個便攜式調光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術語“控制電路”可指下面各項的全部:(1)僅硬件的電路實施方式(諸如以僅模擬和/或數字電路設備的實施方式),以及(2)電路和軟件(和/或固件)的組合,諸如(如適用的):(i)控制電路的組合或(ii)控制電路/軟件(包括數字信號控制電路)、軟件和存儲器的部分,其共同工作以引起諸如移動電話或服務器之類的設備執行各種功能,以及(3)諸如微控制電路或微控制電路部分之類的電路,其需要用于操作的軟件或固件,即使軟件或固件并沒有物理地呈現。
“電路”的定義適用于所有在該應用中(包括在任何權利要求中)對該術語的使用。作為另一示例(如在本應用中所使用的)術語“電路”也可以涵蓋僅一個控制電路(或多個控制電路)或控制電路部分以及它的(或它們的)附屬的軟件和/或固件的實施例方式。術語“電路設備”還可涵蓋(例如適用于特定權利要求元素)用于移動電話或服務器中類似的集成電路、蜂窩網絡設備或其他網絡設備中的基帶集成電路或應用控制電路集成電路。
按照本申請中的任何描述,術語“耦接”是指任何形式的緊密連接方式,例如,機械式的多個零配件/組件之間的緊密連接(例如,插拔、焊接),也可以是電力式的或電磁式的緊密連接,這種緊密連接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被隨意破壞或解除,例如,某些情況下的耦接是按照產品設計的需要而實施的,例如設計空間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方式已經在先前段落中參考各種示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當理解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內對給定示例進行修改。
參照圖1,便攜式調光裝置實施例具有緊湊式本體部,所述本體部包含相互接合的面板10和基座30,該面板10和基座30相互接合以封圍控制電路20(例如,印刷電路板形式),其中在所述面板10表面裝設適于使用者手動操作的調節部,該調節部被配置為響應于調節輸入來控制上述控制電路產生用于對可調式LED燈進行調節控制的數字調制信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調節部是旋動式調節開關。
作為一種變型,所述旋動式調節開關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調節旋鈕11和第二調節旋鈕12,其中第一調節旋鈕11可用于輸入所述LED燈的色溫和亮度中的一個,第二調節旋鈕12用于輸入所述色溫和亮度中的另一個。在其他方式中,關于對可調式LED燈的參數調節是多樣的,也可以使用更多的上述旋鈕方式來進行擴展調節,例如,調節色彩。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動式調節開關還包括:第一調節轉子21,其耦接到所述第一調節旋鈕11并把該第一調節旋鈕11的旋動量傳遞給上述控制電路20;以及第二調節轉子22,其耦接到所述第二調節旋鈕12并把該第二調節旋鈕12的旋動量傳遞給上述控制電路20。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調節轉子可以集成方式設置于控制電路20上,所述第一、第二調節轉子進一步連接有驅動電路24,用于將所述旋動量轉換為數字信號,在該控制電路20 中還包括控制器,被配置為接收該數字信號來產生所述的數字調制信號,用于調節LED燈的(例如)亮度或色溫。進一步來說,所述第一調節轉子21與第二調節轉子22同軸且它們向所述面板10方向的突伸長度不同。
作為另一種變型,所述的便攜式調光裝置還可包括同步調節開關,被配置為觸發所述便攜式調光裝置的同步調節模式,在該同步調節模式的一個實施例中:單獨調節第一調節旋鈕11和第二調節旋鈕12中的一個將聯動調節所述第一調節旋鈕11和第二調節旋鈕12中的另一個;或者可通過調節第一調節旋鈕11和第二調節旋鈕12中的一個來觸發所述控制器計算(例如)色感調節變量。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面板10與控制電路20之間可裝設襯板,所述面板10、襯板的中央位置可同心設有通孔,便于所述第一、第二調節轉子穿入并分別耦接第一、第二調節旋鈕。或者可不裝設襯板,在所述面板10內側設有具有不同高度的兩個臺階,分別用于抵觸該第一、第二調節轉子的端部。
作為又一種變型,所述旋動式調節開關還包括耦接所述第二調節旋鈕12或所述第一調節旋鈕11的發光旋鈕,其中所述第一調節旋鈕11與第二調節旋鈕12間可留有預設間隙,能夠使所述發光旋鈕發出的光透出。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控制器可電連接照明指示器,該照明指示器可被配置為根據不同等級的旋動量對應的數字信號而發射不同的色彩。如圖1所示,上述第二調節旋鈕12包圍第一調節旋鈕11,在該第二調節旋鈕12內圈可設計有(例如)隔板(圖中未繪示出),該隔板可以是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一方面它用于限止發光旋鈕在安裝時的突伸位置,另一方面用于透射環形發光部發出的不同色彩的光,例如,為了達到柔和的色彩透光效果,隔板可采用擴散PC樹脂材料制成,形成柔和光暈。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便攜式調光裝置具有緊湊結構,或者說具有(例如)規則立方體構造,為了實現這種緊湊構造,該調光裝置的尺寸主要取決于所述基座30的空間尺寸,例如一個較佳例子,控制電路20可為單層印刷電路板(PCB)結構,在該PCB結構上集成或耦接了集成電路,這些集成電路包含了上述的第一、第二調節轉子的例子,以及驅動電路和控制器的例子,在一個實施例中,集成電路還包括(例如)所述控制器的內置存儲器,用于存儲數字調制指令或者與之對應的數字邏輯編碼,以使得所述控制器與控制電路一起執行不同的調光功能。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集成電路還包括通訊電路,為了實現對可調式LED燈的遠端控制,通訊電路可選用任何無線方式傳輸信號的集成電路,例如,Wi-Fi、ZigBee或Bluetooth協議實現的無線信號傳輸。并且,所選擇的通訊電路可以是上述幾種方式的組合,例如同時集成Wi-Fi、ZigBee通訊電路。
例如,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調光裝置具有封閉式本體部,所述集成電路還包括了供給該集成電路上各個組件的電源23,例如,內置式電池。所述電池可以是滿足1000mA·h容量的可充電式電池,由于電池容量的要求較低,該內置式電池可設計的很小,也可以耦接方式裝設在上述PCB結構的背部,例如可垂直式裝設。類似地,上述通訊電路也可以相同方式裝設(例如,焊接)在所述PCB結構的背部(即背對于上述調節轉子裝設的方向),如此,電源23和通訊電路及其周圍電路可伸入至基座30內側容納空間內。
在圖1所示例子里,容納空間可被分隔部37分為容納腔33和34,其中容納腔34用于容納上述電源23和通訊電路。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容納腔33內設有充電插接部31,所述充電插接部31具有充電插頭32,并具有可使該充電插頭32沿旋轉軸R收入該充電插接部31內的收容腔。并且,充電插接部31包括耦接該充電插頭32的變壓裝置,用于將市電電壓轉換為直流電壓供給上述控制電路20或電源23,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源23可包含于設于該控制電路20上的充電電路中。
另外,容納腔33內還可容納設于該控制電路20上的接口25,并且在容納腔33側壁開設對應于接口25的接口槽36,所述接口25用于擴展該控制電路20的部分電氣功能,例如,用于可調式LED燈的數字調制指令的擴展。
如圖1和2所示,在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30具有第一底部351,其限定了該調光裝置 的厚度,在第一底部351內開設凹槽,以形成第二底部352,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底部結合來適于將該便攜式調光裝置固定于外部電力源之上。較佳地,所述外部電力源可以是壁式插座200,也可以是移動式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