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燈具照明領域,特別是一種LED燈具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見到各種照明設備,例如,日光燈、路燈、臺燈、藝術燈等。在上述的照明設備中,傳統上大部分是以鎢絲燈泡作為發光光源。近年來,由于科技日新月異,已利用發光二極管(LED)作為發光光源。甚者,除照明設備外,對于一般交通號志、廣告牌、車燈等,亦都改為使用發光二極管作為發光光源。使用發光二極管作為發光光源,其好處在于省電,且亮度更大,故于使用上已逐漸普通化。
隨著LED燈具的普及,在一起居家領域所使用的LED表貼燈的使用越來越廣泛。LED表貼燈的最大特點就是薄,為了該LED表貼燈能夠達到最薄,設計師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這些越來越薄的LED表貼燈的安裝卻給其造成了一些麻煩。通常的LED表貼燈使用雙面膠安裝,但是雙面膠受溫度、濕度等環境的影響,且時間長了容易粘貼不牢而掉下來。還可以直接使用螺釘安裝,使得螺釘要么直接露在外面,影響外觀,要么是再在螺釘外面加裝一個裝飾圈,增加整個燈具的成本與厚度。還有使用安裝夾來安裝,即將整個燈具的燈體夾在一個安裝夾中,此安裝方向也會因為該安裝夾而影響美觀且增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降低安裝成本及提高美觀度的LED燈具的安裝結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LED燈具的安裝結構,其包括一個外殼,以及一個卡設在所述外殼上的安裝板。所述外殼的一側包括一個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一個植入部,以及一個與該植入部連接相通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兩個相對的側壁分別包括至少一個卡接臂。所述植入部用于預設扣合所述安裝板。所述安裝板包括兩條分別卡設在所述卡接部中的卡接邊。在所述安裝板的截面上每一條所述卡接邊為Z字型,所述Z字型的自由邊卡設在所述卡接臂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所述安裝結構的外殼具有所述的安裝槽,且該安裝槽分為所述植入部與卡接部,從而可以將所述安裝板卡設在所述卡接部中,同時還可以隱藏該安裝板及固定該安裝板。因此所述LED燈具的安裝結構不受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因為所述安裝板可以被隱藏,增加了該LED燈具的美感與整體性。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LED燈具的安裝結構的組裝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LED燈具的安裝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LED燈具的安裝結構的組裝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LED燈具的安裝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說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LED燈具的安裝結構10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LED燈具的安裝結構100包括一個外殼10,一個卡設在所述外殼10上的安裝板20,以及至少一個用于固定所述安裝板20的螺釘30??梢韵氲降氖?,所述外殼10用于設置LED燈具的各個零部件,如電路板、發光模組,燈罩,導線組件等等。在本實施例中,僅涉及所述LED燈具的安裝結構,其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重點,不再詳細說明。
所述外殼10用于容置各種燈具組件,不再詳細說明,所述外殼10的一側包括一個安裝槽11。所述安裝槽11為一個四周封閉,一側開口的槽,并包括一個植入部12,以及一個與該植入部12連接相通的卡接部13。在該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槽11為一個長方形槽,其通過注塑、壓注或者是車銑等方法制成。所述植入部12用于預設所述安裝板20,即在安裝時,所述安裝板20首先放置在植入部12中,然后再推所述外殼10進入所述卡接部13。所述卡接部13的兩個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卡接臂13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3的兩個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卡接臂131。所述卡接臂131與安裝槽11的底部之間間隔設置,以使所述安裝板20可以卡設在所述卡接臂131與所述安裝槽11的底部之間。所述卡接部13與植入部12并排設置,以便于所述安裝板20在該卡接部13與植入部12之間移動。所述外殼10在設置有所述安裝槽11的一側設置有一個導向槽14,該導向槽14與所述外殼10的側壁及安裝槽11連通。該導向槽14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會在下面進行陳述。
所述安裝板20可以由鋼板鈑金制得,其包括一個本體21,以及兩條分別設置在所述本體21的兩端的卡接邊22。所述本體21可以為一個平板,其一側貼合在安裝槽11的底部,另一個側貼合在被安裝面上。所述兩條卡接邊22分別卡設在所述卡接部13中。因此,在所述安裝板20的截面上每一條所述卡接邊22可以為Z字型,該Z字型的自由邊卡設在所述卡接臂131中,即卡設在所述卡接臂131與安裝槽10的底部之間,因此,所述安裝板20的兩個卡接邊22的最大距離與所述安裝槽10沿垂直所述植入部12與卡接部13的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相當。所述安裝板20的形狀或面積與所述植入部21的形狀或面積相當,以可以使所述植入部21可以扣合在所述安裝板20上。為了便于安裝與定位,所述安裝板20具有一個導向舌頭23,該導向舌頭23與安裝槽11的導向槽14相配合,以在安裝前定位所述外殼10的放置位置。即當所述安裝板20容置入在所述植入部12時,可以先將該導向舌頭23容置在所述導向槽14中,即可以保證所述安裝板23與植入部14重合。
所述螺釘30用于將所述安裝板20固定在被安裝面上,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兩個螺釘30來固定該安裝板20。所述螺釘30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習知的標準件,在此不再贅述。但是,當所述兩個螺釘30將所述安裝板20固定在被安裝面上時,該兩個螺釘30的釘頭將露在所述安裝板20的外面,為了防止其阻擋所述安裝板20順利推入所述卡接部13中,所述安裝槽11的底部還包括至少一條凹槽15,在本實施例中,相應地,在該安裝槽11的底部設置有兩條凹槽15。該凹槽15用于容置所述螺釘30凸出所述安裝板20的部分,即釘頭部分。
在安裝時,先通過所述螺釘30將安裝板20固定在被安裝面上,再將所述外殼10的安裝槽11的植入部12對準該安裝板20,并扣合上去,最后推送該外殼10,使所述安裝板20插入所述卡接部13中即可完成安裝。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所述安裝結構100的外殼10具有所述的安裝槽11,且該安裝槽11分為所述植入部12與卡接部13,從而可以將所述安裝板20卡設在所述卡接部13中,同時還可以隱藏該安裝板20及固定該安裝板20的螺釘30。因此所述LED燈具的安裝結構100不受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因為所述安裝板20及螺釘可以被隱藏,增加了該LED燈具的美感與整體性。
如圖3至圖4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LED燈具的安裝結構20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LED燈具的安裝結構200包括一個外殼40,一個卡設在所述外殼40上的安裝板50,以及至少一個用于固定所述安裝板50的螺釘60。
所述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其主要區別特征在于所述外殼40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的外殼10的形狀不同。所述第二實施例的外殼40的形狀為圓形,當然可以想到的是該圓形的外殼40也可以開設第一實施例的長方形的安裝槽11的,但是,當所述外殼40的側壁很小時,會使得所述長方表的安裝槽11的面積更小,不利于與所述安裝板50的組裝,降低其安裝的穩定性。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外殼40的側壁上開設的安裝槽41為一個圓形槽。該安裝槽41包括一個植入部42,以及一個與該植入部42連接相通且相交設置的卡接部43。所述卡接部43的相對兩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卡接臂431。由于所述安裝槽41為一個圓形槽,所以所述安裝板50的卡接邊51也為圓形,且所述圓形卡接邊51的直徑與該圓形安裝槽41的直徑相當,即所述安裝槽41的直徑與所述安裝板50的兩個卡接邊51的最大距離相當。
在安裝時,先通過所述螺釘60將安裝板50固定在被安裝面上,再將所述外殼40的安裝槽41的植入部42對準該安裝板50,并扣合上去,最后旋轉該外殼40,使所述安裝板50旋入所述卡接部43中即可完成安裝。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內的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