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燈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車燈總成的燈具本體。
背景技術:
車燈,是安裝于汽車車體前方或后方,在夜間或霧天照明前方道路,給予駕駛者較好的駕駛視野的裝置,根據其用途也分為主車燈和霧燈,其性能的優劣影響著駕駛者的駕駛體驗及駕駛安全。
傳統的車燈也叫車燈總成,包括燈座、燈具本體及透光罩,燈具本體發出的光從透光罩射出燈座照射于車體前方,然而,現有的車燈的發光組件大多是兩面發光,且在燈座內無法轉動,導致照射亮度不均,影響駕駛者的視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相對燈座旋轉及上下調節的燈具本體,以使車燈的亮度更均勻,進而提高駕駛者的安全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車燈的燈具本體,設置在一燈座上,包括:
驅動電源;
底座,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與驅動電源電連接的LED發光組件,設置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面上;
散熱組件,設置在所述底座的第二端面上;以及
卡扣件,與所述燈座連接;
其中,所述卡扣件還連接有一調節機構,所述底座與所述燈座通過所述調節機構間接連接以使LED發光組件相對燈座能夠上下調節且相對所述燈座能夠轉動。
上述的車燈的燈具本體,其中,所述LED發光組件包括主體和四個LED基板,主體上設置有四個安裝部,四個安裝部在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四個LED基板一一對應安裝在四個安裝部上,每個LED基板上設置有LED燈。
上述的車燈的燈具本體,其中,所述LED發光組件還包括有導光管,所述導光管套設在所述主體外。
上述的車燈的燈具本體,其中,所述調節機構包括:
定位孔,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多個調節孔,設置在所述卡扣件上;
彈簧,設置在所述定位孔內;以及
鋼珠,壓抵于所述彈簧上;
所述鋼珠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孔內、部分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凸出于定位孔外的部分鋼珠與其中任意一所述調節孔相對應且穿過與之對應的調節孔相對與之對應的調節孔具有外露部。
上述的車燈的燈具本體,其中,所述散熱組件包括:
風機,固定在所述底座的第二端面上;以及
散熱器,固定在所述底座的第二端面上,且通過其內部設置的一空腔部罩設在所述風機外。
上述的車燈的燈具本體,其中,所述主體內還設置有銅導熱管,所述銅導熱管與所述散熱器相連接。
上述的車燈的燈具本體,其中,所述散熱器為鰭片式散熱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供一種車燈總成,包括燈座及燈具本體,所述燈具本體為上述的燈具本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
基于調節機構的設置,LED發光組件不僅可以上下調節,使得燈具本體與燈座上安裝的反光器能夠在適當的位置光型最佳化;而且,LED發光組件能相對燈座旋轉,車燈的亮度更均勻,能進一步提高駕駛者的安全性。
更進一步地,LED發光組件能四面發光,光通量更大。
還有,基于包括風機和散熱器的散熱組件的設置,更加便于散熱。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燈具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燈具本體的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燈具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燈具本體的爆炸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燈具本體的調節機構的結構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
10—驅動電源
11—電源線
12—過線套
13—線材固定片
20—LED發光組件
21—主體
211、212—半體
22—LED基板組
221、222、223、224—LED基板
23—導光管
24—主體固定環
25—燈帽
30—卡扣件
40—底座
50—散熱組件
51—風機
52—散熱器
53—底部連接板
60—調節機構
61—定位孔
621、622、623—調節孔
63—彈簧
64—鋼珠
70—銅導熱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為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燈具本體用于車燈總成上,車燈總成包括燈座、燈具本體及透光罩,燈具本體設置于燈座上,由于燈座及透光罩不是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其是現有技術,在此就不對其多做贅述,以下僅僅對燈具本體做詳細介紹。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燈具本體,包括驅動電源10、LED發光組件20、卡扣件30、底座40以及散熱組件50。LED發光組件20通過電源線11與驅動電源10電性連接,電源線11穿過過線套12和線材固定板13將LED發光組件20與驅動電源10電性連接。底座4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面41及第二端面42,LED發光組件20設置在底座40的第一端面41上,散熱組件50設置在底座40的第二端面42上。卡扣件30用來與車燈總成的燈座連接,卡扣件還連接有一調節機構60,底座40與燈座通過調節機構60間接連接以使LED發光組件20相對燈座能夠上下調節且相對燈座能夠轉動。
再一次參閱圖2,LED發光組件20包括主體21和LED基板組22。主體21由半體211、212對扣而成,其中一半體211上(當然也可以是半體212上)連接主體固定環24和燈帽25。LED基板組22包括四個LED基板221、222、223、224,四個LED基板221、222、223、224的材質可為銅,對扣而成的主體21主體上設置有四個安裝部,四個安裝部在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四個LED基板221、222、223、224一一對應安裝在四個安裝部上,每個LED基板上設置有LED燈。基于這樣的設置,LED發光組件20能四面發光,從而光通量更大。
結合參閱圖5,調節機構60包括定位孔61,多個調節孔621、622、623,彈簧63,以及鋼珠64。定位孔61設置在底座40上。調節孔621、622、623設置在卡扣件30上(調節孔的個數并不局限于三個,也可以是四個、五個或五個以上),調節孔621、622、623縱向排成一列,以便進行上下位置調節。彈簧63設置在定位孔61內。鋼珠64壓抵于彈簧63上。為了方便上下調節及轉動設置,鋼珠64部分容置于定位孔61內、部分凸出于定位孔61外,凸出于定位孔61外的部分鋼珠與其中任意一調節孔皆能相對應且穿過與之對應的調節孔相對與之對應的調節孔具有外露部。基于調節機構60的設置,LED發光組件不僅可以上下調節,使得燈具本體與燈座上安裝的反光器能夠在適當的位置光型最佳化;而且,LED發光組件能相對燈座旋轉,車燈的亮度更均勻,能進一步提高駕駛者的安全性。
散熱組件50包括風機51和散熱器52。風機51固定在底座40的第二端面42上。散熱器52也固定在底座40的第二端面42上,且通過其內部設置的一空腔部罩設在風機51外。為了方便導熱,主體21內還設置有銅導熱管70,銅導熱管70與散熱器52相連接。散熱器52較佳為鰭片式散熱器,材質最好為銅,散熱器52的下端還可以連接底部連接板53。
本實用新型在制造時,可將LED基板組22、銅導熱管70、底座40和散熱器52用錫加熱焊接形成一體,銅導熱管70將LED基板組22發出的熱直導到底座40(底座40上設置有均溫板),再由均溫板傳遞至散熱器52至空氣的方式。這樣的制作方式,可使熱阻降至最低,便于散熱。
參閱圖3和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燈具本體,該實施例與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的區別在于:LED發光組件20還包括有導光管23,導光管23套設在主體21外,其余結構與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的結構相同,在此就不對其多做贅述。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