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LED照明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智能型LED路燈燈體。
背景技術:
LED 是英文 light emitting diode (發光二極管)的縮寫,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芯片,用銀膠或白膠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銀線或金線連接芯片和電路板,然后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最后安裝外殼,所以 LED 燈的抗震性能好。運用領域涉及到手機、臺燈、家電等日常家電和機械生產方面。LED路燈由于具有高功率的照明要求,因此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降溫效果差的話會導致LED路燈的使用時間減少,頻繁更換路燈是一件比較繁瑣而且浪費資源的事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高智能型LED路燈燈體,具有智能感溫調溫功能,散熱效果明顯,路燈壽命長。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智能型LED路燈燈體,包括具有前端封蓋、后端封蓋和左右鋁梁,所述前端封蓋、后端封蓋和左右鋁梁形成LED路燈主體骨架,在所述主體骨架上側設有散熱器,在所述主體骨架下側設有LED發光燈板,所述LED發光燈板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后端封蓋為空腔,在所述空腔內裝設有路燈控制器,所述路燈控制器與所述溫度傳感器連接,所述后端封蓋尾部設有燈體安裝桿。
優選地,所述散熱器包括散熱支撐板、與設置在散熱支撐板上的第一散熱鰭片組和第二散熱鰭片組,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向燈體外延伸,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向所述LED發光燈板方向延伸與LED發光燈板接觸。
優選地,所述前端封蓋上設置有第一散熱孔,所述后端封蓋上設置有第二散熱孔,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之間的散熱縫隙是連通前端封蓋和后端封蓋的。
優選地,所述第一散熱孔設置在前端封蓋前側位置處,所述第二散熱孔設置在后端封蓋的下側位置處。
優選地,所述LED發光燈板包括表面貼附有散熱膜層的散熱鋁基板和至少兩個安裝在所述散熱鋁基板上的并聯設置的發光燈珠。
優選地,所述散熱器上涂覆有納米碳層。
本實用新型包括具有前端封蓋、后端封蓋和左右鋁梁,它們之間固定形成一個穩定的路燈主體骨架,安裝完畢后,形成大型散熱腔室,LED發光燈板散熱的熱量可通過左右鋁梁、散熱器導通散熱,并且在LED發光燈板上安裝溫度傳感器,當溫度傳感器檢測到LED發光燈板的溫度達到臨界值時,通過路燈控制器控制LED發光燈板的發光效率,從而智能化地減小LED燈板的溫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只是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高智能型LED路燈燈體,包括具有前端封蓋1、后端封蓋2和左右鋁梁,所述前端封蓋、后端封蓋和左右鋁梁形成LED路燈主體骨架,在所述主體骨架上側設有散熱器3,在所述主體骨架下側設有LED發光燈板4,所述LED發光燈板4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6,所述后端封蓋2為空腔,在所述空腔內裝設有路燈控制器5,所述路燈控制器5與所述溫度傳感器6連接,所述后端封蓋2尾部設有燈體安裝桿22。
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所述散熱器3包括散熱支撐板31、與設置在散熱支撐板31上的第一散熱鰭片組32和第二散熱鰭片組33,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32向燈體外延伸,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33向所述LED發光燈板4方向延伸與LED發光燈板4接觸,第二散熱鰭片組33可提升LED發光燈板4散熱效率,更快速地將熱量散發到大型散熱腔室A內并導向至第一散熱鰭片組32向外散發熱量。
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所述前端封蓋1上設置有第一散熱孔11,所述后端封蓋2上設置有第二散熱孔21,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33之間的散熱縫隙是連通前端封蓋1和后端封蓋2的,第一散熱孔11、大型散熱腔室A、第二散熱孔21形成冷空氣對流,將外部冷空氣流入至第二散熱鰭片組33之間的散熱縫隙內,更加方便地、快速地、有效地將熱量散發。
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所述第一散熱孔11設置在前端封蓋1前側位置處,所述第二散熱孔21設置在后端封蓋2的下側位置處,可提高LED路燈的防水效果。
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所述LED發光燈板4包括表面貼附有散熱膜層41的散熱鋁基板42和至少兩個安裝在所述散熱鋁基板42上的并聯設置的發光燈珠43,散熱膜層41采用石墨制成,提高散熱效果和絕緣性。
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所述散熱器3上涂覆有納米碳層,可提高散熱器3的導熱性能,散熱器3可更快速地吸收熱量而將熱量向外散熱出去。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只是介紹其具體實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護范圍。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本實施例的啟發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