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筒燈技術,具體來說是一種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
背景技術:
LED筒燈是應用新型LED照明光源在傳統筒燈基礎上改良開發的產品,與傳統筒燈對比具有以下優點:節能、低碳、長壽、顯色性好、響應速度快。LED筒燈的設計更加的美觀輕巧,安裝時能達到保持建筑裝飾的整體統一與完美,不破壞燈具的設置,光源隱藏建筑裝飾內部,光源不外露,無眩光,人的視覺效果柔和、均勻。
當今市場上的傳統(亞太/歐洲/南美)筒燈,LED光源是貼裝到基板上,基板再與散熱部件接觸,達到熱量傳導的作用。由于在此過程增加了熱量傳導的途徑,相應的增加了接觸熱阻,使得散熱效果降低。主要散熱途徑為:芯片—熱沉—鋁基板—二次散熱器—空氣。
在熱傳導過程中,各種材料的性能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熱阻值。現有技術中的結構會存在PCB板與光源封裝在一起,散熱性不好,使用壽命低,拆裝不方便等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造價便宜、散熱性好、使用壽命長及拆裝方便的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包括散熱外殼,散熱外殼內裝有透鏡,散熱外殼底板設有若干散熱通孔,鋁基板與散熱外殼底板貼合形成空氣對流散熱,鋁基板上設有LED光源,散熱外殼底部側邊設有若干固定柱,固定柱與驅動器底蓋連接,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連接,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之間設有PCB板,驅動器蓋上設有壓線板,壓線板、PCB板及LED光源電路連接。
所述散熱外殼與透鏡通過卡扣連接。
所述散熱通孔的面積占散熱外殼底板面積的35%以上。
所述散熱通孔為矩形結構。
所述固定柱中間設有螺絲孔,螺絲孔兩側為中空結構,散熱外殼底板與驅動器蓋底板的中空距離不超過8mm,占到整燈高度11%以下。
所述散熱通孔的高度為≥2.5mm。
所述散熱外殼兩側邊設有彈簧件。
所述透鏡為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的中心區域增加菲涅爾圓臺,菲涅爾透鏡的邊緣透明。
上述的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鋁基板與散熱外殼底板貼合,將透鏡裝入散熱外殼內;
(2)、將PCB板裝入到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內,壓線板裝到驅動器蓋上;
(3)、壓線板、PCB板及LED光源電路連接;
(4)、散熱時,鋁基板的熱量一方面經過散熱通孔與空氣接觸,實現對流散熱,另一方面與散熱外殼底板接觸部分傳導散熱;
(5)、PCB板通過驅動器底蓋傳導散熱,鋁基板和PCB板散出的熱量均從驅動器底蓋與散熱外殼底板之間空的部位散出,實現鋁基板和PCB板散熱分離。
所述散熱通孔的面積占散熱外殼底板面積的35%以上;散熱通孔為矩形結構;固定柱中間設有螺絲孔,螺絲孔兩側為中空結構;散熱通孔的高度為≥2.5mm;散熱外殼兩側邊設有彈簧件;透鏡為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的中心區域增加菲涅爾圓臺,菲涅爾透鏡的邊緣透明。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包括散熱外殼,散熱外殼內裝有透鏡,散熱外殼底板設有若干散熱通孔,鋁基板與散熱外殼底板貼合形成空氣對流散熱,鋁基板上設有LED光源,散熱外殼底部側邊設有若干固定柱,固定柱與驅動器底蓋連接,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連接,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之間設有PCB板,驅動器蓋上設有壓線板,壓線板、PCB板及LED光源電路連接,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便宜、散熱性好、使用壽命長及拆裝方便等特點。
2、本實用新型中的散熱外殼與透鏡通過卡扣連接,便于拆卸維修和組裝。
3、本實用新型中的散熱通孔的面積占散熱外殼底板面積的35%以上,經實驗證明,配合兩體式結構散熱,散熱效果好,另一方面,能保證其安全性。
4、本實用新型中散熱通孔為矩形結構,空氣對流效果好。
5、本實用新型中的固定柱中間設有螺絲孔,螺絲孔兩側為中空結構,散熱外殼底板與驅動器蓋底板的中空距離不超過8mm,占到整燈高度11%以下;便于走線,結構合理。
6、本實用新型中的散熱通孔的高度為≥2.5mm,保證散熱效果。
7、本實用新型中的透鏡為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的中心區域增加菲涅爾圓臺,菲涅爾透鏡的邊緣透明;使整體的光線亮暗基本一致,避免在整個面容易形成“中間亮側邊暗”的效果,造成發光不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散熱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種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的散熱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與名稱如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包括散熱外殼,散熱外殼內裝有透鏡,散熱外殼底板設有若干散熱通孔,鋁基板與散熱外殼底板貼合形成空氣對流散熱,鋁基板上設有LED光源,散熱外殼底部側邊設有若干固定柱,固定柱與驅動器底蓋連接,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連接,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之間設有PCB板,驅動器蓋上設有壓線板,壓線板、PCB板及LED光源電路連接。
本實施例中的散熱外殼與透鏡通過卡扣連接;散熱通孔的面積占散熱外殼底板面積的35%以上;散熱通孔為矩形結構。
本實施例中的固定柱中間設有螺絲孔,螺絲孔兩側為中空結構,散熱外殼底板與驅動器蓋底板的中空距離不超過8mm,占到整燈高度11%以下;散熱通孔的高度為≥2.5mm;散熱外殼兩側邊設有彈簧件,便于安裝;透鏡為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的中心區域增加菲涅爾圓臺,菲涅爾透鏡的邊緣透明。
上述的雙隔離散熱式的LED筒燈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鋁基板與散熱外殼底板貼合,將透鏡裝入散熱外殼內;
(2)、將PCB板裝入到驅動器底蓋與驅動器蓋內,壓線板裝到驅動器蓋上;
(3)、壓線板、PCB板及LED光源電路連接;
(4)、散熱時,鋁基板的熱量一方面經過散熱通孔與空氣接觸,實現對流散熱,另一方面與散熱外殼底板接觸部分傳導散熱;
(5)、PCB板通過驅動器底蓋傳導散熱,鋁基板和PCB板散出的熱量均從驅動器底蓋與散熱外殼底板之間空的部位散出,實現鋁基板和PCB板散熱分離。
本實施例中的結構和方法,驅動器與散熱外殼分離形成中部鏤空結構,避免PCB熱源與鋁基板熱源形成溫度疊加效應;中部鏤空結構使得空氣在自然對流過程中不會受到阻礙,達到理想的對流效果。LED光源的熱量傳遞到鋁基板,鋁基板直接與空氣接觸,通過對流的方式帶走熱量,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符合歐洲、南美、亞太等地區認證要求。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